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利奥 佛瑞尔:中美关系“四十而不惑”:1+1=? 2011.03.24. BZRXZ zhuanti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20:01:26
中美关系“四十而不惑”:1+1=?
2011.03.24.   BZRXZ   zhuantie
2011年01月20日 08:15:18  来源: 央视《新闻1+1》


主持人(欧阳夏丹):
各位好,欢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新闻1+1》。
再过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是北京晚上的10点整,奥巴马总统就要在白宫为胡锦涛主席举行一个正式的欢迎仪式。那么这也标志着,胡主席这次的访美要正式开始了。此时此刻华盛顿处在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和氛围当中?马上我们来为您连线此刻正在前方的记者张泉灵。泉灵你好。

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张泉灵(记者):夏丹你好。
主持人:因为这个欢迎仪式是在白宫的南草坪,所以先给我们介绍一下那边的天气情况怎么样?他们都在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
张泉灵:实昨天晚上有很多媒体一直守在白宫的外面,因为昨天奥巴马总统私人家宴,当然是不对媒体公开的,今天你能看到的所有关于这个报道只是几张照片而已,但是所有的媒体都守在外面,想看看有没有特别的消息可以出来。那守的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就突然发现,看到月亮了,于是大家说,今天的南草坪的欢迎仪式会拍得非常漂亮。的确,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蓝天,也可以看到太阳,是一个好消息。
主持人:那今天你认为胡主席此次的访美行程当中,最大的看点是在哪里?各方的反应又如何?
张泉灵:我觉得其实今天一天的行程排得非常非常紧密,因为在整个上午会有连续两场会谈、一场接见和一次记者会,那么直到中午的时候,才会由拜登副总统和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举行的午宴来招待国家主席胡锦涛。
其实今天对于媒体来说,最大的看点不在那些会谈,虽然那些会谈非常非常重要,但是因为关门的会谈,媒体所能得到的消息非常有限的。所以媒体现在把目光集中在了两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就是即将开始的在白宫的南草坪举行的欢迎仪式。因为上次2006年胡主席来的时候,这里发现了一点小的意外,有一个人借着记者的名义,进来闹了场,这两天美国的媒体反复把当时的镜头放出来,似乎也在提醒说,这一次不知道南草坪的欢迎仪式是否会表现得完美。
其实白宫方面为了这一次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包括这次南草坪的欢迎仪式在前两天居然进行了一次彩排,这在白宫的历史上是非常非常少见的,也引起了媒体很多的关注。更多关注的点,就在今天晚上的国宴上面,因为你要知道,其实在美国国宴是非常少举办的,奥巴马上台以后,迄今为止,这只是第三场的国宴。前两场是分别招待了印度的总理和墨西哥的总统。洪博培大使有一个说法,就是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国家是四个,分别是加拿大、墨西哥,这两个是美国的邻国,另外就是印度和中国,因为这是发展最快,人数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对于这次的国宴,几乎从前天开始,美国的媒体就在做各种各样的猜测,比如说会猜测奥巴马夫人会穿谁的晚礼服,因为奥巴马最钟爱的一位设计师是一位华裔的设计师,这也导致从奥巴马上台之后,华裔的设计师几乎在世界各地的时尚舞台上都非常吃香。大家还会猜测说,到底会请什么人。比如说我们现在得到的消息,像美国人心目当中最重要的,他们知晓度最高的一个中国人——姚明,也会出现在今天的国宴当中,还会猜测有什么样的菜式。总之这是现在美国媒体,几乎在三天以来经常讨论的一个话题。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泉灵来自现场的报道,你说到了很多的细节,而且刚才你用到一个关键词,就是完美,不管是彩排也好,还是加强安保也好,对于这次胡主席的访美,美国方面是定位成最高规格的一次国事访问,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报道。
(播放短片)
解说:大约20分钟后,白宫草坪上,奥巴马将以红地毯和21响礼炮的仪式欢迎胡主席。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奥巴马就亲自将这次访问定位为“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而且美方主动将访问定位为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这意味着,美国将使用最高规格的全套外交一是、仪仗队、军乐队、元首检阅,会谈、国宴等要素一个都不会少。
张业遂(中国驻美国大使):我记得基辛格博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1979年中美建交的时候,哪怕是最具有想象力的人,也不会想象到中美关系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地步。的确是这样的,中美关系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解说:中美合作对于促进世界上许多问题的解决,的确必不可少,这已经成为共知的事实。而这次访问又恰在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之际,又正值21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意义显然非同寻常。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如果我们两国合作,我们可以帮助解决世界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两国争吵,世界任何地方的问题都会变得困难。所以我极力主张中美之间拥有更亲近的伙伴关系,这是下一阶段要面对的挑战。
解说:正是因为这次访问,不仅关乎两国关系的大局,同样也对众多全球议程产生影响,所以引发的是全球关注。海外媒体就从细节入手,在寻找着各种不寻常。从上周开始,工人们就在白宫南草坪为欢迎仪式作准备。对于雨天、大雾、大雪等特殊恶劣天气,白宫都做好了全方位应急方案。1月13日上午,南草坪进行了一次隆重的欢迎仪式的彩排,如此细致的礼宾筹备工作,对于白宫很罕见。而美国时间今晚的国宴更是由第一夫人米歇尔亲自主持筹备。
欧伦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这将向两国人民表明,两国关系稳固,双方的利益互补要远大于利益冲突,美中关系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
解说:事实上,在胡锦涛主席出访美国之前,美国国内的预热还不仅仅是白宫草坪上的工人们,奥巴马内阁的三架马车,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财政部长盖特纳、商务部长骆家辉连续三天发表演讲,被评价为在美国“史无前例”。
希拉里·克林顿(美国国务卿):当我第一次以国务卿身份访问中国时,我引用了一句中国谚语:“同舟共济”,我们在一条船上。只能向同一个方向划行。
盖特纳(美国财长):美中之间的经济关系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益处。
解说:就在胡锦涛主席抵达美国前夕,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筹拍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1月17日开始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播出,让美国观众了解一个更直观、更立体的中国,中美之间的亲密接触也在美国街头同时上演着。
主持人:岩松你看,其实这次并不是胡主席的第一次访美,但是美国在接待方面来了一个全套,有国宴,也有家宴,家宴并不是国事访问当中的一个必备的环节,但是奥巴马这次非常重视,你怎么看?
白岩松(评论员):相当多的人会关注,再隔几个小时举行的国宴,因为这是奥巴马成为总统之后的第三次办国宴。前两次一个是他的近邻墨西哥,一个是印度,那么这一次是中国。但是国宴大家会看中,可是我觉得它是一种很外在的这种表示,给美国人看,更给中国看,更给全世界看。因此我更加在意的其实是美国时间昨天晚上的家宴。因为这个家宴有点出乎意料,其实这个家宴并没那么特别,2009年奥巴马来中国访问的时候,胡锦涛主席也用家宴款待了他。但是这次的家宴规模极小,一共才6个人。
你看美国是总统,然后国务卿希拉里,然后国家安全顾问,中国是胡锦涛主席,还有两个中方的官员,6个人,夫人都没有参加,那更不要说记者了。因此我相信更坦诚、更坦率,更推心置腹的谈话会在这里涉及到。尤其在目前的这种世界外交当中,两个国家的元首私人的情感也变得非常非常重要。到现在为止,奥巴马当总统才两年多一点点,胡锦涛跟奥巴马已经见了8次了。在这样一个频率当中,又以家宴这样一个氛围当中,你会觉得这是一个其实非常好的一个消息,也是你愿意看到的一个场景。主持人:其实这几年我们也看到,国家和国家领导人之间好像更重视这种私交了,个人情感的发展。
白岩松:对,私交其实很重要,胡锦涛主席跟小布什之间其实私交,非常非常不错,你会发现中美的关系后来进入到了一个相对风平浪静的阶段,在最后小布什总统要离任的时候,出席好像是APEC会议,然后跟胡锦涛主席双边会谈当中就感慨万千。最后他知道这将是他以总统身份最后一次来参加这样一个双边会谈了,他要求跟中方所有的人一人照了一张合影,甚至搂着肩膀,因此私人的感情很重要。但是我想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在中美关系之中夸大这种国宴的尊重,然后家宴的这种私人感情,因为总的来说,美国非常务实,另外会牢牢地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美中关系。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对中美关系的评价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国奥巴马的语言是“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没有“之一”。
那其实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一把双刃剑,如此高规格,如此隆重就是双刃剑,一方面看到了重要,这跟中国的实力的增长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你天天在他的视线前,天天在他的脑海当中,恐怕今后的麻烦也会与此相关。
主持人:你看由这样一次家宴引发了很多的话题,在这方面美国是不是非常地务实。我们来请教一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朱锋教授,听听他的观点。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
我个人认为这次美国给予胡主席访美这样高规格的待遇,当然一方面显示了奥巴马政府对于进一步发展和稳定中美关系这样一种重视,但另外一方面,我也相信这是现在白宫所谓中国政策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手段,一方面给予中国足够的面子,另外一方面要在美国所关注的问题上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
主持人:所以岩松我们刚刚听到朱教授的观点,其实也暗合了你刚才说的双刃剑。
白岩松:对,我非常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之所以说双刃剑,一方面的确中国现在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我们回顾中美从破冰到现在整整40年,你看从1971年一直到现在,在40年当中,有两次是非常历史性的,一次当然是尼克松,基辛格一直到尼克松来到北京,另一次是1979年邓小平到美国。
这里讲一个小花絮,邓小平到美国的时候,1979年美国做得也很细,当时邓小平只是以副总理的身份,国务院副总理,美国知道他爱吃小牛肉,顿顿都有小牛肉。后来记者临走的时候采访邓小平,这次出访美国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邓小平说“小牛肉、小牛肉,顿顿都有小牛肉”。这两次是历史性的。但是也许做过很多年之后,会感受得到,此次的胡锦涛之行对美国的访问,也具有某种历史性。因为它意味着中美正式开启一个更接近平等交往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用我的话来说叫“邻居性”的走动,这个邻居可不是说一下子关系变得非常近了,而是GDP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跟美国成为邻居。
在世界上很多事情的话语权,包括说同舟共济,在一个船上等等相关的事务当中,也必须像邻居一样经常地走动。但是如此的高规格,如此的隆重可不意味着今后的麻烦会少。我觉得今后的麻烦还会出现,所以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去看待它。
主持人:邻居之间的交流可能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议题,在家宴过后,在欢迎仪式过后,可能双方的重头戏就是在北京时间晚上11点整要开始的正式的会晤,那么会晤包含什么样的内容,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果,通过一个短片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今天晚上大洋彼岸,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两个大国元首的双边会谈马上就要进行。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世界注目的会谈。
周文重(前中国驻美国大使):从奥巴马当总统以来见了7次了,但是在多边场合见面时间还是比较急促。所以这种两个人直接接触,就可以无拘束地自由地交谈,可以谈得比较透,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解说:抛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中美两国之间唯有合作,别无选择。扩大经贸合作,加强新能源、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航空航天等新领域合作,打击恐怖主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应对自然灾害,粮食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促进亚太地区合作,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等等等等。中美之间互利合作潜力巨大,要谈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而一次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也被称作是未来十年中美关系的“定调之旅”。而作为定调的最重音,今夜两位元首的会谈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希拉里·克林顿:我们将尽力让胡主席的这次访问与我们两国所建立的积极、合作、全面的双边关系相一致。我们会讨论许多问题,不仅包括对我们两国来说重要的问题,还会有地区性以及全球性的问题。
解说:就在胡锦涛主席抵达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几个小时之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接受了本台记者的专访。她表示此次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美国方面将以最高规格接待。
希拉里·克林顿:我们必须共同应对许多挑战,所以现在是一个关键转折点,我们需要决定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未来能有多好。
解说:的确,未来需要先从解决眼前的问题开始,面对当前的中美关系,1月17日,胡锦涛主席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联合书面采访时就强调,“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损,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出发,排除干扰,应对挑战”。
谢若莎(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我个人来说非常关注中美的贸易问题和人民币汇率问题。
布莱恩(美国民众):两个大国聚在一起,这将对提升并加强世界经济稳定性有很大帮助,我非常期待胡主席的访问。
解说:今夜的会谈双方会达成哪些共识?又会以什么形式表达?两国会签署哪些领域的合作协议?在中国人迎来新一天清晨时,答案也将揭晓。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在中美之间去年发生了很多波折,那么这个波折发生了以后,又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之下,使双方的领导人都更加感觉到处理好中美关系,处理好双方存在的这样一些矛盾、这样一些不同的分歧,对于中美关系相对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解说:《论语》说“四十而不惑”,今年中美重新打开外交大门40周年,耐人寻味的是,美国国务院希拉里·克林顿和美国财长盖特纳在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场合一共引用过四个中国成语:“同舟共济”、“求同存异”、“风雨同舟”、“殊途同归”,我们想知道这四个“同”字,能成为中美未来的方向吗?
主持人:短片最后提出个问题,四个“同”字能成为中美未来发展方向吗?就像我们今天的标题“1+1=?”。
白岩松:我期待这样,但是短期内不会。因为中美毕竟在很多个方面有太多的不同,并且大家都会有自己本国的核心利益。当然,希望同就是中国说出来的这样一句话,叫“君子之交,和而不同”。反而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和而不同”,能够和睦相处,但是各自保持着不同,而不是像“小人之交,同而不和”。所以我倒觉得,同不一定好,不同还能和睦相处反而很好。
我记得2009年奥巴马来中国访问的时候,当时他说了很多很多的好话,在那天晚上他临走的时候,我的评论里头,我说的是“中美关系其实坏也坏不到哪去,但是好也好不到哪去,归根到底取决于中国实力和能力的增长”。面对这一次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这种访问,我依然看待未来中美关系是好也好不到哪去,但是坏也坏不到哪去。这次的访问就更有助于让中美关系在一个更可控的河床里头去奔流,即使有问题,也能够继续向前去行进,我觉得这一点最重要。
2\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2011年03月04日 07:51:44  来源: 《世界知识》杂志


中美关系:如何才能健康发展
——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
中美关系是个永远让人关注的话题。今年1月,就在中美之间出现相互高度猜忌和疑虑的特殊敏感时期,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访问,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两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就像是在坐过山车,起伏不断。2009年奥巴马政府上台执政后,与以往美国总统换届带来的波动不同,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当年11月奥巴马总统就对中国进行了访问。美国新任总统在上任第一年访华,这在中美关系史上是头一例。可是就在一个月后,中美关系就因为美国对台军售、谷歌事件等急转直下,之后虽然得以短暂修复,但很快又因为中美南海争端、黄海军演等因素而陷入僵局,中美之间的不信任感在逐渐增加。目前,中美之间早已超越了通过一次领导人访问来解决危机、消除危机的时代,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会因为胡主席的一次访问而荡然无存,中美关系这种起伏不定的态势可能还会持续下去,被称为世界上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问题将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
——编者手记

资料图片:1月19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共同会见记者。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掩饰中美矛盾的做法不可取
记者:奥巴马执政以来,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美关系的发展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阎学通: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上升。2009年奥巴马上台之初,采取了与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不同的对华政策,这使中美关系实现了平稳过渡,但却掩盖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矛盾积累了一年后,到了2010年就爆发出来了。2010年中美关系冲突不断,说明了奥巴马靠掩盖中美矛盾的方法来处理中美关系的做法是不可取的。2009年11月,奥巴马访华时,中美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美国声称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中国。可是在《中美联合声明》发表不到一个月,在当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就显现了出来。中美在发布重大联合声明之后,两国关系不能维持一个月的稳定性,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充分说明掩盖矛盾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记者:中美之间的矛盾是否能够避免?
阎学通:中美之间的矛盾随着双方实力差距的缩小而增加。实力差距的缩小使得双方在原来没有利益冲突的领域发生了利益冲突。 例如,当中国没有能力去非洲投资的时候,中国与美国不会有在非洲能源投资上的冲突;当中国海军没有能力到南海去巡航的时候,中国与美国海军也不会发生冲突。但是当中国有了新的能力时,矛盾就发生了。国家的利益是跟随国家实力的增长而增长的。当一个国家的利益需拓展时,不可避免地会与他国的利益发生碰撞,冲突的领域、范围、烈度都会增加。中美双方都不太愿意承认彼此之间有利益冲突。
目前,对于中美各自的核心利益,双方达成了共识,要予以尊重。我认为,尊重双方的核心利益,不应是双方不影响对方的核心利益,而应是要商讨如何解决彼此在核心利益上的矛盾。比如,美国认为它的核心利益就是维持世界老大的地位,要在黄海说了算,要向台湾出售武器,我们能尊重吗?不能。所以尊重核心利益应是,双方承认在核心利益上存在冲突,坦诚面对核心利益上的冲突,并找出双方都接受的方案来加以解决。
记者:您认为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对华战略是否发生了改变?
阎学通:奥巴马的对华政策从内容上来讲没有任何新的,基本还是延续上一届民主党政府克林顿政府的政策,即经济上和中国合作,军事上防范中国。惟一的区别是,克林顿明确讲要在军事上防范中国,奥巴马则是说一套做一套,实际上在防范,嘴里却不这么说。这一政策其实不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
记者: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高调重返亚洲,2010年,美国与韩国和日本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在中国近海部署了航母群,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阎学通:美国对于中国的军事威慑不是始于2010年。自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6年台海冲突以来,美国就一直对中国进行军事威慑,保持美国的军事威慑优势。 2010年,美国加强了在亚太地区军事威慑力,主要是看到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美国意欲维持在这一地区军事威慑的绝对优势,于是投入了更大的力量。如果说过去,美国只需出动一艘航母就能维持这一优势,美国认为现在需出动三艘航母才行。我在《东亚和平的基础》(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 “不对称核威慑”这一概念。也就是说,亚太地区的和平,一定程度上是靠美国和中国相互之间不对等军事威慑来实现的。美国强,中国弱,美国想长期维持这种状态。
美国之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维护它在东亚地区安全的主导权。也就是说,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美国要有绝对的发言权。美国要维持东亚地区安全的主导地位,它就得在这个地区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以和平竞争为主轴的双边政策对中美关系更加有利
记者:您认为中美关系存在从目前的竞争关系变为完全敌对关系的可能吗?或是双方之间可能爆发战争?
阎学通:竞争的关系不一定是敌对的关系。在黑社会里,两个毒品集团争夺毒品市场,他们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在体育赛场上,两支球队争夺冠军,他们是竞争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于,球队队员的比赛是有规则的,禁止使用暴力的,所以我们不说两个球队是敌对的;黑帮之间的竞争是没有规则的,可以使用暴力,所以我们说它是敌对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和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的关系,性质是一样的,都是竞争关系。只不过,美国和苏联的关系是拳击比赛,允许使用一些暴力,他们之间进行了很多代理人的战争。中美关系是篮球比赛,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竞争不使用暴力,不能对对方进行军事打击,中美之间甚至连代理人战争都不会发生。我建议,中美应将双边关系发展成赛跑或跳高比赛,变为绝对的和平竞争的关系。
目前,中美之间不具有发生战争或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危险。中美双方都拥有核武器,如果发动核战争,没有任何一方能确保获胜,所以谁也不会发动这场战争。我认为,中美之间的和平关系应该好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即使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也没有发生过直接交火与大规模军事冲突。冷战期间的美国和苏联尚能维持和平关系,中国和美国维持比美苏之间更可靠的和平关系是不困难的。
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预言,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当时邓小平的安全感是世界大战十年打不起来,那么现在人们对于世界大战打不起来的安全感更长了,信心更强了。只要中美之间不发生战争,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因为中美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国家。
记者: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您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阎学通:我非常同意。中国和美国两国政府都把两国关系定位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个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世界上现在找不出一对比中美关系对全球事务影响力更大的双边关系。但是,人们经常错误地把“最重要的”理解为是“最友好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冷战期间,美苏关系是最重要的,但不是友好的。而我认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历史上都是不友好的关系。友好的双边关系难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因为两国关系友好之后,它们的对外政策基本上是一致的。双方一致的政策等于是一个政策,这个政策不受双边关系影响,也就是说,这对双边关系对外界没什么影响。如果双边关系不友好,两国的政策是相互牵制的,这样的双边关系对世界的影响才会大,所以才能成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以此道理理解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就能看到中美关系是以矛盾为主的关系。所以,我认为,中美从矛盾、竞争、冲突角度为主轴思考双边关系,从正视矛盾、和平竞争、控制冲突的角度去制定政策,才有助于相互之间关系的稳定。
记者:您认为以矛盾和竞争为主轴的双边政策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更加有利?
阎学通:对。最近已经有美国学者提出了与我类似的观点,认为中美需要坦承分歧。 为什么1982年的《八一七公报》当年发挥的作用大于2009年的《中美联合声明》? 我个人认为,《八一七公报》是立足于中美之间的分歧、阐明中美双方的不同立场、以及如何解决分歧为主调的公开文件。相反,2009年的《中美联合声明》回避了中美之间的分歧,谈的都是共同利益,其结果是,它没有起到《八一七公报》那种改善中美关系的重大作用。所以,我认为,中美关系要维持稳定,就要面对分歧,坦承分歧,公开分歧。公开我们的分歧,承认我们的分歧,双方才会采取措施解决。如果只讲共同利益,战略伙伴,不承认分歧,也就不会想办法去解决分歧。
记者: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您有什么样的看法?
阎学通:我认为2011年中美关系的发展会比较突出地表现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年度特点:两头好,中间差。也就是说,每年中美关系的特点表现为与温度变化同步,天冷的时候,关系就好,天热的时候,关系就不好;也就是说,冬天的时候,关系麻烦事少一些,3月份到9月份的时候,中美关系可能会出现较多麻烦。
这是因为,美国国会每年3月都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对中国的制度发起攻击,而到了10月份,双边领导人峰会又使得双边关系得以改善,改善的关系可以维持到第二年的3月美国国会闹事之前。正因为如此,中美关系才呈现出在一个日历年度里是两头热、中间冷的特点。而在2012年,中美关系两头好中间差的特点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2012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上半年台湾也要举行所谓大选,中美关系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总体特点可能是下半年比上半年的麻烦多。
记者:您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因素吗?
阎学通:至今为止,台湾问题仍然是改善中美关系的最大障碍。美国在东亚地区军事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同盟关系。只要这一同盟关系继续存在,美国就会为台湾提供安全保障,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也就是说,美国维持它在东亚地区主导权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要阻止中国对台湾的统一。美国能否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将成为它能否为东亚盟友提供可靠安全保障的标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如果我们坚持统一台湾这一目标,中美在东亚地区的战略矛盾,即在主权问题、安全问题、战略问题上的矛盾就没法化解。 仅仅追求经济财富已经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记者:目前,美国国内有舆论认为,中国现在强大了,底气足了,因此对美外交采取了比较强硬的政策?
阎学通:国际社会普遍有这个看法,这是他们对中国不了解、对中国误解导致的。我不认为中国对美外交表现得非常强硬。当中日关系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对日政策是停止中日双方领导层的会晤。可是从2009年12月中美关系开始恶化到现在,我们没有停止过一次中美领导人之间的会晤。虽然在2010年年初我们宣布要对售台武器的美国公司进行制裁,可是至今没有实施,怎么能说我们对美国强硬了?
国际社会存在这一看法,原因其实很简单。这就像一个学生考试,当他考试经常不及格时,他做什么都没人说他骄傲。当他考了满分后,就很容易被人说成骄傲了。外界认为中国外交很强硬,很骄傲,是因为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考试中取得了高分。 1962年,我们在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中印边界反击战;1979年,我们在经济同样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中越边界反击战。当时国际社会没有人认为中国骄傲了。为什么当时没有人认为中国强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中国骄傲?现在说中国骄傲是人们对成绩优秀者的偏见。
再有,我们长期以来不改变外交政策,也导致了外界对我们的误解。比如说,在国际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仍然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只是劝和,这就让美国等一些国家产生了误解。他们认为中国不愿意承担国际责任,认为这种做法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符合。
记者:未来中国的对美外交是否还应该坚持韬光养晦的政策?
阎学通:我个人认为,今天中美之间发生这么多的矛盾以及中国和周边国家出现这样多的摩擦,与我们坚持韬光养晦的政策是有关系的。继续坚持这一政策,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我们与美国以及周边国家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目前,我们和周边国家的分歧主要在于我国不能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韬光养晦的政策要求我们保持低调,不允许给周边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当我们不给邻国提供安全保障,而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强大到应能给他们提供安全保障时,他们就会怀疑我们不提供安全保障的动机,怀疑我们国防建设的意图。任何国家都是从合理性的角度识别他国政策的,如果他国无法理解我国采取韬光养晦政策的合理性,他们就会认为我们的政策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的对外政策也需要从合理性这一原则进行考虑。
另外,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与我们现在的国际地位的确缺少一致性。当一个国家的地位发生变化时,对外政策随之而调整是符合合理性原则的。我国过去的外交政策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经济建设提供和平环境,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加经济财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到今天这个水平,仍以追求经济财富的增加为最高国家目标已经不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了。比如,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中国最主要的利益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不是搞经济建设。也就是说,国际环境的变化决定了不同国家利益的秩序和优先位置。今天,中国面临的利益秩序已经与上世界80年代不一样了。经济利益客观上已经不再是中国诸项国家利益中首位的利益了。当经济利益与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仍采取经济利益优先,牺牲其他利益实现经济利益,这样的策略会带来弊大于利的结果。
□ 本刊记者 范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