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率是什么意思:童年如歌之冰棍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50:30

    我的儿时,雪糕和冷饮,绝非是今日从家中冰箱里随手可得的。冰棍儿,可以说是“奢侈品”。

    赶上放暑假,有的家长会找来木板,做个箱子,刷上白漆,里面塞上保温的小棉被,即是一个冰棍箱。再找个小推车,冰棍箱架在上面,于是,小孩子每天带着草帽,早早出发,从冷库里批发冰棍,上街叫卖,三分钱一根,叫“勤工俭学”。

    三伏天,街道上,人迹罕至。人们多是躲在家中午休,或觅一阴凉处避暑。小孩子勤勉的卖冰棍的声音不绝于耳:“冰!冰!”,悠扬而清脆!(同陕西biang  biang面中的biang同一个读音)。

   一个假期,卖得好,能挣足2元的学杂费。赶上阴雨天,时运不济,冰棍卖不掉,晚上全家要喝“冰棍汤”。

暑假结束,班级里谁若晒得黢黑,多是卖了一个假期的冰棍,黢黑的皮肤,代表着“劳动最光荣!”的自豪与骄傲。

    每年,母亲总会领我去一趟湖北的大姨家。时逢夏天,在信阳汽车站转车,母亲总会利用等车的空儿,买一种五分钱一根的绿豆冰棍。这种冰棍是由绿豆做成,色泽碧绿,好看;沙甜爽口,好吃;是驻马店没有的。

    驻马店食品厂的冰棍,据说是开水做的,能经得起吸允。吸允冰棍中的糖分,是非常美好的享受。有时,买的冰棍是一块坚硬的冰疙瘩,无法吸允,据说是生水做的。物质贫乏的年代,买了“次品”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我的冰棍钱多是从爷爷那里讨来,卖回冰棍,爷爷多不会尝上一口,咬一块冰块块塞到爷爷嘴里,老人嘴里含着的是甜蜜,更是儿孙的爱。

     我的父亲似乎从来不吃冰棍。有一次,父亲教育我要有“节约”的意识,才使我消除了这种误解。他说:“全家老少八口人,就我和你妈拿工资,有时上街办事儿,口干舌燥,真想买支冰棍儿解解渴,想一想,很快就到家了,回家喝茶,能省三分钱?!”

    也许,这三分钱的奢侈是今天的孩子难以想象的。也许,只有经历过那样的日子,才懂得感恩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