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纸画立体花朵怎么做:“陀螺仪”与“陀罗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26:23

“陀螺仪”与“陀罗尼”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在佛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如如不动”这个词,“如如不动”的是我们的“佛性”,也就是“定力”的“本体”,关于这个“定”,我们该如何去正确的领悟佛陀的教诲呢?六祖在《法宝坛经》中说:“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我们如果转不过来这个弯,找不到“本来清净”的“菩提自性”就要借助于方便法门,逐渐深入,了解真理。

 

   释迦牟尼在《楞严经》中说:“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

 

   文中的“上下无位”我们该如何理解呢?讲到这个“上下无位”,或许我们能从郭达和蔡明的小品《越洋电话》的台词之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郭达:我跟你说,你看,比方这是地球,咱住在这头,他们(美国人)住在地球的那头。

    蔡明:耶!美国人都头朝下?

    郭达:头朝下!

    蔡明:那掉下去可咋办呢?

    郭达:地球吸住了嘛。

    蔡明:那他们有晕不晕呢?

    郭达:习惯了就好了。

    蔡明:奥!怪不得那外国人眼珠子都是蓝颜色的,弄了半天都是头朝下控的。

 

   由于地球是圆的,所以我们称之为“上”的方位,在地球的另一边就是“下”,这样“上”与“下”就正好“颠倒”了,其实,在地球上没有“绝对”的“上”与“下”,只有“相对”的“上”与“下”,因此,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中说:“上下无位”,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理解“上下无位”,那么,也就可以对“中无定方”有正确地理解了。

 

   现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越走越远,如何才能在到处旋转的太空中不迷失“方向”呢?人类凭借“智慧”发明了能在浩渺的太空中为我们指示“正确方向”的“陀螺仪”。陀螺仪的“原理”就是,一个旋转物体的旋转轴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响时,是不会改变的。人们根据这个道理,用它来保持“方向”,制造出来的东西就叫“陀螺仪”。

 

 我们骑自行车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自行车轮子转得越快越不容易倒,因为车轴有一股保持水平的力量。“陀螺仪”在工作时要给它一个力,使它快速旋转起来,一般能达到每分钟几十万转,可以工作很长时间。然后,用多种方法读取轴所指示的“方向”,并自动将数据信号传给控制系统。由此可见,陀螺仪器的应用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它在现代化的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均占重要的地位。

 

 

  “陀螺仪”是一种既古老而又很有生命力的仪器,从第一台真正实用的陀螺仪器问世以来已有大半个世纪,但直到现也,陀螺仪仍在吸引着人们对它进行研究,这是由于它本身具有的特性所决定的。“陀螺仪”最主要的“基本特性”是它的“稳定性”和“进动性”。人们从儿童玩的地陀螺中早就发现高速旋转的陀螺可以竖直不倒而保持与地面垂直,这就反映了陀螺的“稳定性”。研究“陀螺仪”运动特性的理论是“绕定点”运动刚体动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以物体的惯性为基础,研究旋转物体的动力学特性。

 

  “陀螺仪器”最早是用于航海导航,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在航空和航天事业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陀螺仪器”不仅可以作为“指示仪表”,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敏感元件,即可作为信号传感器。根据需要,“陀螺仪器”能提供准确的“方位”、“水平”、“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信号,以便驾驶员或用自动导航仪来控制飞机、舰船或航天飞机等航行体按一定的航线飞行。

 

   在导弹、卫星运载器或空间探测火箭等航行体的制导中,则直接利用这些信号完成航行体的“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作为“稳定器”,“陀螺仪器”能使列车在单轨上行驶,能减小船舶在风浪中的摇摆,能使安装在飞机或卫星上的照相机相对地面稳定等等。作为精密测试仪器,陀螺仪器能够为地面设施、矿山隧道、地下铁路、石油钻探以及导弹发射井等提供准确的方位基准。

 

  关于“陀螺仪”的“原理”和“作用”我们介绍过了,有了“陀螺仪”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我们就可以在浩渺的太空中自由翱翔,不必担心会“迷失”方向了;然而,能为我们的“思想”指明正确“方向”的“陀螺仪”是什么呢?佛陀告诉我们——能为我们的“思想”指明正确“方向”的“陀螺仪”是“陀罗尼”,如果我们能够获得这个“陀罗尼”,就不会再有“颠倒”(“妄想”和“执著”)了。

 

   那么,什么是“陀罗尼”呢?它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妙用”呢?“陀罗尼”意译为“总持”、“能持”、“能遮”。指能令善法不散失,令恶法不起的作用后世则多指长咒而言。这里的“总持”具体含义是什么呢?(宣化上人讲述)“陀罗尼”是梵语,翻译成中文为“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什么法都在里面摄着,所有的法都从这儿发源。

 

   《楞严经》中,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罗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宣化上人讲述)“愿我明了妙总持”:为什么要供奉这大佛顶无尽法藏的大智慧光呢?就为了明了这“大总持”,也就是《楞严陀罗尼》。

 

   (宣化上人讲述)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悲咒》。“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你的身、口、意三业不犯。你“身”不造杀、盗、淫,“心”不生贪、瞋、痴,“口”不起恶口、妄言、绮语、两舌;这叫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才是真正一个诵持“陀罗尼”者。“总持”就是陀罗尼,(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大悲咒》又叫《大悲陀罗尼》。

 

  你看法界佛教总会的会旗,一条一条红色的就是代表智慧光,那个光是从“一”生出来的。所谓“一本散为万殊,万殊仍归一本。”光从一个地方放出,照着万方,又从万方收回一处。所以万佛圣城不是只有一道光,而是佛佛都放出光明,光光合而为一,互不侵犯,互不障碍。我们了解这个“大总持”之后,便要依着佛所说的道理恭敬奉行。

 

  在《圆觉经》中,释迦牟尼佛说:“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皈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如果我们能“得陀罗尼”,就可以“入佛知见”。就有了“定力”,就能够“如如不动”,就不会再被“五欲”、“六尘”这些假象所“迷惑”,就可以觉悟成佛。我们为什么会“迷失”在“五欲”、“六尘”里呢?因为我们天天跟着这个“身体”的“见闻觉知”跑,“见闻觉知”是“生灭法”(生死法),有“生”故有“灭”(死),不跟着“生灭法”跑,就了生死了。

 

  《月溪禅师问答录》问:“佛性”与“见闻觉知”的分别?答:佛性”乃“本来面目”,是无生死,无来去,有知觉的(知觉者,即本来大觉之觉,非知觉之觉),遍满虚空,充塞宇宙,究竟快乐,是不受薰染,无漏的,人人是一样的,本来无名字,因说法乃随拈一名字,如真如实相、自心现量、如来藏心、无余涅槃等,都是一样的,“佛性”是“如如不动”的,本“不起念”。

 

   “见闻觉知”是“会起念”的,是分两方面:染缘、净缘,净缘者,心中清清净净,一念不起,起念者乃起觉悟之念,染缘者,乃起善恶、是非、爱欲、喜怒哀乐、烦恼、思想,种种俱全,是受薰染,有漏的,人人不是一样的。假如一念不起,亦是“见闻觉知”,非“佛性”也,我们未见性以前乃“见闻觉知”作主,见性以后乃“佛性”作主。

 

    因为“见闻觉知”是靠不住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佛说四十二章经》中,佛言:“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得阿罗汉果以后,我们才能相信“自己”的“意念”,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相信到那个时候,我们是由“佛性”作主,就能知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的真实意义了。

 

    从“陀螺仪”的动画演示上,我们能看到,外面的“圆环”在不断的“旋转”,这外面的“圆环”就好比我们“六根”的“见闻觉知”,在“旋转”中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然而,无论外面的“圆环”如何“旋转”,我们的“真心”从来都是“如如不动”的,它为什么能“如如不动”呢?因为我们的“真心”不取于相,所以能“如如不动”,因此,六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陀螺仪”为什么能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因为“陀螺仪”最里面的“圆环”所指示的“方向”如如不动;那么,“陀罗尼”为什么能为我们的“心灵”指明“正确”的“方向”?因为我们的“真心”原本不动(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尘自生灭,觉心不动”。我们的“妄念”就像“陀螺仪”外面的“圆环”,颠来倒去;我们的“真心”就像“陀螺仪”里面的“圆环”如如不动。

 

   那么什么是“陀罗尼”呢?圆觉”即是“陀罗尼”,“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是“陀罗尼”,《心经》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的具体含义是:“摩诃”:大,“般若”:佛的智慧,“波罗蜜”:到彼岸。我们人类和一切众生都滞留在生死的“此岸”,只有靠“摩诃般若波罗蜜”才能度过烦恼的中流到达“涅槃寂静”的“彼岸”。在《金刚经》中释迦牟尼佛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是很重要的,“取相”则动,“不取于相”才能“如如不动”。

 

    六祖在《真假动静偈》中说: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

     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

     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

     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

     但作如此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

     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

     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

     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陀螺仪”是“喻体”,“陀罗尼”是“本体”,“陀螺仪”毕竟不是“陀罗尼”。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中说:“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我们不要犯:“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这样的错误。

 

  (宣化上人讲述)“亦愚痴”:这一类人也可以说是很愚痴的,也可以说少少有点智慧,因他没有真正的智慧,真正的聪明,所以说他愚痴,就是“世智辩聪”(八难之一)。“亦小騃”:世间的智慧他有,出世的智慧则没有,因此他不明白中道了义。

 

  “空拳指上生实解”:好像佛看见一个小孩就要坠落到井里,便对小孩说:“快回来,我有一块糖给你吃。”他手指屈成拳,像拿著东西似的。本来手里没有糖,可是他想救小孩,就要设这个方便法门,这是权巧方便,可是愚痴的人就认真了,认为或者佛手里有糖,这是生实解。或者他知道没有糖,使说佛打妄语,这都是因为不明白方便法门。

 

   “执指为月枉施功”:有人用指头指月亮,愚痴的人就以为手指头就是月,他不但不认识月亮,连自己的手指头都不认识了,所以执指为月枉施功。这样子,用功到甚么时候也不会有成就的,不会相应的。为甚么呢?他在——“根境法中虚捏怪”: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境,外面的六尘界上—色声香味触法。在六根门中,六尘的境界上用功夫,这岂不是很奇怪吗?

 

    释迦牟尼佛在《圆觉经》中说:“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善男子,譬如幻翳,妄见空华,幻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翳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翳华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华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华。何以故,空本无华,非起灭故,生死涅槃,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华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