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复读:白春礼出任中科院第六任院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6:38:25
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受中央领导同志委托,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同志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
白春礼,满族,1953年9月生于丹东,辽宁岫岩人,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结构化学专业毕业,博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85年9月至1987年11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从事博士后、访问学者,1991年10月至1992年4月为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客座教授;1996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
上任伊始的白春礼马上在两会期间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据媒体报道,在一周之内,他先后率中科院领导与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共建中科院重庆研究院协议》,与湖北省政府举行科技合作座谈会,与江苏省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辽宁省政府就进一步加强全面科技合作进行座谈,接待浙江省领导拜访,会见广东省领导。3月12日,白春礼代表中国科学院向日本文部科学省、东京大学、理化学研究所、东北大学等有关单位和友好人士致电表示亲切慰问,向在本次地震灾害中的遇难者表示哀悼,并表示中日两国科技界有着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国科学院愿向日方提供必要协助。
立志成才 艰难求学
白春礼的父亲解放前曾在公立小学当过教员,赋闲时,他常翻着一本本泛黄的诗集,细致而又生动地为白春礼讲解诗中的蕴义、诗人崇高的气节、远大的抱负。童年时期的白春礼最爱背古诗词,最崇拜诗人,最想当作家,但一个碎酒瓶却打碎了一个孩子的作家梦,因为他发现了一个令他终生难忘的有趣现象:在碎酒瓶底下,压着一只特大号蚂蚁,拿开瓶底蚂蚁就变小了,大人告诉他这是“放大了”的原因,可为什么会“放大”呢?“放大”的用处在哪里呢?这一系列过于“深奥”的问题令白春礼绞尽脑汁,浓厚的兴趣由此而生,但他并不曾料到,许多年以后,他能通过自己亲手研制成功的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清晰地看见了一簇簇美丽如珊瑚礁般的卵磷脂生物膜表面分子,如起伏的丘陵似的二氧化汞在石墨表面单分子层,如风乍起吹皱春水般的有机导体表面原子。1970年9月,空有求学愿望没有求学机会的白春礼,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一道,迈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到内蒙古建设兵团2师18团机运连任战士、文书。辛劳工作之余,他悄悄地捡起了哥哥留给他的旧课本,就着昏黄的灯光,自学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1974年,经过全连战士三轮不记名投票评选和参加文化考试,白春礼作为一名“有实践经验的兵团战士”成为北京大学的学生。
1978年1月,白春礼大学毕业即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生涯。这一年的3月,中国科技大学成立了研究生院(北京),开启了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创建的先河。作为一名工农兵学员,白春礼深深感到自己从事科研工作功底尚浅,因此决定报考研究生以期进一步深造。白春礼顺利地考入中科院化学所,3年后,他又成了博士生。整整10年时间,白春礼整日惟知与书相伴,全然不问冬夏春秋。
学成归国 成果斐然
1985年9月,受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委派,白春礼来到了风中飘散着玫瑰花香的美国帕萨迪那,走进风景如画的加州理工学院,他心中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温馨,因为这里曾留下钱学森、周培源等前辈的足迹。
到加州理工学院不久,白春礼就以他的天赋及勤奋,赢得了曾任美国总统科技办公室副主任的白尔德·斯楚维勒教授的赏识,在他的力荐下,白春礼进入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这是由美国航空局与加州理工学院共管的著名实验室。当年,钱学森曾在此创下辉煌的业绩,在他冲破美国政府重重阻挠回到祖国后,美国政府曾一度不允许中国人进入该实验室。白春礼以其实力成为这块领地上第二个来自大陆的中国人。白春礼最初从事的研究课题是扩展X投射线精细结构谱,不久,他发现白尔德教授正在从事一项叫作STM(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究工作。通过细致分析,白春礼意识到这是表面科学领域革命性的技术,如同广义相对论之于核科学。并且,他深知STM的研究在中国尚属一片空白。白春礼向白尔德教授提出要参加STM的研究。在对他的实力进行评估之后,有关方面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他成为跻身于这一领域的第一个中国人。在众人眼中,白春礼无疑已叩开了成功之门,但是,友情、美元、绿卡,这些都没能留住白春礼归家的脚步。他把在异国他乡辛辛苦苦挣来的美元全部变成了STM的研制资料、关键元器件,于1987年10月踏上归途。
回到祖国,一切困难都在白春礼的预想中。当时的中科院化学所在负债几百万的状况下,仍借出了12万元人民币给白春礼的课题组。一个偶然的机会,白春礼参加了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组织的一次科研体制改革座谈会。白春礼向周院长汇报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经费极为紧张的实际状况。身为科学大家的周光召敏锐地意识到STM是一项对中国科技具有深远意义的伟业。于是,他当即对白春礼说:“你马上写份报告给我!”不到一个月,30万元的院长特别基金拨到了白春礼的课题组。1988年4月12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STM研制成功,随后,AFM——原子力显微镜研制成功,激光检测AFM研制成功,低温STM研制成功,超高真空STM研制成功……
天道酬勤,中国的STM研究凝结着白春礼的无数心血,辛勤的付出赢得了社会的认可:他获得了全国首届青年化学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并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1993年,白春礼成为STM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是这一组织及若干相关国际学术组织中惟一的中国代表。2001年10月4日,国际化学工业协会,授予白春礼2001年度“国际奖章”,以表彰他在纳米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和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所发挥的领袖作用,白春礼是继化学家侯德榜之后第二位获奖的中国科学家。
延伸阅读:中科院历任院长
中科院院长这一职务相当“有分量”,一是统帅全国最高知识精英和最高级别的科技智库,二是前几任院长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也都非常重要。
第一任院长郭沫若(1949—1978年在任,“文化大革命”中为中科院革委会主任)
1892年11月生,四川乐山人,文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1949年10月任政务院副总理,第一、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二任院长方毅(1979—1981年在任)
1916年2月生,福建厦门人,1930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对外经济战线和科技战线杰出的领导人,曾长期从事经济管理和科技管理工作;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一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三任院长卢嘉锡(1981—1987年在任)
1915年10月生,福建厦门人,英国伦敦大学物理化学博士,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七、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任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主席,中科院截至目前惟一一位民主党派院长。
第四任院长周光召(1987—1997年在任)
1929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生毕业,理论物理学家,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拥有世界各类机构的11个“院士”头衔;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五任院长路甬祥(1997—2011年在任)
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