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论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前景 实践传媒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41:43
     

论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前景

2011-01-18 14:24:51   内蒙古经济信息网
      今年是党中央决策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且在2002-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居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第1位,形成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面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的经济调整,如何认识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并做出正确的选择,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
  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化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冲击。这次经济危机是工业革命以来第4次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是全球经济格局产生全面、深刻调整的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以来,第一次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于1847年,标志着以轻纺工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第二次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于1873年,标志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第二阶段;第三次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于1929年,标志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并驾齐驱的阶段;第四次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即是当前这次,标志着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全面向知识经济过渡,世界工业——制造业的重心全面向以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过渡。
  值得重视的是,主要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人口规模不到2亿人,但是消耗了全世界已开发矿产资源(包括矿物质能源)的90%以上。经过200多年的开采,在世界范围里,矿产资源的储量大幅度减少了。但是,目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的60%以上,达到30亿以上。日益短缺的矿产资源与急剧扩大的需求之间,势必形成尖锐的矛盾,形成全球范围内矿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的趋势。如受到现实因素的刺激(如美国入侵伊拉克等),则会形成短期内矿产品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这是2003年之后全球范围内矿产品——投资品——消费品——房地产价格迅速推高,从而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繁荣达半个多世纪的美国房地产市场终于不堪承受迅速上升的房价,引发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未来的世界经济竞争中,能否占领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能否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能否建立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对于新兴工业化大国能否顺利推进工业化进程,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中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规模相当于西方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人口规模的6倍以上,而中国的人均矿产资源在世界上居于后列。经过上百年的开采,中国一些老的矿产基地已步入衰减期,甚至步入资源耗竭的困境。近年来,中国的煤炭、水泥、钢铁等主要原材料年产量相继达到世界第1位,造船吨位、汽车年产销量也相继达到世界第1位。中国正在成为继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的新的“世界工厂”。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重化工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必须完成从做大规模到做强实力,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从而真正确立品牌优势,掌握市场主动权。同时,在国内石油消费60%依靠进口,并且成为煤炭净进口国,铁矿石、铜矿石等主要工业原料也依靠进口的情况下,能否建立可靠的国内矿产资源基地,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
  将内蒙古建设成国家的资源开发战略基地,是21世纪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战略任务。
  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十分突出,煤炭资源已探明保有储量达230多亿吨,居全国第1位,资源集中,煤质好,煤种较全,便于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开采并发展深加工。天然气已探明保有储量,可利用风能、太阳能均居全国第1位。有色金属、贵重金属、稀有元素已探明保有储量和经济价值,均位居全国第1位。同时,天然草原面积超过13亿亩,可利用草原面积超过11亿亩,草食牲畜载畜量和肉、乳、绒、毛、皮产量居全国第1位;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1位,人均粮食产量居全国第3位;森林面积居全国第1位,林木蓄积量在国内位列前茅。
  内蒙古地形狭长,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地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域,与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接壤或邻近。因此,加快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可以直接保证首都经济圈的健康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带动大西北的开发。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明确了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方向,创造了一批在国内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的名牌产品,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社会安宁,政治稳定,具有加快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因此,党中央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寄予厚望。1987年6月2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指出,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1999年2月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内蒙古应当“发挥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们国家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3年1月5日,在党的十六大上当选为总书记的胡锦涛在内蒙古考察工作后指出,“做好内蒙古的各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内蒙古2300多万群众的福祉,而且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从邓小平对内蒙古提出“走进前列”的期望,到江泽民提出内蒙古应当成为“国家下一个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到胡锦涛指出内蒙古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充分说明:加快内蒙古的发展,是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要求,全局要求;实现内蒙古的经济振兴、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是时代赋予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历史使命。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1979-2000年,内蒙古的经济发展速度长期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综合实力和城乡群众收入水平长期处于国内后列。
  2001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进入了速度加快,质量、效益同步提高的新阶段。2001-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7%,超过全国平均水平7个多百分点,经济总量在国内的排序从24位上升到15位。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带动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因。2001年,自治区党委根据内蒙古的客观条件及其特点,国家的战略要求和国内外市场趋势,确定了能源、冶金、化工、重型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等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2009年,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7.4%;2001-2009年,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对全区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成为拉动工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0-2009年,内蒙古原煤产量从7247万吨增加到60058.45万吨,增长7.29倍,煤炭年产量居全国第1位;发电量从439.22亿千瓦小时增加到2239.85亿千瓦小时,增长4.1倍,外送电量达960亿千瓦小时,连续5年居全国第1位;钢材产量从378.91万吨增加到1294.87万吨,增长2.42倍;10种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80.75万吨;煤化工形成560万吨甲醇的综合生产能力,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均在2009年试车成功;天然气制500万吨甲醇、二甲醚项目,制500万吨化肥项目顺利推进;化肥年产量从35.54万吨增加到261.53万吨,增长6.36倍;水泥产量从630万吨增加到4275.52万吨,增长5.79倍;平板玻璃产量从371.58万重量箱增加到1550.89万重量箱,增长3.17倍;载货汽车从362辆增加到27362辆,增长74.59倍,矿山用载重汽车产销量居全国第1位;乳品、羊绒、羊肉等畜产品加工、销售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乳制品产量从6.65万吨增加到379.55万吨,增长56倍多。
值得重视的是,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坚持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方针,坚持以技术的跨越推动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六大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基本上都达到了国内先进甚至领先的水平,有的企业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内蒙古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实基础。同时,2001年以来,内蒙古的工业发展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坚持走深加工——转化——增值的路,坚持节能、降耗、减排,坚持发展循环经济,不仅使内蒙古工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得到明显提高,而且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初步开创了新的局面。
  四、内蒙古经济发展的若干任务
  2001年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面对世界、国家经济格局的调整,内蒙古自治区应当审时度势,妥善应对,力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在优质高效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应当有辩证的认识。首先,1979-2000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落后于全国平?V水平,历史的欠账要还,原来的基数小也会显得速度快。其次,内蒙古具有加快发展的基本条件,也符合国家的战略要求,历史的机遇不可错失。第三,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高速、优质、高效是有机统一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内蒙古开发较晚,原来的基础薄弱,但是具有后发优势。走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的道路,一个大项目上马,就会使某一地区(盟市、旗县)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高50%以上,当年翻番,甚至增加几倍。因此,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以大项目为主导的道路,高速度恰是体现高质量、高效益的载体,这是内蒙古新型工业化的特点之所在。第四,内蒙古经济发展也面临着经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任务。但是,这种调整不是放慢速度调整,而是通过调整保证可持续的优质、高速发展。“十五”期间,鄂尔多斯市着力治理、整顿“五小”工业,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状况改变为大项目“顶天立地”,一系列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发展的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了,速度也并没有降下来。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应当给我们现实的启迪。
  2000-2009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从1539.12亿增加到9725.78亿元,从国内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人?V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居于国内第7、第8位。至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仍然有条件保持15%以上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经济规模达到5万亿以上,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接近甚至进入前10位。那时候,邓小平同志关于内蒙古经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的预言就会得到全面实现。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首先,农牧业、工业等实体经济部门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仍是任重道远。在工业各部门,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集约化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的重要工作。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乳品、羊绒、羊肉加工等畜产品加工业在国内优势凸显,但农产品加工业则较为落后,说明存在很大的潜力。应像重视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样,重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牧业产业化进程。
  其次,流通产业亟待加强。内蒙古资源丰富,工业发展强劲,但是流通产业相对滞后。中心市场、专业市场建设急需加强。目前,仅2009年在通辽建设了国家级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其他如毛、绒、皮革皮毛、粮油、药材、木材、矿产品等交易市场均在区外。建设现代市场经济,丧失了市场的主动权无疑是被动的,也必然导致经济效益的大量外流。因此,应当像重视实体经济、重视工业发展一样重视流通产业,特别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建设,力争把握市场的主动权。
  再次,加快金融产业发展。现代经济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经济。然而,近年来内蒙古在产业经济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金融业的发展是严重落后、很不适应的。自治区、盟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组建在国内落后,地方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尚属空白,信托投资萎缩,国内外资本市场开拓乏力。由于缺乏必要的金融保障,每年外流的效益数以百亿计。民间非规范融资的隐患不容忽视。自治区应及时重视这一问题,像重视产业经济发展一样重视金融业发展,使自治区的经济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增强自治区的发展后劲
  2001年以来,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主要是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即“金三角”)带动的。2008年,三市以占全区11.13%的土地面积,28.16%的人口,提供了全区60.29%的地区生产总值、56.56%的工业增加值,55.97%的利税总额,54.65%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同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国土面积占全区39.08%,人口占48.65%,但是地区生产总值仅占30.27%,工业增加值仅占24.73%,利税总额仅占24.51%,地方财政总收入仅占20.95%。因此,加快发展东四盟市,对自治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治区应加强东部地区(特别是兴安盟)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为开发建设奠定基础;加快基础建设和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科尔沁——乌兰浩特——扎兰屯铁路、阿尔山——乔巴山——博尔贾铁路建设,形成东北经济区第二条南北贯通、东西贯通的战略大通道;加快科右中旗、乌兰浩特电厂等建设与扩建,乌兰浩特钢厂改造为合金钢——特种钢生产基地等项目,从根本上改善东部地区投资环境,推进产业开发进程。
  值得重视的是,东部地区无论是资源条件还是经济区位,有些方面都优于西部地区,也优于“金三角”,又能同时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近年来,经过艰难的经济调整,东部盟市已相继进入加速发展的轨道,并成为今后内蒙古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保障。
  (四)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城乡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
  经济高速发展,效益大幅度提高,但是城乡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明显滞后,目前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2009年,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相当于全国的159.82%,人均工业增加值相当于184.34%,人均财政收入相当于105.43%,说明在内蒙古创造的效益有相当部分没有在内蒙古体现。当年,内蒙古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1584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17175元低7.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93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9%。影响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是干部职工工资低。2008年,内蒙古在岗职工人均工资2611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9229元低10.66%,仅排在全国第14位,说明内蒙古的国民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的因素。特别是事业单位职工,在2003年以来物价、生活成本大幅度翻番上涨的情况下,工资仅小幅提高,导致相当的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城乡群众,内蒙古应当切实做好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公平分配的工作。首先,理顺中央企业与地方、国家与地方的分配关系,使在内蒙古创造的财富合理地在内蒙古体现。其次,合理调整内蒙古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合理地向民生倾斜。第三,在地方财政分配可以保证的范围内,合理地提高干部职工工资。只有城乡群众收入和生活水平与内蒙古经济发展同步提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是真正落到了实处。(作者:潘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