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送别:张子林书法 收藏 “古典与唯美——欧洲19世纪绘画”系列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05:47
“古典与唯美——欧洲19世纪绘画”系列之一
欧洲学院派绘画追求“唯美”的艺术经典




欧洲19世纪的传统绘画艺术流派纷呈,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到19世纪漫长变迁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令世人叹为观止。近日,“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在北京开展,莱顿、米勒、莫奈、雷诺阿、蒙克等绘画大家的传世名作与中国观众见面。在此,我们特邀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主攻西方美术史研究的冯民生博士专门著文,分学院经典、古典遗风、光色交响、生活赞歌四个专题对欧洲19世纪绘画的代表作进行解读,以飨读者。
《四重奏:一个画家对音乐艺术的赞颂》
这是英国学院主义流派的代表画家约瑟夫·摩尔的名作,摩尔推崇古典主义,但更讲究传统的理性原则,从而将黄金分割比例在画面中运用到极致,使画面效果更严谨唯美。其绘画题材以古希腊古罗马的人物为主,画风深受古典主义影响。这幅作品就是运用黄金分割比例的典型,人物动态均衡而不失变化,四位演奏者的横向分布与竖立的三位女性形成一种巧妙的对比,体现出统一中又有变化的和谐感。画面色调清淡雅致,色彩被统一在协调的暖色之中,并被赋予了强烈的装饰感和形式美。作品最独特之处,在于画家试图通过画面的构成安排,探寻绘画与音乐的相同点,7个人物象征7个音符,让人们从绘画艺术中体会到音乐的美妙。
《奥菲丽娅》
这是英国画家埃弗里特·米莱斯的作品。米莱斯是一个地道的学院派画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绘画训练,11岁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学习,18岁就获学院金质奖。但其后来叛离了学院主义的古典传统,成为“拉斐尔前派”的主将,极力倡导“绘画要到自然中去”。因此,其画作极力讴歌大自然之美,画风推崇自然朴素,用色丰富、清新自然。《奥菲丽娅》取材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尽管题材表达的是奥菲丽娅生命逝去的一瞬,充满悲剧色彩,但画面展现给观者的却是生命的可爱和自然的美丽。画家极尽油画笔触之功能,竭力渲染自然风光,以此衬托出生命的珍贵。画面人物造型优雅,色彩突破了学院主义的窠臼融入了更多真实色彩。整幅画作表现细腻精巧,显示了画家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
《海边捡拾鹅卵石的希腊女孩》
这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学院主义代表画家弗雷德里克·莱顿的代表作。其推崇古典主义,画面追求理想与唯美,画作构图严谨完整,色彩典雅柔和,人物造型端庄优美,线条流畅细腻,营造出特别赏心悦目的感觉。在上面这幅作品中,莱顿以典雅而优美的构图,描绘了几个古希腊女孩在海边捡拾卵石的动人景象。四个女孩的造型真实又不失浪漫气息,动态布局均经过画家精心安排和推敲,人物高低、前后、左右和人物身上被风扬起的裙巾起落与走向,以及海平面高低与天空大小都是画家按照古典绘画的黄金分割原则加以设计。画面色调以暖色为主,在红与白的色彩中糅进很小比例的蓝色,使画面有一种丰富的冷暖变化,黑白灰的对比得当而不失衬托,流露出的气氛温馨亲切,将古典主义崇尚典雅、崇高、均衡的审美追求展现得淋漓尽致。
《圣母骑驴进耶路撒冷》
这是法国最负盛名的画家布格罗德的代表作,其画风继承了新古典主义典雅恬静的特点,以优美造型和充满幻想的神话故事引人入胜。其绘画最独特之处在于开拓创新,将时代审美趋向融合到古典绘画中,从而把神话题材世俗化处理,宗教题材乡村化处理。这幅作品就是将宗教题材进行世俗化处理的代表作,画面表现了圣母与圣子进入耶路撒冷时的情景,人物造型自然亲切、优美端庄,动态合理逼真,画面构图充满戏剧化,但并没因此失去画面整体的和谐美。色彩上则采用对比柔和的暖色调,渲染一种温馨浪漫的欢快气氛。整幅画面突破了宗教题材的庄严和神圣性限制,充满了清新活泼的生活气息和世俗情怀,体现出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情调。(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