赵一荻扮演者:性格未必决定命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37:41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而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他们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
  哈定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从学校回到家,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油漆谷仓,他从不讲价。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他除了默默地干活,从不与人争执。有一天,他的父亲感慨地说:“沃伦啊,你生下来不是女孩,真是你的福气!”少年略定好奇地问为什么,父亲回答:“如果你是女孩。你会老是怀孕,因为你不会说‘不’!”
  然而,出乎父亲意料的是,哈定性情温顺,却是极其有心思,几年学徒生涯,他成了办报的行家里手。15岁进入俄亥俄州的伊比利亚中心学院学习,哈定集编辑、总编干一身.办起了校园报——《伊比利亚旁观者》。
  大学毕业后,哈定买下濒于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和热情,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通过办报。哈定不但成了资金雄厚的企业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为他步入政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192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共和党内部因找不到各方利益的共同代言人,否决了一个又一个候选人的提名,最后当哈定被作为候选人提名时,竟因他一直坚守中庸之道没有政敬而获得通过。存竞选的辩论中,尽管对手考克斯揭了他许多短处。但他却因为始终不忍心“破坏考克斯先生好人的形象”,不肯说他的坏话,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支持,当选了美国第29任总统。
  而克利夫兰自幼是个性格反叛的人。他的父母希望他长大以后能像他们那样献身神职工作。克利夫兰却有着自己的想法。9岁的时候,克利夫兰就曾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垂,我们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自己的时间。”可谓人小志大。
  上了中学后,父亲因病去世,克利夫兰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位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是毕业后要做牧师。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他宁愿一边打工一边自学。22岁时,克利夫兰通过了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律师。
  在其后的岁月里,克利夫兰几乎一直保持着说“不”的势头。做法官时,克利夫兰的廉洁让某些政客在他的管辖区域内无空可钻而伤透了脑筋。做布法罗市长时,克利夫兰有“否决市长”的外号,做纽约州长时,克利夫兰勇敢地与当地的利益集团展开斗争,严查银行业务,杜绝各种舞弊行为。克利夫兰在一次次的说“不”中声名大震,1884年被提名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在竞选中击败对手,登上第22任总统的宝座。任期满后,竞选失败,但在1892年的竞选中再次获胜,成为第24任总统。在两次总统任期内,克利夫兰否决了国会法案584件。
  哈定的性格像水,虽然他常说“是”,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是”字在哈定的人生早,渐渐演化成其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硬汉子,他的“不”就是一把刺向尘世的利剑,他从不向邪恶妥协。克利夫兰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众的信任”,并为坚持这一信念敢于说“不”。个性鲜明,办事公正透明,作风雷厉风行,使克利夫兰成了民主党出色的候选人,并两度当选总统。
  不管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个说“不”的人,只要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事业的峰巅。他们的成功命运不仅是性格使然,更是认真的态度和不断追求的结果。(摘自《易友》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