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儿童艺术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30:24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三级会议召开与法国革命的开始。《人权宣言》。反对外国干涉。成立法兰西共和国。雅各宾派专政。拿破仑崛起。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及其内外政策。第一帝国的覆灭。

1.通过分析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必然性及雅各宾派专政及其覆灭,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2.评价历史人物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由此形成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之间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雅各宾派统治说明。法国革命进入高潮;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广大人民为主力的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扫荡了法国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

通过学习,了解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演变过程,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革命前夕的法国

(1)资本主义发展与启蒙思想的传播。

(2)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1789-1794年)

(1)三级会议的召开──革命的导火线。

(2)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革命开始。

(3)《人权宣言》的颁布及其进步性。

(4)法国人民及抗普、奥的干涉。

(5)君主制度被推翻与共和国的成立。

(6)雅各宾派专政──革命高潮到来。

3.拿破仑对法国的统治

(1)拿破仑崛起。

(2)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1804年)。

(3)拿破仑的对内政策与对外战争。

(4)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1814年)。

4.封建王朝的复辟(1814-1830年)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阶级关系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①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学说为革命作了思想动员。②法国在欧洲大陆资本主义比较发达,但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它的发展。③等级制度森严,第三等级仇视特权等级的腐朽统治,要求变革。④路易十六面临无法解决的财政危机。⑤总之,封建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人民不能照旧生活下去,法国革命不可避免。

3.对雅各宾派专政的认识

雅各宾派在内忧外患严重、法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时被人民推上统治地位。它采取了依靠人民的革命措施:解决土地问题、限制物价、稳定生活、坚决镇压反革命、实行全民动员。雅各宾派挽救了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但它因内部分裂残杀而削弱了力量,脱离了群众。镇反扩大化,树敌太多,以致最后被推翻。

4.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影响

拿破仑早期进行的战争捍卫了法国革命的成果,他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进一步摧毁封建制度,巩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秩序,传播了法国革命的思想,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拿破仑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导致他的最终失败。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开幕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法国启蒙思想提倡“自由”、“平等”,从根本上说是反映了

A.广大人民的善良愿望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要求
  C.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  D.广大人民反对等级制度的要求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造成封建专制统治危机的因素有①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冲破封建束缚②广大人民深受剥削压迫,仇视封建统治③国家财政亏空,入不敷出 ④启蒙思想的传播极大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雅各宾派专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反法联军的围攻    B.未能摆脱经济上的危机
  C.国内叛乱推翻其统治  D.其专政措施削弱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延伸拓展

l.英、法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表现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领导阶级不同  B.人民群众是否参加
  C.处死封建君主  D.粉碎外国武装干涉

2.对拿破仑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他是杰出的军事家
  C.他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他的对外战争都是侵略性的

3.对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的正确认识应为

A.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国家  B.封建军事专政
  C.大资产阶级专政     D.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断头台来历之谜

提起断头台,人们常常会把它和法国大革命联系起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也死于断头台。人们更把它和法国大革命时期一个名叫约瑟夫·伊尼亚斯·约吉坦的人联系起来。

断头台的出现,在当时不是一种残忍,而恰恰是一种进步。大革命前,法国当局对死囚往往以车裂之别,此刑罚极其残酷,令人惨不忍睹。改进行刑方法减轻犯人的痛苦,为社会各界所赞同,新的行刑方式开始改为绞刑,但它不能让犯人无痛苦地死去,制宪议会议员约吉坦担负了改进刑具的任务。

1790年4月的一天,约吉坦同夫人在巴黎木偶剧院观看了一场木偶剧。当看剧中有一个机器飞快地砍下了一个布袋木偶的脑袋时,他很受启发。约吉坦制造了一种新的斩首机器,并用几只活羊实验成功后即投入使用。

但是,这种斩首机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斩刀很容易卷刃。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闻讯后,马上召见有关人员。他建议斩刀改成三角形,自己还亲自在图纸上进行了修改。也许他想得更多的是,将来可以用它来对付自己的反对者。

1792年4月25日,经过改进的断头台已正式启用,当天就成功地斩下了一颗强盗的头颅。然而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亲自过问,甚至可说参与了断头台的改进工作的路易十六,后来竞也成为走向断头台的人。

据有人统计,断头台自诞生之日起到退位,历经约200年,总共砍下了5000个人头。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宣布取消死刑,断头台从此也进入了历史博物馆。

[历史名曲]

《马赛曲》

即《莱茵军歌》,是马赛义勇军的进行曲。在大革命时期,它激励着法国人民拿起武器,开赴前线,与外国干涉军展开殊死搏斗。主要歌词是:“前进,祖国儿女们!我们光荣的日子已经来临。一群君走向我们,举着血染的旗帜。拿起武器,公民们!拿起武器,公民们!” 因马赛义勇军高唱着它汇集巴黎,故名《马赛曲》,后被定为法国国歌。

[历史文献]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制宪会议着手起草《人权宣言》,8月26日通过。宣言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范本,从18世纪启蒙学说出发,宣布:“人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所有公民都有亲自或经过代表参与制订法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并宣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宣言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旗帜,对法国革命具有伟大的推动作用,对封建专制制度尚占统治地位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宣言所标榜的平等原则,只是反对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但确定了基于财产条件的不平等。法国l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作序言。这部宪法取消了等级,却把公民划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凡不符合财产规定的消极公民,都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正好说明了基于财产条件的不平等。

[人物春秋]

拿破仑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是法国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皇帝(1804-1814年、1815年)。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一个律师家庭(当时科西嘉岛属法国)。青年时入巴黎军事学校专攻炮兵学,1785年任炮兵少尉。熟读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著作,支持法国革命和雅各宾派。1793年9月晋升炮兵少校。在对英作战的土伦战役中立功,备受罗伯斯庇尔赞赏,破格授予准将军衔。这是他发迹的起点。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暴敌,升少将。1796-1797年远征意大利,大败奥军,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名声大噪。1798年督政府派他远征埃及,在此期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法国面临入侵威胁,万第郡保王党暴乱又起。他看准时机,于1799年8月,离开侵埃法军冒险回国。10月抵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他积极策划政变,得到一些政客、银行家、军火商与军队旧部的支持。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19日,他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04年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称拿破仑一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实行军事独裁。1804年颁布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建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1800年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对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概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新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与宫廷仪式。继续对外战争,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联盟,大部分欧洲在他的统治和控制之下,确立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以致最后失败。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1812年悍然进军俄国,进入莫斯科,俄军总司令库土佐夫弃城而走,实行“焦土”政策,由于严冬早至,拿破仑一世几乎全军覆没,导致形成新的反法联盟。1813年莱比锡会战失败后,1814年3月31日联军攻入巴黎,不久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1815年3月1日,拿破仑率一队卫士渡海,沿途兵不血刃,3月20日顺利到达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建立“百日王朝”。与第七次反法联盟战于滑铁卢,失败后于6月22日再次退位,被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该岛病逝。1840年他的遗骨被运回巴黎。1861年拿破仑的灵柩被安置在巴黎残老军人院的圆顶大堂内。

[名人逸事]

拿破仑与罐头

大概没有人未吃过罐头食品,这种制品有200年历史,它的产生居然和拿破仑有关。

1780年前后,拿破仑的军队远离国土,驰骋转战于国外,需要补给大量的肉类、水果和牛奶等食品,但漫长的路程和炎热的天气,使很多食品还未运到前线就腐烂变质。这个与战争胜败息息相关的难题,使拿破仑伤透了脑筋。于是,他命令悬赏奖励发明食品保护方法的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个名叫阿珀特的法国人,经过多年刻苦研究和反复试验,终于在1795年发明了一种通过热加工保存食品的方法。他将食物放在用粗麻布裹着的玻璃瓶中,瓶口敞开着,然后放在煮开的沸水中加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涂了蜡的软木塞将瓶口堵住,并用金属丝扎封,接着再将瓶子留在沸水中一段时间。他就用这种方法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最原始的玻璃瓶罐头,罐头里的食品可在室温保存两个月以上。为此,阿珀特获得了拿破仑的重赏。

拿破仑为何建造凯旋门

凯旋门巍然耸立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中央,与埃菲尔铁塔相映成趣,是巴黎乃至法国的象征。由法国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的凯旋门于1806年奠基,1836年7月落成,全部工程历时30年,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当初,这座宏伟的建筑是为了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造的,但拿破仑之所以批准建造它,除了好大喜功,还有另外两个良苦用心。

其一,替法国扬威,让俄国人和英国人丢脸。凯旋门外墙系用巨型雕像装饰,拿破仑曾对雕像的题材作过明确的指示:“首先取自查理大帝的生平,随后可取自革命史和法国史,总的来说,切不要放过任何可以使俄国人和英国人丢脸的机会。”他还特别指出“征服者威廉”和击败过英国人的法国著名军人迪格克朗应“给以显著的位置”。1809年,法兰西国家研究院就关于凯旋门上镌刻铭文一事向拿破仑呈文,准备授予拿破仑“奥古斯都”和“热尔马尼库斯” 的尊号。拿破仑在呈文上指示:“皇帝的尊号是法兰西人的皇帝。他不要同任何名号连在一起──既不要奥古斯都,也不要热尔马尼库斯和凯撒。”为了使法兰西世代光耀,他又提出:“铭文应当用法文来写……法语是现代一切语言中最典雅的一种语言;它比那些已死的语言流传更广,理解也更为正确”。

其二,扶持、振兴法国的建筑事业。这一目的恐怕鲜为人知。当时,法国的建筑业十分萧条,拿破仑在1806年5月14日的一份备忘录里写道:“凯旋门全是一些毫无价值、毫无意义的建筑工程,要不是我把它们视为鼓励建筑业的一种手段,我是决不会建造它们的。” 由此可见,拿破仑批准这项工程,也有鼓励和振兴法国建筑业的意图。

拿破仑两次被流放

1814年3月31日,反法同盟联军攻占巴黎,4月6日,曾经用战争手段征服过欧洲而为世人所惊愕的拿破仑·波拿巴被迫退位,流放至厄尔巴岛。

为惩罚这个不可一世的皇帝,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坚持要流放中的拿破仑继续称帝并保有一个某种意义的国家。这是对他的羞辱和极大的讽刺。1814年4月20日上牛,拿破仑离开枫丹白露宫前往厄尔巴岛。这个“犯人皇帝”乘坐一辆6匹马拉的轿车,后边的随行人员浩浩荡荡,有医生、药剂师、秘书、庶务官、厨师、仆役;有1000多名护送的骑兵;有4名押送“皇帝”的外国特派员。起初行进比较顺利,对“皇帝”没有更多的约束,他可以接见一些人,不少群众出于尊重向他致意。

拿破仑曾以巴黎为中心,统帅千军万马驰骋欧洲,战绩赫赫,好不威风。如今他“统治” 的范围缩为一个小岛;归他掌握的军队是由400名老近卫军、几个波兰士兵和一些当地民兵组成的弱小队伍,他还有一个“首都”,即经过修饰的小宫殿波托费拉。这种戏剧性的变化使拿破仑心情激荡不已。势力的丧失,生活上的寂寞对拿破仑的意志是个严峻的考验,可他没有沉沦,相反却以极大的热情去经营这个小岛国,准备东山再起。他亲自指挥岛上的炼铁业和金枪鱼捕捞业,精心管理那支小得可怜的军队,为它设计了一面军旗,为军官们设计了漂亮的制服;生活上自找乐趣,同母亲打牌时常常作弊,以一副滑稽的面孔出现。表面上看,拿破仑“服管” 了,科西嘉佬爱上了厄尔巴岛了。其实,身居小岛的拿破仑正以统帅百万大军的精力,密切注视着法国、意大利和盟国局势的变化。

在流放厄尔巴岛9个月后,拿破仑了解到,在联军保护下返回巴黎的路易十八无法得到法国人的拥护,国内怨声载道;人们通过对比反而怀念拿破仑时代的光荣,热情期待着他的归来,欧洲反法联盟国家在维也纳会议上勾心斗角,分歧严重,几乎动武。拿破仑于2月26日(星期日)晚,带领l000余名士兵乘坐小船,迎着风浪驶向法国,3月1日在儒安港登陆。当他率领的小小队伍向巴黎挺进时,痛恨波旁王朝的各地居民热烈支持,奉命堵截的王军也倒戈相迎。20日,他不费一枪一弹抵达巴黎。路易十八和王室其他成员逃之夭夭,拿破仑恢复帝位,重掌朝政。

拿破仑的重新上台,惊动了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各君主和首脑,他们草草结束了会议,英、俄、普、奥等国急忙组织起第七次反法联盟。1815年6月18日滑铁卢会战,拿破仑再次败北,“百日”政权宣告结束。滑铁卢大战后,波旁王朝再次回到巴黎,命令拿破仑在24小时内离开法国。他试图逃亡美国,但英舰封锁了海岸,他只好向英国请求“法律保护”,登上英国快舰“贝勒罗丰号”避难。开始,他被带到朴茨茅斯,后来被英国轮船送到南大西洋荒凉的热带岛屿圣赫勒拿。10月17日傍晚7时,拿破仑登上了他生命旅程的最后归宿地。小岛的首府是詹姆斯顿。当拿破仑到来时,岛上的居民──200名欧洲人和3000名黑人都争先恐后拥到首府来看这个曾经震撼欧洲的伟大人物。当晚他们住在帕坦斯旅馆,不久迁移到正式驻地──龙伍德。这是圣赫勒拿岛副总督司凯通中校的驻地,环境幽静宜人,但它给拿破仑带来的不是赏心悦目的兴致,而是“感时花溅泪”之忧伤。1821年5月5日下午,死神来临了,这位文治武力盛极一时的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停止了呼吸,终年51岁。

据拿破仑的崇拜者奥斯特里弗介绍,拿破仑死后,随从散了,家俱被变卖,房屋被租给农民,其工作室变为马厩,客厅成为仓库。1840年拿破仑的遗体被运回巴黎残老军人院。路易·波拿巴上台后通过多次谈判,在1858年以17.8万多法郎将龙伍德拿破仑故居从英国人手里买了回来。法国政府组织人力去该岛,修复拿破仑当年的住处和陵墓,现在它成为人们观光的纪念地。

拿破仑死因之谜

1821年5月 5日,拿破仑病故于圣赫勒拿岛。遵照死者生前遗嘱,安托马什医生(拿破仑私人医生)亲自解剖尸体。在整个解剖过程中,六个英国医生和十几个来自英国、法国的官员在场。虽然医生们最终提交的四份解剖报告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些是相同的:拿破仑“胃部靠幽门的地方有溃疡”。最终解释是“拿破仑死于胃癌”。

这种解释还得到其他方面的印证。拿破仑家庭有癌症病史。他的父亲便在40岁时被癌症夺去了生命。拿破仑本人生前也认为自己可能患有癌症,他还对自己的身体不时地取笑说:“癌症是内部出现的滑铁卢”。但是,当时许多人不相信英国公布的验尸报告,法国人尤其持怀疑态度。后来人们知道,英国人确实做过“手脚”。当时一个医生发现拿破仑的肝脏异常肿大,认为他也许死于肝病。因为当时岛上气候不好,肝病流行。英国官方担心人们由此指责英国对拿破仑有“蓄意迫害”之嫌,所以在验尸报告中隐瞒了情况。

肝病也好,胃癌也好,这些都没有跳出拿破仑因病死亡的圈子。但是在拿破仑死后不久,许多法国人就怀疑拿破仑是被人用毒药谋害而死的。1840年10月,人们从圣赫勒拿岛将皇帝的遗体运回巴黎安葬,人们打开拿破仑棺材时,惊奇地发现:死者遗体虽然历经20年而完好无损,面孔栩栩如生。二十世纪的医学专家将这种异常解释为“砒霜中毒”。

1982年,瑞典医生、毒物学家斯坦福·舒夫伍德出版了其新作《谁是杀害拿破仑的凶手》引起轰动。在该书中,作者提出拿破仑死于“慢性砒霜中毒”,这种剧毒物要人性命,也保护遗体。根据对拿破仑头发进行中子活化分析法测试,发现其中砷(砒霜)含量高于正常值的13倍。

基于上述认识,他认为拿破仑身边随同人员蒙托隆最为可疑。蒙托隆曾经在拿破仑手下,后投靠波旁王朝,滑铁卢之战后,他又回到拿破仑身边。蒙托隆有可能受波旁王朝王室的指示:潜伏拿破仑身边伺机暗害,在拿破仑专饮的葡萄酒中不断投放小剂量的砒霜,使其慢性中毒而死。

英国历史学家戴维斯·琼斯也认为拿破仑是死于砷中毒,但是认为拿破仑所中之毒主要来自其居室中的含砷墙纸,非别人投毒所致。加拿大科学家则用更为精确的中子轰击法对拿破仑的头发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砷的含量并不高。

此外,不少人坚持拿破仑死于癌症。也还有人认为拿破仑死于一种特殊的热带病,他在进攻埃及和利比亚时就染了这种病,流放到热带地区的圣赫勒岛期间旧病复发,最终不治身亡。拿破仑死亡之谜之所以长期引发人们的兴趣,虽然跟人们对这位英雄的崇拜有关。至于此谜何时才能解决,恐怕有待资料的进一步发现。

拿破仑的两次葬礼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被英普联军击败,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拟让其子继位,遭到英普联军拒绝,波旁王朝再度复辟。而后,拿破仑准备去美国避难,途中被英舰拦截,流放到圣赫勒拿岛。

1821年5月,拿破仑病重,临终前在遗嘱中写道:“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已把法国大革命的新思想栽种在法国各地,并随我的南征北战而移植到全欧洲。这种新思想一经栽种就自然会在各地发芽、开花和结果。我预料到我的儿子罗马王将能吃到所栽种的这些果实。”“我希望能够把我的骨灰安葬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这是拿破仑的最终遗愿。1821年5月5日18时10分,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雄,在远离祖国的这座孤岛上与世长辞,终年51岁。

由于波旁王朝不允许将拿破仑的遗体运回巴黎,拿破仑要求归葬巴黎的宿愿没有马上实现。遵照拿破仑的遗嘱,把他的头发剃下留给法国贵族,安葬时身穿在马伦哥战役时穿的蓝呢外套,佩戴指挥剑,胸前安放十字架,下葬时头朝北方,以示不忘祖国。岛上15 门大炮发出45响,海湾中的军舰鸣21响以致哀,岛上几千居民参加了送葬,人们按当地传统习俗,争折墓地附近的树枝以作纪念。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七月王朝开始统治法国。法国国内掀起了“拿破仑热”,成千上万的拿破仑的崇拜者要求政府将其遗骨归葬巴黎。法王路易·菲利普为了争得民心,决定遵照拿破仑的遗愿和人民的意愿将其归葬巴黎。但是由于圣赫勒拿岛当时是英国的直辖殖民地,法国政府多次与英国交涉,才得以允许。

1840年7月7日,由王子约翰·威尔为特使率军舰两艘,与拿破仑流放时的几位侍臣同去圣赫勒拿岛移灵。12月15日返回巴黎,这天,整个巴黎倾城出动,几百万人拥挤于灵车经过的街道两旁,无数人在痛哭,在祈祷。国王夫妇身披黑纱率王族及文武百官亲迎于凯旋门下,并亲扶灵柩,将其送至巴黎残老军人院。国王亲自主持隆重的改葬仪式,将拿破仑的灵柩安放在残老军人院高105米圆形塔楼下层。灵柩外套紫云石墓,上盖重达35吨的大理石。以后法国政府又拨出大量经费,为其建造了壮丽的陵园。

人民教育出版社 素质教育新学案《世界历史》第一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