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宣生死阴阳剑图片:医学检验之免疫检验 考试之前看看吧。看到就转,留着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01:06
1.抗原  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而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产物并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补体结合试验  抗原与抗体结合时可激活补体,此为两组抗体抗原争夺补体的试验。 
3.非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必需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4.抗原特异性  指抗原具有能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结合的物质。 
5.补体  是一组具有酶活性而不耐热的球蛋白,存于人和动物的正常新鲜血清中。 
6.免疫活性细胞  能接受抗原刺激而发生分化、增殖形成免疫效应物质并能进行特性免疫反应的细胞。 
7.体液免疫  B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8.细胞免疫  T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 
9.变态反应  是机体受同一抗原再刺激后发生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反应。 
10.抗原抗体反应  指抗原与相应杭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11.免疫佐剂  促进抗体产生的抗原辅助剂。  
12.单克隆抗体  通过杂交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纯净抗体。  
13.沉淀反应  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液相中特异结合生成沉淀物的反应。 
14.双向扩散试验  指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适当比例处形成沉淀线的试验方法。 
15.凝集反应  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16.均相免疫技术  指在免疫反应中不需要分离结合型与游离型标记物的技术。 
17.荧光抗体技术  以荧光物标记抗体进行抗原定位的技术。  
18.自身免疫病  机体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成分的抗体或免疫细胞,从而导致细胞损伤的疾病。 
19.免疫缺陷病  由遗传和其它原因造成的免疫系统发育幼稚或免疫反应障碍或不全的疾病。  
20.独特型  指同一个体不同B细胞系所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性差异,即可变区中高变区的抗原决定簇不同。
2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活性: 1.结合抗原:抗体的最主要功能是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从而在体内导致免疫反应,产生生理和病理效应,在体外引起各种抗原抗 体反应。2.激活补体:抗体(IgG3、IGg1、IGg2、Igm)与相应抗原结合后,抗体变构,其重链恒定区上的补体结合点 暴露,CIq逐与之结合,从而使补体各成份激活。3.亲细胞作用:巨唑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等表面都有 有FC受体,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与不同的细胞结合,产生不同的后果,如变态反应等。4.调理作用:某些免疫球蛋白覆盖于颗粒 性抗原表面,使其更易被吞噬细胞吞噬。5.膜传递作用:免疫球蛋白可通过上皮层传递,这对向胎儿传递抗体及向体表提供抗体具有重 要意义。 
22.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 1.脱敏注射:采用小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变应原的方法,逐渐消耗体内已形成的IgE,以便可大量注射抗毒素血清而不致发 病。2.减敏疗法:皮下多次,小剂量注射变应原后,循环中出现IgG封闭抗体,阻断变应原与IgE结合,可防止支气管哮喘等疾病 的复发。3.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其作用有:①抗炎作用;②稳定溶酶体;③减少淋巴细胞数量;④抑制单核-吞 噬细胞系统功能。4.阻止活性介质释放:如采用色甘酸二钠,阿司匹林和儿茶酚胺类药物等。5.对抗活性介质的作用:临床上常用苯 海拉明,扑尔敏等抗组织胺药物。 
23.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病有哪些特征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同时具有以下特征: 1.患者血液中可测得高效价自身抗体和(或)自身组织成份起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2.自身抗体和(或)自身致敏淋巴细胞作用于靶 抗原所在组织、细胞造成相应组织器官的病理性损伤和功能障碍。动物实验中可复制出相似的病理模型,并能通过患者的血清或淋巴细胞 使疾病被动转移。3.病情转归与自身免疫反应强度密切相关。4.除一些病因明了的继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随原发疾病的治愈而消退 外,多数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病常反复发作和慢性迁延。5.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24.细胞因子在抗体产生应答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1.细胞因子的作用既无抗原特异性,也无组织相容性基因(MHC)限制性。当TH细胞受刺激活化后,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就可作用 于任何抗原特异性的B细胞或任何MHC单倍型的B细胞。2.在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细胞因子起作用。即B细胞的 增殖期与分化期,或Ig的分泌期可有不同的细胞因子起作用。如IL-1可促进B细胞活化与增殖,IL-6可促进B细胞分化。此外 ,不同的细胞因子间的组合有的起拮抗作用,有的起协同作用,如IL-1与IL-2组合可起协同作用。3.细胞因子可作用于旁路B 细胞使之活化。这些B细胞是非抗原特异性B细胞;它们存在于抗原刺激的特异B细胞周围,在抗原活化特异B细胞时,因产生细胞因子 而被活化并产生非特异抗体。4.在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中,有些是由巨噬细胞或其它非T细胞(如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所 产生。 
25.什么叫癌基因、抗癌基因 癌基因是指细胞内或病毒内存在的,能诱导正常细胞发生转化,使正常细胞获得一个或更多的新生物特性的基因。通常人们又根据癌基因 的来源、特性等将其分为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及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是指病毒所携带的或病毒所含有的能使细胞转化的基因。细胞癌基因是指在正常细胞内存在的,与逆转录病毒癌基因具有同源序列,通常参与细胞生物、代谢的基因。原癌基因是指正常细胞基因在一 定条件下可被激活,参与细胞转化及肿瘤发生过程的基因。病毒癌基因又分为 RNA病毒癌基因及DNA病毒癌基因,而细胞癌基因和原癌基因与RNA病毒癌基因密切相关。抗癌基因或癌阻遏基因是指正常细胞存 在的,能抑制细胞转化和肿瘤发生的基因,它们的丢失或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26.何谓M蛋白 何谓重链病、轻链病: M蛋白是单克隆性浆细胞或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产生的一种在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上十分均一的异常球蛋白,其本质为免疫球蛋白或其 片段(轻链、重链等)。因常出现于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或恶性淋巴瘤病人的血和尿中,是由单克隆性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故称M蛋白 。重链病为骨髓瘤的变型,患者血清中的M蛋白为不完全的免疫球蛋白,只有重链而无轻链,故名重链病,目前只发现γ、α和μ三种类 型。轻链病也是骨髓瘤的一种特定类型,在患者血或尿中出现大量均一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及游离的κ或λ轻链,故命名为轻链病。  
27.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研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1.HLA与疾病:目前能确定的与HLA有关的疾病有50余种。有些HLA型别的人群往往与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相关,HLA与疾病 关联的研究在于阐明疾病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根据HLA预测疾病及针对性预防疾病等方面均十分重要。2.HLA与器官移植:为降低 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程度和频度,移植前应对供、受者进行血型及组织配型,应尽量选择与受者HLA相同或部分相同的供体移植物,以延 长移植物存活的时间。3.HLA与输血反应:多次输血的病人可发现有非红细胞溶血性输血反应,临床上表现发热、粒细胞和血小板减 少或荨麻疹等。这类病人血流中均可查到抗白细胞或抗血小板HLA抗原的抗体。因此对多次接受输血者应警惕输血反应的发生。4.H LA的鉴定:HLA在淋巴细胞膜上存在密度最大,因此HLA鉴定取材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主。  
2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概念及其研临床意义   MHC是指某一种某一号染色体上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它编码的基因产物(HLA、H-2)位于所有有核细胞的表面,主要与移 植排斥反应、免疫应答的调控、疾病的易感性有关。许多实验资料证实机体的很多免疫应答特性也是受MHC控制的。人类HLA系统位 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第8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会议,确定HLA抗原有92个,分属于A、B、C、D和DR五个位点。临床意义:1.疾病分类。2.疾病诊断。3.预测疾病发展趋势。4.疾病治疗。5.优生等。此外,HLA研究尚有移植配 型、亲子鉴定、法医上的个人确定和人类学研究等用途。 
29.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概念及其参与的机体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  CD分子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不同谱系和不同阶段以及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它们大都是穿膜的蛋白或糖蛋白,含胞膜外区、穿膜区和胞内区。少数CD分子是碳水化合物半抗原。许多CD分子是有功能的分子,有 些是酶,有些是受体,有些是信号传导分子、离子通道或调节分子。CD分子参于机体一些重要的生理和病理的过程,例如:1.免疫应 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识别,免疫细胞抗原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免疫效应功能的发挥。2.造血细胞的分化和造血过程的调控。 3.炎症发生。4.细胞的迁移,如肿瘤细胞的转移等。 
30.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应用    CD抗原及其相应的单克隆抗体在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基础免疫学研究中CD主要应用于:1.CD抗原的基因 克隆,新CD抗原及新配体的发现。2.CD抗原结构与功能关系。3.细胞激活途径和膜信号的传导。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调控。5 .细胞亚群的功能。在临床免疫学研究中,CD单克隆抗体可用于:1.机体免疫功能的检测。2.白血病、淋巴瘤免疫分型。3.免疫 毒素用于肿瘤治疗、骨髓移植及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4.体内免疫调节治疗。  
31.临床测定患者血清补体水平有何意义   仅有少数病例如某些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补体总量增高,某些传染病中可见到代偿性增高;与补体有关的疾病多数情况是由于补体水平降 低造成低补体血症。例如 1.补体成分消耗增:多可见于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同种 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等。2.补体大失:补体大量丧失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和失血亦可使补体总量下降。3.补体合 成不足:主要见于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等。  
32.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1.作为检查炎症和组织损伤的非特异性指标:一般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急性期含量急剧升高,而且几乎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当 病理状态恢复时,含量也下降。2.手术后继发感染的检测:手术后6h-8hC-反应蛋白(CRP)很快上升,到48h-72h达 到高峰,术后如果无并发症,则3-4天后迅速下降。CRP是手术后并发症或进行性组织损伤坏死的一个很有意义的早期指标。3.用 于鉴别细菌与非细菌感染:在一般情况下,细菌性感染CRP浓度上升,而非细菌性感染上升不明显。4.用于某些疾病的鉴别诊断:如 肾盂肾炎与膀胱炎,细菌性肺炎与支气管炎等,一般前者高于后者。5.作为多种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急性风湿热CRP均升高,急性 期过后逐渐转为正常。6.可作为烧伤病人和肾移植后排异现象的检测指标。  
3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1.溶菌、杀菌及细胞毒作用:协助抗体杀灭或溶解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及某些细胞等。2.调理作用:补体裂解产物(C3b、C I)与细菌或其它颗粒物质结合,可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3.免疫粘附作用: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之后,可通过C3b而粘附到表面有C3b 受体的红细胞、血小板或某些淋巴细胞上,形成较大的聚合物,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对抗感染免疫有重要作用。免疫粘附在一些免疫性 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4.中和及解毒作用:补体能明显增强抗体对病毒的中和作用,从而阻止病毒对靶细 胞的吸附及穿入。5.补体裂解片段的炎性介质作用:C3a的补体激肽作用,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 C3a、C5a的过敏毒素作用,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起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痉挛等;C3a、C5a、C567的趋化作用,吸引吞噬细胞游走至炎症局部发挥吞噬作用。

34.免疫反应的类别   (1)免疫反应的类别,机体出理的免疫应答反应,按其发展过程及性质呵分为下列3级:1级免疫应答反应 非特异性兔疫防护力:是种奉发最.天然生成的,作用无特异性。2级免疫应答反应 特异性免疫防护力: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基础上由个体发育生成的,作用有特异性。3级免疫应答反应: 过敏反应(或称变态性反应),是异常的或病理的免疫反应,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发展的 。
35.非特异免疫力的含义   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含义: 1)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定义:是生物体在种系发育.过程和长期进化演。变中发展而成的,这种免疫力的生成是由于生物体与进入体内的病原馋羊物及其它异物相豆斗争作用而逐渐适应和建直起来的丁系列天然防卫功能,是体内飞切兔疫防护力的摹础。2)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内容:包括①机体的各种自然屏障作用;②各种细胞的非特异性防卫作用;③非特异性正常体液的杀菌解毒作用。3)非特异性免疫力的特点:表现在①人人生来都有,可以遗传给后代,是不同种系发育的成果;②对病原微生物及其它异物的防卫和消毁作用无特异选择性,即不四异物 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差异;③免疫防护:反应发生的快,即当外来异物进入体内;与非特异性免疫防护功能一经接触时即刻发生防护作用。 
36.特异性免疫的含义与主要特点    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后天发展生成的免疫力,包括产生特异性抗体和生成致敏的淋巴细胞两方面的免疫作用。这种免疫力的产 生,是机体受到抗原异物刺激,由体内免疫活性细胞生成的。这种免疫力特点:  (1)这类免疫力的作用有特异性,郧它们受到某1种病原体或抗原刺激局产生的免疫力,只能对抗该同种病原体或抗原。而对无关的病 原体或抗原则不起作用、因此称特异性免疫。 (2)特异性免疫是在出生后由原有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基础上发展生成的。它们不能完整无缺地遗传给下一代,它主要是保护个体,但是 在种系长期世代演化过最时也给于种系发育一定的影响。(3)特异性免疫包括有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力和特异性的细胞兔疫力两大类作用,这些特异免疫力与非特异免疫力相互配合协作,:发挥 巨大的作日,即可表现有免疫防护效果,也可出现不良的反应(如变态反应)  
37.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包括免疫器官,免疫活性细胞,免疫分子物质。  (1)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  ①胸腺:有两种功熊,①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熟为T淋巴细胞。②腺体的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影响淋巴细胞的发育。②法氏囊是机体另一淋巴组织,仅存在于禽类,一般认为哺乳动物的骨髓广人们肠道有关淋巴组织或骨髓可能具有类似法氏囊的作用,法氏髓也可分泌羹激素,以诱导骨髓干细胞分化,成熟为B淋巴细胞。③骨髓时;的多能细胞前分化成不同功能的淋巴细胞i单核细胞、粒细胞、血小板等。2)周围免疫器官:  ①淋巴结:淋巴结的两个基本功能是滤过作用和淋巴细胞定居场所,整个淋巴结中约70%为T淋已细胞。②脾脏;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也是从事滤过血液的最重要的淋巴组织,脾脏内约35%~50%为T淋巴细胞,50%~65% 为B淋巴细胞。 (2)免疫活性细胞 是指受抗原物质刺激后能发生免疫反应的小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B细胞及"K'细胞。此外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粒细胞,血小板也都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 (3)免疫分子:指发挥免疫效应作用的分子包括:19、补体、淋巴因子、单核细胞因子、胸腺素等, 
38.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的基本功能是"自我识别作用"即机体能严格的区别"自己或"非己"的物质,对非己的发生反应;子以排斥,对自己的则不发生 反应,"具体地说免疫功能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防御传染:防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侵袭,并将它们消灭或中和,假如这种功能失调,"活性过高"则将发生不利的结局, 形成变态反应」反之如"活性过低"机体抗御病原微生物能力薄弱.,则易反复感染,这常见于免疫缺陷的病人。(2)自身稳定:这一功能为保持体内细胞的均一性,担负除去己衰老的和破坏的细胞成份。例如将血循环中己衰老或被破坏的红细胞或 白细胞清除,这一功能失调,出现"过高"时可将自体某些组织细胞作为"非己"的物质加以处理,而引起组织损伤,发生自身免疫性疾 病。  (3)免疫监视:机体内经常产生突变细胞,可能自发产生或由于某种病毒和化学药品诱发产生,这种突变细胞表面具有特异性抗原物质 。正常免疫功能具有识别和清除它们的作用,称此为"免疫监视作用"。这一功能低下,可能是肿瘤发生的原因。  
39.什么是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血清或体液中一类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是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和加强细胞的吞噬作用 ,并能在补体的协同作用下,杀死或溶解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抗感染免疫中的重要防御机制。抗原侵入机体后,引起机体产生各种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称为抗体。主要由来源于骨髓的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分化繁殖成浆细 胞所产生的。 目前已在人体血液中先后分出五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分别命名为免疫球蛋白G、A、M、D、和简写成lgG、lgA、IgM、Ig D、和IgE。有几种免疫球蛋白还可以分成若干亚型。 
40.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大类。特异性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起主导作用的。当T细胞与抗原接触后被刺激成为对该抗原有特异免 疫反应的细胞,称为致敬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后,能转化为淋巴细胞,再增殖为效应细胞。并释放出各种淋巴因子(如巨噬细 胞移动抑制因子,趋化因子,皮肤反应因子,淋巴毒性因子,干扰素,促丝状分裂因子及转移因子等)。以及通过细胞毒性T细胞的直接 作用或引起以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从而破坏抗原,或与之发生免疫反应,即产生细胞免疫的效果。 体液免疫是抗体(各种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等存在于体液中的物质所起的免疫作用,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较大的浆母细胞 ,分裂增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免疫球蛋自;再释放到体液中而产生体液免疫的效果,补体则是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的非特异性体液免 疫因素。(2)同族丙种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常用的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成人血清。其中含有多种抗体:主要用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 等病毒性疾病,也可用于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病人。

41.凝集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   凝集试验:在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悬液中,加入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在一定浓度电解质参加下,颗粒凝集成团,叫做凝集 试验。 直接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及试管法2种。玻片法:是一种定性试验,其操作方法是将已知诊断血清与待检抗原在玻片上混合,而后不断摇动玻片1~2min,如出现肉眼可见的 凝集颗粒,即为阳性。试管法:是一种定量试验,其操作是将待检血清在试管中用生理盐水做对倍稀释,而后加入等量的已知抗原,若抗原抗体有特异关系时即 可出现凝集现象,并以出现明显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该血清效价(滴度)。  
42.T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即胸腺依赖的淋巴细胞是由小淋巴细胞进入胸腺内受到胸腺素作用后分化而成(小淋巴细胞在胸腺外受胸腺激素作用后,也 可成为T淋巴细胞)。这类细胞寿命较长(生存4~5年以上),能在体外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自然玫瑰花形,受到抗原刺激后 5d左右即转化成为淋巴母细胞,迸而发展成"致敏的淋巴细胞"再遇抗原时即释放出免疫效应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力作用。据文献报导 ,T细胞至少有5个亚群,但各人分类命名很不统一。 
43.K细胞  K细胞:近年来发现除T、B细胞外,还有两群具有杀伤靶细胞能力的淋巴细胞 即 K细胞和NK细胞 
1)K细胞:叉称依赖抗体的细胞毒细胞ADCC是一种淋巴细胞,它来源于骨髓干细胞,但不受胸腺或腔上囊类淋巴细胞组织的影响, 且其免疫作用本身无特异性,但K细胞具有IgG的FC受体,当特异抗体(IgG)与靶细胞结合后,此抗体FC段活化,K细胞的F C受体即可与之结合,从而杀伤靶细胞。在排斥同种异体移植物,破坏恶性肿瘤以及溶解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2)NK细胞(又称天然杀伤性细胞):有人认为此群细胞即K细胞,但也有人认为是另一群淋巴细胞,此群细胞直接作用于靶细胞不 需抗体和补体参加,此细胞有C3受体,但也有FC受体。 
44.酶标免疫吸附测定(ELISA)原理   酶免疫试验的原理是使酶与已知抗原(或抗体)结合,用以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或抗原)。由于酶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并不改变该抗 原(或抗体)的免疫学反应的特异性,故仍可与待检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同时也不影响酶本身的酶学活性,故可加上相 应的酶底物使之显色而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ELISA为酶免疫试验的一种,乃利用聚苯乙烯等试管或微量滴定板的吸附作用,便整个 试验过程在该管(或板)中进行。例如,可将已知抗原(或抗体)加入聚苯乙烯管(或板)中,使之吸附于其表面而不被洗掉,再加待检 血清,如待检血清中有相应抗体(或抗原),则与之结合而被吸附,故亦不易被洗掉,然后再加上用酶标记的抗人lgG的抗体(或酶标 记的相应抗体),义与之结合而被吸附,亦故不易被洗掉,最后加上相应的酶底物使之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本法非常灵 敏。只要能制备合适的抗原,均可用以测定抗体,其适用范围同间接凝集反应。同样,本法亦可用以检测抗原。

45.放射免疫测定(RIA)原理 原理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对已知的抗原 (或抗体)进行标识,然后与待检血清(可能含有相应抗体或抗原)进行反应,再将游离的和已结合的同位素物质进行分离,分别计数, 即可算出待检血清中抗体(或抗原)的含量。本法非常灵敏。可用于检测各种抗原,亦可用于检测各种抗体,其适用范围同间接凝集反应 。 
46.乳胶妊娠试验注意事项  (1)试验前将试剂放室温,使操作时温度接近于室温,否则会出现假阳性。(2)观察结果时间,应根据操作时温度来定,当室温在20C以上,加入乳胶抗原后2~3min;室温在l5C~2O°C可延长到 3min左有,室温在10~15°C可延长至4min,一般m性结果可保持lOmin不变。 (3) 尿液标本要澄清,否则需先离心或过滤之;以免出现假阴性。 (4) 尿液、抗血清,乳胶抗原3者大小应一致,且次序不可颠倒。  (5)尿液比重应在L010以上,否则出现假阳性。 (6)尿液中蛋白++以上,应除去,否则可出现假阳性(可将尿液煮沸2~3min除去之),若尿液中混有精液;因其是高分子蛋白 ,也可能出现假阳性。 (7)不同批号的乳胶抗原或抗血清不能配对使用,因其效价各有不同。 
47.溶解反应 毒素抗毒素中和反应    细菌域红细胞等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后,若加入补体,则细菌或红细胞即被溶解,此种现象称为溶解反应。 
外毒素与适当量的相应抗毒素混合后,抗毒素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保护试验动物免于死亡,或不起毒素所产生的皮肤坏死反应,这叫毒素被抗毒素所中和的中和反应。在体外当外毒素和抗毒素二者的比例适合时,则可产生沉淀反应。  
48.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是检查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体外试验方法之一,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受特异性抗原物质(纯化蛋白衍生物P PO,细菌类毒素等)或非特异性促分裂因子(如植物血凝素,美洲商陆等)刺激后,能转化成为体积较大的淋巴母细胞,进而分裂增生 ,而具有细胞免疫能力,以其转化率的高低来表示T细胞免疫活性的强弱,B淋巴细胞在细菌脂多糖,抗伯的抗体以及美洲商陆的作用下 也可有淋巴细胞转化反应。 

49.E玫瑰花 意义  1970年COmbs等观察到自然情况下,人体淋巴细胞能与绵羊红细胞粘附而形成玫瑰花样细胞,以此作为T淋芭细胞的标志之一。 因涂片瑞氏染色后,淋巴细胞被染成蓝紫色犹如花芯,而粘附于淋巴细胞周围的绵羊红细胞,被染成红色,类似花瓣,整个形状一如上衣 上的装饰品 玫瑰花别针,故称此种细胞为玫瑰花结。由于花结来自红细胞,叉称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细胞(erythrocyterosette fromingcell,E-RFC),又称E玫瑰花结。目前国内以E-玫瑰花结命名者较多见。 意义:(1)E-玫瑰花试验是体外测定细胞免疫方法之一,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试验结果稳定,方法简便,易于推广。总T和活性T玫瑰花形成 细胞百分率的下降是细胞免疫功能降低的反映,而目前文献中报导多用测总T玫瑰花形成百分率的高低作为病人兔疫状态的指标,临床上 已用于恶性肿瘤;淋巴细胞白血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损病,器官移植等方面的研究,据国内外初步提供资料元玫瑰花试验可能作 为这些疾病患者机体细胞兔疫状态,预后及疗效的观察指标。对某些疾病如淋巴细胞白血病,麻风病,原发性免疫缺损病,可以作为诊断 、分类的参考。 (2)总T玫瑰花形成细胞的百分率仅反映周围血中的数量,不能反映T细胞的绝对数量。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证实是B细胞单株 恶性增殖性疾病,周围血中总T玫瑰花形成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T细胞绝对值并不减少,因此,报告玫瑰花形成细胞的绝对数值。对 一些疾病是有帮助的。
50.荧光 免疫荧光技术   荧光:是指某一物质,经激发光激发后,吸收了光量子,于极短的时间内激化分子继续放出波长比激发波长更长的可见光,称荧光。 免疫荧光技术是把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相结合而形成的l种较新技术。是指用荧光色素标识的抗体(或抗原)去浸染涂片或组织切片中 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在紫外光或蓝紫光照射下,能激发强烈的荧光,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反应的1种方法,由于实际工作 中主要是用荧光色素标识抗体,故一般所谓荧光免疫技术,即指荧光抗体技术。  
51.免疫荧光技术优点 缺点  优点: (1)具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且可观察到染色对象的形成学特征,显著地提高结果判断的可靠性。(2)敏感性高,由于在暗的背景下,大眼对荧光很敏感,一般每血含菌量5000个左右即可检出,如用荧光菌球法,只要挑到1个活菌,就能被检出,而凝集试验需要数亿个以上方可检出(3)快速性:只要有了荧光色素标识的抗体,从染片到镜检2小时即可得出结果,这个特点对于传染病的快速诊断,意义尤为重要。(4)广泛性:原则上可应用于一切抗原抗体系统中,即可用于死的微生物,又可用于活的微生物,即能查抗原又可查抗体,即可用于体外,又可用于粘膜表面(5)定位性:免疫荧光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组织定位,细胞定位,甚至一定程度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这对免疫学、免疫生物学或免疫病理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缺点:(1)非特异性荧光染色问题。还未彻底解决,判断结果的客观性不足。(2)技术程序较繁,易受外界条件变化而干扰。 
5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会出现前滞现象 (阻滞现象)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为:  1)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的表面并保持其反应能力。(2)抗原或抗体与酶相结合并保持其反应能力及酶活性。(3)结合物与相应的酶联抗原或抗体反应,再加入相应的底物。这时被结合到结合物上的酶可以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 的物质。颜色的深浅与相应的抗原抗体量成正比,因此可以用来定量抗原或抗体。因此,这类反应与试管沉淀反应、凝集反应不同。由于反应物中抗原或抗体被固定在固相载体上,而且要把没固定的洗掉,反应后还要把 过剩的没参加反应的抗体或抗原再洗掉,所以反应仅仅停留在第1阶段上,没有试管液相反应的第2阶段。因此,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中 不会出现试管凝集或沉淀反应中抗原或抗体过剩所引起的阻滞现象。同样道理,固相放射免疫技术也不会出现阻滞现象。 包被对抗原或抗体用量过大,效果不好,这是空间障碍造成的。 
53.WHO将众多的细胞分化抗原统一命名为____ 抗原群。 CD
54.免疫防御,兔疫____和免疫____是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①稳定②监视 
55.利用血清学方法检查的HLA抗原称为____ 抗原。 SD
56.
冷球蛋白的特征是____性冷沉淀。  可逆 
57.
类风湿因子是具有抗自身____性质的自身抗体。IgG  
58.应用兔疫荧光法检查ANA,阳性的荧光核型可分为匀质型,____型, ____与核仁型。 ①周边②颗粒   
59.
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技术可分为____特异性和____特异性两类。 ①抗原②非抗原   
60.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常用的非抗原刺激物是植物血凝素(PHA)和____ (ConA)。刀豆素球蛋白A  
61.
鲁米诺在氧化反应中分子被激发而以发光形式降低能量,此过程为____。  化学发光 
62.放射免疫分析法中标记用的r射线同位素主要为 ____和125I。  125I
63.酶兔疫分析技术中,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是否需要分离结合的与游离的酶 标记物而分为____与____两种类型。 ①均相②非均相
64.
荧光抗体技术中最常用的荧光素是____。 异硫氰酸荧光黄
65.ABC-ELASA是指____、____复合物型 ELASA。 ①生物素②亲合素
66.ELASA试验中常用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____酶。 碱性磷酸
67.ELASA常用的固相载体是____微孔板。 聚苯乙烯
68.
ELASA的三种主要类型是____法查抗原,间接法查抗体,____既可查抗原也可查抗体。①双抗体夹心②竞争  
69.酶免疫技术可分为酶免疫____技术和酶免疫____ 两大类。  ①细胞化学②测定
70.
间接凝集试验中常用的截体颗粒有红细胞,细菌,____粒子,明胶颗粒等。 聚苯乙烯(Latex)
71.
间接凝集试验可以分为四类,即正向,____, 间接凝集抑制和____凝集反应。  ①反向②协同 
72.免疫浊度法的基本类型有免疫透射浊度法,免疫____浊度法和免疫速率____浊度法。 ①胶乳②散射  
73.免疫电泳技术的基本类型有免疫电泳,____免疫电泳,____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____免疫电泳。  ①对流②火箭③交叉 
74.琼脂内免疫扩散试验,可分为____与____免疫扩散。 ①单向②双向 
75.制备杂交瘤的HAT培基中,H代表次黄瞟呤,A代表____ ,T代表____。 氨基喋呤;胸腺嘧啶核苷
76.欲取得IgG的F(ab) 片段,需要用____处理。 胃蛋白酶 
77.福氏佐剂可分____佐剂和____佐剂。  ①不完全②完全 
78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重要因素有电解质,PH,____等。  温度(或比例……) 
79.IV型变态反应是____参与的,无需抗体或补体参与。  T细胞
80.
III型变态反应的特点是在一定条件下,可溶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 壁等处所致的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故也称____型变态反应。复合物 
81.参与I型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是____。 lgG 
82.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可以分为感应反应和____阶段。  效应 
83.II型变态反应的特点是抗体与靶细胞或组织上抗原结合而致损伤,因此又称为____型或____型变态反应。  ①细胞毒②溶细胞
84.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有____和____细胞。  ①T②B
85
.IgG分子经木瓜酶分解为结合抗原的2个____段和1个可活化补体的____段。  ①Fab②Fc 
86.
免疫器官依其发生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免疫器官和____免疫器官。  ①中枢②周围 
87.补体激活的整个过程大致可分为识别、活化和____三个阶段。 膜攻击 
88.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分为____途径与____途径。①经典②旁路 
89.
免疫球蛋自的化学结构是由两条____和____组成。①重链②轻链 
90.
完全抗原物质应同时具备免疫原性和____性。 免疫反应 

91.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____的抗原物质进行免疫应答。非己


 不知道是哪位前辈什么时间和出处发表出来的,真的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