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决之镰多少次:竞争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三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47:32

作文素材一材多用三则

字数:2865    字号:大 中 小

  素材一 济南5名大学生当上掏粪工
  
  [素材展示]
  2010年3月2日,济南5名经过层层考试被录取的大学生掏粪工在济南市城肥清运管理二处拜师、上岗。这5名大学生是2009年10月在近400名报考者中被录取的,录取比例达78.2:1。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和环境适应,单位为他们正式举行了拜师暨聘用合同签订仪式。他们从此将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掏粪工人。他们当中有学计算机的。有学会计的,还有学建筑的和政法学院毕业的,4个大学本科毕业。
  ——摘自2010年3月3日《新京报》
  
  [多用点拨]
  1.职业无贵贱
  劳动是光荣的。工作无贵贱,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掏粪工不仅是其中的一个行业,更是一份职业和工作,掏粪工与木工、砖瓦工、钳工等各类技工等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他们都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正常的人是不会、也不应该去鄙视一个劳动者的,除非他从事的所谓劳动是于法于理都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当年,时传祥掏粪掏成了全国劳模,成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刘少奇接见时传祥时握着他的手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对于一名毕业大学生来说,大学学习最原始的目的就是要培养提高自身谋生取食的能力,最中性的目的就是要让自身所学的知识有用,最高尚的目的就是要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教育的悲哀
  大学是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它培养出的应该是知识型人才,是以知识适应社会、奉献社会、报效社会的人才。如果大学培养出来的仅是能适应掏粪工作的人才,那确实是当前大学机制的悲哀。一个学计算机、法学的大学毕业生,难道在当前的就业体制下,就真的找不到一份掏粪工以外的工作吗?如果大学里培养出来的,都是掏粪工的人才,那何必还去搞什么高等教育。让大学生变成掏粪工,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个失败,也是对高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能不能适应掏粪工这份工作,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关键能不能吃苦耐劳;掏粪不是造原子弹,同样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一个人如果跨进大学的校园只是梦想成为掏粪工式的人物,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用呢?
  3.无奈的选择
  就业难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痼疾,残酷的现实,迫使他们作出无奈的选择。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经过十六年“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选择一份掏粪工的工作?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们的子女养大,难道就是希望他们孩子找一份掏粪工的工作?这些勇敢和可爱的年轻人们学的都是计算机、法学等专业,难道突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了而喜欢上掏粪的职业?5个掏粪工的职位有近400人去抢,而竞得掏粪工岗位的是5名学计算机、法学等专业的大学生。这不管从哪个角度讲,当前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着实堪忧。
  4.面子与生存
  大学生当“掏粪工”,看起来是有失面子的事,有点“见不得人”,但当一个人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也就不会对面子考虑得那么多了。因为生存比面子更重要。也许这5名大学生如果不做这个工作,就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他们的处境会更困难。现在,虽然在“面子”上有点失去,但至少生存问题有了保障,而这是生命延续的保证。
  5.学非所用
  大学生当“掏粪工”,是典型的“学非所用”,我们相信在掏粪过程中肯定不会用得上大学学的计算机和法律知识吧。况且,他们去做了这个工作后,造成了其他真正合适的人找不到工作。坊间流传的“专科生、本科生干中专生的活,研究生抢专科生的饭碗”就是明证。当然,“学非所用”的根子是教育问题,而“学非所用”增加了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这两个问题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6.转变观念,更新思维
  大学生热捧“掏粪工”职业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理念的转变,这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更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不再是新时代大学生的信仰,只要自己喜爱,任何工作都有潜在的价值。常言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努力,每一行都是你的用武之地,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凭自己的双手从事掏粪的工作,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尽管这种劳动很平常、很普通,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还有点卑微,但这些大学生们能够转变观念,放低姿态,战胜世俗的歧视和偏见,以自己合法的劳动获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益,与那些宁愿“啃老”也不愿意用自己双手养活自己的人相比,不知强过多少倍。此外,甘当掏粪工的大学生,说明他们心智成熟,敢于直面现实,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分工,有自己对于生命的本质思考。
  
  素材二 小鲨鱼觅食
  
  [素材展示]
  深海里,一条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
  妈妈对它说:“弦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到它们,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它相信,儿子凭借着优秀的捕食本领,一定能生活的很好。
  几个月后,鲨鱼妈妈在一个小海沟里见到了小鲨鱼,它被儿子下了一跳。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象营养不良,很疲惫。
  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
  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游进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也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儿子一张嘴就可以美餐一顿,可是出乎它意料的是儿子连动也没动。
  两条,三条,四条……越来越多的马哈鱼游近了,可是小鲨鱼却还是没有动,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这时小鲨鱼急燥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马哈鱼轻松地摆脱了追击。
  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
  小鲨鱼说:“妈妈。你难道没有看到。我也许能得到更多。”
  
  [多用点拨]
  1.教子有方,培养能力
  小鲨鱼的妈妈应该是一个教子有方,真正爱孩子的好母亲,她在孩子年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放手让孩子自立、自强,让孩子在实践中成长。“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把孩子教育成能独立生活的人是父母的义务;予子千金,不如教子学会自立、自强等,这种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2.贪婪是人生的毒蛇
  小鲨鱼为什么不能吃到在嘴边的马哈鱼,主要是因为贪婪。它想吃到更多的马哈鱼,所以,到嘴边的一条两条根本看不上眼。这样就造成了它什么也吃不到的悲剧。人的欲望是无底的沟壑,永远也填不满。有时,我们得不到某些东西并不是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而是由于我们贪图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