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旗十月份天气预报:“引导”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05:07

数学课堂有效“引导”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于一堂优质的课,课前的引入语、每一环节的引导语、各环节间的衔接语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灵动而智慧的引导语——引导、点拔相辅相成,使课堂浑然一体。一堂劣质的课,劣于何处?相关要素当然可以罗列许多,但如果缺失精心策划和巧妙运用甚至随机生成引导语,脚踏西瓜皮式的随课逐流,即便有最前卫的理念,是最完美的设计,课堂犹如一盘散沙,谈何有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中,与教师们共同探讨,在课堂“引导”上做文章,如何引导才能导出一个充满生机和灵动的课堂呢?

一、正确理解“引导”的新义

数学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历来为数学教师所重视。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到现代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普通教师上的数学课到名师上的数学课,都得研究课堂上怎样去“引导”。但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数学课堂引导与传统的相比较,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课堂汲取了传统之精华,在继承上有改革、有发展。现代的数学课堂中的引导,以学生实际的数学能力为基点,强调通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所以,传统的数学课中的提问式“引导”,与《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引导者”的“引导”,是不在同一层意义上的,“引导”≠“提问”。

提问与引导,两者在具有引导作用时,在时机上不同。新课程的“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视学生“学”的情况施“导”。作为体现现代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师的“引导”,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可通过相应的提问,让学生在答案中茅塞顿开。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一时想不明白”时,教师顺着学生话头用一个词一句话来点拔、提示。而把提问作为引导方法,通常是不管学生“会与不会”、“理不理解”、“能力状况能不能及”都先用提问方式来设计“引导”,让学生跟着老师预设的教学思路来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提问与引导在方式上不同。现代数学课中的引导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提问,可以是用其它表述形式的语言,或用肢体、动作、表情,或用板书、演示、多媒体等方式手段来启示学生进行持续的思维。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应引导学生并与学生共同经历探求数学的过程,共同经历实践创新的活动过程,而不是教师作记者式提问,让学生进行着“答记者问”。

因此,教师要当好“引导者”,必须要了解学生,要仔细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活动状态,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困惑,随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引导。

二、预见学生可能之“思”,预设引导。

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首先是要有一篇好的教案,这个好教案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中按教案施教时会与预设的教案有偏差,但总的教学思路、方向的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教案的设计中,无论安排学生用什么方式的进行学习,每个环节的预设都应先估计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实情。因此,教师的“引导”也同样要事先设计出与学生学习实情相应的方案。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大脑的思考,面对几十种想法,要应付几十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所以,有些环节的引导,采用一种引导方案就满足不了课堂的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准备多种引导的方案。

这样设计多种引导方案,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有清醒的教学思路,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课堂顺利进行,而不至于出现意外时而手足无措,或错过捕捉和利用课堂中出现的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三、顺应学生合理之“思”,灵活引导。

全国特级教师黄爱华在一次数学教学讲座中说到: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开放活跃的思维,要像说话类电视节目主持人一样。他道出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上要讲究灵活,及时抓住课堂中有利于进行教学的信息作为引导的“话题”,灵活地组织教学,不能只顾按预先设计的教案一成不变地进行着教学程序。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在课堂上,要用足够的耐心去听学生的发言,有灵活敏锐的嗅觉,善于捕捉到学生的想法,及时利用有价值的课堂资源,恰到好处地运用板书、体态动作、多媒体等方式手段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就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四、学生缺乏兴趣时利用情境进行进行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面对枯燥、抽象的 数学知识,学生往往缺乏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有效的情境进行的引导和激发。教师要让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使一件有意义而又有趣的事情,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当学生中出现不同声音时,有时也是处于对所学的新知识欠牢固,加之对旧知的影响从而产生混乱,所以教师要善于倾听以便及时引导,做到扶放结合,避免花时多,收效微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向更加明确,促使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一个精彩纷呈的课堂。

五、学生学习出错时妙用学生的错,因势利导

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如果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和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面积计算的方法:长×宽。接着教师在电脑上将这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猜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由于受负迁移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是两边相乘。此时,教师将错就错,进行因势利导:如果是两边相乘,那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相等。接着,运用电脑动画将平行四边形移到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是否一样大?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其中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的部分,也就明白底和斜边的乘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进一步引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该怎样计算呢?通过直观图,多数学生都能说出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过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公式,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结论

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中,教师承担着把握教学方向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是一个放任自流的旁观者和毫无价值的中立者,而应成为教学对话过程中的引领者。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前提,教师要时刻把握课堂前行的航向,牢牢抓住引领这根“权杖”,促进学生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