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城在哪:情为四十而不惑之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26:31
)——————————
',1)">

孔夫子早就教导世人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按他老人家的说法,一个人的中年应该是从三十岁开始的吧。那么,四十而不惑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
曾经绞尽脑汁地想,应该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应该是一枚正午的太阳,或者用按过去老人们的话说,是黄土已经埋到腰了的时候。
是吧,人到中年,应该有足够的时间来想一想自己的中年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耳边还老响着母亲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儿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话还在耳边响着,说话的人就老了,皱纹,白发,老迈的脚步,苍老的背影,以及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家务事。而听话的人却早已不见了那时的模样。已经成熟的脸庞,或许有一点点英俊。遥遥远远的目光含着满腹的心事。已经不喜欢母亲的唠叨,不喜欢别人再提及自己的童年,苦涩或欢乐的童年,只有在儿子的面前才会想起,才会用母亲一样的语言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一切都变了,不再贪玩,不再幼稚。即便是曾经的小玩闹,如今抚着旧伤疤也不再提当年的勇敢了。偶尔,被别人提起,也只是苦涩的一摇头,似乎那是一个遥远的年代,似乎曾经的那个头脑发热的坏小子已是别人了。有时候站在马路边,看那些吵吵闹闹要分胜负的青春的小伙儿,总有一种看戏的感觉,那眼光分明是不屑一顾的了。
这时候开始喜欢说孩子了,不论在哪里,只要是提起孩子,便有不尽的话题,眼睛发亮。东家的儿子,西家的女儿,自己的宝贝,话题像王婆娘的裹脚布,重复来重复去,好像那是自己的成绩,有一种显摆的心理。自家的孩子自己爱,即便是孩子有那么多的不足,也总是往好处想:自己的孩子比别家的孩子身体高,学习棒,好看和聪明。
阿Q虽然有时候也能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点,可是却无法改正。
古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人到中年,更多的是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曾经的自己,曾经浪费了多少聆听父母教诲的时光啊,如果的如果,三十岁的人生应该是另一种模样了。现在才明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于是有了珍惜的念头,看父母的目光中就有了一种柔情,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然,还有沉重的感觉,如影随行的感觉,也许从婚嫁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柴米油盐,人情世故,如小山一样扑面而来,有一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偶尔,因意见不同,家中就乱成一锅粥,曾有的约定,曾经的计划,在怒火和不理智之中如云烟般消散,等待的是和好如初,和言归于好。为什么呢?有时候连自己都不明白,就像当初母亲的那一句话“儿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啊?”等明白过来黄瓜菜都凉了。  依然是幼稚,依然意气用事,也许当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再看这一段时光,就会恍然觉得,那不就是三十岁看童年吗?是的,悔意油然而生,又错过了这许多的美好时光。
也许,中年的时光,更多的是由事业来组成。
当代社会,男人比女人或许更注重于事业的成败。
他们或忧或患,对人事的升迁和世事的更迭有更多的见解和牢骚,没有哪一个中年人不想成功,没有谁愿意呆在角落里看别人的功成名就。
这种压力来自亲人和朋友,来自一个男人不屈的雄心壮志。他们或对酒当歌,或拍案而起。男儿有泪不轻弹,而中年的泪有时却是最多的,就像一阵风或一阵雨,来去无踪。
累了,醉了,厌倦了,屈服了,懊悔了,奋起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中年,每个中年有每个中年的感觉和味道!
就像追求至高甚累,过于平庸却不甘。中年,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起来甚难。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中年的路虽然很长,走起来却又很短。


',2)">
茶 魂 制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