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宣传部:七年级初一美术下册教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7:54
                  

第一单元《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

 

教学设计

一、单元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

3)通过对本单元绘画作品的欣赏,加深对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认识,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围绕艺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这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绘画欣赏以学科,画种,时代或地域划分内容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课程综合性的特点,提出了从多角度认识欣赏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态度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培养。

三、教学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单元美术欣赏教学主题,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的同时,贯穿审美教育的主线,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美感特征的同时,简要穿插介绍作品常识。学习活动可多样化,体现师生互动交往,教学活动应尽可能直观生动,采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因此,教师课前应对教材作认真学习理解,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设计和准备,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本单元教学,可用二课时完成。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难点: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五、课前准备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或课件制作

 学生:课前有关作品资料的收集和学习.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题引入

通过作品数幅(投影、幻灯或图片)展示充满生命活力的绘画作品

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略。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交融。

(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可作适当增补)。

 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也可将自己课前收集准备的资料作讲稿)。

2、学生讨论。

3、学生对作品描述发言。

4、教师讲评,并作个人发言。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维纳斯的诞生》(意大利)波提切利 布上画 1432 175X283 cm 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桑德罗·波提切利是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 1447年,画家出生在一个皮革工匠之家。少年时的他非常顽皮,不思学业,父亲只得把他送到一间金银作坊里学艺。不久,他喜欢上了绘画,菲利普·利比收他为徒。他的绘画天赋很快引起银行家科西莫·美第奇的注意,不久便成为美第奇家族最宠爱的画师。在美第奇家族,他广交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触到各方面的知识,从而开阔了眼界,并为他的艺术打下精雕细琢、富丽堂皇、华美多采的贵族印记。 1477年,波提切利以诗人波利蒂安歌颂爱神维纳斯的长诗为主题,为罗伦左新购置的别墅绘制了著名的《春》。1485年,他又创作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巨作,《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同时还接受教会的定单,为教堂作壁画;也曾为《神曲》作了一套出色的钢笔画插画。 1492年,罗伦左去世,美第奇家族被放逐,社会政治形势多变。贵族复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波提切利的心被震动了,他的人生观和艺术观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在《诽谤》这幅画中,表达了他的愤怒和抗议。 波提切利以他那富有诗意的、充满优美曲线的、别具一格的和不可思议的天才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佛罗伦萨最伟大的艺术家。然而,由于他挥霍无度,晚年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问世事,孤苦伶仃。15105月,波提切利死于贫困和寂寞之中,葬于佛罗伦萨全体圣徒教堂的墓地里。

大家都知道,维纳斯即古代希腊神话中的阿芙罗狄德,是爱与美的女神。据希腊神话描述,维纳斯是克洛诺斯把自己的父亲乌拉诺斯的肢体投入海中时从海中的泡沫中诞生的。15世纪后半叶,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大师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即表现了这个爱与美的女神诞生时的情景:少女维纳斯刚刚越出水面,赤裸着身子踩在一只荷叶般的贝壳之上;她身材修长而健美,体态苗条而丰满,姿态婀娜而端庄;一头蓬松浓密的散发与光滑柔润的肢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肌肉的弹性和悦目的胴体;风神齐菲尔吹着和煦的微风缓缓的把她送到了岸边;粉红、白色的玫瑰花在她身边飘落,果树之神波摩娜早已为她准备好了红色的新装;碧绿平静的海洋,蔚蓝辽阔的天空渲染了这美好、祥和的气氛,一个美的和创造美的生命诞生了!
   据希腊神话描写,维纳斯出生即是成人。她没有经历过婴儿之身,没有经过非美的过程,生来就完美无缺。显然,作者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形象。可是,如果我们再细细的品味一下维纳斯的表情就会发现,她那木然、迟滞和略带困惑的眼神仍然流露着清纯的稚气,这个溶成人身躯与幼童稚气眼神于维纳斯一身的表现形式,既反映了作者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境界的崇尚又反映了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热衷,也正是由于这种崇尚热衷使得他的作品并不仅仅限于感官本身的审美诱惑,而是通过对美的沉思冥想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纯化和超越,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实际上,这是当时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典的唯美主义与基督教禁欲主义的结合,是维纳斯与圣母玛利亚的结合,是精神美与肉体美的统一。

(三)、活动二: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课本第3页,可作适当增补)。

研究问题:

    1、联系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说说作品中描绘了哪些物种?与生命物种,生命活动相关的自然形象是什么?

    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

    学生发言。

    教师发言(结合作品回放及局部观赏)。

    2、问题:

      (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

    学生讨论研究

    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发言:重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作补充发言。

     3、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作业要求:

    1、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2、试写一点对《孟特芳丹的回忆》一画的感悟。

(五)、学习活动小结。 

 

第二课时

 

(一)简要回顾讲评前一课美术欣赏学生作业(由学生讲读)引入本课。

(二)活动三:

讨论与解释:作者的感情与艺术创造。

1、作者感情的体会:

  欣赏作品(课本第4页,可作增补)。

  将课本作品与内容相似的内容其它绘画作品作比较。

    金黄色的庄稼和柏树》凡高 布面油画 72.5 x 91.5 cm  -雷米时期: 18899月初  伦敦: 国立画廊

文森特··高(Vincent van Gogh, 1853.3.30-1890.7.29)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郎、杜米埃和米莱(Millet)。
  凡·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人们如果确能真诚相爱,生命则将是永存的,这就是凡·高的愿望和信念。可是冷酷和污浊的现实终于使这个敏感而热情的艺术家患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发之时陷于狂乱,病过之后则更加痛苦。他不愿增加别人(尤其是弟弟提奥)的负担,于1890723自杀,几天后身亡,享年只有37岁。几个月后,曾经把自己全部热爱和物力献给他的提奥也死去了。人们说:提奥是为了凡·高而生的……

·高共画了两张有柏树的作品, 这是其中的一张。他曾这样写道:"脑子里始终浮现着柏树, 很想把它画成像向日葵那样的作品。但是很奇怪, 何以没有人画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柏树的线条与比例确实很美, 宛如埃及的宫女。"这一张画同圣-雷米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 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 泉涌着, 柏树像一团黑色的火焰, 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虽然一切都在起伏摇动, 但整个画面看来, 却有一种古典式的明朗与均衡感。暖色与冷色的微妙对比, 轻重与形状的比例, 这些不但形成结实的构图, 而且统一着整个画面。

群虾图》齐白石 中国画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改名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白石山人、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遂以卖画、刻印为生。四十岁后,曾先后五次游历各地。历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1955年度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工诗,诗宗樊增祥,用真心,有古民歌意趣。我国二十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出版有《齐白石画集》、《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白石印草》、《齐白石作品选集》、《齐白石作品集》等多种。

齐白石植根传统,师法造化的国画大师。他把前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道理体会得很深刻,其画以文人画为根基,开掘民间传统,探讨雅俗结合,为传统花鸟画注入了蓬勃生机,风格刚健鲜活、诙谐幽默。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是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有时则模写物象纤毫毕现。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以其画风发展来看,早年笔墨较清新整饬,中年以后渐趋雄肆,晚年则炉火纯青,真率自然,不假修饰。

齐白石的虾,灵动活泼,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神韵充盈。懂得笔墨也善于操纵笔墨的齐白石,他在下笔画虾时,既能巧妙地利用墨色和笔痕表现虾的结构和质感,又以富有金石味的笔法描绘虾须和长臂钳,使纯墨色的结构里也有着丰富的意味,有着高妙的技巧。此图中写九只虾,用淡墨掷笔,绘成躯体,浸润之色,更显虾体晶莹剔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墨成金,笔笔传神。细笔写须、爪、大螯,刚柔并济、凝练传神,显示了画家高妙的书法功力。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 ( 白石翁画虾,乃河虾与对虾二者惬意的合象——李苦禅) (虾的精神状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三个要素完满的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齐白石先生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叶浅予)  

讨论解释:

1)为什么类似的内容,不同作者的作品,风格不同?

2)课本作品分别体现出何种感情?

 学生讨论,并尝试对比作出解释。

教师发言:感情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肯定学生对作品所包含的感情的解释的理解。

2、艺术创造的理解:

研究问题:

1)艺术是什么?

2)优秀美术作品是否就是客观形象的再现?为什么?

观赏一组自然形象图片,再与相似内容的绘画作品作比较,试找出艺术形象与自然形象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发言:略。

教师适当提示:

艺术形象源于生活,但比生活更高,更典型,这是艺术创造的特征。

再请学生联系作品数幅,谈谈对艺术创造的理解。

(三)活动四:

体验与评价:创作与审美。

1、创作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赏课本作品和增补作品思考:

    是否是作者与自然和谐交融的活动?

    体会方法:

       1)学生亲自实践作品局部,体会感受。

      2)教师示范作品局部加强感受。

      3)请有绘画经验的学生谈感受。

2、审美体验,评价:

        结合本单元内容学习,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生互谈感受。

作业要求:

      选择作品一幅,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和能力写感受,大胆发表见解。
 

 

 

 

 

 

 

 

 

 

 

 

 

总第3、4、5、6、7课时

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

第一课: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拓展.以各种美术活动为引线,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及情感需要,循序渐进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施过程中,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思维,张扬个性,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整合意识,知识多元化意识.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如自评,他评,师评,生评,小组评,集体评.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描绘春天的影视资料及文学作品的音像资料,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乐曲《春天奏鸣曲》、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并纳入多媒体课件,新教材的内容设计合理,更贴近现实生活。备课时要注意课堂教学设计的生动、灵活性。这节课设计的内容亲切、自然,使学习的内容与大自然联系起来,学生更易接受。同时跨学科的学习需要也提示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个人的修养水平。

2、学生准备自己摘录的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表现春天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及歌曲等,让学生在准备学具的过程中提前预习本课。
二、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的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多媒体课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里面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艺术作品图片、影视资料、文学作品及音乐、歌曲。它形象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色彩艳丽,它的使用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更充实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解读,品味春天,让学生喜欢春天,赞美春天, 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以至让学生珍惜他们这人生的春天.
2. 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品味自然景象与艺术品,欣赏课件中春天的影像,让学生表述春天,了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机.
3. 技能目标:能够用语言表述春天,用画笔或电脑描绘春天,用双手剪裁出春天,用心灵感悟,升华春天.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联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关系.
难点: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春天,同时让学生运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来描绘他们心中的春天.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课时:1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二、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自然美和艺术美共同的美感与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以不同角度、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同时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绘画创作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对生命与自然的亲近,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体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点: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相关知识及其间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以讨论与合作、比赛的方式,自己分析出作品中艺术家对春天赞美的角度与形式。通过对艺术家的作品与审美价值的了解、探究和体验,理解不同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

六、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其中包括有关春天的文学作品、音像资料、图片、音乐)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在课前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等途径收集、摘录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片段与诗词;中外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表现春天的摄影图片及歌曲等。

七、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创设情境,揭题引趣:

师:春天是自然界万物复苏、生命萌动的季节,更是人们辛勤耕耘、播种希望的季节。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它孕育着生机,萌生着希望。下面,让我们首先伴随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和一组表现春的摄影图片一起来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吧!(板书课题)

课件展示:散文《春》的朗诵录音和配景摄影图片

2、分组讨论,阐述春天的特点与美感:

问题(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的信息?春天到了,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生(1):万物复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春柳叶绿、百花盛开……

生(2):春游、写生、植树……

问题(2):结合课件和自己收集中的诗歌、图片、音乐用一句话谈谈你对春天的感受或春天给人一种怎样的美感?

3、探究、分析春天的象征意义和表现形式:

问题(1):在一年一度传统的春节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信息?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课件展示:春节时的民俗、生活图片、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问题(2):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着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比如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

问题(3):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

(二)发展认知阶段

1、欣赏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及其相互关系:

A、欣赏国画《春》(现代) 王成喜

课件展示:摄影《梅花》与国画《梅花》、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的书法与朗诵录音

师:“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通过对比以上两组图片,谈谈画家为什么要用梅花来表现春天,传递春的信息?是怎样把自然美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的?

师:梅花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一探春光,其它的百花也不甘示弱纷纷赶来向春姑娘报道。大自然为我们创造的春天可以说是一个百花园,生机盎然。大家现在可以一边欣赏一组花卉图片一边构思:如果让你们用这些花卉为题材表现春天,你准备怎样表现呢?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天花卉的摄影图片和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春之歌》

板书:自然美——客观世界中自然物、自然现象的美。

B、课件展示:摄影风景图片《漓江》与画家白雪石的国画作品《漓江春》等。

问题:同样是表现桂林山水的题材,自然美与艺术美有何不同?什么是艺术美?自然美与艺术美又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板书:艺术美——艺术作品呈现的美。二者关系——艺术美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

2、造型艺术作品与文学作品表现春天的不同特色和特点:

A、欣赏墨彩画《溪》和国画《初春》

课件展示:摄影图片《春柳》与国画《溪》、《初春》、童声音乐《春》

师:“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冬雪消融,小溪潺流,碧绿清澈,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道道波纹,嫩柳生机萌动,这一切都传递着春的消息。湖滨春柳吐绿,鱼民在美好的春光里忙忙碌碌,鱼舟来来往往,一片繁荣景象。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呀!

B、欣赏国画《梅石溪凫图》 (宋) 马远

课件展示:Flash动画《梅石溪凫图》、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朗诵录音和解析

教学设计:Flash动画演示梅花怒放、群鸭戏水场景,点击梅花、群鸭局部放大,对比摄影梅花、鸭子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感受文学与艺术不同的特点。

课件展示:一组自然界蜂蝶、小鸟、昆虫迎春、闹春的摄影图片和音乐《鸟鸣》、女生合唱《春游》。

C、欣赏国画《春雨江南图》 (现代) 李可染

师:每逢看到春雨,农民伯伯总是说:“春雨贵如油”!我们要说,春雨美如画!而江南的雨景,无论是在画家的画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都别有一番情趣,意境深邃幽远。宛如苏轼《望江南》词意“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的写照。

课件展示:一组表现春雨的摄影图片、杜甫《春夜喜雨》朗诵录音和背景音乐《春游》

D、欣赏雕塑《春风》 (现代) 张德峰

课件展示:雕塑《春风》、音乐《望春风》、艾青散文《春姑娘》的朗诵录音

师:散文中描写的“春风”与雕塑《春风》表现的春风有何不同?

生:散文是以“春风”写“春风”,雕塑《春风》则是将无形春风、春天有形化、具体化,刻画成三位青春少女,像春姑娘一样飘然而至,似乎看得见、摸得着,但也同样充满了美妙的诗意感受。

(三)课堂练习

     请学生挑选自己熟悉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词,简短交流、思考后,用语言描述自己如果用绘画来表现的画面效果。例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等等。

(四)结束延趣、课堂小节阶段

课件展示:一组画家描绘的有关春天的作品背景音乐《湖上春来水沉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一起感受了春光,畅想了春天,同时也放飞了理想与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不仅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把握青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去学习、去创造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生活景色,伴随着春的乐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意境中。

(1)自然界的哪些现象向我们传达了春天到来的信息?

(2)春天到了,同学们衣着都有什么变化?可以组织哪些课外活动?

2、学生分组讨论,阐述有关春天的特点、景色,谈感受。

(1)春天可以怎样来表现?

[说明:以情境引入课题,创设良好的情感基调,引发学生的生活感受,以适应审美心理的情感和愉悦性特征,为本课的展开作好铺垫]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置身在一个什么季节里?
生:春天.
师:在这个春天的季节里,就让我们一起来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体验春天,探究春天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感受春光,了解春天。
二、师生活动
师:春天来了,我们的周围正悄悄地变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怀抱里,请欣赏屏幕录像(展示课件一,关于初春的景象).
学生欣赏,教师适时地做着解说.
看完录像后,师问:“同学们,根据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谁想说一说,春天里大自然出现了那些变化,那些征候 大家可以放飞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 ”

(同学们讨论回答……)
师:刚才说的是同学们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的,非常好,同学们再想一想:你学过或阅读过哪些描写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样描写春的,能否举上一两个例子.给大家两分钟时间讨论,思考,看哪一个同学说得最好.
注:请举手的学生回答,教师要不断鼓励大胆发言,表扬回答有个性的同学,鼓励不敢举手的同学参与进来.看作家是如何描写春的,让学生体会春的音韵……
师:同学们想一想:对于春的畅想,赞美,还可以通过哪种形式来抒发
生:用歌唱形式.
师:对极了,掌声鼓励.我们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里》《春之歌》《春天来了》《春天的故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数说着.)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班不乏会唱歌的同学,哪一个同学起来唱一首你喜欢的关于春的歌曲
    这一环节,学生出于害羞等原因,不敢起来唱,教师要动员,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表现.学生起来唱,老师首先参与进来,双手打拍合唱,号召全体同学应和.课堂掀起了高潮.
师:刚才我们从文学,音乐两方面畅想了春天,那么画家又是怎样来表现春天的呢?展示课件如下:略
活动:
欣赏课本中的美术作品,作品都是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讨论美术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艺术(美术)有什么关系?
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课本之后回答.
生: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水彩画,铅笔画,蜡笔画,年画,雕塑,剪纸……
教师及时鼓励,表扬回答积极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难度较大,让同学们讨论,发挥集体的智慧.如若还不行,教师可提示如下:

我们都喜欢看电视,有时看到辛酸处,我们也跟着主人公伤心,流泪,这是为什么?主人公的遭遇在实现生活中有没有 "有"也就是说,剧中的情节现实中是有的,它是取材于生活中的.这样同学们肯定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自然,取材于生活,艺术美是对现实美的集中概括.
    通过这样的探究,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为了很好地克服难点,教师即兴表现几个春的小品.教师示范国画和水彩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要提示学生:春天的主要色调是什么?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学生欣赏,领略一下表现手法,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但要提示学生,不要被教师的示范框住思维,目的是发挥个人所长,个人风格,体现个性.
三、自主与合作练习
师:好,下面我们按自愿原则,组合小组,也可自己个人一组,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手法,形式,去表现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课件:略
学生各显神通:
    通过自由组合,讨论交流,小组成员间达成共识,确定意图和主题,用国画,水彩,儿童画,剪纸等手法进行表现练习.
师:如果你能自己独立完成更好,我们鼓励电脑绘图好的同学到前面讲台的电脑上一显身手.
    教师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一起表现,并且随时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鼓励大胆创新.
四、合作评价与探究
    请完成作品的小组的同学到前面解说自己的创意,并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级同样如此,最后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各抒己见,互评作品,让学生畅所欲言,都参与进讨论中.并且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你认为怎样修改会更好?这样综合同学们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供各小组参考,修改,提高.(作业中有铅笔画,国画,彩笔画,剪纸,等等.)
五、小结及拓展
    教师用激励赞赏的语言总结,表扬.最后拓展: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在座的同学们,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
最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们回去以后把作业整理好,按时上交.
借用时节,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

 

第二课   生机蓬勃的春日景象

学习目标: 

1、  结合欣赏和构图练习,认识造型与色彩在造型艺术作品中的地位。

2、重点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了解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3、运用抽象色彩练习的形式体会色彩,特别是原色、间色、对比色和相邻色在艺术上的作用。

课 时:1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表现春天的装饰绘画作品。以色彩为主表现春天的造型艺术作品。能够演示造型与色彩表现特点的影视图片资料。能够演示色彩知识的绘画材料,如水粉画材料、水彩画材料、丙烯画材料或电脑美术设备等。
2、学生准备学具:能够进行色彩练习的绘画材料,如水粉画材料,水彩画材料,丙烯画材料或电脑绘画设备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借助装饰画造型与色彩特点强烈的特性,讲解造型与色彩对造型艺术作品的影响。(我们都知道装饰画好看,那么它作为一中具有装饰性的绘画形式有什么样的特色呢?主要是色彩和造型上的特点:装饰画一般具有造型简练,色彩明快,对比强烈、鲜艳的特色,在视觉上给人们造成一种冲击力,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2)讲解色彩的基本原理。
色彩的基本原理
  如前所说,光谱包括红、橙、黄、绿、蓝、蓝-紫和紫色,以及在其最纯度上的上百个微妙的色彩变化。这个色彩范围也适用于颜色。儿童或初学者在使用颜色时,很可能只使用几种简单的或单纯的颜色。他们意识不到简单的颜色也是有变化的。很多颜色是通过两种以上的颜色调和出来的。 
  但是,有三种颜色是不能通过调和创造出来的;它们是红、黄、蓝色,即所谓三原色。当将两种原色相调和时,份量相等或不相等,它们就可能创造出几乎所有的颜色。任意两种原色相调和产生一种二次色(亦称复色):橙色出自红色与黄色;绿色出自黄色和蓝色。而且,某种中间色是由一种原色与相邻的二次色相调和创造出来的。中间色的数量是无限的,原色或二次色在比例上的变化导致颜色的变化。换句话说,黄色与绿色相调和产生出的不只是一种黄-绿色。如果使用更多的黄色,其结果与用较多的绿色的黄-绿色大不相同。艺术家偶尔也不正确地把中间色作为三次色。三次色是出自两种二次色的调和 不是一种原色与二次色调和。稍后将更深人地讨论。如果我们研究混合色从黄到黄-绿到绿的进阶,就会发现一个呈现为色轮的自然次序。我们区别微妙变化的能力使我们在每个位置上看到一种新颜色。 
    三色系统:三原色在色轮上的空间分布是均等的,黄色一般在顶上,因为它最接近白色。这些颜色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即所谓原三色。三种二次色被置于调和出它们的两种原色之间;空间均等,它们创造了由橙、绿和紫构成的二次三色。置于每种原色和二次色之间的中间色创造了均等的空间单位,即中间三色。所有位置使颜色处于一个12色的色轮中。当我们围着色轮走动时,色彩就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致这些颜色变化的光线波长的作用。靠在一起的颜色在色轮上显示出来,靠近的颜色是它们的色彩关系;相距较远的在色性上较对比。直接相对的颜色彼此提供了最强烈的对比,即补色。

任何颜色的互补都是以三原色系统为基础。例如,红的补色是绿色 三原色剩下的另外两种颜色,份量相等的黄色和蓝色的混合。因此,颜色及其补色都是由三原色构成的;黄色的补色是蓝色和红色的混合造成,即紫色。如果颜色是"混合的"二次色(即橙色),其补色可以通过创造这种颜色的原色(红与黄)发现出来,三原色中剩下的颜色(蓝色)即是它的补色。 
中性色  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色彩的性质。一些是黑色的、白色的或灰色的,它们看起来不同于色谱上的任何颜色。在那些东西中没有发现色彩的性质;它们的区别仅在于它们反射光的数量上。因为我们不能在黑、白和灰中辨别出任何一种颜色,它们便被称为中性色。这些中性色实际上反映了在一种光线中色彩波长变化的数量。 
  一种中性色,白色,可以视为所有颜色的存在,因为它是发生在一个表面反射不在同等程度上所有颜色的波长。 
  那么黑色一般被视为没有颜色,因为它是在一个表面上均匀吸收了所有色光,而没有反射任何色光的结果,绝对的黑色很少有,除非在很深的山洞中。因此,大多数黑色仍然包含一些被反射的色彩的痕迹,不过很轻微。 
  任何灰色都是一种不纯的白色,因为它只是部分反射所有色光的结果。如果反射光的数量很大,灰色就比较亮;如果数量小,灰色就较暗。中性色是由反射光的数最显示出来的,而颜色则与反射光的质量相关联。 
色彩的物理属性 
  不论艺术家是否用颜料、染料还是墨水来工作,每一种被使用的颜色都必须根据颜色的三种物理属性来描述:色相、明暗和纯度。 
    色相:色相是一般的色彩名称 红、蓝、绿,等等--用来称谓对在可视光线中能辨别的每种波长范围的视觉反应。色相指示了一种颜色在色谱或色轮中的位置。每一种颜色实际上存在着很多微妙的变化,尽管它们都始终使用简单的色彩名称。例如,很多红色在性质上与纯粹的红色大不相同,但我们仍然以红的色相来识别它们。此外,把一种颜色添加到另一种颜色会改变这种颜色的色相;这实际上改变了光的波长。任何两种颜色的混合可以创造出无限的层次(变体)--例如,黄色与绿色之间。为了概念的清晰,艺术家一般把色相放在十二个层次的色轮上来确定(辨别或命名)色相。 
    明暗:一个人的色调范围可以通过把黑色或白色增加在色相上来产生。这说明色彩有不同于色相的特性。被称为明暗的色彩特性对色彩的明和暗,或一种颜色反射的光量进行区分。在最亮与最暗之间存在着很多明暗层次。要改变一种颜色的明暗,我们必须把它与另一种更亮或更暗的颜色相调和。不会改变色相的亮色与暗色只有黑色和白色。 
  为了更有效地使用色彩,我们应该知道每种颜色的标准明暗。这种标准明暗在色轮上看得最清楚,色轮上的颜色按照中性明暗的水平从黑到白依次排列。所有高于中间灰色的颜色都称为高调色。所有低于中间灰色的额色则足低调色,一种颜色是否高调或低调取决于艺术家,众所周知,一种低调的紫色可以通过白色来提亮。那种调整是按照中性色水平提高紫色的明暗水平,直到它与灰色的明暗水平相一致;通过检查标准的灰色,可以使紫色在明暗上与黄-橙色的明暗相等。同样,象黄色那样的高调色也可以通过很黑的颜色来调整,直到它成为低调色。 
    纯度:色彩的第二种特性,纯度(亦称饱和度)涉及在一种色彩中光的性质。我们使用纯度一词来区分同一色相中较明亮或较浑浊的色调;即区分一种颜色的饱和程度或出自灰色和中性色的颜色的强度。只反射红色光波的颜色是一种纯红的颜色,但如果任何互补的绿色光波也被反射了,红色的亮度就会减弱或变灰,加果绿色和红色的光波被反射的表面均匀吸收,其色调就是中性的灰色。没有纯度的颜色就接近灰色。 
  有一些方法改变色彩的纯度。常见的方法是将一种颜色与其补色并置,这样会增加颜色的纯度。另一种改变纯度的方法是将颜色进行调和,这将自动地降低被调和色的纯度。增加中性色(黑色、白色或灰色)会导致颜色的变动。当白色调和到任何颜色中时,会使颜色变浅,但也会失去其亮度或纯度。同样,把黑色调和到某种颜色中,当颜色变暗时也减弱了纯度。我们不可能在不改变纯度的情况下改变深浅,颜色在加入灰色后会失去纯度,但在色调上不会变深或变浅。改变任何颜色的纯度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补色。把色轮上完全对立的两种颜色调和在-起,如红与绿、蓝与橙、黄与紫,实际上就是三原色的平均调和。在比例不相等的调和中,两种互补颜色的调和将会使量多的颜色产生特殊的性质。量少的补色,不是纯粹的灰色,是量多的补色的灰色或中性色形式。当两种二次色与一种普通色调和产生三次色时,也会发生这种中性化。当一种颜色通过其中性化而产生出那些颜色时,它们都具有同样的特性和外表。三次色的位置在色轮的内圈,如褐色(橙色的中性化)、橄榄绿(绿色的中性化),等等。它们以低纯度和色相的中性化为特征。一种二次色与一种原色相调和时,其结果不会出现在色轮的外圈。 

2、  发展阶段:
学生运用色彩进行表现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色彩的搭配,完成春天创作的色彩稿

3、展示讲评:
(1) 结合学生练习讲解色彩运用方面的优缺点。
(2) 教师与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修改练习,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课后拓展:
a) 结合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和练习,修改自己的创作草稿和色彩稿。
b) 根据已修改的创作稿收集新的素材。

 

 

 

 

 

 

 

第三课  春天的畅想

教学目标:

1、至少运用一种造型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的技能技巧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畅想。
2、认识造型与色彩,特别是主观色彩对造型艺术创作的影响。
3、能够感受自然美与艺术美。感受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在造型艺术中的不同形式。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 时:2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与学生应用的造型艺术创作形式相同的示范作品,如水粉画、水彩画摄影、电脑美术等。相关的技法演示材料。
2、学生准备学具:学生自己选择的造型艺术创作材料,如水粉画、水彩画、油画、摄影、电脑美术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导阶段
(1)为同学讲解响应的造型艺术技能技巧,特别是不同形式的不同起稿方法。
    大家欣赏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之后,应该对手中的草料如何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那么,下面我们开始研究如何进行一幅色彩作品的创作。
    首先,在确定了我们所要描绘的景物之后,我们就要在画面上开始经营位置,也就是所谓的构图。绘画上几种常用的构图方法分别是:正三角形构图、S线构图、平行线构图、垂直线构图(分别画出各种图例,讲解)
l、三角形构图:这种构图十分稳定,常用来表现高大的建筑物。
2、平行线构图:常给人以一种平衡、宁静、深远的意境。
3、S线构图:这种构图有一种流动的韵律感。
4、垂直线构图:给人以高耸、上升的感觉。
(2)辅导学生起稿、设色。(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讲解学生起稿阶段的优点和存在问题,讲解修改方法和技能技巧。
2、发展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完成创作。(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3、收拾与整理
(1)教师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供同学参考。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对创作进行修改完善。
4、展示讲评
(1)交流展示作业,同学之间互相欣赏、点评。
(2)教师从总体方面阐述自己的评价,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介绍几种艺术现象:

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

从作品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相似程度上去划分作品风格的概念。抽象艺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在美术研究领域,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构成一对相关的概念。
    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级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中,从欧洲原始的岩洞壁画,到文艺复兴时代的宗教壁画;从印度的佛教艺术,到中国的画像砖石,都可以看到这类艺术作品,至今它仍是美术创作中重要的艺术风格。欧洲古代的模仿说,中国古代的应物象形说,L.达·芬奇等人的言论都是具象艺术有名的理论表述。
    抽象艺术中的形象与自然对象较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一些美术样式,如书法、建筑等,其样式的特征决定了它们在整体上是抽象的。一部分原始艺术作品和绝大部分工艺美术作品也属于抽象艺术。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思潮,抽象艺术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的欧美。大部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都受到了这一运动的影响,如抽象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塔希主义、行动绘画等。
    现代抽象艺术大体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对自然对象的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新组合;第二类完全舍弃自然对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并因此被称为纯抽象。第一类抽象艺术又包含了两种倾向:①如P.塞尚、P.克利等艺术家往往以自己对事物的概念为依据,在创作中削砍对象外观中被认为是次要与偶然的形式因素,使艺术形象得以显示被认为是本质的原型。②另一些艺术家,如C.毕沙罗往往以个别、特殊的自然对象为依据,从其自然外观中抽取艺术形象的模式。第二类抽象艺术同样包含两种倾向:①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具有明显直接的情感表现性质,因此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或热的抽象艺术,W.康定斯基、J.米罗的许多作品是这种创作倾向的代表。②如K.C.马列维奇、P.蒙德里安等艺术家在作品中展现的是一些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它们不包含直接的情感表现意味,因此被称为古典的、几何的和冷的抽象艺术。现代抽象艺术运动在整体上是对欧洲模拟自然的传统的反叛,它对现当代美术发展产生了广泛影响。

抽象艺术、具象艺术与艺术作品中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是两类不同的概念。后者建立在对形象、形象与自然对象之关系的细致解剖之上,任何酷似对象的形象也不可能不包含对对象一定程度上的偏离。因此,具象艺术之中也包含着或多或少的抽象因素;同样,许多抽象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亦有与自然对象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包含着具象因素,上述第一类现代抽象艺术便是例证。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概念是宏观的、直观的;抽象因素、具象因素的概念是微观的、分析的。对于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的混淆,会导致抽象艺术、具象艺术概念的瓦解。
    若将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这一对概念放在丰富丰富多彩的人类美术现象中,则可以看到,它们像是磁棒的两极,许许多多艺术作品位于纯粹的抽象艺术与酷似自然物的具象艺术之间。例如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彩陶的纹饰、许多非洲部落的原始木雕与面具、欧洲中世纪的一些宗教绘画以及部分中国的文人写意画。这类艺术作品或对特定对象加以大胆变形和装饰化处理,或将不同对象的局部特征进行适度的组合,将对象纳入抽象化的程式中使之偏离原来的外观,艺术形象所包含的抽象因素与具象因素相对和谐状态,使之难以简单地用这一对概念加以划分。中国艺术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言论,从创作过程与形象特征两个水平上描述了传统中国艺术家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
    无论抽象艺术还是具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两类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它们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
课后拓展: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创作中的体会,换一个角度或换一种表现方式去表现相同的内容,加深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

以“欣赏、启发——联想、情感输入——交流——拓展”为展开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 通过直观欣赏展开艺术思维,通过师生、生生互动等交流方式获取更多的艺术营养。

(2)提供表现参与的机会,创设展开丰富联想的空间,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想象和情感移入,为心境共鸣创造条件。

二、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想象和联想,充分挖掘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艺术素材;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大自然与艺术间的转换和交融所带来的美感。

2、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欣赏、分析、交流、联想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艺术家们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对春天的赞美,加深情感体验。

3、形成积极参与的交流意识,激发创作兴趣;初步完善创作构思,感受成功体验。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评价美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尊重每位学生的感受,赞赏每位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所提供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向和客观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充满激情的学习,用情感来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画笔去描绘。

教学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和谐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上共享彼此的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念。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2、采用“引发情感——发展认知——认知巩固——课后拓展”为模式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并利用现实生活素材,尽可能的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量的艺术图片,加深情感体验;通过丰富多彩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

3、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欣赏、分析、想象、交流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鼓励、指导。

(2)通过参与欣赏和认知巩固,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揭示思维过程、赏析能力和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3)通过课后拓展作业分析,及时了解学习情况,找出问题症结,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生生互评、个人自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点评为辅,在认知巩固阶段,通过同学间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师生、学生间语言传递式的交流方式,主要是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为主线,启发、讨论为手段,师生进行感知交流,思维在交流中得到延伸,感情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第二阶段讲解抽象表现手法时会出现障碍,因此设置听音乐和色彩置换这一环节,便于学生的理解。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和能力,会操作多媒体。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欣赏:

请同学赏析画面带来的美感。

 [说明:通过参与欣赏,使欣赏的心理活动逐步展开。]

《春》波提切利 (意大利〕203×314cm 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此画取材于诗人波利齐亚诺的诗歌。艺术家以自己的思想去解释古代神话中的形象,画面的情节是在一个优美雅静的树林里展开的,美丽端庄的维纳斯位居中央,她以闲散幽雅的表情等待着春之降临。在她左右,三位女神(阿格莱亚、赛莱亚、攸夫罗西尼)互相携手翩翩而舞,在维纳斯的左边,春神弗罗娜正以优美飘逸的健步向观者迎面而来,她全身披戴着饰花的盛装身后是春风之神莎菲尔和一位希腊少女。这种对于人性的赞美,在波提切利的作品中具有非凡的美感。而且,波提切利以其秀逸的风格、明丽灿烂的色彩和流畅轻灵的线条,在文艺复兴诸大家中独树一帜。但在文艺复兴后,有较长时期西方人士未能对他作出恰当评价,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和英国拉菲尔前派运动中,他才倍受赞扬,被人们推崇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的大师。由于他极善于运用线条,与东方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点也深得中国及日本研究者的重视。
   在这里,人物比前一幅要多些,也是按照诗人波利齐安诺的诗来创作的中间也是一位维纳斯,但形象并未比前一幅上的维纳斯有更多的欢乐情绪。相反,倒是左边三位优美女神(阿格莱西、塞莱亚、攸美罗西尼)描绘得富有生气:森林边,这三位女神沐浴在阳光里,正相互携手翩翩起舞。右边的一个象征华美,中间一个象征贞淑,左边一个象征欢悦。她们将给人间带来生命的欢乐。
  波提切利用中世纪的装饰风格来展现这三位女性形象,线条富有节奏感,人物的形体美借助于线条来体现,十分流畅。 在画的右边,分别是花神、春神与风神(自左至右)三个形象,象征春回大地,万木争荣的自然季节即将来临。
  古罗马哲理诗人卢克莱修在其长诗《论事物的属性》里,对这三个形象作过一番描写,这些诗句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广为流行,这可能就是波提切利绘画动机的来源。只是这里的风神没有贵族气息,形象比较生动,一定程度上倒很象是中间美神维纳斯的仆役,而画面上唯一占有显著地位的男子形象,则是最左边那个好象在采摘树上果子的墨丘利(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实际上这位众神的使者是在用他的神杖驱散冬天的阴云。他是众神的信徒,在这里是报春的象征。
  此外,在维纳斯的头上,还飞翔着被蒙住双眼的小爱神丘比特,他正朝着左边的人准备把金箭射去。谁要是中了他的金箭,便产生如痴似狂的爱情。这一切,都是波提切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写照,他把诗人的赞美以丰富的形象手段象征性地铺陈在这一幅画上。 艺术家对美好事物的愿望,总是与他所处的生活境遇发生矛盾。波提切利在画上展示了那么多充满着春的欢欣的天神形象,尽管他们显得庄重与自信,总不免带着画家内心深处所埋藏的一种无名的忧伤。
  画上的基调则是纤弱和略显悲愁。不难理解,这种伤感情调正是当时贵族文化的通病,如在劳伦佐·美第奇的一首诗中所写的: 青春虽然欢乐 却并不长久; 让我们尽情歌舞吧, 莫问明天是否吉祥! ——《亚丽安德妮咏》波提切利是皮革商人的儿子,排行第七。早期受他的老师们的艺术影响,画面上还充满着人生的乐趣,而且带有明显的民主气质。自从得宠进入美第奇宫廷后,由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多变,加上自己的身份与众不同,在急剧的城市贫民与工人革命的斗争声中,美第奇被逐,宗教改革家萨伏纳罗拉被焚,德国皇帝入侵和城市共和政体瓦解……,这一切,使他感到恐惧与彷徨。而画家的内心忧郁,似乎都交织在他以后的绘画创作之中了。 此画约203×314厘米,用丹配拉色作于木板上,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

2、发展认知:

[说明:设置问题情境,展开想象空间,对作品进行感性与理性的分析,提高欣赏水平。]

A、照片《漓江》与国画《漓江》的对比展示

(1)自然美与艺术美具有哪些共同的美感?

(2)自然美与艺术美不同的表现手法?

B、屏幕展示多幅作品的对照比较及重点放大展示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然美与艺术美中的春天。(以教材刊登的作品为重点)

(1)美术作品的其他表现形式?

(2)艺术家是怎样通过作品传达信息的?

(3)感受具象表现和意想表现手法的特点。

C、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1)音乐给了我们什么样的联想?抽象的还是具体的?

(2)谈谈感受。

(3)能否用色彩来表现乐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D、屏幕展示蒙得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爵士乐》

(1)谈谈画面的构图形式。

(2)色彩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3)现场演示将《百老汇爵士乐》演变成春的乐章。(通过色彩置换完成)

(4)感受抽象表现手法的特点。

[说明:这阶段是在对情感体验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比较、讨论、交流等形式,了解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联系与区别及绘画作品不同的形式语言;了解具象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在春天中的特点。]

3、认知巩固:

  1、介绍适合学生表现春天的具象、抽象、意象表现手法的三幅艺术作品。请学生分析,谈谈三种形式的特点。

  2、要求同学们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和感受春天以及对春天的畅想形成自己的创作构思。

  3、围绕自己的感受画创作草稿,并介绍创作设想。

  4、同学间相互交流,汲取别人优点,完善自己创作构想。

[说明: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的描绘心目中的春天,通过互评、自评、点评等教学评价的设置,帮助学生完善创作构思]

4、课后拓展:

1、结合自己准备应用的表现方式进行相关的技能技巧的练习。

  2、结合自己的创作搜集相关的创作素材。

  3、尝试根据一首诗、一首乐曲画出春的意境。    

七、课后反思:

1、情景设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焕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听音乐谈感受环节的设置,便于学生对抽象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把握。

3、自评、互评、点评的教学评价的设置,宽松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们敢于各抒己见、互相切磋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欣赏水平、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准,同学间的情感在交流中得到升华。

 

 

 

 

总第8、10、11、12、13课时

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

单元总目标:

通过以实际标志、设计海报和运动会会场设计的形式参与班级或学校活动,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技能技巧。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加深对集体的责任感。充分展示自己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第一课  标志设计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标志的图片、实物;以标志常用的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等制作的背景板;可往背景板上粘贴的标志常用组件,如人形、字母、植物、动物等;可以悬挂、张贴标志的环境图片。可进行色彩组合的演示工具,如电脑或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标志的图片、实物;设计标志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硬纸板及可悬挂标志的线绳、双面胶带、图钉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学生学习和了解标志设计而设置的。人们用形来表情达意是不言而喻的。而标志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典型。大量的信息、高度的概括、浓缩在极简练、美观的图形中,在人们视觉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因此在形的选择与设计上就要做到一形多用,既要信息传达准确,有要做到形象美观、简练,而组合形式更要单纯,整体形象又必须个性鲜明,设计要求是比较高的。通过分析与作业训练,能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标志的设计特点,学习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创作设计,最终使学生掌握用形来传递信息,表达概念与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
    中学美术教育是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和欣赏评议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艺术特征。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实物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五、课时:2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社会生活、加强社会调查,注重课前活动。
(标志设计调查报告   班级——     调查小组——)
1、调查我们生活中所看到的标志,说出来它们的名字、形象以及含义;2、分析标志设计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3、分析标志设计有哪些类别。4、查找关于奥运会的有关资料。
教学意图:标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计,课前让学生分小组调查生活中的标志,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标志设计及其文化背景。
(二)生活情景和丰富的历史资料,引入新课程。
1、运用生动的电脑动画引入,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2、讲述标志起源,注重民族文化。
教学意图:把学生好奇、求知的心引入知识的殿堂,从同学们常见的标志和远古时期的故事引入教学。

标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图腾”。那时每个氏族和部落都选用一种认为与自己有特别神秘关系的动物或自然物象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特殊标记。如女娲氏族以蛇为图腾,还有的以太阳、月亮、乌鸦为图腾。炎黄子孙则是以龙做为自己的图腾,最初人们将图腾刻在居住的洞穴和劳动工具上,后来就作为战争和祭祀的标志。国家产生以后,又演变成国旗、国徽。所以说国旗又是一个象征国家的标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象征祖国的国旗、国徽,自觉的维护国家形象和尊严。
(三)欣赏著名标志设计,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1、结合课前学生准备的关于奥运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课件展示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观察这些标志在设计上有什么样的变化。
2、学生观察后分析标志设计的艺术特征以及北京为申办2008奥运会所设计的会徽具有的象征意义;
3、简要分析标志设计的艺术特征:课件展示艺术特征:
(简练、独特、美观、传递信息明确)
教学意图:标志设计的重点是其艺术特征,从几十年来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体现出标志的特征。在2008年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标志在设计上还具有了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标志的特点 :
A.功用性 
    标志的本质在于它的功用性。经过艺术设计的标志虽然具有观赏价值,但标志主要不是为了供人观赏,而是为了实用。标志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直观工具。标志有为人类共用的,如公共场所标志、交通标志、安全标志、操作标志等;有为国家、地区、城市、民族、家族专用的旗徽等标志;有为社会团体、企业、仁义、活动专用的,如会徽、会标、厂标、社标等;有为某种商品产品专用的商标;还有为集体或个人所属物品专用的,如图章、签名、花押、落款、烙印等,都各自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志尤其兼有维护权益的特殊使命。
B.识别性
    标志最突出的特点是各具独特面貌,易于识别.显示事物自身特征,标示事物间不同的意义、区别与归属是标志的主要功能。各种标志直接关系到国家、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决不能相互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错觉。因此标志必须特征鲜明,令人一眼即可识别,并过目不忘。 
C.显著性
    显著是标志又一重要特点,除隐形标志外,绝大多数标志的设置就是要引起人们注意。因此色彩强烈醒目、图形简练清晰,是标志通常具有的特征。 
D.多样性 
    标志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无论从其应用型式、构成形式、表现手段来看,都有着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其应用形式,不仅有平面的(几乎可利用任何物质的平面),还有立体的(如浮雕、圆雕、任意形立体物或利用包装、容器等的特殊式样做标志等)。其构成形式,有直接利用物象的,有以文字符号构成的,有以具象、意象或抽象图形构成的,有以色彩构成的。多数标志是由几种基本形式组合构成的。就表现手段来看,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几乎难以概述,而且随着科技、文化、艺术的发展,总在不断创新。 
E.艺术性 
    凡经过设计的非自然标志都具有某种程度的艺术性。既符合实用要求,又符合美学原则,给予人以美感,是对其艺术性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说,艺术性强的标志更能吸引和感染人,给人以强烈和深刻的印象。标志的高度艺术化是时代和文明进步的需要,是人们越来越高的文化素养的体现和审美心理的需要。 
F.准确性 
    标志无论要说明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其含义必须准确。首先要易懂,符合人们认识心理和认识能力。 其次要准确,避免意料之外的多解或误解,尤应注意禁忌。让人在极短时间内一目了然、准确领会无误,这正是标志优于语言、快于语言的长处。 
G.持久性 
    标志与广告或其它宣传品不同,一般都具有长其使用价值,不轻易改动。 

(四)结合学生准备的标志,进行标志分类的练习 
1、学生活动,分析自己所带的标志,从中复习其艺术特征;
2、自学课本进入下一个环节——标志的分类;
3、展示教师课件,讨论分析课件中所展示的标志类别以及表现手法;
4、学生在讲台上将老师准备的标志分类。
教学意图:标志设计的分类和表现手法在课本中表诉的比较详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结合课前活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学生更大程度的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学生作品欣赏,了解创作方法,注重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1、欣赏一组学生作业,进一步了解标志的特征;
2、设计过程:选题、构思、定稿。
教学意图:多幅学生作品的欣赏,促使学生创作的欲望;欣赏学生亲自设计的标志,消除了其他学生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行的学习动力,更容易进入下一个环节。对于设计过程,在前面的设计课中有相同之处,所以在讲课中一带而过。
(六)小组讨论,体现合作学习,注重协作精神
1、布置作业,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开始绘出草图;
教学意图:所设计的标志均属于校园文化,学生比较容易投入,采用小组讨论来设计,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设计中播放轻松音乐,使课堂张弛有度。
(七)开展作业品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成功体验
标志设计作品卡
名称  设计师 
设计构思 

1、展示学生作业,并请设计师介绍本组的作品;
2、学生对作品的评价;
3、选出设计最好的一组,掌声给予鼓励。
教学意图:当自己的设计作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是,我想每一个学生都会很自豪的,作业的交流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是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当他们自己设计的标志应用在班级中,校园中的时候,他们也会更家热爱自己的班级体和学校的。
(八)课后拓展,注重学科延伸
    在短短的40分钟内,不可能培养出来一名真正的设计师,但是我希望能够在这节课中,学生能够更深入的学习美术这门学科,让那些喜欢美术的孩子们有更宽的学习天地和学习动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讲授新课、巡回指导、总结四个环节组成。
    上课前了解学生所带的有关标志资料,问学生一些简单的标志知识,如:所带的资料是属于哪一类别的,奥运标志的含义是什么等。和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和沟通。
导入:
    同学们好,有一种饮料风靡全世界,大家想知道是什么吗? 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有关它的电脑动画吧。(播放可口可乐的动画广告)现在我们知道这重饮料是什么了吗?学生回答:可口可乐。为什么在没有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识别出来呢?学生回答:因为在动画的最后显示了可口可乐的标志。
    因为标志是一种视觉识别符号,它在生活中犹如语言,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它通过精练的艺术形象,使人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象征性,所以我们称标志设计为视觉的语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标志设计(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
    我想,对于奥运会标志我们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是由五种颜色的圆环构成的,它是如何产生的又具有什么含义呢?
学生回答:略。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一组图片:展示幻灯二
提出问题:这些是历届奥运会会徽,你能发现它们在设计方法上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回答:设计更为简洁,独特、美观、主题也更鲜明。
老师总结:(结合板书)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更具有民族文化气息。
奥运会会徽的变化发映出标志设计的艺术特征:
1、 表现形式简练;
2、 传递信息明确;
3、 艺术形象独特、美观。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带的标志,从中复习其艺术特征并进入下一个环节——标志的分类;讨论分析课件中所展示的标志
    同学们自己也准备了一些标志,现在你们看看手中的标志是不是也具有简练、明确、美观的特点呢?结合课本标志有分成哪些类别呢?表现手法又可分为哪几种呢?
鼓励学生上讲台来展示自己所带的标志,进行简单的分析;
标志的应用非常广泛,按照用途大致上可以分三类:(对上节课进行归纳补充)
1、政治、文化和体育性标志
2、经济、科学技术和商业性标志
3、公共服务性标志:
    现在我这里有一组标志,请同学们可以帮我分析下列标志有什么特点,并按照应用范围进行分类。
标志的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 
    首先是具相型的表现手法,如我们课本上的消费者协会和教师协会的标志,有写实的、写意的也有指代象征的标志,比如七匹狼服饰就是写实的,而新飞电器的标志则是变形的鹰的形象。表明新飞电器掌握市场营销与时代潮流敏锐灵活的运作机制。
    抽象的标志则是运用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型的组合。比如:奥运会的标志,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而中国保险公司则是运用了圆球的添充来表示公司的作用。
    还有文字符号型的标志设计,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是英文变形。在设计中各种手法结合应用,如97`上海国际魔术节就是应用了具象和文字符号两种手法。就形成了综合型的标志设计。
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标志的类别、艺术特征和标志的表现手法,看了这么多的标志,大家想不想也成为一名设计师,现在,我这里面有几个标志需要大家来设计,大家有没有信心来完成这些设计?

展示课件(供学生参考)
学生分组设计标志,教师做指导。
作业讲评: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老师给以肯定。
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出评述。在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设计,比如包装设计、雕塑设计、海报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建筑设计等等,观察生活,你会发现更多的设计艺术,走进艺术,你会发现生活会更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够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课后拓展:

可以由同学们自发的收集社会公共场所、机关厂矿企业公司的标志,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修改或提出修改建议,也可以尝试着为没有标志的单位设计标志。

 

 

 

 

 

 

 

第二课 海报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海报进行分析,了解海报的特点及基本表现手段。

2、了解海报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并能制作简单的海报。

3、通过对海报的欣赏与设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海报的设计过程与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海报设计的创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颜料、笔、纸、剪刀、胶水等。

学具准备:自己收集的海报图片、颜料、笔、纸、剪刀、胶水等。

课时:2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导入

多媒体播放海报图片

感受海报艺术简单、强烈、尖锐的艺术美感

互相研讨

结合欣赏组织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海报资料进行讨论:

1、海报的作用

2、海报的特点

3、构成海报的主要要素

4、设计者是怎样选择素材来完成自己和设计意图的(怎样才能有好的创意)

交流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章等)并讨论、总结

尝试练习

教师提供运动会海报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学生进行组合练习。

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海报形象简单、色彩清晰的特点及采用平面设计的基本表现手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海报的设计过程和海报绘制的相关技法并强调海报设计的要求

学生选择创作内容,结合自己收集的参考资料及创作素材进行构思起稿

创作指导

根据学生的草稿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内容(如运动会)对海报的要求和影响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设想,运用归纳、对比、夸张及适当的文字等修改自己的设计并定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明确传达主题

2、构思新颖

3、注意构图尽量简洁,画面要求完整,标明活动时间、地点等

根据作业要求完成海报的设计制作

作业展评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互相讲评作业

课后拓展

媒体播放海报图片进行欣赏,激发学生课后研究的兴趣

欣赏、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海报,认识和了解海报的特点。
2、指导学生为班级、学校或学区的学生运动会设计绘制海报,让学生体会海报的设计过程和绘制特点。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海报的艺术美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海报及海报应用的图片、影视资料、实物;可以悬挂、张贴海报的环境图片。可进行图像与文字组合的演示工具,如电脑或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海报的图片、实物;设计海报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现成的图片素材、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l、结合欣赏各种海报,讲解海报的特点和构成海报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可以学校运动会为内容,让同学们围绕进行海设计练习。(海报招贴艺术,更加接近于纯粹的艺术表现。是最能张扬个性的一种设计艺术形式,当然最终还是为商业目的而服务。)
2、模拟班级或学校需要海报的活动,如艺术节、班会、联欢会、朗诵会、制作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画展、讲座等。
3、结合自己选择的内容寻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创作素材。
(2)发展阶段
l、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内容(如运动会)对海报的要求和影响,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及适当文字等修改自己的海报设计稿并定稿。
布置作业: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制作一张海报,要求造型简练,色彩明快,能够吸引注意力。
2、讲解绘制海报的相关技法,可直接绘制,也可以结合现成的图片素材用彩色纸剪刻拼贴。如有条件,最好运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创作。
(3)收拾与整理
l、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分别点评部分同学作业。
2、设计相同内容海报的同学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各自的特点。尽可能统一格式,分别修改,共同设计出一套海报,作为小组集体创作作品。
3、如可能,将同学们设计的海报进行展览或应用。
课后拓展:

可以由同学们自发的收集社会公共场所、机关厂矿企业公司的活动信息,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设计相关的海报。

 

 

 

 

 

 

 

 

 

 

 

 

 

第三课 设计与展示------运动会会场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运动会的图片影象资料活动,认识和了解运动会会场的特点。
2、引导学生为学校或某单位团体的运动会进行会场设计过程和制作特点。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设计艺术的综合性艺术美感。通过活动感受团队精神和集体设计的特点。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 时:1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活动、特别是运动会会场的图片、影视资料;与活动相关的标志、海报等图片素材;活动会场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可对材料进行综合组合的演示工具:如电脑,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相关图片、影视资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制作立体模型的硬纸板、塑料片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结合欣赏各种图片和影视资料,请同学们共同考虑并确定运动会或其他活动会场设计所需要的内容,如标志、海报、标语等。
(2)共同确定活动会场总平面设计的大方案。
(3)全班同学按会场设计所需的不同内容进行分组,如标志、海报、标语、平面图寻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创作素材。
2、发展阶段
(1)引导学生认识特定环境与特定内容对会场设计的要求和影响,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特点修改各组完成的标志、海报、标语及平面图等并定稿。
(2)讲解相关技法,可直接绘制也可以用色彩纸剪刻拼贴。如有条件,最好运用电脑图形制作软件进行创作。
收拾与整理
(1)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分组点评部分同学作业。
(2)各不同设计内容的小组互换讨论其他小组设计的特点。
(3)如可能,可将最后设计制作成立体模型。
课后拓展:

可以由同学们自发的收集社会公共场所、机关厂矿企业公司有关活动的设计资料,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尝试着为准备举办活动的单位进行会场的总体设计。

总第14、15、16、17、18课时

第四单元《校园艺术节》

单元总目标:通过以设计制作请柬、设计制作道具和设计布置会场的形式参与班级或学校的活动,学习和巩固有关的绘画、设计知识和技能技巧。加强与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美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加深对集体的责任感。充分展示自己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共4课教学内容可用6课时完成。其中:
第1课设计制作请柬(2课时)。
第2课设计制作道具、服装(2课时)。
第3课设计布置舞台与会场(1课时)

第4课表演(1课时)。

第一课 设计制作请柬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寻找和收集各种请柬,认识和了解请柬的特点,特别是艺术活动请柬的特点。 

2、学生根据校园艺术节的总策划设计请柬,让学生体会请柬的设计过程和制作 
特点。
3、学习用多种形式制作请柬。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 时:2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请柬的图片、实物;以请柬常用的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制作的背景板;可往背景板上粘贴的请柬常用组件,如人形、字母、植物、动物等。较典型的制作请柬的材料,如彩色卡纸、电脑或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请柬的图片、实物;设计请柬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或彩色纸、胶水、剪刀、刻刀等。如条件允许,可使用电脑软件和电脑图形图象处理软件进行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学校的美术教育注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取得一个平衡,就要把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基础训练,二者相互交融,缺一不可,而离开了想象和创造基本技能的训练就会变得异常的枯燥和乏味,使之丧失兴趣。

选择《我喜爱的请柬》这一课题就是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使设计学习变成生动活泼,变成一种艺术享受,这正是教学中所要研究尝试的新课题。

1、引导阶段:
a) 结合欣赏各种请柬,讲解请柬构图特点、造型特点和色彩特点。
〔概念解说〕请柬是邀请他人参加某种会议,宴席、聚会活动的书面邀请书。采用请柬方式邀请显示举办者或主人的郑重态度。 
[格式内容] 各种请柬内容不同,形式各有区别,但都必须将举办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主办人、被邀请人写明白。
b) 分小组结合校园艺术节的内容讨论请柬设计特点。

2发展阶段
(1) 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内容对请柬的要求和影响,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特点修改请柬设计并定稿。
(2) 讲解绘制,也可以用彩色剪刻拼帖。如有条件,最好运用电脑画软件和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设计。
收拾与整理
1、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特点等不同方面,分别点评部分同学的作业。
2、各组同学分工批量制作请柬的各部分内容。
课后拓展:

可以由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尝试为家长单位或社区的活动设计请柬。

 

第二课时

 

本课采用《育才美术拾字教法》——看画、想画、议画、画画、评画,在这类设计课中让学生眼、脑、手、耳全部动起来,在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创造,在课中伙伴交流,这能锻炼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创造性与群体合作能力提高。

课题从生活中提取,能激活生活、激活脑子,使学生脑子更灵,这样对学生整体素质与主体能力提高、参与能力增强、创造能力发展、观察能力整体,必有好处。

设计思想:

     运用育才美术《拾字教法》看画、想画、议画、写画、画画于探究性课程,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请柬中去探究设计奥秘,让学生在动眼、动脑、动手、动嘴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比较、学会创造,用心去创作我喜爱的请柬,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 教学目标:

(A)认知与提高:初步掌握设计请柬的有关知识,体验设计的感觉,尝试构思语言的表达。

(B)情感与审美: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生活,寻找发现自然美,体会创作美的乐趣。

(C)实践与创造:在设计请柬上,发挥创造性思维,设计带有个性的请柬。

(D)欣赏与评价:欣赏自己创作作品,感受其美的特质,提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设计请柬要素,让学生充分发挥各种现象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构思的新颖、创新。

()教学准备:

教师:示范画、课件(改革开放的上海)、有色纸、录音机等……

学生:尺、铅笔、水彩笔色等……

()教学流程: 观赏与感觉……比较与发现……想象与创作……展示与交流。

()教学过程:

(A)请柬

(老师活动)   你在生活中见到的请柬有哪几种?给你影响最深的是哪种请柬?为什么影响最深?为什么?

(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人回答)

(B)请柬

(老师活动)  出示若干张请柬,提问:这几张请柬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喜欢?

(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人回答)

(从主题、色彩、构图、民族性、时代性讲评)

(老师活动)  2020年将在上海举办世博会,大家知道,这是上海乃至全国的一件大事,放录像《改革开放中的上海》

提问:喜欢上海的理由?

(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人回答)

(C)请柬

(老师活动)  一件好的请柬是一张艺术品,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和视觉美感, 让你一见钟情。大家带来请柬交流。

(学生活动)   (四人一组讨论,请一人回答)

(D)写构思

(老师活动)   请同学写出构思上海语言。

(E)画请柬

(老师活动出示作业要求:

①选择你喜欢的色纸画请柬。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览请柬设计。

③尝试利用不同方法,从而获得不同效果。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文缩写为《E.X.P.O》变形图案。

⑤为你的作业写一句话评价及小组评价。

⑥放走进新时代音乐,老师巡回辅导。

(学生活动)  评(请柬)

(老师活动)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吧!

(学生活动)  请同学将画好的画(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体会)

(老师活动)  你用什么方法画的?

你在画请柬中想到什么?

你积极参与了吗?

()课堂小结: 刚才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学会了设计请柬,通过设计世博会请柬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祖国、我们的上海,我们的上海不愧为国际大都市,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大家画得很好,让我们展开想象翅膀,把上海画得更美!

 

 

 

 

 

 

 

 

 

 

 

 

 

 

 

 

第二课 设计制作道具、服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艺术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结合校园艺术节的总体内容,设计构思响应的表演道具、服装。
2、指导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道具、服装。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道具、服装的艺术美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体现道具、服装特点的文艺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实物;可制作道具、服装的材料,如泡沫塑料、卡纸、彩色纸、布料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体现道具、服装特点的文艺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实物;制作道具、服装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胶水、剪刀、刻刀及泡沫塑料、卡纸、彩色纸、布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l)结合欣赏各种体现道具、服装特点的文艺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实物等,认识道具、服装的特点和作用。
【道具】 

电影造型艺术中的一个专业部门。与电影场景和剧情展现、人物塑造相关联的一切物(包括动物)的总称。在故事片厂设有专门管理道具的业务部门,建有储存各种各类道具的道具库,并设有道具管理的专业人员。按体积分,有大道具、小道具;按功能分,有陈设道具、戏用道具、效果道具、市招道具、动物道具与贯穿道具等类。道具作用多样,如体现环境气氛,呈现地区和时代特色,渲染生活气息,串联情节,作为演员的动作支点展现人物个性、情感和命运等等。由于电影艺术的真实性和运动性,电影道具与假定性较强的戏剧道具有重要区别。银幕造型的真实性要求道具(包括复制品)形体逼真,其色泽与质感要具有准确或鲜明的年代感、历史感,其外观有自然的和生活的痕迹感,甚至要故意将道具作破作旧,使其能够取得

(2)分小组设计道具、服装。
面具设计与制作:

面具是我们在文娱表演或化装会上,为表演需要,把面孔遮住,使人改变为特定形象的用具。面具艺术是流行世界各国的一种艺术,特别是在民间广为流传。
    中国的面具由来已久,古代祭祀神灵的傩舞假面,有些戏曲表演也戴假面,甚至古代武士也有戴上面具,以威慑敌人的,后来这些原本的功能逐渐消失,演化为儿童玩具。
    我国传统的面具艺术样式较为丰富,著名的有傩舞面目、灶火面具、藏戏面具等。
2、发展阶段
 l、结合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内容对道具、服装的要求和影响,学习运用归纳、对比夸张等修改设计。
 2、讲解制作道具、服装的相关技法,分工制作零部件,合成。
 3、收拾与整理
 A、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特点等不同的方面,分别点评部分同学作业。
 B、修改、加工、完成。
课后拓展:

可以将使用完的道具、服装进行再加工后制作成装饰品美化环境。

 

 

 

 

 

 

 

 

 

 

 

 

 

 

第三课 设计布置舞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各种艺术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结合校园艺术节的总体内容,设计构思相应的舞台与会场。
2、指导学生小组为单位设计布置舞台与会场。
3、结合欣赏和设计活动,启发学生认识和体会特定环境设计的艺术美感。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课 时:1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种体现舞台与会场特点的艺术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可布置舞台与会场的材料,如泡沫塑料、卡纸、彩色纸、及时贴、布料、现成材料、绘画材料等。
2、学生准备学具:自己寻找的各种体现舞台与会场特点的文艺活动的图片、影视材料;不止舞台和会场用的绘画材料,如水粉颜料、铅笔、画笔、尺规、胶水、剪刀、刻刀及泡沫塑料、卡纸、彩色纸、及时贴、布料、现成材料等。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结合欣赏各种体现舞台与会场特点的文艺活动的图片、影视资料,认识舞台与会场设计的特点与作用。
舞台美术( stage art)
    戏剧演出中除演员以外的一切造型因素的总称,包括舞台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绘景、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
     舞台美术兼有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性质,是四维时空交错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对物质条件的依赖性。它在艺术创作上属二度创造,具有从属(演员表演)的性质。在演出中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通过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塑造人物形象。②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③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④创造剧情所需的情调和气氛。⑤通过形象的创造帮助演员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剧本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等。
    舞台美术的这些功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和结果。最早出现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员直接有关的化妆、服装和随身小道具。后来才逐渐有了布景。演出进入室内后又逐渐有了灯光照明。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它主要是在演出中发挥“实用”性功能。随着各种演出技术条件的日趋完善,艺术造型手段逐渐增多,它的艺术作用也逐渐加强,艺术创作的价值和品位也愈来愈高,遂成为戏剧综合艺术中重要的有机成分。在现代的戏剧演出中,舞台美术成了决定和左右演出艺术形式的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
分小组设计舞台与会场。(主题:校园艺术节)
2、发展阶段
l、结合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认识特定内容对舞台与会场环境的要求和影响,修改设计。
2、结合设计需要,讲解相关的制作技法,分工制作零部件,共同布置。
3、收拾与整理
A、教师从设计特点、制作和布置完成后的整体特点,分别进行点评。
B、修改、加工、完成。
课后拓展:可以结合学习的知识进行班级环境、专科教室环境的设计。

 

 

 

 

 

 

 

 

 

 

 

 

 

 

 

 

第四课 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活动体会美术在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
2、感受美术创作设计在环境与表演活动中的艺术美感。
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1课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l、教具:
l、学具:
课堂学习:
1、表演
2、分小组或个人进行总结。
3、真理活动资料、存档。
课后拓展:可以结合学习的知识组织设计其他活动,如科普表演等。

 

 

 

 

 

 

 

 

 

 

 

总第19课时

第五单元 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单元总目标:

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范围和特点,体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单元可是分配:本单元共1课内容的教学,可用2课时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品欣赏认识视觉传达设计所包含的范围和基本特点。
2、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美。
课前准备:
l、教师准备教具:各类欣赏用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和实物,美术作品图片、影像资料。
2、学生准备学具:勾画草图和写体会的纸、笔。
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欣赏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标志设计:以寓意深刻,形态简洁的视觉符号形象来象征或指称某一事物,表达一定的含义,传达一定的含义,传达特定的信息的设计称为标志设计,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标志作为品牌的形象,其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
包装设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包装,它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形象地反映出一个社会文明的水平。对产品的包装容器造型、包装结构以及包装的外观装潢进行符合保护性、便利性、经济性和审美性要求的整体设计,以达到准确有效的传递商品信息、提升品牌认知,增强销售力,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目的的设计称为包装。
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结合课本30页左上角图例讲授标志分类。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
  l、通过大量展示不同类型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与类型、题材美术作品的欣赏,让学生初步认识视觉传达作品的演变关系。
  2、启发学生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感受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特点。
2、发展阶段
  A、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属于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标志、包装设计、字体设计、图像设计和书籍设计、广告设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设计。
  B、以小组或同学自愿结合讨论并综合出不同类别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特点。
<1>标志的图形类别[分别打出幻灯]
具象:

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稻米消费宣传;动物园、加拿大复职代办处。
抽象:

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后者如: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用三十个圆点表示葡萄,圆点组成的图形则表示盛满酒的酒杯。 
文字符号:

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和‘日本制帽公司’是英文变形。
<2>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课本31页右列所示的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举例介绍中国银行设计思路和三金牌西瓜霜的标志设计整包装情况,并出示实物。

3、收拾与整理
  l、结合欣赏与寻找视觉传达设计作品,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写出自己对视传达设计作品的认识与看法。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欣赏与寻找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进行修改。
4、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为自己喜欢的产品、单位进行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