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公安局长周学农:小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6:51

小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卫星;涂艳国;华中师范大学;2007硕士

关键词  自主意识; 自主能力; 自主体验; 自主管理; 自主发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发展的前提。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更是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束缚下,无论从教育的现状,还是教育的趋势发展来看,儿童自主意识和能力的丧失实在令人担忧。加强学生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唯有“让学生自己做主”,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发展学生自主能力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进行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相关策略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倡导主体性、主动性、创新自主模式的研究;在校园中成立“青苹果”红领巾社团,形成系列活动,为儿童搭建起实现自我的舞台;从人本的角度,生命的角度对自主评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探究自我认识是唤起自主意识的前提;自我体验是自主意识形成的关键;自主管理是自主意识发展的核心,形成自主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统一。 通过研究和实践充分表明民主开放的课堂提供了儿童自主实践的空间,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了儿童自主实践的机会,多元多维的评价展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动力。课题研究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并积极倡导...

 

让学生自己做主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

一、绪论

7-13

    (一) 问题的提出

7-9

    (二) 相关研究综述

9-11

    (三) 研究的意义

11-13

二、小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

13-20

    (一) 自主意识的概念

13

    (二) 自主能力的构成要素

13-16

    (三) 自主与发展的关系

16-20

三、小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20-63

    (一) 课题研究的假设

20

    (二) 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及成效

20-63

四、小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研究的反思

63-64

参考文献

64-65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一览表

65-66

致谢

 

学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自主发展效应研究

张静; 李伟胜;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10, 硕士

【摘要】 班级主题活动指的是一定阶段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开展的,以解决学生发展问题及提升发展需要为目标,有主题、有计划的班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策划、实施、反思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它具有集中呈现的特征,更具有长程生成的特征,即班级学生合理分工、分项目策划,分步骤筹备、实施,并有后续性延伸活动。因此,“一次主题活动”并不只是“一节班会课”;它包括策划、实施、反思的整个过程,包括此前、此后准备的一系列活动。时间可以是一周,也可以是几个月;所有相关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因而被称为“一次主题活动”。这里的自主发展效应指的是班级主题活动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主发展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个体自主发展的积极影响是指学生在参与班级主题活动的策划、实施、反思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有创造性地策划自我发展之路;对班级的自主发展的积极影响指的是在主题活动的推动下,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在班级组织层面所作的同步自我调整、协调、变革、完善班级内部的结构、规则和环境。这两个层面的自主发展效应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共同促进以班级为基本组织单位的学生自主发展。笔者全程参与和了解了某县某示范性高中的实验班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笔者主要通过参与式行动研究,并辅以调查问卷和访谈,深入了解主题活动对于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实验班级的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了学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自主发展效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学生真正成为主题活动的主体时,他们便能够在激发自主意识、锻炼自主能力,并在合作反思活动中提升发展需要。主题活动不仅能促进个体的自主发展,它对群体的自主发展也具有积极影响。在实验班级中,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后,班级组织结构在活动中得以优化、班级生活规范在活动中得以更新、班级生活品质在活动中得以提升,有效实现了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的学生自主发展。要更充分地实现主题活动的自主发展效应,就需要更有效地开展主题活动。为此,我们进一步探讨了提升主题活动自主发展效应的策略:(1)根据最近发展需要,提炼活动主题;(2)引领学生主动优化活动结构,提高学生的活动水平;(3)充分利用后续活动,让成长体验进一步升华。 

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商琪硕士;郑燕林 东北师范大学

【中文关键词】 网络学习; 自主学习; 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中文摘要】   终身学习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而网络学习作为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中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将直接影响其网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本文分析了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网络学习资源获取能力,网络学习资源评价能力,网络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网络学习资源处理能力,网络学习资源应用能力,网络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网络协作学习能力。本研究选取长春市两所中学的部分初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设计长春市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主要了解中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对网络自主学习的认知态度,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从而分析、总结影响长春市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并对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摘要                                                   4-5

Abstract                                                5

一、研究概述                                            7-13

    (一) 研究背景                                       7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7-8

    (三) 提高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8-13

二、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13-21

    (一) 网络自主学习的概念与特点                         13-17

    (二) 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                  17-21

三、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1-31

    (一) 调研方法                                       21

    (二) 调查结果分析                                    21-31

四、中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31-36

    (一)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31

    (二) 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31-33

    (三) 创设良好校园网络环境,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33-34

    (四) 改变教学观念及评价方式,加强人文关怀               34-36

结语                                                   36-37

参考文献                                               37-39

附录                                                   39-42

后记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  

庄科君硕士;李新成;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

【中文关键词】   网络环境; 网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行为; 自我监控;

【中文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选择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学习活动,越来越多的课程通过网络发布,网络学习正逐渐成为21世纪的主流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一种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我国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偏低,自我监控能力的不足成为影响我国学习者网络学习质量偏低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质量,有必要通过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的自我监控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学习者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能更好的实施自我监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 本论文正是在上述背景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研究,目的是通过阐述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定义和过程,分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自我监控,并通过对自我监控的过程分析,认为自主学习行为是自我监控有效实施的必要输入信息,通过构建自主学习行为系统及自主学习行为层次塔,为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分类提供理论依据,并在自主学习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探讨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策略,设计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实施自我监控的辅助工具,以体现自主学习的“自主”本质,提高自我监控的有效性,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 ...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

摘要

3-4

Abstract

4-5

引言

9-18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9-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15

    三、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6

    四、研究的意义

16-17

    五、几点说明

17-18

第1章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监控概述

18-30

    1.1 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理解:概念界定

18-22

        1.1.1 自主学习的含义

18-20

        1.1.2 网络环境下对自主学习的重新解读

20-22

        1.1.3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新特征探析

22

    1.2 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及关键环节分析

22-25

        1.2.1 网络自主学习的过程

23-24

        1.2.2 网络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分析

24-25

    1.3 网络自主学习监控分析

25-30

        1.3.1 监控的定义

26

        1.3.2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分析

26-28

        1.3.3 网络自主学习监控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探讨

28-30

第2章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框架的初步构建

30-49

    2.1 对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理解

30-32

        2.1.1 活动、行为与学习行为

30-31

        2.1.2 学习行为解析

31-32

        2.1.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定义

32

    2.2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特征分析

32-34

        2.2.1 自主化

33

        2.2.2 隐蔽性

33

        2.2.3 技术性

33-34

    2.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

34-42

        2.3.1 理论基础探源—行为理论

34-36

        2.3.2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系统的要素分析

36-40

        2.3.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系统的子系统分析

40-42

    2.4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层次模型的初步构建

42-49

        2.4.1 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

42-43

        2.4.2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发生过程模型

43-47

        2.4.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层次塔

47-49

第3章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种类分析

49-57

    3.1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分类的前提与假设

49-50

    3.2 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行为—认知行为

50-53

    3.3 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交互行为—交流行为

53-57

第4章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监控与引导策略设计

57-70

    4.1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过程分析

57-59

    4.2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策略设计

59-66

        4.2.1 计划与准备

59-61

        4.2.2 监视与控制

61-64

        4.2.3 反思与评价

64-66

    4.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引导策略设计

66-70

        4.3.1 必要性分析

66-67

        4.3.2 理论基础—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基础

67-68

        4.3.3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自我监控引导策略

68-70

第5章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的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设计

70-83

    5.1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的设计理念

70-71

    5.2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系统结构及基本功能描述

71-79

        5.2.1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系统架构

71-72

        5.2.2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的基本功能描述及功能模块图

72-77

        5.2.3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的系统结构图

77

        5.2.4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界面图设计

77-79

    5.3 自我监控辅助工具箱实现的关键技术简介

79-81

        5.3.1 数据仓库技术

79

        5.3.2 数据挖掘技术

79-80

        5.3.3 网络编程语言选择—Java

80-81

        5.3.4 winsock技术规范

81

    5.4 网络自主学习行为元数据定义

81-83

结语

83-86

    一、研究结论

83-84

    二、研究的创新点

84

    三、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发展方向

84-86

参考文献

86-90

致谢

90-91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