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为什么这么穷:白春礼接任中科院院长 将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5:27
 

白春礼接任中科院院长 将改革科研评价体系

2011年03月09日03:12 北京晨报[微博] 韩娜 我要评论(5)  

 

 

2005年9月28日,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仪式上,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右)祝贺古兰木·拉索尔成为该院培养的首位外国博士。晨报记者 王颖/摄

晨报讯(记者 韩娜)记者昨天从中国科学院获悉,该院前常务副院长、纳米科技研究专家白春礼院士已正式接替路甬祥成为中国科学院新一任院长。

据中科院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2月28日,中科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中央关于中科院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任命白春礼任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57岁的白春礼在干部大会上做了题为“进一步发挥好中国科学技术‘火车头’的作用”的讲话。白春礼表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敬业精神是第一位的。我一定要勤业敬业,鞠躬尽瘁,奋发有为。”他表示,将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中科院真正办成全国人民的科学院。”

白春礼说,要恪守中科院的定位,重点突破带动技术革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改善民生以及生态和环境保护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突破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

他还表示,要把广大科研人员的所思、所需、所忧,作为为科研人员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改革科研评价和项目管理办法,压缩会议次数和规模,实实在在地帮科研人员解决困难,让他们能安心致研。要与有关部门一起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证一线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五分之四。

■人物特写

他是中科院最大“猎头专家”

他曾是一名来自内蒙古草原的兵团战士,也是“文革”后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他曾攻读加州理工学院的博士后,也是中国科学院一位年轻的院士。从白春礼的身上,你能看到上个世纪中国高级知识分子颇为普遍化的一条成长路径——超乎想象的艰苦,超乎想象的刻苦,出人意料的成就。

兵团战士进北大

1970年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批青年响应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来到这里,其中就有17岁的白春礼。他在部队中身兼两职:卡车司机和文书。4年时光里,白天的忙碌过后,白春礼的夜晚是在孤灯下刻苦自学度过的。4年后,他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北大化学系求学,从“有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学员”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生,来到了他神往的精神殿堂,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随后考取“文革”后首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从上大学到读完博士,白春礼如饥似渴地在化学王国里钻研,整整10年,他乐于与书相伴,全然不问冬夏春秋。在大学,他学的是催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间学的是结构化学,基本上是在研究分子原子的结构,比较偏重于物理多一点。这就为他日后研究纳米科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导师眼中的佼佼者

1985年9月,在中科院化学所任助理研究员的白春礼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很快,白春礼就以他的天赋及勤奋,赢得了曾任美国总统科技办公室副主任的白尔德·斯楚维勒教授的赏识。经教授举荐,白春礼进入了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这是由美国航空局与加州理工学院共管的著名实验室。当年,钱学森曾在此创下辉煌的业绩。

白春礼最初从事的研究课题是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谱,不久,又参加了白尔德教授从事的一项叫做STM(扫描隧道显微镜)的研究工作。当时,STM研究在中国尚属空白。

后来,白春礼与同事合作的研究成果就被列为国际学术大会的大会报告,编制的相关软件被美国海军实验室采用。他的导师专门致信中科院化学所,称赞他是“杰出青年科学家中的佼佼者”。

海归研发纳米“手”“眼”

1987年10月30日,白春礼回国了。当时的化学所在负债几百万元的状况下,仍借出了12万元人民币给白春礼的课题组。为用好这12万元,从不过问家务的白春礼像个精打细算的主妇:扛着锹镐、蹬上三轮去捡破烂,从旧螺钉、旧电线到废弃的实验台、破桌椅,见到什么捡什么;坐公共汽车到几十公里外的京郊买实验用的机箱,然后扛着箱子在众人的白眼相向中挤公共汽车回城。

1988年4月12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控制的STM在白春礼的领导下研制成功。此后,白春礼STM研究小组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国际水平实验室,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级、院部级二等奖以上奖项1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多篇,出版中、外文专著十余部。STM后来被誉为纳米科技研究的“手”和“眼”,推动纳米科技成为一个新的前沿领域。

中科院最大的“猎头专家”

1996年白春礼当选中科院副院长以来,先后参与实施“百人计划”、“千人计划”,组织“西部之光”、“东北之春”等人才计划,建立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委员会,推动针对海外留学人才的青年学者计划和海外合作伙伴团队计划。有人戏言,白春礼恐怕是中科院最大的“猎头专家”,专门为中国科研事业网罗高手。

当年白春礼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已于2000年底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4月,白春礼受命兼任中科院研究生院院长。这些年,在从事科技宏观管理的同时,白春礼不仅继续坚持纳米科学研究,还指导了不少研究生。 本报记者曾在去年的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仪式上听了白春礼的毕业致词,没有网络的流行语,但也没有官场的俗话套话,白春礼的演讲更像是与学子们的一次“温柔对话”,引来在场学子的阵阵掌声。

晨报记者 韩娜

■白春礼简介:

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1996年任副院长、党组成员;2004年任常务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副院长,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印度科学院荣誉院士等。美国、英国、瑞典、丹麦、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所大学的荣誉博士。兼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