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俊杰 湖南建工 跳楼:以全新理念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46:52

以全新理念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

龚锡强

 

(原载201115日《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华粮网》、《粮食决策咨询网》)

 

稀缺的资源、巨大的市场、不断扩大的消费,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商品像粮食一样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世界上仍然有10多亿人口食不果腹,粮食危机的阴影始终不散,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的人们苦苦在饥饿线上挣扎。作为粮食生产与消费必不可少的民族粮油加工业,我国在经历了几千年的蹒跚之后,时至今日依然如同刚刚学会走路的婴孩一般,小麦剥皮、稻谷剥壳、油料初榨,现代意义上的初级加工随处可见。几近原始状态的加工水平,不但造成稀有的粮食资源不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也使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先进粮食加工业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国粮油购销体制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之后,外资企业的蜂拥而入,我们已经失去了油脂市场的话语权。在此背景下,如果我们不奋起直追,将使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十几亿人口的生命,绑在以A、B、C、D为主的世界粮油大亨的战车上。不用飞机、大炮,不需任何尖端装备,仅仅用“粮食”商品这个武器,就将使我们的国民经济根基动摇。以全新的理念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是我们刻不容缓要解决的新课题。本文将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来分析探讨这一问题。

   一、正视问题,增强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的紧迫感

截止2010年底,襄阳市有规模以上大米加工企业121家,年加工稻谷产能420.4万吨;面粉加工企业55家,年加工小麦产能254万吨;油脂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油料产能241.7万吨、油脂精炼产能82.5万吨、小包装灌装产能19万吨;饲料加工企业7家,年产能61.75万吨。

纵观襄阳市粮油加工企业现状,从表面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生产能力大,实际产量小。2009年襄阳市粮油加工企业开工率:大米41.62%,面粉48.4 %,油脂28.6%。米、面、油加工企业普遍严重地开机不足,产能远远没有发挥。

初加工量大,精深加工量少。虽然襄阳市粮油加工业生产能力、生产量位列湖北省第一,但粮油加工业还停留在只提供食品加工所需的原料上,即最终产品是大米、面粉、四级油等档次上,基本上没有以面粉、大米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没有大型的水饺、馒头、面包、饼干、各种小食品、休闲食品等生产厂家,产业链短,附加值低。

粮油加工业的销售收入大、利润率小。2009年襄阳市粮油加工业销售收入与利税比为3.3%。由于利润率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很多加工厂只能晚上生产,使用低谷电。

从深层次上看,襄樊市粮油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金制约粮油加工业发展。粮油加工企业资金需求量大,目前这些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银行抵押贷款。而粮油加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有限,所能得到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周转需求。因此不少粮油加工企业为减少资金压力,只能为政策性粮食企业代收代储粮食;资金的严重不足,还限制了企业无力扩大再生产、发展精深加工。

外部环境制约粮油加工业发展。我市大规模企业改制之后,粮油加工企业绝大多数为民营企业,成为无主管部门的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靠自身的能力生存和发展,而粮油加工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它们基本诉求难以通过正常的渠道向政府部门表达。遇到问题难以得到有力的解决,在发展政策、税收、原料提供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

企业家素质制约粮油加工业发展。目前襄阳市的粮油加工企业,除了4家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外、2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其余均为民营企业。民营的粮油加工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的企业,在企业成长初期、初加工时期尚能支撑企业的运转,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就难以驾驭企业发展壮大。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推行职业经理制成为当务之急。

襄阳市现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207家,产能1079万吨,2010年销售收入208亿元,是2008年2.45倍,居湖北省第一位。但是,与国际上大粮油集团公司相比,差距巨大。以如此之力,无法与国际粮油巨头搏击。

   二、明确方向,以资本为纽带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

襄阳市地处鄂西北,是我国十大夏粮主产区、20个大型商品粮基地之一,“十二五”粮食年总产量将达到50亿公斤、油料总产15亿公斤以上。襄阳市有“一条汉江黄金水道、两个飞机场、三条高速公路和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交通十分便捷。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粮油产品、发达的交通网络,是中外粮油企业争夺的理想投资场所。作为本土民族粮油加工企业,在充分认识到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巨大差距后,要奋起直追。

加速襄阳民族粮油加工业发展,应紧紧瞄准“5435”目标:

1、500亿元销售收入。从2011年起,到“十二五”末,在2010年208亿元基础上,襄阳市粮油加工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2、建设襄州、枣阳、宜城、老河口市“四大粮油加工业园区”,每个园区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

3、组建4大粮油加工产业集群。通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等,引导分散的粮油加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分别组建以湖北梅园集团公司为核心的、年粮油加工产能达到300万吨以上的粮油加工产业集群;以湖北三杰麦面集团公司为核心、年产200万吨面粉的面粉加工产业集群;以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公司为核心、年产油脂200万吨的油脂加工产业集群;以宜城市襄大农牧有限公司为核心、年产饲料100万吨的饲料加工产业集群。

4、壮大5大粮油集团公司。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帮扶、壮大湖北梅园集团公司、湖北三杰麦面集团公司、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公司、湖北万宝粮油集团公司、湖北甲林粮油集团公司,在“十二五”末销售收入分别达到50亿元以上,其中湖北梅园集团公司、湖北奥星粮油工业集团公司分别达到100亿元以上。

在促进襄阳市民族粮油工业企业发展中,要牢固坚持以下原则:

规划高起点。控制小型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大力支持大中型粮油企业发展;控制初加工企业发展,重点支持粮油精深加工企业扩张;控制传统型粮油加工企业发展,全力支持高技术含量粮油加工企业发展。

面粉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在发展水饺、馒头、面包、饼干、方便面等大众化食品的同时,向小麦深加工方向发展。生产小麦淀粉与谷朊粉、可溶性蛋白制品、淀粉糖、生物发酵制品、戊聚搪、小麦胚芽油、胚芽蛋白粉、二十八碳醇、谷胱甘肽等产品。麸皮除了应用于饲料外,重点向食品品质的改良剂、医药、食品、保健品等行业发展。另外,小麦麸皮还可精制成食疗纤维食品,制成麸皮饮料等以满足人类的食用和医用。

油脂精深加工。稳步发展“双低”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等食用油,加快发展香麻油、紫苏油、茶籽油等特色食用油。开发利用油料蛋白、生物活性物质等新产品,整体推进油脂工业的发展。油脂加工企业在大力发展调和油、高级烹调油等大众化产品的同时,重点向油脂化工产品方向发展。如生产低磷二聚酸、微乳化生物柴油、水溶性天然维生素E、脑磷脂、卵磷脂等。

.稻米加工向健康、营养、方便化发展。重点发展营养强化米、专用米、方便米饭、保健粥和米饼等,推进传统主食品生产工业化。深度开发碎米、米糠、稻壳等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规模化生产果糖、米糠油、油酸、硬脂酸、稻壳发电、生产碳棒等。

建设高速度。目前我国粮油加工企业正面临重新洗牌之时,一定意义上讲速度决定企业胜负。谁在这个关键时期抢抓住了机遇,谁就有可能抢占先机,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因此,一旦企业规划确定下来,就要分秒必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的建设工作。早投产,早见效。

管理高质量。现代化粮油加工企业靠的是管理现代化。要培养企业家队伍,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企业有序运作;要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避免家族式经营的弊端;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高效化的管理手段,科学操控企业。

   三、创新理念,为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业提供支撑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问,涉及到企业内外多方面的因素。只有恰当地处理好这些确定和不确定的因素,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做强做大民族粮油加工企业,要重新一下理念:

1、创新金融产品,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资金支撑。源源不断地取得流动资金,是维持粮油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通过不间断生产,获取最大利润,才能扩大生产,做强做大。对于民族粮油加工企业来讲,资金缺乏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对此,金融部门除了采用传统的资产抵押贷款产品外,应着重开发仓储质押贷款,信用公司担保、联保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对于信誉好、经济效益好、企业发展前景好的粮油加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以达到银企双赢。粮油加工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上市,筹集更多的资金。

2、创新财政扶持办法,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政策支撑。成长中的民族粮油加工企业,犹如咿呀学语的婴儿,亟需扶持。当此时机,扶持得当,就会一日千里;如弃之不管,就可能一蹶不振。处于民族利益考虑,各级政府要创新财政扶持办法。建立包括粮油加工企业在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专项扶持资金,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设立鼓励粮油精深加工的专项资金,鼓励粮油加工企业深度开发粮油高附加值产品;对于粮油加工企业开发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产品,免征一定时期之内的有关税收;通过财政参股等形式,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做强做大等。这样既可以培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础产业的发展,又可以扩大就业,培植新的财源。

3、创新订单生产渠道,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原料支撑。粮油加工企业与一般加工企业不同的是,其原料是一次性的、季节性的、不可替代性的。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没有好的粮油产品,就不可能有好的市场。要获得好的粮油产品,就必须要有好的粮油原料。过去,我们考农民生产什么粮油产品,我们加工什么产品。现在,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我们要根据人民的需要对路生产。这样,就必须重新订单粮油生产渠道。发展粮油订单生产,除了传统方法外,要紧盯农村土地流转的新形势,采用以下方法:

“公司+基地+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粮油加工企业运用订单的方式,采取统一种子、统一栽培模式、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田间管理等办法,保证农民按照标准生产的粮油原料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加价收购起来。

“土地入股,农民分红”的模式。企业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以土地入股,公司确保农户每年每亩土地的保底分红不少于其平均收入水平。

“流转土地,集约种植”的模式。将农户的土地在在自愿、有偿的情况下流转过来,由粮油加工企业经营。一是提高了粮食商品率。所流转的农民土地集约种植后,可以大幅度提高粮油产量;二是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同时还可以优先聘用流转土地的农民为农业工人,得到工资性收入;三是保证了优质粮源。公司流转农民土地后,按照市场需要种植优质粮食,保证了生产需要。

根据襄阳市粮油加工企业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襄阳市每年要开展150万亩油料、300万亩小麦、400万亩稻谷订单基地。若如此,不但粮油加工企业的生产原料得到保证,而且也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4、创新产品研发路径,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科技支撑。推陈出新不但是一般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同样是粮油商品经营的基本规律。粮油加工产品之所以长期以来“老面孔”,就在于创新不够。创新,就要有路径。对于根基不怎么牢固的民族加工企业而言,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建立强大的产品研发队伍。同时,也不可能有多么大的实力支撑高投入的研发机构。现实的选择,是走合作开发之路。粮油加工企业在高薪聘请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要积极与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在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借助外力、借助外脑、借船出海,既发挥了大学、科研机构的特长,又克服了自己的不足,在互惠互利中强劲发展。

5、创新流通方式,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粮油物流支撑。目前,襄阳市粮油物流成本占粮油总成本的35%。粮油物流方式落后是重要原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适应粮食粮油体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要建立以襄阳粮油仓储现代物流园区为中心,以襄阳、枣阳、宜城、南漳、谷城、老河口6个国家粮食储备库为支点,33个粮食收购网点、15个粮食销售网点为基点的粮油物流体系;建立以襄樊粮食信息控制中心为中枢,9个县市(区)为支撑,33个粮食收购网和15销售网点为支点的粮食监测预警机制和粮食价格信息网络;建设以襄阳市区为中心,9个县市(区)粮食质检机构为网络的襄樊粮食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建设襄阳现代粮油物流体系,使粮油物流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降低到20%(目前为35%),每年粮油物流节约成本2.9亿元;粮油损失由现在的5%-8%,降低到2%-3%,增加粮食供给量2亿公斤,相当于增加20万亩耕地。

6、创新人员培养思路,为企业做强做大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企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也不是简单的兼并重组,更重要意义上,是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就没有现代企业。但是,仅仅靠单个企业的力量,不可能即招即用到得心应手的人才。这就需要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造就训练有素的粮油加工企业队伍。国家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理设置高校相关专业,培养高层次的高素质粮油加工人才;省及其以下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开设短期的专业训练班,培养粮油加工技术骨干;粮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要举办不同层次的讲座、培训等,培养一技之长的粮油加工员工。要将民营粮油加工企业的员工纳入国家职称考核系列,让他们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

 

(2011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