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辅警:高中必修文言文知识梳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32:33

高中必修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今老矣,无能为也

2其乏困

3、夫晋,何之有   

4、若不秦,将焉取之

5、秦伯,与郑人盟

6、失其所与,不 

《荆轲刺秦王》

7、秦王必见臣  

8、使工以药火  

9、日尽矣 

10、而燕国见之耻除矣 

11、今日往而不者  

12、请辞矣  

13、燕王诚怖大王之威   

14、故

15、设九  

16、图穷而匕首   

17、秦王柱而走   

18、秦王方柱走 

19、荆轲樊於期头函   

20、秦武阳地图匣

21轲既取图

22、以其所药囊提轲

23起不意

24惶急无以击轲

25惶急不知所为

《鸿门宴》

26关   

27、毋诸侯   

28、张良出,项伯    

29、具言臣之不敢德也 

30、旦日不可不自来谢项王

31、令将军与臣有  

32、因击沛公于    

33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必修二

 

《诗经两首》

34来贸丝。

35嗟鸠兮。

36、犹可也。

37、隰则有

38、岁亦止。

39、彼维何。

《离骚》

 

40、偭秦规矩而改错。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42、何方之能周兮。

43、延伫乎吾将

44、进不入以尤兮。

《孔雀东南飞(并序)》《玉台新咏》

 

45、终老不复 娶,

46、箱六七十

47、虽与府吏

48、蒲苇如丝

49、摧马悲哀

50、府吏见丁宁

兰亭集序》

51言一室之内

52、虽舍万殊,静躁不同

53、后之视今,亦今之视昔

《赤 赋》

54、浩浩乎如虚御风

55、山川相

56、举酒

57、举匏樽以相

58、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流光

59、山川相,郁乎苍苍

60、举匏以相属

61、杯盘狼 

《游褒禅山记》

62、长乐王回深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63钿头银击节碎:

 64、曲终收拨当心

《寡人之子国也》

65、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6不百步耳。

67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68有饿莩而不知发  

《劝学》

69、虽

70、则明而行无过矣   

71、君子非异也  

72以为轮

《过秦论》

73、合缔交   

74、秦有余力而制其  

75、陈利兵而谁    

76、始皇既   

77、而起阡陌之中 

78、赢粮而从    

《师说》

79、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80、或师焉,或

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

81、一还酹江月。

《廉颇蔺相如列传》

82、肉袒伏斧

8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可予

84、臣愿璧往使

85、拜送书于

86、召有司

87、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

88、秦自公以来二十余君

89、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

《苏武传》

90为人臣子

91主背亲

92、与毛并咽之

93、掘野鼠草实而食之、

94、法令

95、因泣下沾,与武

96、前降及物故

97、信义安所乎,

98、请毕今日之

《张衡传》

99、以精铜铸成,径八尺

100行八道

101、一时收

《归去来兮辞》

102不委心任去留

103、乃瞻宇,载欣载奔

104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腾王阁序》

105骖騑于上路

106、云雨霁

107、所赖君子见

《逍遥游》

108、北有鱼

109征一国

110、小不及大知

111、此小大之

112、旬五日而后反

113、御六气之

《陈情表》

114、夙遭凶 

115零丁孤苦      

116、常在床  

117、四十四    

 

二、古今异义(必修1~5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1、贰:贰于楚也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荆轲刺秦王》

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6、币:持千金之资币

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郎中:诸郎中执兵。

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0、股:断其左股。

11、购:今闻将军之首。

12、穷:图穷而匕首见。

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鸿门宴》

15、婚姻:约为婚姻

16、所以遣将守关者 

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河:将军战河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

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

23、细说:而听细说。

必修二

《离骚》

24、衣、裳: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5、浩荡:怨灵修之浩荡兮。

26、穷困: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7、流亡:宁溘死以流亡兮。

28、固然:自前世而固然

《孔雀东南飞》

29、自由:汝岂得自由。

30、要:虽与府吏要。

31、可怜:可怜体无比。

32、适:适得府君书。

33、却:却与小姑别。

34、千万:千万不复全。

35、扶持:好自相扶将。

36、何意:何意出此言。

37、劳劳:举手长劳劳。

38、奄奄:奄奄黄昏后。

39、逢迎:蹑履相逢迎。

40、交通:叶叶相交通。

41、下床: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42、多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43、白:便可白公姥。

44、谴:为仲卿母所谴

45、否泰:否泰如天地。

46、渠:渠会永无缘。

《兰亭集序》   

47、次:列坐其次。

48、向:向之所欣。   

《赤 赋》

49、斗牛:徘徊于斗牛之间。 

50、白露:白露横江。    

51、茫然:凌万顷之茫然。   

《游褒禅山记》

52、十一: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3、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54、至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5、于是:于是余有叹焉。

56、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

57、左: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58、明年: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59、因为:因为长句。

 

60、颜色:暮去朝来颜色故。

61、老大:老大嫁作商人妇。

62、向前:凄凄不是向前声。

63、当心:曲终收拨当心画。

64、突出:铁骑突出刀枪鸣。

65、整顿:整顿衣裳起敛容。

66、去来:去来江口守空船。

《寡人之于国也》 

67、凶:河内凶。

68、河内:移其粟于河内。

69、加:邻国之民不加少

70、走:弃甲曳兵而走

71、养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72、然而:然而不王者。

73、填:填然鼓之。

《劝学》   

74、金:金就砺则利。

75、省: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6、博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7、假:假舆马者。

78、爪牙:蚓无爪牙之利,

 79、以为:輮以为轮。

80、疾:声非加疾也。

81、跪:蟹六跪而二螯。

82、用心:用心一也

83、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84、江河: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过秦论》 

8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86、赢:赢粮而景从。

87、以为:以为桂林、象郡。

88、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89、以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90、于是:于是六国之士,

《师说》

91、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92、所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94、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95、从:吾从而师之。

96、众人:今之众人  

97、小学:小学而大遗。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

98、拜:拜为上卿

99、寿: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100、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01、指示:请指示王。

102、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

103、宣言: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104、布衣:布衣之交。

105、左右:左右欲刃相如。

106、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107、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108、不肖:臣等不肖,请辞去。

109、宾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苏武传》

110、汉亦留之以相当

111、皆为陛下所成就

112我丈人行也。

113欲因此时降武。

114独有女弟二人

115且陛下春秋高 

116武等实在 

117、操持:卧起操持。

118、货物:以货物与常。

119、实在:武等实在。

120、从容:常从容淡静。

121、因此:欲因此降武。

122、女弟:独有女弟二人。

《张衡传》

123、俗人:不好交接俗人。

124、周密:覆盖周密无际。

125、激扬:振声激扬。

126、因此:伺者因此觉知。

127、下车:衡下车。

128、学者: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29、征夫:问征夫以前路

130、人事:尝从人事,

 131、幼稚:幼稚盈室。

132、情话:悦亲戚之情话。

133、追:知来者之可追。

《腾王阁序》

134、宰:家君作宰,路出名区。

135维: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136悲:谁悲失路之人

137、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38、赊: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139、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140、再: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141、逢迎:千里逢迎。

145、上路:俨骖于上路。

146、介:一介书生

147、学士:孟学士之词宗

148、数:识盈虚之有数

149、彩:彩彻区明

150、秋:序属三秋

151、猖狂:阮籍猖狂

152、见机:君子见机

《逍遥游》

153、腹犹果然

154众人匹之

155虽然,犹有未树也。

156、穷之北

157、小年不及大年

158、海运: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59、虽然:虽然,犹有未树也。

160、生物: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161.之二又何知

162野马也,尘埃也

163.蟪蛄不知春秋

164.我起而飞

165榆枋而止

166莽苍者

167.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

168.行一乡

《陈情表》

169、九岁不行

170、丁孤苦,至于成立

17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17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173、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175、臣欲奉诏奔驰

176、拜臣郎中

177、星火:急于星火。

178、告诉:则告诉不许。

179、寻:寻蒙国恩。

180、除:除宦洗马。

181、婴:刘夙婴疾病。

182.晚有儿

18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84.人命危浅

185.日西山

18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    ;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                 ;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兴,            

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下,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勾践灭吴》)洁,       ;美,            ;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耻,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

二、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

侣,          ;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秋水》)少,

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

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传》)羞,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三、名词用如动词

除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两种用法外,名词在其他情况下还可以作谓语动词。例:

1、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勾践灭吴》)女,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烛之武退師》)军,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師》)鄙,

 4、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師》)盟,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衣,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衣,              ;王,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水,

 8、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襟,       带,

 9、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

师,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

 11、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

 12、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屠慧褒始舍其址。(《游褒禅山记》)舍,

 13、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游褒禅山记》

名,

 14、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游褒禅山记》)名,

 15、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衣

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

 18、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廉颇蔺相如传》)舍,

 1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廉颇蔺相如传》)

2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廉颇蔺相如传》)嘻,

 2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传》)   刃,

 2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

 23、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

 24、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伶官传序》)函,

 25、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

 2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前赤壁赋》)下,       东,

四、名词用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时间名词可作状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㈠、表示方位或处所

1、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传》)前,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第一册《勾践灭吴》)庙,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上,

下,

 4、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臾之地,北收要害之都。(《过秦论》)南,

西,         东,        北,     

5、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廷,

㈡、表示工具或依据

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席

2、故令人持璧,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传》)间,

㈢、表示比喻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云,

 2、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            星,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翼,

㈣、表示对人的态度

普通名词作状语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一致,但意思完全不同。判断一个名词是做状语还是主语,一般来说要看这个名词前是否还另有主语,若另有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做状语,否则就是主语。

五、形容词做动词

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当形容词后面带宾语时,它活用为动词。

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

2、方是时也,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明,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      幼,

 4、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传》)严,

 5、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

六、形容词做名词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

 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

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        

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

最后,所谓的词类活用,是说某类词本属于某以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分属于两个词类。我们应该把它与兼语的情况区分开来。

(二)必修1~5词类活用归纳

必修一

第4《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退秦师

函陵

郑而有益于君

越国以

缒而出

东封

其西封

因人之力而之,不仁

第5《荆轲刺秦王》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函,

顷之未发,太子迟,

又前而为歌曰(前,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使使以闻大王(闻,

箕踞以骂曰( 箕,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亲,

皆白衣冠以送之 衣冠

群臣怪之(怪,

左右既前( 前,

断其坐股( 断,

第6《鸿门宴》

①名词的活用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

吾得兄事之(兄,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

头发上指 (上,

间至军中 (间,

沛公军霸上(军,

沛公欲王关中 (王,

籍吏民   (籍,

范增数目项王 (目,

刑人如恐不胜  刑,

道芷阳间行  (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

②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

拔剑撞而破之 (破

③形容词的活用

沛公今事有急 (急,

君安与项伯有故

素善留侯张良  (善,

必修二

第4《诗经》两首

①名词的活用

其黄而陨 (黄,

雨雪霏霏 雨,

夙兴夜寐 夙、夜,

岂不日戒 (日,

②形容词的活用

三岁食贫 (贫,

③数词的活用

士贰其行 贰,

二三其德 (二、三,

第5《离骚》

①名词的活用

鸷鸟之不群兮(群,

②动词的活用

屈心而抑志兮  屈、抑,

步余马于兰皋兮  步,

回朕车以复路兮 回,动

夫清白以死直兮  死,

③形容词的活用

何方圜之能周兮 方、圜,

谣诼谓余以善淫(淫,

故前圣之所厚(厚,

高余冠之岌岌兮 (高,

长余佩之陆离(使动,

哀民生之多艰(哀,

第6《孔雀东南飞》

①名词的活用

孔雀东南飞(东,

槌床便大怒(槌,

自名秦罗敷( 名,

谢家事夫婿(事,

交广市鲑珍(市,

何敢助妇语(语,

勤心养公姥( 心,

手巾掩口啼(手巾,

卿当日胜贵(日,

黄泉共为友(黄泉,

昼夜勤作息(昼夜,

中道还兄门(中道,

②动词的活用

逆以煎我怀(煎,

③形容词的活用

千万不复全( 全,

足以荣汝身 (荣,

便利此月内 (利,

第7诗三首

榆柳荫后檐(荫,

乌鹊南飞 (南,

天下归心 (归

第8《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 带,

一觞一咏(觞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

死生亦大矣(大,

齐彭殇为妄作(齐,

辜知一死生为虚诞(一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

第9《赤壁赋》

①名词的活用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

歌窈窕之章 (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西、东,

必修三

第4《蜀道难》

①名词的活用

西当太白有鸟道 西,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上,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下,

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夕,

②动词的活用

使人听此调朱颜 调,

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

③形容词的活用

雄飞雌从绕林间(雄、雌,

第5《杜甫诗三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

第6《琵琶行》

①名词的活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夜,

歌以赠之 (歌

遂命酒 (酒,

梦啼妆泪红阑干(梦,

②形容词的活用

商人重利轻别离(重、轻,

钿头银篦击节碎 (碎,

第8《寡人之于国也》

①名词的活用

填然鼓之(鼓,

然而不王者(王

树之以桑  (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  罪,

养生丧死无憾矣(丧,

②形容词的活用

谨庠序之教 (谨,

第9《劝学》

①名词的活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

②动词的活用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

③形容词的活用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

故木受绳则直 (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

④数词的活用

用心一也 一,

第10过秦论

①名词的活用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帝王

②动词的活用

追亡逐北 (亡,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

约从离衡 (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

③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

会盟而谋弱秦 弱,

以愚黔首 (愚,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弯,

第11《师说》

①名词的活用

吾师道也 (师

或师焉,或不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

吾从而师之 (师,

君子不耻 齿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

则群聚而笑之(群,

②形容词的活用

小学而大遗(小、大,

圣人之所以为圣 (圣,

 

惑而不从师 (惑,

而耻学于师 (耻,

必修四

第4柳永词两首

异日图将好景( 图,

都门帐饮无绪(帐,

多情自古伤离别(伤,

 第5《苏轼词两首》

樯橹灰飞烟灭 (灰、烟,

竹杖芒鞋轻胜马(马,

第6《辛弃疾词两首》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忧愁,

遥岑远目  (目,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1)名词作状语

   涉以成趣日:

   矫首以遐观时

(2)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

   策扶老以流憩 策:

(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

倚南窗以寄傲(傲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  怡:

审容膝之易安  安: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

善万物之得时善:

(6)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

感吾生之行休(生

(7)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行:

《腾王阁序》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

3、上: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腾、起:腾蛟起凤

5、屈:屈贾谊于长沙

6、窜:窜梁鸿于海曲

7、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8、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9、尽:宾主尽东南之美

10、美:宾主尽东南之美

11、一言均赋

12、四美具,二难并

《逍遥游》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而后乃今将图南

2、不过数仞而下

3、彼于致福者

4、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齐谐》者,志怪者也

《陈情表》

1、名作状

躬亲:躬亲抚养

日:则病日笃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外:            内:

但以刘日薄西山(日:

 2、动作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形作名

在故老,犹蒙矜育(故老:

夙遭闵凶

猥以微贱

愿陛下矜悯愚诚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

 5、使动用法

终:无以终余年

卒:保卒余年

闻:谨拜表以闻

臣具以表闻

四、常见的文言句式

Ⅰ、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①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例如:

  ①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②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例如:此人力士。

注意点 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Ⅱ、 被动句

    所谓被动,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位于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有标志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①“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②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用法。 “慈父见背“

Ⅲ、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

⑴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经常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忌不自信”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2)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

沛公安在?《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

(3) 特殊结构: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唯……是……”和“唯……之……”)

“何陋之有?”“ 宋何罪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惟马首是瞻”《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太阳呀月亮呀,照耀大地)  “父母唯其疾之忧。”

(4)介词宾语前置

《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

“不然,籍何以至此?”

  (5)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

 (二)主谓倒置

  这种句式为了强调谓语,表示强烈的感叹,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悲哉,世也!(《工之侨献琴》)

 (三)、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最常见一种形式是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

(四)、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放在中心词后。定语后置虽然没有在《考试大纲》中单独列出,但考题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也是掌握文言文句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1)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2)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鲜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3)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4) 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如: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Ⅳ、省略句

 (1)省略主语。省略的条件有承前省、蒙后省、承宾省、对话省,以及概括性省略等。古今汉语都有省略,但古汉语的主语省略比现代汉语更多,更为错综复杂。例如:

①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奔,( )食而从之。(楚国人做好饭,吴国人赶上来了。楚国人跑了,吴国人把饭吃了又跟上去追赶)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然( )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宛、瘘、疠……

 (2)省略谓语。谓语是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对话中或不发生误解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特别是动词谓语。例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 )而竭。

有时省略的动词谓语或谓语部分(包括宾语),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参照上下文加以补充,才能准确地理解。例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3)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有时是可以省略介词的。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例如:

①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②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4)省略中心词。

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在常规句子里,中心词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的。但是,古汉语里却存在着省略中心词的现象。因此,读文言文时,就不能不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例如:

 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②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5)动词宾语的省略 :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6)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Ⅴ、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1、表陈述语气常用的有:

有以(有……用来)、

无以(没有……用来)、

有所(有……的)(人、物、事)、

无所(没有……的)(人、物、事)、

比及(等到……的时候)、

为……所。

所以……(“用来……的方法、手段等”或“……的原因”)

2、表疑问语气常用的有:

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何如(怎么样)、

如……休(把……怎么样)、

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不亦……乎(“不是……吗)

如……何 (“对……该怎么办”)

3、表感叹语气常用的有:

何其(多么)、

一何(何等、多么)、

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4、表反问语气常用的有:

无乃……乎、(恐怕、只怕)、

得无……耶,得无……乎(难道……吗)、

 

不亦……乎(不是……吗)

孰与、孰若,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何……为(“为什么要……呢”或“还要……干什么”)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其他:

见……于 (被动句)                  

以……为…… (“把……(当作)……”)       

唯……是 “是”无意,起宾语提前作用;“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与其……宁…… (“与其……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