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王子有感600字:竞争的法则(一)(二)(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8:28:17
竞争的法则(一)人和人的竞争,是三个要素的竞争
这是一个竞争的世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竞争的基本规律。如何在竞争中做一个能够生存的“适者”,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那么,人和人的竞争,究竟在竞争什么?

我认为,人和人的竞争,是三个要素的竞争:一是比理想,二是比能力,三是比资源

所谓理想,说通俗点,就是欲望,是人生的动力,它决定你能够到达的高度;所谓能力,就是你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就是执行力;所谓资源,就是你的能力的放大器。没有理想或胸无大志,人生就会失去动力,生命之帆只能随波逐流;能力不足,宏伟的理想也会大打折扣;缺乏资源尤其是人脉资源,能力再强,也只能在点滴积累中慢慢接近目标,无法实现人生的飞跃;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资源,才能够急剧放大你的能力,跨越式实现你的人生理想,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能力强,相当于做加法,资源多,相当于做乘法。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能力很强,可成就平平;有的人能力并不突出,可成就非凡。为啥?其实,道理很简单,前者不善于整合资源,是在做加法,后者资源丰富,是在做乘法。刘翔再能跑,也跑不过开汽车的老头,因为,汽车就是取胜的资源,它成倍地放大了老头的能力。当然,资源这个东西有点像中药里的人参,也是扶强不扶弱的,若你的能力很强,它能使你如虎添翼;若你的能力很弱,它的威力就会大打折扣,直至归零,因为,零乘任何数得零。

这些年,因为职业的原因,阅人甚多,成功者众。每个成功者就像一部MBA的经典案例,独特而富有启示,“阅读”这些“案例”,深入系统地比较、分析、归纳、总结、思考。。。他们为何能够成功?理想在他们的人生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他们的个人能力是如何培养起来的?他们是怎样整合资源的?。。。悟出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也许偶然,一个人的持续成功绝非偶然。

竞争的法则(二)欲望,人生的动力

人和人的竞争,首先是比欲望。

什么是欲望?说得高雅点,就是理想,它是人生的动力。衡量一个人的理想,有两项指标,一是高度,二是强度。

所谓高度,就是你的理想有多大?是小富即安?还是“粪土当年万户侯”?理想的高低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当然也决定着你所能到达的高度。有远大理想的人往往富有激情、勇于挑战,即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也在所不惜。古代很多励志故事如“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凿壁偷光”等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因为有理想在支撑着他们前行。

有一个故事。一位管理学家经过一个建筑工地,发现干活的工人有三类不同的工作状态,一类人无精打采,一类人兢兢业业,一类人干劲冲天。他问第一类人:“你在干嘛?”,回答是“我在卖苦力”;又问第二类人,回答是“我在盖房子”;再问第三类人,回答是“我在盖教堂”。对第一类人而言,他的理想就是解决温饱,所以卖苦力混饭吃是他工作的全部;对第二类人而言,他的心中有了一个房子的美好蓝图,他兢兢业业工作的目的是奔这个美好蓝图而去,所以体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对第三类人而言,他觉得自己是在从事一件圣神而美好的事业,心中充满激情而乐此不疲,工作积极主动而富有创造性。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要不了多久,第一类人会被淘汰,第二类人会继续留用,第三类人会获得加薪甚至升职。

所谓强度,就是你的欲望有多强烈?好比男孩追女孩,如果心里喜欢,但没有表达,那叫暗恋,暗恋能够追到女孩吗?估计没有成功的先例。我刚参加工作时,单位领导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追求者少说也有一个班。可最终的优胜者是一个普通工人,他不但身材矮小,相貌平平、没有学历、家在农村,而且身体还有疾病,在外人看来,简直毫无竞争力,但在众多竞争者中,他最痴心,每天一下班,他就出现在女孩家中,扫地做饭,劈柴捣煤,骂不还口,赶也不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感动了女孩。

这个案例引人深思。理解的,说这个小伙子不容易;不理解的呢,为他不平甚至骂他犯贱。其实,对小伙子而言,他能够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忍受,都是源于对那个女孩的近乎痴迷的强烈追求,他乐此不疲,痛并快乐着直至成功。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如果进入了这个状态,他的竞争力将是非常恐怖的。

毛泽东是我最崇拜的人。这些年,不管人们如何评说,他一直是我心中的丰碑。一个农家子弟,无依无靠,赤手空拳,花了三十多年时间,打下一片江山,凭这一点,你能不敬佩?毛泽东的成功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是他的理想。

他的理想是崇高的。他以解放全中国直至解放全人类为理想,还有哪个目标比这更崇高?这个崇高的目标不但鼓舞了他自己,还鼓舞了千千万万和他一样怀有梦想的年轻人,鼓舞着他们为了实现理想“抛头颅,洒热血”而在所不惜。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何等的豪情万丈!今天读来,还能让人感到,那腔热血,余温尚在!试想,如果毛泽东及其战友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老婆孩子热炕头”,会有那么多人不管不顾地紧紧跟随吗?

他的理想是坚定的。有人不理解,长征时的红军为什么没有散伙?在很多人看来,那时的红军有一百条理由散伙。且不说没吃没穿没工资,且不说流汗流血还要命,更要紧的是看不到前途、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毛泽东不知道,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不知道,整个红军队伍里也没人知道。再说,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每个红军战士都杀掉,而是要把红军打散,让红军、让共产党放弃自己的主张。可是,红军没有散伙,他们依然抱着团往前行。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对的,坚信自己会赢。没有这份坚信,就没有这份坚守;没有这份坚守,就没有毛泽东的1949。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问,欲望强烈,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远大理想吗?当然不一定。刘翔能够成为世界冠军,除了他刻苦训练,还有他的天赋。但是,如果你每天瞄准世界冠军去刻苦训练,即使因天赋不够而无法超越刘翔,但,至少会比一般人跑得快,至少会把很多很多人抛在身后。而你,也算不枉此生了!

竞争的法则(三)能力五要素之品牌的力量

如果说,一个人的欲望决定了他的人生的极大值,那么,他的能力决定了他实现人生极大值的可能性。

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衡量:品牌,眼光,社交能力、自信心和执行力。

 

 品牌的力量

 

 

人有品牌吗?当然有。所谓名人,就是品牌知名度很高的人。

 

普通人有品牌吗?也有。提起身边的某个熟人,你会马上给他下一个映像性结论,这人是个“好人”或“坏人”,“能干”或“无能”,“诚实”或“虚伪”,“大方”或“小气,”“谦和”或“霸道”。。。。。。这个映像,就是这个人的品牌。

 

和商品的品牌一样,人的品牌也有两个衡量指标,一是知名度,二是美誉度。所谓知名度,就是有多少人知道你;所谓美誉度,就是有多少人说你好。不同的人,这两个指标的强弱不一样。

有的人,知名度很高,美誉度也很高。例如袁隆平,成龙等名人。

有的人,知名度很高,但美誉度很低。例如希特勒,本·拉登。

有的人,知名度不高,但美誉度很高。这种人在我们的身边很多,他们不显山不露水,不像明星一样广为人知。可在他生活的圈子里,提起其人其名,无人不竖大拇指。

有的人,知名度不高,美誉度也不高。这种人在我们身边也有。大本事没有,小毛病不少。提起他,人们脑袋就痛了一边。

种种这些,都是品牌在人身上的具体反映。

 

品牌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长达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一个学生考一次100分,不会留下“好学生”的口碑,只有总是考高分,才会获得这一品牌。同样,一个孩子打一次架,不会被说成“坏孩子”,只有老是打架,才会被戴上“坏孩子”的帽子。

 

一个人的品牌按反映的不同侧面分类,可分为职业品牌和道德品牌,通俗地讲,就是“做事”和“做人的水准。

几十年如一日在某一个领域辛勤耕耘,做出巨大的贡献,同时打造出显赫的个人职业品牌的传奇故事,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例如袁隆平。因为他毕生研究杂交水稻,硕果累累,才获得“中国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个人品牌之一,曾经有权威评估机构对他的个人职业品牌做过评估,价值1000亿人民币!他的品牌是怎么形成的?是几十年积累出来的!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频繁跳槽,没有定性,哪儿钱多往哪儿跑,看起来不错,其实不利于职业品牌的积累,是一种短视行为。试想,一个人如果十年换了五个工作,谁说得清他是干嘛的,恐怕连自己都说不清,那还谈得上有个人的职业品牌吗?如果袁隆平先生不是几十年如一日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而是频繁跳槽,他能取得前无古人的成就吗?

当然,在刚参加工作的的头几年,可以适当跳槽,以了解社会,积累经验,发现自己的兴趣点。

 

相对于职业品牌,道德品牌更重要。道德品牌事关人品高低,是一切事业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人很能干,可是难相处,口碑差。这种人混口饭吃并不难,难在成就大事。因为做大事要有团队,你口碑差,外面的人不会来;你难相处,里面的人也会走,这样一来,你最后成了孤家寡人,何以成大事?

什么样的道德品牌才算得上好品牌呢?很简单,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人相处,这个人的标准就是良好道德品牌的标准。一般说来,这样的人是人们喜欢相处的人:

一是爱帮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永远是受欢迎的人。帮人,一定要有平常心,不要带目的。如果你每次都是有求于人才帮人,“势利”的标签一定会贴到你的身上。你只有以你的本性以你的良心不带任何目的地去帮助人,才会获得人们的尊重。

这里有一个故事。湖南中医药大学已故教授张怀安先生是湖南省最有名的中医眼科专家,也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他对待每一个病人就像对亲人一样热情细致。我曾经问过他,为何对病人这么好?他说,其实,病人给我的更多。我以为他讲客气话。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小时候拜一个老中医为师学习眼科,二十多岁出师,独自坐堂看病。医生这个行当是越老越值钱,他行医的头两年,人们信不过他的医术,病人很少。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远近有名的盲人,是个要饭的孤寡老人。张怀安正好闲着,就给老人看了病。他发现老人患的是先天性白内障,完全可以做手术治好。可是老人一无所有,付不起手术费。张怀安没有犹豫,免费给老人做了手术,老人见到了光明。过了不久,张怀安发现到自己这里来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原来,老盲人在见到光明后,为了报答张怀安的恩情,走村串户,把熟悉自己的十里八乡走了个遍,逢人就说,是张家那个小后生治好了我的眼睛!时隔几十年后,张怀安讲起往事,还对那个盲人充满感激之情,因为,老盲人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所谓好人有好报,其实质是道德品牌的力量。

乐于助人是不是就一定会积累出好的道德品牌?不一定!你还得做了好事不声张才行。如果你每做一件好事就四处宣扬炫耀,诸如“你小子要不是我能有今天?”“你那件事我可是帮了大忙呀”。。。。。。之类,你每嚷嚷一次,人家的感激之情就会减少一份,慢慢地,人家的感激之情会转化为厌恶之感。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态:我帮过的人,我马上忘记;帮过我的人,我永远铭记。(摘自中广博客)

 

二是少计较。烦恼缘于计较。矛盾缘于计较。曾经有一句戏言“人们内部矛盾是由人民币引起的”,人民币为什么能够引发人民内部矛盾?就是因为计较,计较人民币,计较利益。我们通常所说的某人“豪爽”、“大气”、“宽厚”,其实质也就是“不计较”。豪爽、大气和宽厚的人在朋友圈子里、在同事圈子里都会是很受欢迎的人。

为什么要少计较?因为,问题不会因为计较而解决,人民币不会因为计较而多起来。有一句名言:“尖的那头最小”,可见计较并不会给人带了多少利益。相反,计较往往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让自己很不爽,如果你很计较,少不了一番争论、争吵甚至是争斗,结果是更长时间的更大的不爽。

当然,少计较不等于不计较。在原则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如在触犯法律、违反政策的行为面前,是必须“斤斤计较!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当几个横行乡里的混混逼着韩信从胯下钻过时,韩信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低头钻过去;要么一怒拔剑,血溅五步!韩信选择了前者。他知道,这几个混混实在不值得自己出手,他更知道一怒拔剑的后果!倘若他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就不会有后来的名留青史的韩信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因为“一口气”,或朋友反目,或大动干戈,有的甚至因此身陷囹圄。这类人往往是心中无理想、生活无目的人,斤斤计较、“出口恶气”就从了他生活的全部。假如他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他绝不会为一些细微末节的事而放慢自己的脚步,他会大步流星直奔目标而去!

曾宪梓是金利来的创始人,香港著名实业家。中国大陆解放前,曾宪梓的父亲带着哥哥去了泰国。1960年代,他父亲在泰国去世,哥哥来信说父亲的遗产被叔叔侵占了,要他移民到泰国,帮忙打官司,分遗产。于是,不满三十岁的曾宪梓带着一家老小移居泰国。他经过详细调查,掌握了叔叔侵占父亲遗产的确切证据,这笔遗产对于刚从国内出来,一贫如洗的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一想起叔叔的苍苍白发,他又不忍心和叔叔对簿公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把叔叔,哥哥和亲戚朋友约到一起,他对叔叔说,亲情无价,我不会和您打官司的,我放弃对财产的继承,我还年轻,我能靠双手养活自己。他毅然离开了泰国这个伤感之地,来到香港定居。通过四十年的拼搏,他终于成为了香港有名的实业家。回忆往事,曾宪梓感慨万千:如果当初和叔叔计较,就会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之中,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呢?所谓舍得,有舍才有得啊!

 

一个人的品牌在他的一生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呢?

它起着“众望所归”的作用。中国奥运篮球队,第一个要启用的队员是谁?当然是姚明;田径队呢?肯定是刘翔了;单位空出了一个重要岗位,谁能上岗?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某一个人。。。。。。这些,就是所谓的“众望所归”,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总是抱怨自己时运不济:我的能力不差,为什么机会总是别人的?颇有一股“空有一身好武艺”、“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惆怅!其实,也许你的能力确实不差,可差就差在品牌上,领导也不是傻子,怎麽会把一个公认的争议人物放到重要岗位上呢?当你的品牌不佳时,好事轮不到你,可坏事尽往你身上靠。例如,如果你平时手脚不干净,一旦哪里发生盗窃案,警察第一个问话的准是你!这也是一种另类的“众望所归”啊!

 

子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