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快捷人才网招聘会:高血压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5:26:41
 高血压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60毫米汞柱或以上,即≥21.3Kpa;和/或舒张压95毫米汞柱或以上,即≥12.7Kpa)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临床表现为头痛、头胀、头晕、失眠、心悸、健忘等,晚期可导致心、脑等器官病变。本病确切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年龄、职业、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国成年人患病率在2~7%。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首见于1953年[1]。至五十年代中后期,就有包括针刺、艾灸、皮肤针治疗的多病例临床观察资料。六十年代,在穴位刺激方法上又有增加,如穴位注射法、穴位离子透入法等,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如探讨艾灸对高血压病患者手指容积的影响。近二十年,无论在方法上或疗效上,都有进一步的改进或提高,以穴位磁疗法为例,即有磁带法、磁片法、电磁片法、旋磁法等多种方法,并发现所有磁疗法均以治第Ⅰ期高血压病为佳。除此之外,应用传统理法也得以重视,如用“补南泻北”法,子午流注学说来治疗或探讨本病等。
【治疗】
    体针
    (一)取穴
    主穴:曲池、风池。
    配穴:合谷、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佳时,加用或改用配穴。双侧均取、曲池深刺,针法向少海穴,进针1.5~3寸左右,得气后,使针感上传至肩,下行于腕,以捻转提插手法行针1分钟,留针。风池,针时令病人仰卧,枕头略高,颈部悬空,以利进针,针感以放射至前额为佳,亦运针1分钟,留针。合谷、太冲,以上、下,左、右顺序进针,运针1分钟。留针30分钟~1小时,其间,每隔5~10分钟运针1次。每日或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219例,显效142例,有效57例,无效20例,其总有效率为90.5%[1~3]。
    电针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合谷、太冲;2、曲池。
    (二)治法
    每次取一组,两组交替轮用。均选双侧。针刺得气后,施泻法,然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频率200次/分,刺激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日。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05例,结果:显效53例,有效4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6%[4]。
    艾灸
    (一)取穴
    主穴:百会、涌泉。
    配穴:心、神门、肝、肾、内分泌(均为耳穴)。
    (二)治法
    一般仅用主穴。百会穴为雀啄灸。艾卷点燃后,从远处向穴区接近,当患者感觉烫为1壮,然后将艾条提起,再从远端向百会穴接近,如此反复操作10次即可停,灸壮与壮之间应间隔片刻,以免起泡。涌泉穴为温和灸,可双侧同时进行。令患者取仰卧位,将点燃之艾卷置于距2~3厘米间施灸,以患者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度。每次灸15~20分钟。上述灸法,均为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效不显者可加用配穴,以王不留行子贴压,每4小时自行每穴按压1分钟,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每周换贴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202例,结果单灸百会穴后收缩压平均下降16.9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10.1毫米汞柱;单灸涌泉穴,收缩压平均下降18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11.6毫米汞柱,效果均较明显[7,8]。灸百会加耳穴压丸治疗132例,总有效率为94%[20]。
    拔罐
    (一)取穴
    主穴:大椎
    (二)治法
    令患者正坐垂头,以毫针直刺大椎穴,针深1~1.5寸,不作捻转,略加提插,至诱发出下窜针感后,在针柄上放一沾95%酒精的棉球,点燃,叩上玻璃罐;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20分钟,起罐取针。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5~7日。一般须治疗三个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法17例,结果临床治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9]。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降压沟、肝、心、交感、肾上腺、缘中。
    配穴:枕、额、神门、皮质下。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每次选用4~5穴。在穴区寻得耳廓敏感点后,常规消毒,以胶布将王不留行子或磁珠贴压在耳穴上,嘱每天每穴按压4~8次,每次每穴5分钟,以胀、痛、热的能耐为度。左右耳穴交替贴压,连续三天调换一次。治疗15~21天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348例,总有效率为91.48%~97·8%之间[10,11,17,1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百会、太阳、印堂、和liao、天柱、大椎;2、耳尖(耳穴)。
    配穴:风府、风池、腰俞、涌泉。
    (二)治法
    主穴每次一组,可交替应用。体穴穴区消毒后以三棱针(耳尖可用小号三棱针或粗毫针) 刺,出血2~3滴,出血不畅者,可用拇食指挤压。 耳尖穴取双侧,揉按使之充血后行严密消毒,用三棱针或6号注射用针头点刺耳尖穴,每侧穴位出血8~10滴,完毕后,再用稀释碘酒常规消毒针口,15日后复查血压。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配穴,嘱患者用中指按摩,每次按摩1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390例(仅用耳尖穴340例),其总有效率在92%~94.1%。其中306例,舒张压下降2~2.9kPa,收缩压下降2.5~5.5kPa的 243例,占79%;舒张压下降0.5~2kPa,收缩压下降1~2.5 kPa的39例,占13%;血压无变化者24例,占8%。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