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组织的图片:日本向东北移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11:38
             
日本向东北移民


       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发端
         在近代,中国东北是日本觊觎的目标。1890年,日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宣称:“国家独立自卫之道有二:一曰捍卫主权线,不容他人侵害;二曰防护利益线,不失自己的有利地势。何谓‘主权线’?国家之疆域是也。何谓‘利益线’?即同我主权的安全紧密相关之邻近区域是也。”①他明确主张日本吞并朝鲜、中国东北。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夺取东北南部,随后,将向东北移民作为永久占据东北的一项重要政策提了出来,始作俑者为有着丰富殖民经验的前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他认为,日本要在日俄争霸中居于有利地位,“第一经营铁路,第二开发煤矿,第三移民,第四兴办畜牧农业设备……其中以移民为要务”②。曾任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的后藤新平在就任满铁总裁时的论调与此同出一辙:“满蒙经营的要诀在于实行满蒙移民集中主义”,要“以经营铁路为基础,不出10年,则将有50万国民移民满洲,俄国虽强,亦不敢轻易与我挑起战端,和、战、缓、急的大权,我安然在握”③。

   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实施

  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可以分为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试点移民从1905年开始,持续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最早有组织、有计划的试点移民是所谓的“爱川村”移民。从1913年开始,有着“劝业都督”之称的日本“关东州”都督福岛安正从山口县玖珂郡川下村和爱岩村搜罗移民17户,从新泻县弄来移民1户,共计18户43人移入金县大魏家屯,从川下村和爱岩村名中各取一字,将这个移民点定名为“爱川村”。④与此同时,满铁总裁后藤新平在满铁附属地内拨出4400公顷土地租给自由移民耕种,又从满铁的守备退役兵中择人试验。从1914到1917年,共网罗满铁退役兵34户从事移民活动。⑤
从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为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第二个阶段,即“武装移民”阶段。东北沦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后,鼓噪向东北移民的各种论调纷纷出笼。1932年1月,农林次长石黑忠笃、日本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加藤丸治以及公主岭农业实验所所长宣光彦等人共同炮制了一份《满蒙移植民事业计划书》,提出以在乡军人为主体,在日本全国范围内招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人员。2月,日本关东军统治部制定了《日本人移民案要纲》和《屯田兵制移民案要纲》,关东军特务部制定《关于满洲农业移民要纲案》,提出:“农业移民,是以在乡军人为主体,在警备上是屯田兵制的组织,具有充分的自卫能力。”6月,所谓“满洲开拓之父”的东宫铁难大尉向日本政府提出《屯垦意见书》,主张由在乡军人为主干,编成吉林屯垦军基干队。8月,日本第63届临时议会通过了第一次向“满洲”移民500名的方案,预算移民试验费20.7万日元。这种移民当时被称作“拓务省集团移民”,又称“试验移民”、“国防移民”。由于这种移民招收对象均为在乡军人,按军队形式编组,并配发武器,因此他们更多地被称为“武装移民”,是恰如其分的。日本向东北地区的武装移民共有五次。⑥参加第一次武装移民团的493人于1932年10月北上佳木斯,改称“佳木斯屯垦军第一大队”,下设4个步兵中队,12个小队,还有炮兵1队、机关枪1队。1933年4月,侵入伪三江省桦川县永丰镇屯居,后定名为“弥荣村”。1933年春,日本第64届临时议会通过第二次移民预算费。7月,第二次武装移民493人及8名干部强入依兰县的七虎力,建立了名为“千振村”的移民点。第三次武装移民团259人于1934年10月闯入伪滨江省绥棱县北大沟,组建“绥棱开拓组合”,后定名为“瑞穗村”。1934年2月,谢文东在土龙山组织农民起义,打死日本移民39人,是为轰动一时的“土龙山事件”。事件发生后,日本移民团内部惶惶不可终日。为了给日本移民打气,1934年11月28日至12月6日,关东军在长春召开了“第一次移民会议”,西尾寿造在会议上强调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国策意义”。1935年5月,日本拓务省制定《关于满洲农业移民根本方案》,决定自1936年起,在15年内向东北移民10万户。10月,日本在国内成立“满洲移民协会”,12月,在伪满成立“满洲拓殖株式会社”。1936年2月,第四次武装移民中的268人窜入密山县城子河,190人窜入哈达河。6月,第五次武装移民正式定名为“集团移民”,共1000户,侵入伪牡丹江省密山县,与第四次移民定居地相毗邻,共四地移驻,其中永安屯300户,黑台200户,朝阳屯300户,信浓村200户。从七七事变到日本战败投降,是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猖獗的一个阶段,即“国策移民阶段”。1936年4月,关东军召集了有关东军、陆军省、拓务省、伪满政府、“满洲拓殖公社”、满铁、日本农村更生协会及“满洲移民协会”等机构参加的“第二次移民会议”。5月,会议通过《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案》及其具体的实施计划《暂行甲种移民实施要领案》。日本拓务省以此为基础制成政策案,于7月送交海外拓殖委员会通过。8月25日,广田弘毅内阁正式将“二十年移民百万户计划”列为日本政府的七大“国策”之一;随后,又“要求”伪满政府将其列为三大“国策”之一。为掩人耳目,日本将“移民团”改称“开拓团”,移民“事业”改称“开拓事业”。1937年8月,关东军将“满洲拓殖株式会社”改组扩大为“满洲拓殖会社”,作为日本在东北的移民活动管理机关。同时又成立以关东军高级军官及伪满大臣为成员的“拓殖委员会”,作为伪满领导移民活动的最高机关。1939年12月,日本制定了《满洲开拓政策基本要纲》,被日本殖民分子视为其从事移民侵略的“最高宝典”⑦。1940、1941年,日本又制定了推行百万户移民政策的《开拓团法》、《开拓协同组合法》和《开拓农场法》,合称“开拓三法”。

    日本向东北百万户移民计划的核心,是从1937年开始,20年内向东北移民百万户500万人。20年共分四期,每期5年,第一期1937~1941年,计划移民10万户(甲种移民6万户,乙种移民4万户);第二期1942~1946年,移民20万户(甲种移民12万户,乙种移民8万户);第三期1946~1951年,移民30万户(甲种移民14万户,乙种移民16万户);第四期1952~1956年,移民50万户(甲种移民18万户,乙种移民22万户)。⑧其中甲种移民又称“集团移民”,系指由日本政府予以优厚补助并直接受理的移民。乙种移民又称“自由移民”,是指日本政府予以微薄补助、主要依靠民间实行的移民。日本采取了“分村分乡”移民的形式,即把日本国内的一个村或乡作为“母村”,从中分出部分农户组成“开拓团”,移到东北后建立一个“分村”或“子村”。“分村分乡”逐渐成为日本向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最后用这种方式组成的“开拓团”竟占总团数的95%。⑨1937年,日本还制定了向东北输送“青少年义勇队开拓团”的计划。到1945年,日本向东北派遣义勇队队员86500人,共建立“开拓团”243个。⑩本期共有85086户日本移民进入东北,没有完成第一期移民计划。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制定了“满洲开拓第二期五年计划”,除补齐第一期没有完成的移民2万户外,还要再向东北移民20万户,此外还要移出“满蒙开拓青少年义勇军”3万人。○11但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到其战败,日本共向东北移民10万户,32万人,○12远远没有达到百万户500万人的计划。

日本实施向东北移民政策的目的

        日本向东北移民的政策,有其险恶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日本想借此改变东北的民族构成,造成日本人在东北的人口优势,反客为主,霸占东北。1936年,日本确定20年内向东北移民百万户500万人的依据是:“现在满洲国人口约有三千万人,二十年后将近五千万人,那时将占一成的五百万日本人移入满洲,成为民族协和的核心,则我对满洲的目的,自然就达到了。”○13这个目的就是要鸠占鹊巢,吞并东北。日本为使向东北移民“合理化”,竟拾起了种族优劣论,说什么“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在伪满境内的各民族中“有力量把它建设成为近代国家的,在目前来说,除了日本人之外再也找不到别的民族”○14,并颠倒黑白地将强行移民东北说成是为“满足满洲国的期待”○15!日本深知其移民东北的政策与东北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必然遭到东北人民的反抗,因此,日本向东北的移民是携带武力而来的,并以武力来维持,他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锹”○16。俄国(苏联)一直被日本看作是其推行吞并东北计划的障碍和威胁,是其极力防范的对象,日本移民也毫不例外地承担起这一任务。日本推行百万户移民计划后,将众多日本移民布置在中苏、东北与外蒙古边境地带,将伪兴安北、兴安南、三江、东安、牡丹江、间岛省划为“开拓第一线地带”,移入的日本移民占其总数的一半,○17妄图“在军事设施周围安排日本移民居住,使这一带日本化,用可信赖的地带把国境包围起来”○18。

  日本向东北移民政策的危害

        绝不能因为日本未完成向东北移民的计划而低估了这一政策的巨大危害性。日本为向东北移民,大肆霸占土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殖民分子叫嚣:“日本人移殖中国东北,要尽量多的毫无顾忌地取得土地,因为土地如不迅速取得而逐步取之就难了,所以要下决心大胆地把广大的土地弄到手,以备将来殖民之用。”○19伪满时期日本掠夺东北土地的方法可分为三种。一是没收土地,主要是“国有地”、“公有地”和“逆产”(抗日将士的土地)。二是以超低价格强行“收买”土地。1933年,依兰县地价熟地一垧121·4元,中等荒地41·4元一垧。○20而“东亚劝业株式会社”为日本移民团出面收买时,不论荒地熟地,一律作价每垧1元,简直等于白抢。○21

  1934年,阿什县一、二、三等地价格分别为200、160、130元,而日伪的收买价格分别为56、40、24元。○22日本于1936年提出百万户移民计划后,其制定的《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中,装模作样地表示移民用地“努力不给原住民造成恶劣影响”○23,但实际上,为日本移民而“整备”的土地仍多是以超低价强行从农民手中征购的土地。1942年,木兰县水田价格最高500元,中等400元,最低350元。旱田最高250元,中等200元,最低180元。杂地最高5元。而伪县公署为日本“德荣村开拓团”征地的收买价格为水田150元,旱田75元,杂地2元。○24广大农民谴责伪满开拓局连土匪都不如:“土匪抢金银物品而不抢土地,满拓强制收买了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25日本不仅以低得难以置信的价格强购土地,而且常常不及时支付地价。在“满拓”强买的土地中,支付地价的仅为592·5万公顷,未支付者达579·5万公顷。伪满政府也有343万余公顷的土地没有支付地价。两者合计达922·5万公顷。○26三是以“维持治安”为借口,将日本移民目的地宣布为“危险区”,将当地农民赶走了事。截至1943年,日本以这种方式逼迁中国农户40771户。○27到1941年,日本掠夺的东北土地已达2000万公顷○28,是其百万户移民用地计划1000万町步(1町步合99·17公亩或1·5垧)的2倍多。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时为止,日本通过伪满政府和“满拓”掠夺的土地高达3·9亿亩○29,是日本国内耕地面积(600万町步)的3·7倍○30。众多祖祖辈辈生活在东北大地上的中国农民被剥夺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给日本侵略者出卖廉价劳动力。1939年,伪三江省依兰县的“千振村”有日本移民348户1160人,而充当他们佃户和雇工的中国人有4379户25548人,朝鲜人有360户894人。○31据1942年3月的调查资料反映,日本移民出租的土地,少者占其掌握土地的1/4,一般占1/3至1/2,多者占60%~90%,最多者高达95%左右。○321943年,伪三江省桦川县“弥荣村”雇佣年工4000人,日工1·8万人。除耕作外,连修建道路、房屋也要用中国人作苦力。制材工场、碾米工场等日本移民公共事业每年也要由中国人提供17941个劳动日。○33另有许多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日本掠夺东北矿产资源的廉价劳动力。1941年,日本为掠夺珠河县土地,以“维持治安”为名,将县内所谓“危险地区”的600户农民迁到鹤岗煤矿充当苦工,许多人葬身矿井。○34日本推行向东北移民的政策给东北人民造成的苦难真是罄竹难书。

  
 ①东北沦陷十四年史总编室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7页。 
    ②[日]“满史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1988年版,第10页。
 ③“满洲事情案内所”编印:《近世满洲开拓史》,1941年版,第104、105页。
 ④[日]铃木隆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吉林省伪皇宫陈列馆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86页。
 ⑤[日]上田恭辅等:《满洲事态总揽》,改造社1932年版,第675~677页。
 ⑥日本五次武装移民情况参见[日]拓务省拓务局编《满洲移民读本》,改造社1934年版。
 ⑦○26○28○30[日]喜多一雄:《满洲开拓论》,明文堂1944年版,第290、364、364、364页。
 ⑧[日]满洲移民史研究会编:《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的满洲移民》,龙溪书舍1976年版,第47页。
 ⑨[日]“满洲国史编纂刊行会”编:《满洲国史》,谦光社1973年版,“各论”第832页。
 ⑩○21姜念东等:《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43、348页。 
    ○11○20[日]“满洲开拓史刊行会”编印:《满洲开拓史》,1980年版,第431、99页。 
    ○12○18○27王承礼主编:《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1年版,第362、379、363页。
    ○13孔经纬:《东北经济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39页。
 ○14伪满“治安部参谋司调查课”编:《从治安上看日本农业移民》,1937年8月10日。
 ○15[日]拓务省拓务局:《满洲开拓农民的概说》,1940年印行,第2页。
 ○16[日]加藤俊次郎:《兵农植民政策》,庆应书房1941年版,第174页。
 ○17[日]山田昭次:《近代民众的记录》,新人物往来社1977年版,第556页。 
    ○19○25[日]依田家著:《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卞立强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3页。 
    ○22○23○24参见中央档案馆等合编《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档案资料选编·东北经济掠夺》,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714、655、731页。
 ○29《东北日报》1947年8月15日。
 ○31满铁调查部编:《满洲经济年报》,1939年版,第344页。
 ○32孔经纬:《中国近百年经济史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02页。
 ○33黑龙江省档案馆等编:《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83页。
 ○34陈本善主编:《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23~524页。

编者按:日本人移民东北,朝鲜人移民东北同中国内地人移民东北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改变当地人的人口比例,以达到本民族完全控制东北的能力。当一个民族的人口达到一定的比例,20%就可以依赖外部强力控制当地,达到40%就具有完全控制能力,达到60%以上,就有与其母国的倾向性,具有与其母国相同的文化意识,具有与母国同一国家的强大向心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中国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日本人的撤出,朝鲜人人口的比例过小,自然整体也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反分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