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渍:由古代行医者所想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18:51
由古代行医者所想到的 
过去,从教科书中学到的,认为社会在发展;从而产生一种印象,觉得古人落后、思想不象现代人那样开阔。后来,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里举一个例子。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明代《医学入门》一书的作者教育年轻人如何学医、行医的故事[1]。文章中说,学医者每天首先要吟诵、品味先人著作,如四书五经等经典作品来明晓道理,然后是熟读医书以达到融会贯通。学成后行医时,也是这样;而且要耐心询问、仔细察脉;决定处方时要考虑病人具体情况(气候、病史、起居等),用药时要写清楚是因为哪些经脉有问题、所以用哪些药来治疗;此外,文章中还提到了,当诊治有疑难、用药不见效时,医生不妨清晨清心静坐、潜心推究病源,这样就不难解决。
 
最让我感慨的,则是下面一段话:“为病人治好了病后,这也是医生的份内事,纵然医生不求功名利禄,全凭行医养家糊口,也不可过份索取钱财,只能听任病人家酬谢。如果病人家也一样清贫,医生要分文不取,这尤其体现了医生的仁义和清廉。因为别人不能回报医生,天一定会回报医生,如果医生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行医,他的医术还能不高明不见效吗?”这种思路,与当代社会处世的心态完全不同。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也讲究职业道德,甚至有顾客至上的说法,但很多时候,那是利益驱使下才这样做的。也就是说,是为了自身利益,才考虑到要从顾客角度出发的。而在古人的思维中,做好自己的职业,那是份内的事,所以不可额外索取报酬。即使表面上看上去一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上天也会给予回报的。
 
这就揭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管是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过去人们从事一门行业、或一项手艺时,往往就把心思倾注在上面,这样下去维持生计、养家糊口是自然而然的,并不用发愁。现在,环顾四周,则发现诸多社会问题:西方社会银行金融业的危机、制药业与电脑行业面临的困境、房价市场的萎缩;在中国大陆,还有造假泛滥与拆迁引发的危机等等。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人们很难处理;即使是有志之士,真想解决这些难题,也不知从哪里入手,因为各种问题是交织在一起的。
 
如果说,现代人做事的心态,也能象上面提到的古人那样,许多问题,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事实上,目前各种行业的弊病,并不是一天两天才造成的,而是积累了几年、几十年,现在显露出来了。在这种墙倒众人推的情形下,固然可以找出一些责任者以法律等手段制裁,但这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当每个行业与个人,都在利益驱使下做事、不去考虑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的时候,迟早会出现大问题。比如,就在大家指责银行业不负责任、提供大量不良贷款而造成金融危机时,我们是否想到:当自己处在那个位置时,会怎样做呢?换句话说,当人们过分看重自身利益、不考虑社会责任与后果时,不管在哪个行业,都会造成负面影响;反过来,如果凡事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那就会大不相同。
 
其实,上天给予每个人的福分,是有定数的。如果没有那个福分,硬要去争去抢,那也是没有用的;反而会在这个过程中给别人带来痛苦以至伤害,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带来阴影。相反,如果一个人,不管在哪一行业,都诚心诚意的用心去做好、在业务上精通而且熟练,从而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话,即使他在报酬上顺其自然、不去争斗,也会得到应有回报的。
 
《医学入门》的作者在教育年轻人时,还提到了“不欺”的说法。在他看来,“学医人读《医学入门》一书,却不从头至尾滚瓜烂熟,得了一方一论就自称会医术,这是欺。学医人熟读《医学入门》,却不思融会贯通,这是欺。学医人融会贯通后却不每天早起静坐调息,为诊视病人做准备,这是欺。学医人诊脉后却不据实相告,这是欺。学医人论方用药潦草而不精详,这是欺。学医人治好病后贪求酬谢,不脱市井小人风味,这是欺。(因为学医人不怕行医无利可图,只怕自己医术不高明。)学医人有所心得,屡用屡验,却不纂集经验来补报天地,公诸于世,这也是欺。”
 
试想,如果我们不管做哪一行,都报着这种心态的话,那么我们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人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类似的,社会风气的改善,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
 
(文字有删节)
本文来自神州智慧网(http://www.shenzzh.com)
详文参考:http://www.shenzzh.com/a/baijiayilun/daode/2011/0321/1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