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住房公积金查询:官场怪圈:为何自古清官难逃滑吏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40:41
学者剖析官场怪圈:为何自古清官难逃滑吏手?

中国人蔑视小蚂蚁,老祖宗却谆谆教导和提醒说:“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外国人蔑视小老鼠,他们的祖先也留下格言:“大象害怕老鼠。”小老鼠一旦钻到大象的鼻子耳朵里,就能把这个庞然大物折磨得死去活来。

耸人听闻的现代理论“蝴蝶效应”是: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里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如果条件合适,就有可能在几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产生的微弱气流,导致整个空气系统发生变化,产生连锁反应,最终酝酿成了一场灾难。

对于历史,这些现象太意味深长了。

中国几千年专制独裁社会,在展现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的舞台上,既有帝王将相等风云际会的大人物,也有供职于各级衙门中的胥吏、衙役等小角色。我们在研究朝代灭亡规律时,往往只注意那些权倾朝野臭名昭着的窃国大盗,例如秦代的赵高、汉代的梁冀、唐代的李林甫、宋代的秦桧、明代的严嵩、清代的和珅等等。其实衙门里的胥吏和衙役,在加速政权死亡时所起的巨大作用,也令人震惊。名臣郭嵩焘就有个惊人之论:“西汉与宰相、外戚共天下,东汉与太监、名士共天下,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北宋与奸臣共天下,南宋与外国共天下,元与奸臣、番僧共天下,明与宰相、太监共天下,本朝则与胥吏共天下耳。”

胥吏,《辞海》定义是“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元代徐元瑞《习吏幼学指南》说:“夫吏,古之胥也,史也,上应天文,曰土公之星,下书史牒,曰刀笔之吏。”程大昌《演繁露续集》说:“案牍、法令、书判,行移悉仗胥吏。”《大清会典》卷十二说:“设在官之人以治其房科之事,曰吏”。

堂堂的大清帝国,怎么竟与小小的胥吏共天下?

老百姓说:“官不恶衙役恶”、“大官好办,小鬼难缠”!

“衙门”是由“牙门”转化而来的。《唐语林》卷八说:“近代通谓公府为公衙”。据《天下衙门》作者完颜绍元先生考证,先秦时武将仪仗“像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牙旗”,唐代尚武,乃通呼公府为公牙,“字称讹变,转而为衙”。“牙”为什么变成了“衙”,而没有变成其它同音字呢?“衙”字最早出处,是战国时期楚国宋玉《九辩》中的“导飞廉之衙衙”。这里的“衙衙”是行列整齐之意,后人由此想到军队整齐,于是就以“衙”易“牙”,来了个同音字互换,于是“牙门”也就变成了“衙门”。

衙役,是到衙门里当差服役的人,主要是指门子、皂隶、听差、捕快、禁卒、仵作等人。衙役最初也是苦差使之一,《文献通考·职役一》说由于衙役差使太苦,竟然引起了宋神宗同情:“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间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行远者尤甚,特创免法。”

关于胥吏和衙役的起源,撰写《中国官制史》的韦庆远、柏桦认为:夏商时期的胥吏虽然没有确切的名目,但从甲骨卜辞所记载的“贞人”数目来看,胥吏的职能在他们身上就有所体现。《周礼·天官·宰夫》里的“胥”是胥吏的起源,“徒”是衙役的起源。清代《衙虎歌》“周官已设胥与徒,至今此辈安能无”,就是这个意思。

司马迁因为给降将李陵说情,激怒了汉武帝,就把他交给司法审理。审案的胥吏们罗织定罪为宫刑阉割,被皇帝批准,把个司马迁羞辱折磨得生不如死。所以在《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说出了“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的恐惧悲愤之言。

长期盘踞衙门的胥吏们勾结起来,连行政长官也奈何不得。胥吏甚至能把长官的乌纱帽弄丢。《宋史》记载:陈诂在祥符县当知县,因为严治贪吏,胥吏们集体罢工,弄得陈诂无法正常办公,全县行政机构陷入瘫痪,朝廷要拿陈诂问罪。幸亏陈尧佐挺身而出为陈诂慷慨陈词:“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这才打破了阴谋。

《明史·循吏列传》的案例触目惊心:曹县知县范希正抓到了胥吏受贿的确凿证据,“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师”,然而“吏反证希正他事”,奸诈胥吏竟把知县弄成了罪人!永康县衙的胥吏更厉害,“系多奸黠,连告罢七令”。七任县令都因胥吏诬告罢了官,直到智勇双全的张淳当知县,才把他们镇服。

甚至“清如水,明如镜”的包公,也曾中胥吏奸计。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包拯在开封府惩罚一个贪官,按法律规定贪官应当堂受“脊杖”之刑。贪官为免受惩罚,就向胥吏行贿求计。有个胥吏终于想出了妙计,告诉贪官说:包公对胥吏干预案件极为反感,对你用刑前,按程序应由我写用刑文书“责状”,这时你就大喊冤枉,我自有办法解救你。

果然,包公过堂审判后,这贪官就按受贿胥吏教的办法大喊冤枉,反复辩解。那胥吏一反常态,破口大骂贪官!包公见胥吏触犯了他严禁胥吏涉案的规矩,就把“维护”他尊严的胥吏训斥一顿,竟把那贪官从轻发落了。沈括说:包拯“以抑吏势”虽然正确,但结果仍然是“为吏所卖”!

小小胥吏如此猖狂狡猾,让各级衙门充满了卑鄙肮脏。宋代诗人刘克庄有首《咏老吏》诗写得深刻:

少谙刀笔老尤工,旧贯新条问更通。

斗智固应雄鹜辈,论年亦合作狙公。

孙魁明有堪瞒处,包老严犹在套中。

只恐阎罗难抹适,铁鞭他日鬼臀红。

胥吏成了新旧法律条文都非常精通的“老猴精”,连清官包公也中了他们的圈套,别人还有什么办法?诗人只好诅咒说:恐怕只有阎王爷很难糊弄,到阴曹地府不会饶过他们。

顾炎武深刻分析胥吏以权谋私的弊端:“州县之弊,吏胥窟穴其中。父以是传子,兄以是传弟,而其尤桀黠者,则进而为院司之书吏,以掣州县之权,上之人明知其为天下之大害而不能去也。”

到了明代中叶,为解决胥吏蒙蔽主官的弊端,各级官员只好自掏腰包请师爷,绍兴的师爷最有名,所以出现了“无绍不成衙”的谚语。但这些私人顾问也容易因利诱而变坏。顾炎武说:师爷中“每有不肖之徒,勾通内外,肆行作弊。黜陟属员,则清浊混淆;审理刑狱,则曲直倒置。败督抚之清节,误督抚之功名,彼则置身事外,饱橐而去,殊为可恨!”

连心狠手辣的雍正皇帝,也对胥吏作弊无可奈何:“各部之弊,多由于书吏之作奸。外省有事到部,必遣人与书吏讲求。能饱其欲,则援例准行;不遂其欲,则借端驳诘。司官庸懦者,往往为其所愚;而不肖者,则不免从中染指。至于堂官,事务繁多,一时难以觉察。县既见驳稿,亦遂不复生疑,以致事之成否,悉操书吏之手,而若辈肆无忌惮矣!”〔25〕

官场上有个“渠渗理论”,意思是你通过水渠浇地,渠首流出一桶水,真正浇到庄稼地里往往只有一碗水,绝大部分都渗漏掉了。苏辙说得尖刻:“贪刻之吏习地成风。上有毫发之意,则下有丘山之取;上有滂沛之泽,则下有涓滴之施。”〔26〕

那种下级糊弄上级、秘书糊弄领导的腐败现象,并没有随着独裁专制王朝绝迹而绝迹。现代“胥吏”和“衙役”们欺下瞒上指鹿为马的伎俩,并不比古代逊色,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因为领导机关里的“小兵小卒”们无孔不入、花样翻新和手段高超,令人为之惊奇感叹,所以才有学者提出了和官僚主义相对应的“兵僚主义”新概念,来阐述那些机关小人物的巨大能量。

他们既能够“鸡蛋里边挑骨头”,也能够“骨头里边挑鸡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狡黠阴损和狐假虎威,连理智的主管领导也不敢掉以轻心。众多心术不端的领导滑入他们设计的陷阱不能自拔,狼狈为奸,个别领导进而成为木偶傀儡,无奈而为他们火中取栗!例如那个开酒店的公安民警,靠设“桃色圈套”套住了众多领导,被迫成为他的保护伞。靠着保险柜里的那些录像带和领导们用过的“安全套”,他有恃无恐,横行不法,嚣张覇道。还有文盲陈仕松,居然能够靠一部摄像机“抓领导把柄”,从而控制了共产党的瑞安市政权。这种“蚂蚁扳倒泰山”式的现代官场荒诞剧,让执政党为之受辱!

《机关奥秘:一般干部不一般》、《小心“小人物”》和《中国“秘书腐败”现象探源》之类文章连篇累牍,就意味着此类现象引起了社会共鸣。“秘书有暗器,领导没脾气”、“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等等,这些民谣演绎着“清官难逃滑吏手”的现代版。

“清官”,为什么总是“难逃滑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