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史 pdf:目标导向的网络课程设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6:45:45
    《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思想  网络课程课程设计一 课程目标分析:行为目标 生成性目标 表现型目标                 1 行为目标 也称作业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形式陈述课程目标,指明了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习者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便于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并以可观察的行为形式进行准确的学习评价,因此,这种目标取向仍然在网络课程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更关注的是过程。它反映的是儿童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要求教育者根据幼儿的先前经验和活动过程,对幼儿进行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幼儿兴趣和当前发展的目标。网络课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网络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通过网络实施的教学内容、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包括了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教学活动等六个构成要素。     。、 3 表现性目标(expressive objectives)是美国课程理论家艾斯纳(E.W.Eisner)提出的叙写课程目标的一种主张。   艾斯纳认为,课程设计的叙写可有3种不同的形式: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不是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上,而是放在认知灵活性、理智探索和高级心理过程上。表现性目标是唤起性的,而非规定性的,“不是规定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所习得的行为,而是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事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儿童将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么。”[6]艾斯纳认为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具体的,所有的课程活动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他就怎样叙写表现性目标给出了一些例证:“参观幼儿园并讨论那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使用铁丝和木块发展三维形式”。[7]  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明显地反映出人文主义的追求,表现性目标重视的是人的个性,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在课程教学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同时,他并未完全否定行为目标的合理性,但认为行为目标只适合于人的发展中那些较低的层面。他以解决问题的目标进一步补充行为目标之不足。二 网络课程组织结构设计:学科中心结构 问题中心结构 活动中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