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域华府怎么样:以目标为导向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目标教学研究实验报告(教师中心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07:34
赤峰市克旗新井中学  张建师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做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工程,是人才智力的储备,在现代化建设中处于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基础教育承担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的总对策,更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主渠道,也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组织形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教育真正适应国家、民族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围绕“减负增效”,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做到目标明确,实现教学与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最大限度地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低效和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依据赤峰市教科所承担的《目标教学研究》和我校教育教学实际,在原来个别学科进行“目标教学”改革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目标教学”模式研究推广实验,并拟定《以目标为导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专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实验。
二、实验过程
(一)、实验假说
1、通过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达到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手段、反馈矫正、教学评价的最佳的整体组合,使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2、通过研究,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思想的更新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通过研究,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目的和指导思想
1、理论依据
1)、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策略和目标教学理论。
2)、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理论。
3)、课堂教学最优化理论。
2、、研究目的
1)、通过课题的研究 ,优化课堂和单元教学,避免教学管理的盲目性和教学评价的随意性,使教学与管理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科研型和学者型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3、研究的指导思想
1)、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素质教育统揽全局,以目标为导向,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重点,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终结目标,广泛发动任课教师,进行有计划的、深入持久的研究工作。
 2)、鼓励独辟新径,大胆地改革创新,结合教学实际内化吸收,避免脱离实际的照抄照搬。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是“目标教学”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的具体体现。 
2、目标中心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措施的制定、课堂教学的组织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来进行。
3、反馈、矫正和实效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一切手段,获取学生的信息,并及时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补救,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最优化原则
通过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引导达标、变式训练、形成性测试、反馈矫正等一系列教学环节,组合成环环紧扣的教学过程,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及时调节,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程度。
5、激励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1997.4——1997.8)。主要任务是建立领导组织、宣传发动、提高教师的认识和理论水平。
2、实验研究阶段(1997.9——1999.8)。主要任务是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的目标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验收阶段(1999.9——2000.8)。主要任务是:
1)、全面总结,集体评价。
2)、表彰先进个人。
3)、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研究成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五)、实验对象和实验的方法
每个年级组中,以两个班级为实验班,其余为对比班进行实验研究。同时注重了学生分班和教师调配的均衡性。采取测量法和自然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地利用相关变量,最大限度地控制无关变量,科学地进行实验研究,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六)、实验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为保证实验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由校长负责实验研究的领导工作,组建课题领导小组,并由主管校长牵头组建课题研究指导小组和骨干教师参加的课题实验组,为实验研究做好充分的组织准备。
2、引导教师深入学习,尽快地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际,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大学习大讨论 ,引导教师从国家民族的需要、未来社会的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质、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等多角度,来认识进行“目标教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一项难度非常大的工作。因为,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得心应手,对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形成新的思想和观念有极大的抑制作用,在实验的具体操作上常常会不自觉地回到老路上去,做表面文章,不能准确把握“目标教学”理论的深刻内涵,不能体现“目标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为解决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每学期组织一次集中的业务培训,每月组织一次专题理论讲座,学期累计培训数量均在60学时以上。九八、九九两学年开学初,课题组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树立目标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急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两次全员参加的专题培训,消除了教师思想观念上的模糊认识,提高了教师进行“目标教学”研究实验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目标教学”研究的自觉性。
3、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目标教学”理论。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组织教师反复学习《教育目标分类学》、《掌握学习》和《目标教学新探》等理论,引导教师深刻领会“目标教学”理论的精神实质,树立目标意识,为“目标教学”实验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和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艺术,为实验研究提供必备的师资保障。在培训的措施上,我们采取集体探索与个人钻研相结合,集中辅导与经常性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讨相结合,自行培训与外出学习相结合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教科研能力。三年来,我们除加大校内自行培训的力度外,多次派人外出参观学习。九七年,市教科所召开的“目标教学”实验研究开题会,我校就派出五人参加,并在返校后从制定目标、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五个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在全校范围内推广目标教学理论;九八、九九两年,我们两次派教师参加在阜新、赤峰召开的“目标教学”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九九年,还派研究指导组负责人参加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目标教学”年会。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我们不仅学到了外地的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而且调动了全体教师实验研究的积极性,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良好的教改氛围。
4、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
首先,我们制定了《“目标教学”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与实验教师签定《“目标教学”实验研究计划合同书》,明确实验的班级、研究的专题、达到的要求和完成的时间。要求实验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计划,按课堂环节要求和达标规程要求,书写规范的教案,填写成绩报告单和分析表,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报告。
其次,配合研究工作的开展, 我们实行课时、章节、单元达标制度,加大对教学和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在旗教育局和教研室的指导帮助下,开展全员教师参加的“课堂教学系列达标活动”,围绕“目标教学”这一研究主题,确立“标杆”教师,按“达标课——优质课——创新课”三个层次,制定相应的标准,按“目标教学”的总体要求,经常性地进行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措施保证了实验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5、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评价手段。
首先,我们借鉴外地经验,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改革。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备课时,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时,注重中等;指导时,兼顾两头;练习的设计和作业的批留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考试时分为必答和选答。课堂教学不再搞“一刀切”、“齐步走”,目标要求更切合学生的实际,其宗旨是保证基础差的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吃得饱”,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进而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等生提高”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的评价手段进行改革。对学生,将考试分为A、B卷,前者为必答,满分为100分,体现《大纲》的最低要求,主要考察合格率;后者为选答,满分为50分,体现《大纲》的较高要求,主要考察优秀率。对教师的考评,一方面,我们加大课堂教学评估的力度,变原来的终结管理为过程管理,围绕“目标教学”的总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由教导处负责,采取定期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项进行量化打分,用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作为教师综合评估的一项主要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改变以往只注重平均分的作法,主要考察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这样,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并想方设法实现目标。这些措施,保证了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实验效果
(一)、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通过改革实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地稳步提高。下面一届学生的成绩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前后的显著变化。
以上的数据分析表明,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成绩略呈下降趋势,并低于对比班。但从第二学年开始,实验班学生在适应了这一教学模式后,成绩提高幅度较大,而对比班则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提高。这说明“目标教学”模式的有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此项研究,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而且尤其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中等生的优化和优等生的进一步提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层次上都能得到发展。
(二)、目标教学实验研究,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
通过实验研究,一方面,加大了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思想的更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加大了教学过程的监管力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了教师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进修提高“三位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业务素质和教科研能力,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教师。九七年以来,我校有两名教师代表赤峰市参加教学业务比赛并获得奖励;先后有五名教师被评为旗级“教学能手”;有一名教师在九八年赤峰市《目标教学模式学科化》创优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共有十多篇“目标教学”研究的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三)、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控制。
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难题是教学目标的模糊性、教学工作的盲目性和教学评价的随意性。目标教学把管理科学原理和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教师围绕目标备课、教学、测评、矫正,使教、学、考 、评相统一,教师感到教有目标,学生感到学有方向,检查评比也有了依据和标准,使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得到优化控制,纳入科学管理之中,从而保证了教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四、研究结论和问题讨论
(一)、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通过近三年的实验研究表明:“目标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实现了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手段、反馈矫正、教学评价的最佳组合,使95%以上的学生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问题讨论。
1、目标教学有利于克服教学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
2、目标教学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
3、目标教学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进程,随时进行调整,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媒体和手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避免教学活动中的无效或低效劳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目标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5、目标教学有利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目标教学有利于加强教学管理,实现管理的目标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得教学评价更具合理性,真实性,更贴近教学实际。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进行“目标教学”研究实验,必须从本校的教学实际出发,绝不能照抄照搬。“目标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在导学达标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和难点,灵活地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直至达到教学目标。因而,教师要深刻领会“目标教学”理论的实质,合理运用,大胆创新,走出具有本校及教师个人特色“目标教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