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网:2010年山东高考地理教师阅卷发现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02:00
2010年山东高考地理教师阅卷发现的问题2011-01-31 22:54

 

根据现场阅卷教师的反馈,全省学生在综合题26、29两题答题的失分点及存在问题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稍有欠缺。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不是十分熟练。

26题第(1)小题关于气候类型及成因,有的同学将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基本判断出但漏掉掉“性”字,十分遗憾的2分丢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受暖流影响,只要答出前一要点即满分,只答影响1分,有的同学非要在西风带后面加上副热带高压或其他气压交替控制,又没了2分,暖流写出具体名称但不正确也不给分,此时用模糊语言可能就过线了。第(3)小题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其中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各要点1分,有同学将煤字写错,扣1分,水资源写成水能资源也是不对的。

29题第(6)小题分析重庆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根据已有知识,西南地区有丰富的水能资源,靠近四大气区的四川盆地,结合图中柱状图适当降低煤的比重,因此答案已呼之欲出,但有的同学答各种能源(石油,太阳能等新能源),西气东输,暴露出基础知识不扎实。

2.忽略过程与方法。

26题第(2)小题关于冷锋绘制得分低存在主要问题是:将剖面图与图例合二为一(图例画在地面部分算对);冷气团转向了;冷暖气团写成冷暖锋或冷暖空气;暖气团在绕圈。

对于教师来说,在一轮复习时,对学生要求要严格(如气候名称与形成原因),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落实到位。整合各版本教材课后补充的知识限度只要是课本出现的也要强调(如能源跨区域调配中四大气区的四川盆地)。易混淆概念加以区分(冷暖气团、冷暖锋、冷暖空气)。在授课时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手绘课本上出现的重要地理图表并关注细节问题(箭头所指气团的运动方向),二轮复习时要查漏补缺,做过的绘图专题中即有锋面绘制。复习进度与复习效率要合理统筹安排,宁慢勿乱,一轮复习时题量不宜过大,可以5-6分钟随堂小测且难度降低,以基础知识考查为主。

(二)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有待提高。

获取信息是指从题目所给的文字表述或图形语言中快速、全面、准确的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是指理解获取信息。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在单位时间内从所给大量信息中捕捉有效信息并进行解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审题。中国有句古话“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环节必须要具备,具体时间尺度在平时训练,要把握好“度”的问题。

26题第(1)小题问影响谷物生产的不利条件,好多同学没有看到谷物或未在这两字上仔细揣摩,仅答该气候特点,漏掉夏季两字,仅答气温低或终年气温低,冬季对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而言即使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也不适合农业发展,夏季两字值2分,关于光照不足基本答出。

26题第(5)小题得分差别较大。有些同学将试卷部分写满了仅得1分甚至0分,主要原因是根本没有解读原题中给的材料——图8表1,答沪宁杭地区的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及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工业基础等)费时费力不讨好,严重影响成绩。有一答案是受大城市(上海)辐射带动,这一答案具有时代性特点,属于热点性问题,因为世博会的召开,使上海备受关注,加之关于城市体系中高级中心地的作用,所以该题答案较严格,答成位于沪宁杭地区或长三角答案没有给分。

29题第(5)小题描述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及单位GDP能耗趋势两条曲线答反。

对教师而言,提高学生审题能力首先是认识上观念的转变能力提高不仅仅是靠试题量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质的提高。也不仅仅是二轮复习时集中突破。一轮复习时精选几套好题(可参考高考试题),有意识培养解读信息能力,二轮复习时题量加大则是进一步提高解读能力同时训练解读速度。提高解读能力的第二关键在教师精讲试题,可以先由不同学生分析试题暴露问题,再由教师讲评。

(三)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差。

学科的相通性,尤其是母语的重要性使得这一环节备显重要。如果说做题分三步走:审题,忆知,答题。前两步是无形的孕育,此步则是一检验收获,但有的学生功亏一篑,语无伦次,或不注重细节问题导致失分。

26题第(3)小题有同学将②③答案颠倒,答案本身很正确,顺序错了,4分没了。

29题个别同学在答题栏处答了其他学科题。

26题第(3)小题海洋运输答成港口、集装箱、海路、海陆、航海,其实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节的专业术语已有规定。劳动力素质高答成劳动力成本高、高科技人员多、人才多等,意思貌似接近,但有差别,必修二第三单元第二节关于劳动力素质已有描述,答案太随意。

26题第(5)小题据表可知工业发展迅速(过程),学生答成利于工业发展(原因),或答成工业基础好(结果)丢2分。

29题第(6)小题增加水电、天然气比重答成水能资源丰富,都是重条件轻结果,若答成发展水电、天然气代替煤也失一分表述不明。

29题第(5)小题 可能是时间原因,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要么写成逐年下降,要么漏掉能耗两字,又丢1分。 单位GDP能耗变化原因中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答的五花八门,如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能源使用率,提高能源重复利用率,提高新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高 ,提高煤的利用率等等都失2分。第(6)小题第一问只要答出以煤为主即得2分,若答成以煤等为主,以煤和石油为主,煤用量大均不给分。感觉用语很是慎密。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求教师在日常阅卷时要对学生严格规范答题,讲明评分标准,并分清用语之间的差别,语言的规范性非常重要,不严密能让阅卷老师挑出漏洞是不行的。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