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雪原文:文言文知识梳理:必修一《师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9:10:42

必修一《师说》 

复习要点: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26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①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①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动宾关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②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偏正关系)

③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25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①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②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3)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①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②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③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④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⑤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到”、“往”,  吾欲之南海

3.其

课文中出现17次,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①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那些)

②复指,作主语: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③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④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3)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①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②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三、段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段        

论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

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四、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原因)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不通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同步检测

一、重点实词

1、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矣      (糊涂)

3、作《师说》以之              (赠送)

 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2、是故无贵无贱            (所以,因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4、如是而已                      (罢了)

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四、虚词

1、而

   人非生而知之者                (承接)   惑而不从师                    (转折)

   吾从而师之                    (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并列)

   小学而大遗                    (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                  (修饰)

2、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取独)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取独)    圣人之所以为圣         (主谓取独)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前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类,这一类)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3、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

   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那)

   吾其还矣            (祈使,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祈使,一定)

   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难道)

4、于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

   而耻学于师                  (向)

   于其身也                    (对于)

   其皆出于此乎                 (从)

   不拘于时                    (被)

 5、乎

   生乎吾前                     (在)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

 6、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

 7、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

 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译:不通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2、不拘于时                    (被动句)

译:不受时俗的拘束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