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墓地陪葬文物:中国的差距与青年的使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1:39
中国的差距与青年的使命
作者:    来源:

作者徐小平,1956年生于江苏泰兴,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是新东方留学、签证与出国咨询事业的创始人。曾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

导读: 谦虚,而不自卑;自尊,而不狂妄;自豪,而不排外;自强,而更理解和平崛起、共同繁荣的重要性;透彻地了解世界,同时透彻地理解自己……

 

早晨起来,阳光明媚,心情很好。

  上网读到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博士的一篇文章,“中国与日本的差距——难以置信的事实”。(鼓励大家阅读)

  读完后悔不迭。因为,从文章中看到一些中日经济实力对比的数字,立即使我感到心情

灰暗。因为这些数字实在令我震惊。虽然这些东西我其实早就知道,但集中一看,依然让我惊讶不安。更因为有些与教育有关,所以,集录如下,供各位博友心情不好之用:

  日本国土是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是中国的十分之一,人均产值却是3万美元,是中国1,000美元的30倍(2004年)。按世界银行于1995年的新计算法,中国的人均财富仅名列世界第162位,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

  创造每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中国为日本的12倍。2003年中国贡献世界经济总量不到4%,而能源和材料的消耗却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日本文盲率为0;中国为10%,13亿,超过日本人口总和。日本1905年适龄儿童小学就学率就达96%;而中国1997年则仅为65%。日本的教育经费近10年一直保持在国家总预算的约8-9%,而中国则徘徊于2%。我国的教育经费,只相当于日本的1925年,在当今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落后于许多非洲穷国。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7%(世界平均为22%),且已禁止作商业性采伐,木材全靠进口;中国森林覆盖率为12%,且仍大肆采伐供出口,如日本的一次性筷子全来自中国。在全球1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4个,日本为0。

  约两百年前即1800年,中国GDP是世界第一,占当时全球总量的33%,1900年降为62%,1955年降为47%,1997年降为35%。在1913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的3倍,而到1995年日本则为中国的85倍(这是1995数字,但2005肯定不会差这么多吧,好像是缩短成了两三倍之差,虽然依然惊人,但进步神速,令我乐观!——徐小平按)

  ……

  中国的强大是我的梦想。在这些令人震惊的数字面前,你必须承认,中国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多很多的路要走。

  这就使我想起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提出“中国被开除球籍”这个警告的历史意义。当时没有这样的警告,党内、军内、国内不知多少人,可能还沉浸在“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那种愚蠢的夜郎自大状态。幸亏,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历史,也改变了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改变了中国人的历史命运!

  二十五年后,中国被开除球籍的威胁似乎已经过去,我们都在为中国的经济奇迹庆贺而自豪。但在和日本这样的对比面前,我们是否还应该拿出邓小平要求我们的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那种改革开放的胸怀,那种大进大出的战略,认认真真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继续来个二十五年的新世纪的改革开放?

  事实上,未来二十五年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时刻。千年强国之梦,百年自由之想,世代繁荣之求,万载稳定之望,都决定在未来二十五年中国的走向上。

  上帝保佑中国——但和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千篇一律“上帝保佑美国”的祈祷所不一样是:我希望中国青年成为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激情推动者,成为最积极向世界先进发达国家学习,借鉴他们之所以发达的经验、智慧、文化、制度……的中坚力量!

  投入这个洪流并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贡献无论大小),必将是未来中国的领袖,世界的精英,历史的功臣,民族的脊梁……

  谦虚,而不自卑;自尊,而不狂妄;自豪,而不排外;自强,而更理解和平崛起、共同繁荣的重要性;透彻地了解世界,同时透彻地理解自己……比如清晰了解上面这些数字,以及更多更多值得我们勇敢直面的事实和数据,并为改变这些数字对比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努力思考……

  上帝只救自助者。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是自己的上帝。有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哺育出来的新一代中国人,我知道,我们既然能够胜利走过过去的二十五年,我们必将迎来未来胜利的二十五年(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

  对了,面对这些惊人的数字,骂人——骂政府、骂腐败、骂日本、骂天下该骂之人是最容易的宣泄的办法,但于事无补。而真正能够“补”的——女娲补天的“补”——则是把骂的力量用在学习、用在工作、用在建设上,用在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上。弥补这些惊人差异的唯一办法,其实还是邓小平那改变了中国命运的四字魔咒: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从我做起,从你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手头做起!你的每一次思想的运转、脚步的移动和双手的劳作,都与中国的进步相关!

  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国家“承认”不是幸福的保证书

导读:权威就是你自己。国家承认不承认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自己是否承认自己,你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承认!

 

一、不久前我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特别节目“高考进行时”担任嘉宾,谈香港澳门大学来内地招生的问题。这是一个直播节目,一个学生观众用短信向我提问:

  “徐老师,国内承认不承认香港大学的学历?”

  我听了,内心有点恼火,为这个学生陈旧的思维恼火,但假装温柔体贴地说:你要谁承认?李嘉诚承认就够了!香港企业承认就够了!!人才市场承认就够了!!!

  谁有权利承认你的学历?谁有权利承认你的经历、资历、阅历以及人才市场看重的能力?

  不是国家、不是教育部、不是任何自称有权决定你生杀大权的人——只有人才市场,只有用人单位,以及作为人才市场主体、作为奋斗机器引擎的你自己。

  二、做完这个节目不几天,我就遇到一个与“国家承认”有关的学历问题。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30出头的单身女性通过朋友找到我,向我咨询绝望的人生问题。她在一家外企已经做到部门主管,一年收入12万人民币,不多,也不少;她的长相也挺好,不艳,也不差。

  但她的生活绝对痛苦,面孔扭曲抽搐,像是美尼尔氏患者。(这是一种什么病?我只是想到就写下来了,医生同志不要说我不医学)。

  她拉开要和我大谈三天三夜、掀起苦海海啸的架势。我打住她,问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几分钟,我就发现,她的绝望是如此的令我绝望:

  她是北京某个走读大学的大专生。这是一个国家“不承认”的学历,工作十几年来,她的梦想、或者说她的噩梦,就是要得到一个国家“承认”的学历。在高龄30的时候,她为了得到一张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居然注册了一个学校,要花3年时间读书,去实现这个梦想、或者说噩梦。

  透过这位未婚女性扭曲抽搐的面容,我看到她30岁青春本来应该有的花容月貌、性感妩媚。透过她那国家“不承认”的学历凄风苦雨,我看到了她在人生道路两侧曾经盛开的鲜花、依然晴朗的蓝天。

  国家“不承认”她的学历,但社会已经承认了她的存在,市场已经承认了她的价值,客户已经承认了她的可靠,青春已经成名了她的性感,12万人民币的年收入已经证明了她那“国家不承认的学历”也许纯度不高但毕竟熠熠闪光的含金量。

  写到这里,我发现了一个令我惊叹的发现:为什么“国家承认”和“社会承认”“市场承认”之间,居然存在这么大的矛盾?一个正常的国家和社会,存在这种人格分裂是否正常?

  看着她那绝对悲惨的病容残貌,我满怀深情地说:“国家承认不承认,已经无关紧要。你在职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你已经承认了你自己,你已经证明了你自己,你管它国家承认还是不承认呢!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多少开始‘国家不承认’的东西,后来都获得了国家的承认。国家太大,许多事情滞后于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神速,许多标准要靠自己建立!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难靠国家承认,要创造个人的幸福,主要靠你我自己!

  “在高考中,权威也许就是招生办;在校园里,权威也许是老师和分数;但一旦踏入社会,一进入人才市场,权威就是你自己。我当然知道高等教育和文凭的重要性,但当命运只给了你一张如此这般的文凭之后,你如何根据自身现状挖掘自身独特优势、设置自身合理目标、追求并实现自身特定梦想,才是人生奋斗最有效的途径、通往成功最可靠的方法。

  “多少大专生,虽然拥有的文凭得到了国家‘承认’,但到处都得不到认可;多少本科生,虽然头顶的学士帽也闪烁着国家‘承认’,但毕业却找不到出路;多少‘好专业’学生,由于观念意识错误,找很难找一份好工作;多少‘好学校’的骄子骄女,由于素质能力薄弱,一生过不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这些人,可都是得到国家‘承认’的啊……

  “时代不同了,权威在更替。国家‘承认’,再也不是幸福保证书;国家‘不’承认,也不再是成功紫禁城。生命美丽然而有限,青春灿烂更加短暂。你不要再虚掷你的生命与青春,而应该从心灵深处摆脱‘国家不承认’的阴影,勇敢到人才市场去寻找你已经证明了的个人价值,大胆到国际教育资源中寻找提升你知识教养的机会……在人才市场上以及国际教育社区里,天网恢恢将你捆绑、铁屋无窗令你窒息的学历上的‘国家承认’,是如此的没有意义……”

  三、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好像要上帝故意要证明我正确似的,昨天中午,一个活生生的印证我上述观点的悲惨故事,居然来到了我的身边。

  一个母亲,带着她留学“失败”的儿子,带着她自己无限的绝望,来向我求救。

  她的情况是:儿子出国两三年,没有好好读书,但在24岁时,终于得到当地一所大学的录取,并且进入的是这所大学最有名、最热门、就业率最高的酒店管理专业。这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伙伴,是瑞士一家酒店管理学校。

  他们没有告诉我这所瑞士酒店管理学校的名字,所以我也就无从对此进行评论。但从他们的陈述中,我只知道这么两个事实:

  1,这个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很热门,以至于这位母亲要求改专业时,院长感到很不理解!

  2,第二个事实是:这位母亲拒绝儿子就读这个儿子自己喜欢、而且市场很热门专业的理由,竟然是那所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得不到国家承认!

  母亲的拒绝,伤害了儿子的学习积极性,堵塞了儿子完全可以反败为胜的留学道路。也使我又看到了一个由于观念陈旧荒诞而造成前途自残的一个活生生案例。

  看着这位强悍而绝望的母亲、和那位英俊而灰溜的儿子,我默默无言,泪从中流。假如这个母亲在决定儿子是否就读这个旅游学院时,不是给政府机构打电话,而是给希尔顿酒店、喜来登酒店、凯悦、万豪、香格里拉询问一下那个瑞士酒店管理学校在业界的地位声誉,这个本来应该幸福的家庭,就会陷入对于毕业后幸福生活的憧憬之中,而不会陷入居然要找我求救的绝境之中。

  突然之间我看到,破坏家庭幸福的种种敌人,原来除了外遇、欺骗、暴戾、不孝、贫穷、疾病、死亡之外,还有一个敌人:供奉着“国家承认”的谎言,自己拒绝承认自己!

  四、写到这里,我不得不继续写下去,回忆一段我最珍惜的历史,从而完成这篇文章的使命。

  1999年,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一届学生毕业。这些学生,基本都是高中毕业没上大学,直接进入新东方读书的孩子。两年学习下来,他们除了一张新东方颁发的纸张,什么也没有。

  新东方文凭,甚至“新东方实用英语学院”这个名字——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名字——当时和现在,国家都不“承认”。

  这个毕业典礼,当时新东方的所有主要领导都参加了,我也在那里。俞敏洪现场发表了一篇讲话,主题就是:权威就是你自己。国家承认不承认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自己是否承认自己,你自己是否能够得到市场的承认!

  当时现场的我,一边听俞敏洪讲话,对他的奇谈怪论感到热血澎湃,一边又有点怀疑skeptic:你是不是因为拿不出国家“承认”的文凭,所以才发表这篇讲话来忽悠你的学生?

  俞敏洪的学生,也是我的学生,所以,我一边替台下的学生高喊加油,一边又为台下的学生暗暗内疚。

  五六年过去了。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任何国家“承认”文凭的情况下,很多人在自己人生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们中间,有人成为了新东方著名老师,有人成为了欧莱雅公司公关部白领,有人在法国使馆找到了工作,有人在新东方留校任教一段时间之后,出去成立了自己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办得很红火……

  我和他们中间一些人保持着联系,常常为他们的成功感到骄傲和迷惑——我常想,这些照理可能成为社会弃儿、抱怨命运、走投无路的青年人,为何能够获得如此成功?他们毕业后,新东方再也没有提供什么直接的帮助,没有文凭的他们,“凭”什么在社会上获得了种种令人信服的成功?我不止一次和俞敏洪、王强等人骄傲地谈起这些孩子,并思考和寻找导致这些孩子成功的“凭”据:

  他们“凭”什么?他们“凭”自己。凭他们的自信、凭执着、凭自强、凭自尊、凭勇于表达、凭勇于追求、凭着新东方给与他们的那点英语技能、加上新东方独有的综合素质,这些少男少女,获得了人生的成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时代,一个响亮的反讽!

  ……

  五、这篇文章,其实触及两个问题:第一是学历国家学历的问题。二是个人如何在现状下,努力寻找机遇的问题。学历国家控制,是我个人无法改变也不想评论的问题,我只想告诉我的学生和读者一个简单的真理:

  萧瑟的秋天已经过去了,繁华的夏天已经来临……国家“承认”决定个人命运的日子已经(或正在)过去了,自己承认自己并创造人生幸福的时代,其实早已来临!

 

趁着我们还年轻

  导读: 正是这些幼稚的、冲动的、不切实际的、有时甚至是狂妄可笑的幻想和尝试,将播下你人生大树的种子,为你生命的旷野,预订一片浓荫。

 

 小时候妈妈经常教训我:“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意思是,从一个孩子的行为模式,能够基本看出这个孩子长大后的人生结局。

    等我长大成人,成为北京大学以及后来新东方的老师之后,这句话成为我观察青年、指导学生的一个重要工具。

    比如,八十年代北大校园里许多学生会干部,现在很多人成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从小确立的从政愿望,在二十多年后成为改造社会、推动历史进步的实际力量。这些立志从政的朋友,如果没有大学期间就确立的从政理想和积极行动,他们就永远成为不了政治人物。

    再比如:北大学生新闻社、广播台的那些活跃分子,大量人才都成为今日中国传媒领域令人瞩目的身影。谁能想到,那些在校园黑板报出版家、油印报纸发行人、学生广播赵忠样们,在毕业之后就会一步步以自己在中学、大学校园里萌发的这点兴趣和爱好,走出校门,就会成为中国传媒与文化的精兵强将!

    我曾经有一个邻居,在北大读书期间就通过为学生印名片、组织家教等手段,努力赚钱。毕业后,直接在中关村做起了生意,不到二十五岁,已经是百万富翁,不到三十岁,就是千万富翁。我住在他的楼上,经常叹息自己少壮不努力。

    再单一个例子:被誉为英语“口语教父”的王强,是当年北大艺术团长、话剧社演员、广播站播音员。话剧演出和播音员的活动,对王强的英语职业有什么关系呢?领教过王强口语魅力的人都知道:王强的语言教学,里面熔铸了强烈的艺术表演色彩,形成了标志性的王强口语艺术。

    中学、大学是人生打基础的时候。青年人除了埋头学习之外,无论如何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前途:将来靠什么谋生?靠什么谋生,就是什么前途。

    也许这个时候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并不直接兑现于我们的职业和前途,但趁着年轻,你可以幻想很多很多种可能的前途,你也可以尝试很多很多具体的实践活动。正是这些幼稚的、冲动的、不切实际的、有时甚至是狂妄可笑的幻想和尝试,将播下你人生大树的种子,为你生命的旷野,预订一片浓荫。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