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顺丰快递网点地址:皇家诅咒:唐肃宗为何要害死自己的儿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2:05:12
 2011-03-22 09:07:21




[size=+0]肃宗李亨现在隐隐觉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可能是他的幸运年。因为,这一年的开局相当不错。刚过年没几天,匪首安禄山便突然暴毙,这不是天佑大唐嘛。如此看来,叛乱不日即可平定。
[size=+0]安禄山死了,而且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害死的。一想到这一点,肃宗做梦都会乐醒。子杀父,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是啊,安禄山怎么也算是一代奸雄,岂料刚当了一年多的皇帝,就糊里糊涂地死在了亲生儿子的手上,真是可笑又可悲。
[size=+0]他高兴,他老婆张良娣比他还要高兴。她见肃宗近日兴致勃勃,便投其所好,连日在宫中摆酒设宴,与老公欢庆胜利。两口子故态复萌,喝酒赌博,玩得是不亦乐乎。
[size=+0]小玉曾说过,张良娣这个女人很不简单。这一点,从她的偶像是武则天就可以看出来。武则天的亲身经历告诉了那个时代的女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女人也可以骑在男人的头上。是的,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只喜欢LV、Dior、黛安芬这样的东东,总有一些女人对权力也十分着迷。欲望面前,男女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有唐一代,从不缺乏有野心的女人,韦后如此,太平公主如此,张良娣亦是如此。
[size=+0]所谓偶像的力量,大抵就是这样。
[size=+0]骑在男人们的头上,这也是张良娣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不过,梦想虽然宏大,但是脚下的路还是得一步一步地走好。当下,张良娣给自己确定的近期目标是:将自己的儿子兴王李佋扶上太子宝座。
[size=+0]在“春种秋收”的问题上,肃宗的功力远远不及他的老爹玄宗。玄宗有整整三十个儿子,肃宗只有十四个,比他老爹的一半儿还少一个。在诸多的皇帝当中,肃宗的孩子并不算多。这十四个儿子分别是:


[size=+0]单从理论层面上而言,这十四个儿子都可以参选太子。
[size=+0]但是综合考虑年龄、能力、受父亲喜欢程度等诸多因素,真正有实力、够资格竞争太子之位的其实只有两个人:老大广平王李俶和老三建宁王李倓。赵王李係年龄这条线是够上了,但是一向不受父亲喜欢,能力也不是十分突出,所以被排除在外。
[size=+0]老十一兴王李佋和老十二定王李侗都是张良娣的孩子。其中,李佋生于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今年方才5岁。定王李侗生于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到现在还不满一周岁呢。李佋虽然聪明伶俐,颇得肃宗的欢心,但是年龄毕竟太小,所以肃宗压根就没考虑过他。可是,张良娣依然想把自己的儿子扶上太子之位。可见,权力这剂毒药确实使人迷醉,有条件当然要上,没有条件,居然创造条件也要上。
[size=+0]张良娣倒是看得很准,挡在自己儿子前面的两块绊脚石就是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把这两人搞掉,太子之位便唾手可得了。但是,她只是一个女人,并没有什么势力集团在支持她。扳倒二王这种事儿,没有人帮她是根本做不到的。于是,张良娣便开始积极地寻求合作伙伴。她看中了肃宗最宠幸的大太监李辅国。
[size=+0]
[size=+0](二)
[size=+0]
[size=+0]李辅国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臭名昭著的大太监当中的一个。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个儿,我们可得好好讲讲。

[size=+0]李辅国本名李静忠。他进宫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充当高力士的养马奴仆。高力士是玄宗的仆人,他又是仆人的仆人,地位之低下、身份之卑贱可见一斑。李静忠的太监之路其实非常不顺,一直混到四十多岁,他才当上了掌管闲厩的官员,负责管理宫廷中的马匹簿籍。
[size=+0]一个偶然的机会,李静忠得以进入东宫侍奉太子李亨,这才迎来了自己人生的春天。他在宫中供职多年,察言观色的本领那可是相当了得。李亨对他非常感冒。李静忠很快就成为了太子的心腹,主仆二人基本上是形影不离。
[size=+0]潼关失守以后,玄宗仓皇西奔。马嵬驿兵变的前夜,不知是受李亨的委派,还是出于个人的冲动,李静忠跑去找陈玄礼,劝他发动兵变,诛杀杨氏。他的劝诫成为了马嵬驿兵变发生的诱因。李亨脱离老父羽翼,去留不定的时候,还是李静忠站了出来,坚决主张北上朔方,独立发展。因为这几件功劳,李静忠越发受到了李亨的信任。
[size=+0]李亨在灵武登基称帝之后,提拔李静忠为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兵权,并且赐名为李辅国。
[size=+0]肃宗本人崇信佛教。李辅国见肃宗信佛,他也跟着信佛,而且做得比肃宗还要到位,一不近女色(其实是没那个能力),二不饮酒,三不沾荤腥,早晚膜拜,俨然就是一个活菩萨啊。其实,此人不仅胆大包天,而且十分阴险毒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size=+0]李辅国见春风得意的张良娣居然主动抛来橄榄枝,也主动地贴了上去。这对狗男女很快就勾搭在了一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把个大唐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
[size=+0]他俩看李俶、李倓哥俩儿不顺眼,人家哥俩儿看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两兄弟当中,建宁王李倓的脾气要火爆一些,性子刚烈,向来嫉恶如仇。他见张良娣和李辅国结党营私,专权祸国,十分愤恨,跑去征询李泌的意见,我要干掉张良娣,为国家除害。
[size=+0]李泌听了,大吃一惊,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这不是身为儿子所应该说的话。张良娣虽然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她并没有干出什么天大的恶行。况且,你爹又十分宠幸她,你哪里能扳得倒她啊?万一不成,麻烦可就大了。
[size=+0]李倓到底是年轻气盛,见李泌不同意,直接就跑去找他爹了,劝肃宗不要听信妇人之言。
[size=+0]肃宗很不高兴,什么叫听信妇人之言,朕外仗郭子仪,内倚李泌,对他二人言听计从,怎么就听信妇人之言了?李倓被劈头盖脸地臭骂了一通,灰溜溜地退了出来。
[size=+0]宫廷可不比市井,他前脚刚刚离去,后脚就有人把他刚才对肃宗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张良娣。张良娣听了,越发地恨李倓,必欲除之而后快。
[size=+0]可巧这个时候,李泌建议由李倓担任主帅攻打范阳。肃宗正在考虑中,张良娣却站了出来,极力地反对,广平王已经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了,你又让建宁王去带兵攻打范阳,你就不担心你和永王之间的事情在他们兄弟身上重演嘛?
[size=+0]李亨本来就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张良娣的话,觉得也有几分道理,就把这个计划暂时地搁置了起来。
[size=+0]李倓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呢,一听,张良娣这个贱人居然又跳出来兴风作浪了,便又跑来见肃宗。情绪失控之下,他的话说得非常重:陛下不信忠言,而任宫闱左右,如何能复两京、灭贼寇,中兴国家?”言外之意就是,老爹你再这么糊涂下去,恐怕就要成亡国之君了。
[size=+0]肃宗一听,气得嗷嗷叫,当儿子的居然敢教训老子,命令内侍乱棒打出。张良娣和李辅国见此情形,赶紧落井下石,一唱一和地在肃宗面前说李倓的坏话,李倓因为当不上元帅,心中有怨气,想要谋害广平王。现在,他执掌禁军,便越发地飞扬跋扈了,训斥陛下您这还算轻的,保不准哪天他也会做出安庆绪那样的举动啊!
[size=+0]肃宗本来就在气头上,被这两鸟人一挑拨,当时就下了一道手谕,赐死李倓。李倓这个人比较傲,宁折不弯,接到手谕之后,立即就服药自尽了。等到李泌听说了这件事儿的时候,李倓的尸体都已经凉透了。
[size=+0]
[size=+0](三)
[size=+0]
[size=+0]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李倓身死的消息传来,李俶也万分悲痛。别人不知道内情,他还不明白嘛。他也跑来见李泌,说要干掉张良娣,为弟弟报仇。李泌心比较善,出言阻止,你弟弟毕竟是口出不逊,言谈有失检点,这才有了杀身之祸。你要学会隐忍。这方面,你要学学你的父亲,他到四十八岁的时候,还是太子呢。没有点儿“忍”的精神,如何能当上皇上。
[size=+0]李俶听进去了。
[size=+0]肃宗的气消了之后,也很后悔,李倓不过是说得重了一点儿,怎么着也无需一死啊。可是,木已成舟,人已死透,没办法回转了。肃宗转而对李俶心生爱怜,想要立他为太子,便找来李泌商量此事。李泌的建议则是:目前考虑这个问题为时尚早。
[size=+0]其实,李泌的真实想法是不想让李俶过早地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size=+0]肃宗还在嘲笑老安家“子杀父”,他也不想想,他这“父杀子”的举动又能比安庆绪强到哪里去呢?
[size=+0]其实,有的时候想想,生在帝王之家或许也是一种命运的诅咒吧,真的。
[size=+0]两京收复之后,李俶派李泌入朝报捷。李泌哪壶不开提哪壶,又一次提起了建宁王这件事儿。
[size=+0]肃宗厚着脸皮解释说,李倓确实有功劳,但是他受人离间,居然想要谋害他的兄长,我也是为了社稷大计才忍痛割爱的啊。(倓于艰难时实得气力,无故为下人之所间,欲图害其兄,朕以社稷大计,割爱而为之所也。)
[size=+0]李泌开门见山,事发时我虽然在河西,但这件事情的内幕我最清楚了。实际上,李俶、李倓兄弟俩儿感情非常好。现在,广平王提起李倓都是两眼泪汪汪的。刚才陛下你说的那些话,都是出自奸人之口。(尔时臣在河西,岂不知其故。广平兄弟,天伦笃睦,至今广平言及建宁,则呜咽不已。陛下之言,出于谗口也。)
[size=+0]肃宗也不装了,流言眼泪说,事情已经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能有什么办法。(事已及此,无如之何!)
[size=+0]李泌趁机给肃宗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则天武后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武则天为了自己的利益毒杀了长子李弘,而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忧虑万分,惶惶不可终日,深恐大祸临头,便写了一首《黄台瓜辞》,其辞云: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李贤写作了《黄台瓜辞》之后,就让乐工配上乐,唱给他妈听,希望武则天不要“再摘令瓜稀”。可惜,他妈没听懂,或是听懂了装不懂。最终,李贤还是被他老娘流放,客死贵州。
[size=+0]讲完这个故事之后,李泌意味深长地对肃宗说了最后一句话,“陛下有今日运祚,已一摘矣,慎无再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