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武冈云山胜力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03:14

深山探古寺
云山胜力寺和别的名山里的佛寺、庙宇一样,深藏在云山山腰。

为什么总在山中或高山顶建造庙宇?为什么古话说“深山探古寺,平川看佛堂”?见过的庙宇多了,每见一处庙宇,我总喜欢重复这样一个疑问。至于庙宇的规模大小,庙宇的布局构造,我真的是兴趣不大的,因为大凡庙宇都是根据礼教制度建设的,我所知道的它的格局也大体相同,若说不同的话,那就是各个殿宇的开间尺度以及庙宇中的院内组合或局部的一些处理了。

但是胜力寺例外。

胜力寺历经数朝,几度沧桑,兴了又废,废了又兴,终未衰败。

胜力寺的菩萨很灵验,历来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因此,寺内袅袅腾腾的香火,千百年从未有过中断。千百年来,它外与南岳及河南、广东等地佛教圣寺保持着联系,内辖市境大大小小117处寺庵,并以宏大的规模、正宗的流派,使云山成为武冈佛教的策源地,成为湘西南的佛教圣地。

胜力寺坐落在云山堂的一个山坞,这个山坞充满着佛的灵气,经年祥雾袅绕。站在山坞间,环顾四周,满眼尽是绵绵的高山,而高山错落有致的山头,又俨然瓣瓣盛开的莲花。这貌似盛开的莲花,终年似有阵阵清香喷吐而出,故被古人称为“莲花座”。

别说是虔诚的香客,就是寻常游人到此,那颗因红尘而躁动的心也不能不宁静下来。

胜力寺前是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穿过古树林,登上几级石阶,压住登山的喧哗,收敛起或真实或虚伪的笑容,我们走进去……走进这红墙黄瓦,金碧辉煌的胜力寺。虽是仿古建筑,我们的第一印象却是仿得古朴真实,仿得美奂美轮。

把我们迎进寺内的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和尚杨师傅。杨师傅是胜力寺的掌门人,遁入佛门多年。在杨师傅的引领下,我们沿着胜力寺的“三进两院”进行了走访,但见寺内宝鼎烟熏,香灯摇曳,烟云飘渺,更生妙谛无穷;而殿内四周,多涂壁画,妙笔绝伦,尽述人间神话,重现历史典故。启迪世人“肚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弥勒佛、彻底不相信可以通过仁慈和宽容来拯救这个世界,挽救整个人类的韦驮天神以及佛祖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分别在三进伟殿之中被人们必恭必敬地供奉着,而三进伟殿,则以回廊连接,形成两个院落。两个院落空旷明亮,除宝鼎香炉有袅袅烟雾,阳光普照的院落内很难看到尘埃。原本,寺院就是远离了尘埃的,不然,那么多尘世的人们,怎么会一路风尘来到这静谧的地方,寻找他们内心的渴望呢?这么想着,我自然又想到了那个久藏心中的话题,待我问起杨师傅为什么佛寺、庙宇多半建在山腰或者山顶时,杨师傅望一眼远山,笑道:“俗话说,登高望远啊,僧人道士在这样的地方进行修炼,环境好啊,可以敬神,可以迎接神仙,可以长生不老,还可以与世隔绝啊。”

有道理。

杨师傅见我有所领悟,再次浅浅一笑:“仙境高不可攀哦。”

是的,仙境高不可攀,除了菩萨,我们只能望而兴叹。

但是对于菩萨,我们都知道:信则有,不信则无。下面两则传闻今记录于此:

2000年5月的一天,这天正是第五次修复胜力寺并最后确定胜力寺坐东朝西(寓朝拜西天佛祖之意)之日,有人发现,当朝向刚一敲定,突然间一团祥云缓缓自山口向上涌动,然后迅速笼罩了胜力寺的上空,徘徊荡漾,约半小时侯才见消失。

在修复弥勒殿时,一位木工刚安装好佛殿的两扇木大门,原本大雨的天空突然放晴,两条彩虹气势恢弘地挂在了胜力寺的上空,万道霞光直逼而来,把刚竣工的弥勒殿、大雄宝殿氤氲在一片吉祥的光晕之中……

云山赏树
从胜力寺下山,必须要经过一片原始次生林的,里面虽是古藤老树,但千百年来一直蓬蓬勃勃,互不相让地繁衍生长,“层林漠漠藏异兽,翠蔼氤氲染奇木”,不经意成了云山的一个植物宝库。

说它是植物宝库的人是从奥地利来的著名植物学家韩马迪(handel-mazzettl)。1921年的一天,他专程从长沙步行来到云山。这次他的收获出奇的大,采集到植物标本300多种,并惊喜地发现80多个植物新种,其中20多个被他以云山命名了。韩马迪(handel-mazzettl)回去以后,从此云山的名气也粘了植物的光,蜚声海外。所以大凡来登临云山的游客,没有不饶有兴趣地对身边这些珍贵罕见的树木探个究竟的,也没有谁不想领略一下这片满目葱茏、飞红点翠的原始次生林的风韵。

我对花草树木素来就有很深的感情,尤其对树,它不屈的精神,它生命的顽强,总是令我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感动,也不断地努力让自己像树一样,在这个世界站立出一种不屈的姿态。但我不是云山的树,云山的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也做不了云山的树,我只能是置身红尘的我,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保持着这种向上的力量,比起那些没有筋骨的另一种人类,也就俯仰无愧了。最初让我萌发这个感叹的是云山原始次生林里被称为“伟丈夫”的云山钟萼木。

钟萼木开花,形似寺庙古钟,平常淡红色,盛时犹如红云,热烈奔放,撩拨人心。不说它的美,单说它挺拔的枝干,是我见过的云山森林里众树木中首屈一指的。茅盾先生写《白杨礼赞》,说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那是先生将白杨树还另有所比,不是纯粹的写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不然,我想先生也会将钟萼木一块放进笔墨里去了的。无独有偶,我对钟萼木的敬仰同样出自钟萼木本身的“傲然耸立,坚强挺拔”,在众多的树木面前,它总是以最快最直接的姿态迎接我的视线,并让我生出太多的对人应该怎样活在这个世上的感慨。

榉树的生命力是我见过的云山森林里最顽强的。有一株罕见的需4人才能合抱的大叶榉,躯干已经苔藓密布、缠满枯藤,虽然有着近800年的高寿了,但至今株干挺拔,枝叶婆娑,毫无暮年垂老之态。路过的游人往往喜欢走过去张开手臂量一量,量过以后难免也会生出一些对生命的思考来。其实,树的生命和人一样,都是有限的,但比之这棵榉树,人类的生命又是何等脆弱,何等不堪一击!榉树的生命力确实顽强得让我们惊叹和艳羡,但我们除了艳羡它生命力的顽强外,它的另一种品质总是让我们自愧弗如,那就是我们是否也像榉树们一样有着随遇而安的品质呢?答案不会是肯定的,榉树哪怕在花岗岩这样坚硬的岩石上,只要有一丝裸露的山地,它也能经风历雨,顽强生长,而人呢?我们可以不用难为情地扪心自问了。这让我想起了另一种叫黄檀的树,它也同样生长在这片原始的次生林里。春天的脚步已走过很远了,别的树木都竞相披上了绿装,唯黄檀却春梦不知醒,迟到五月才懒洋洋发芽长叶。“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黄檀虽然觉醒较晚,但最终还是能用自己的脚步迎头赶上别的树们的。它苏醒以后,便一个劲地疯长,没有犹豫,没有迟疑,想必那追赶的滋味应该是非常痛快淋漓的。

在双华亭前的溪沟旁,我还见到这样两株被人们俗称杨柳的古枫杨:一株高大挺拔,如一位威武雄壮的将军镇守着这一方风水宝地;一株却已经不起岁月的风雨,只剩下小半截身子成为一位残废的老人。叫人感动的是,这风烛残年的古枫杨并没有完全彻底死去,它的根部又有新芽爆出来,且大有返老还童之势。在为古枫杨垂危的生命哀叹之余,我更有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杨柳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主题。远至公元前《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至唐人王之涣的“恙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近至毛泽东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文学艺术的宝库中,类似这样的咏柳诗文举不胜举。的确,杨柳轻盈婆娑的树干,迎风摇曳的枝条,青翠欲滴的细叶,太能诱发诗人们丰富的联想了,也太能叫我们一见到它就情不自禁地想到唐人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咏柳》一诗了。

让我们通过树木而联想到更多千古绝句的,还有云山原始次生林里似枫非枫的槭树家族。槭树为落叶小乔木,因叶色和嫩茎皮色发青,俗称青枫。它的变种有红枫、塔枫。红枫新叶色红如血,塔枫叶色虽淡,但叶片深裂如羽毛,故又常称羽毛枫。它的叶色又有红绿之分,常作为观赏树木植于园林。每当早春,新叶初放,红的鲜红,绿的翠绿,稚嫩可爱;时至深秋,霜叶转红,使人顿生岁月无以挽留之伤感。唐代的诗人杜牧想必是没有这些植物分类学常识的,所以把槭树也泛称为枫树,望着深山里的住户人家,咏出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句。

云山可圈可点的树木确实太多太多,“秦人古道”旁那株高约两丈、躯干扭曲而其貌不扬的“摇钱树”;常被中央军委领导用以馈赠外宾国礼的高级龙泉宝剑而首选制作剑柄的降龙木以及全身是宝的油料树种香樟等,勘称佳木荟萃,也无以一一枚举。诚如奥地利著名植物学家韩马迪(handel-mazzettl)说的,云山的原始次生林是一个植物的宝库。既是宝库,它本身就有着太多太多的宝藏。它们的存在,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恩赐,如果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的我们会错过太多,也会失去太多;只有我们用心去发现它,去读懂它,去欣赏它,去珍惜它,我们人类的价值也就和树木同在了。

(本文参考:云山花木珍奇  作者罗仲春  唐谟金)

沉寂的禅师塔林
步入禅师塔林,登临云山带来的劳苦瞬间就被山风吹散得丝毫无存了。这里沉寂得听得见自己血脉的跳动,但是并不森然,也没有人感觉到森然。偶尔有风轻轻走来,如同当年高僧们的低吟轻唱,很动听,很悦耳。

禅师塔林由14座僧基石塔组成,现存有塔名的有曹溪嫡嗣燕居禅师之塔、曹溪嫡嗣云树禅师之塔、三十四世钟运行之塔、传临济正宗三十六世弗器禅师之塔、惺声禅师之塔、达理禅师之塔、临济刹派第十世上登下岸皈老和尚之塔共八座,皆古朴、肃穆。每座塔身、塔基、塔围均用浅绿色板岩筑成,板岩则是经过精细研磨的,没有丝毫对禅师们的不恭和草率。千年烟雾不断、钟声不断的胜力寺就在禅师们用眼可以看见、用耳可以听见的山坞里,他们还关注着、庇佑着山坞里的古寺,祈望着古寺再度的鼎盛。

禅师塔林先后建于明代的天启年间至清朝的道光年间。约莫是公元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一个法号叫无涯的和尚(公元1566—1626年)慕名从南岳来到武冈,此时的云山胜力寺香火虽然不断,但还称不上最为旺盛时期,规模也有待扩建。

一日,无涯和尚行走在城南梯云桥上,见眼前走过一批又一批香客前往云山拜佛,心中生出有香客必有名寺的念头,于是一脸虔诚地尾随香客上了云山。爬完十八茅湾,已距胜力寺不远了,忽然听到有呻吟自树林间传来。无涯和尚寻声找去,看见山沟里躺着一位因采药途中失足跌成重伤的老和尚。老和尚望见有人前来搭救,指着身边一个螺钵要无涯去找水。无涯和尚望着此钵钵身如同一个螺壳,口大尺许,通体透明,且有绿光闪烁,不敢怠慢,赶紧从小溪取来一钵水端给老和尚喝了,老和尚面色很快有了红润。接着,老和尚又用草药醮着钵里的水把周身擦了一遍,竟神奇般站了起来。为了报答无涯的救命之恩,老和尚从此收无涯做了弟子。老和尚对德才兼备的无涯关爱有加,临终前,就把跟随自己一生的螺钵送给了无涯。无涯学着老和尚用这个螺钵为香客治病,从不吝啬。之后,无涯做了胜力寺的掌门人,对胜力寺进行了增修,使云山佛教处于鼎盛时期,住寺僧众达500余人。神宗皇帝为此召见了无涯大师,并御赐袈裟“龙藏紫衣”于无涯。至今,无涯大师的袈裟还收藏在南岳方广寺内。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时年60岁的无涯大师圆寂。弟子将他坐化安葬于胜力寺对面的一处净地,名别云峰,并修建禅塔,每每前往祭祀,必先登石级盘旋而上。禅塔的建造,没有使用任何粘合物质,全凭嵌合严密,却也十分坚固,且造型庄重精美。令无涯禅师欣慰的是,这片净土也为日后的和尚圆寂后提供了一个清净的世界。

无涯和尚圆寂后,胜力寺开始冷落衰败,时间将近半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由四川双桂堂前往南岳扫塔的燕居大师(公元1609——1678)途经武冈时,被这块福地宝刹所吸引,并在此停留,不再云游他乡。

燕居大师姓李,四川忠南人,为临济宗第三十二代传人。19岁那年削发为僧,拜梁山县太平寺破山和尚为师,崇祯十六年道成离师,住持故乡构伽寺法事。

燕居大师来到云山后,见寺庙破烂,既率二百僧众整修,并建别云禅院(即讲经台),“大开法藏之门”,再次把云山的佛教恢复到当年无涯大师时期般的鼎盛,前来云山朝佛的香客,近至本县各乡,远至相邻各县及广西龙胜、资源和贵州黎平等地,多时日达万人之众。之后,燕居大师离开武冈去到南岳,在南岳住了三年,然后云游湖北江陵,饱经漂泊沧桑后,顿生回蜀之意,偶遇邵阳太守李益阳,被李益阳苦苦挽留,重新回到了武冈云山。不久,城步僧众邀请燕居大师到了梅坪燕文山天竺寺。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中秋前一夜,燕居大师设茶邀请僧众赏月,僧众不解,认为既是赏月,应为中秋。燕居大师却语出玄虚:“你们只知明日是中秋,却不知明日无月尔。”僧众仍是满脸存惑,不解其意。到了第二天晚上,僧众来敲燕居大师的门,邀其赏月时,燕居大师已悄然圆寂,时年69岁。

燕居圆寂后,佛门弟子将其火化,骨灰自梅坪燕文山天竺寺迁往云山,于别云峰上建造七级石塔安放,佛门后裔称其禅塔为绍祖峰。该禅塔第三级塔面阴刻明礼部仪制司主事潘应星、江苏金坛主薄潘应斗楷书《绍祖峰塔铭记》,第五级塔面阴刻燕居禅师手笔“绍祖峰”三字及其篆书印章,底层塔面阴刻隶书“曹溪嫡嗣燕居禅师之塔”。禅塔建成后,武冈州城不时失火,州人认为是绍祖峰过高的缘故,遂拆去二层。和尚塔原本是七层的,人称七级浮屠,但云山的和尚塔例外,最高为五层,只因燕居大师名气太大,别的和尚禅塔不敢超过。

别云峰下有块方园一里的地方,因诸峰环列周围,人称“莲花宝座”,是云山历代寺庙建筑的核心区。据《万古不磨》碑载:“最早有寺,约创于秦。”宋代在此建万寿宫与观音阁,元代毁于火,明嘉靖21年(1543),武冈知州王喧重建。明成化5年(1469),僧人志慧等募建的胜力寺,宏大雅丽,成“一郡雄观”。九江府通判颜廷榘有《游云山题胜力寺慧上人房》诗: 
   “ 云山深处是仙家,别有高僧诵法华; 一缕炉烟萦几篆,半房香雨入帘花。 经声杳杳随风度,灯影幢幢向榻斜; 惟有慧心常自在,岂知无量自恒沙。
 明末高僧燕居和尚曾讲经于此,并重修殿宇,于寺左建别云祥院,拥有僧众200余人,香客不绝于道,使云山成为湘西南佛教鼎盛的香火圣地。宋代郡守江立中曾在七十一峰上建云峰阁,“藏御书于其中”。此外,历代还兴建了宝顶庵、将军庙、五里庵、三里庵,半山庙等,各藏深幽,架笕接泉,供香客游侣憩歇。这些古建筑多在1950—1954年间拆毁。胜力寺亦毁于1967年,1986年复建。

武冈市云山海拔1372.5米,属雪峰山余脉。云山极富神奇色彩,《道书》载为中国第69福地。相传原有72峰,1峰飞往靖州,即靖县城外之飞山。据《湖南考古略》载“卢生、侯生,(秦)始皇遣入海求神仙茶,不获,居云山”。有“秦人古道”遗迹,后人建有“卢侯二仙祠”。别云峰下有块方园一里的地方,诸峰环列,人称“莲花宝座”,是历代寺庙建筑的核心区。据《万古不磨》碑载:“最早有寺,约创于秦。”宋代在此建万寿宫与观音阁,元代毁于火,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武冈知州王喧重建,明·成化五年(1469年)僧人志慧等募建的胜力寺,宏大雅丽,成“一郡雄观”。拥有僧众200余人,香客不绝于道,使云山成为湘西南佛教鼎盛的香火圣地。宋代郡守江立中曾在71峰上建云峰阁,此外,历代还兴建了宝顶庵、将军庙、五里庵、三里庵、半山庙等,各藏深幽,架笕接泉,供香客游侣憩歇。别云峰下有石塔林,大、小塔墓20多座,俱六面,锥形,这些塔墓多为明、清建筑。秀丽多姿的云山,除了古老的人文景观,她还是一座巨大的森林公园。初步查明的云山树种有457种,分88科,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13种,列为省重点保护的6种。云山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明,1982年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