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钢笔字帖欣赏:从实践观看马克思主义“三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4:47:27
从实践观看马克思主义“三化”邱耕田 闫巨海 http://www.gmw.cn 2011-03-14 10:47:47 来源:学习时报

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而关于为什么和怎么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无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深刻且具有根本意义的回答。

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

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恩格斯自身革命实践特别是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之上创立的科学理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唯一源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所谓实践观,是人们关于实践问题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看来,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既创造着社会的物质生活,也创造着社会的精神生活,实践成为了一切社会物质产品和社会精神成果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就实践和人的认识的关系来看,实践是人的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是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为客观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又有积极而重大的反作用。作为人类认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认识成果,马克思主义就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但实践绝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总是具体的、现实的。现实的实践首先是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中的实践,即表现为一定的地域性、国别性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无疑是要指导存在于一定的地域、国家之中的具体实践,而不同的地域、国家的实践总不相同。马克思主义产生于欧洲,当把它运用于指导世界不同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时,自然需要有一个民族化、国家化的过程。因此,根据实践所具有的特定空间性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应当而且必须中国化,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同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并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

其次,现实的实践除了要占有一定的空间外,还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即它总是处于特定的时间范围中的实践,时间性赋予了实践以历史时代性。所以马克思主义要指导实践,只能是指导一定时代的实践,而不同时代的实践又总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和当今时代在社会实践的主题、水平、方式、要求等方面存在着重大的不同,因而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指导现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时,运用于解决当今时代的主题或重大问题时,必然有一个时代化的过程,即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同时代发展、时代特征、时代主题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能够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并从新的、持续变化的历史阶段中不断吸取促使其丰富发展的“营养”,从而在实践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最后,实践是人的实践,人是实践的主体,但这个“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其主体部分是人民大众。这样,实践的大众主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要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同、所掌握,而马克思主义正是通过武装人民、教育人民来影响并指导实践活动的。因此,马克思主义还必须大众化,即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科学理论从书本走向现实、深入群众,使马克思主义站在大众立场、代表大众利益、关注大众需求、解决大众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为大众所理解、所接受并加以自觉运用的科学理论武器。

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实际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化时代”、“化大众”的表现,是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当前,在学界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关于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等怪论。因此,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就要坚决反对理论虚无主义或轻视、淡化、削弱马克思主义的倾向。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成功。邓小平曾在苏东剧变后针对国际上一些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没用了”、“失败了”的议论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会多起来的。

第二,要坚持实践决定理论并促进理论不断发展的原则。即要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的变化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决定理论的原则,实际上是根据中国、时代和大众的具体情况“化马克思主义”的表现,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的根本举措。在我党的历史上,曾存在着教条、僵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因此,坚持实践决定并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则,就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的倾向,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不是什么一成不变的学说,而是活的行动指南,所以它就不能不反映社会生活条件的异常剧烈的变化”。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而确保了其正确的方向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现实实践的推动下,始终呈现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