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跑黄金奖池抽奖技巧:摩尼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14:06

摩尼教,又称作牟尼教明教,是一个源自古代波斯宗教祆教宗教,为西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Mani)所创立。这是一种将基督教伊朗马兹达(见祆教)教义混合而成的哲学体系。其教义认为,在世界本源时,存在着两种互相对立的世界,即光明与黑暗,即初际,光明与黑暗对峙,互不侵犯。中际时,黑暗侵入光明,二者发生大战,世界因此破灭。后际时,恢复到初际,但黑暗已被永远囚禁。摩尼教认为,物质世界出现前,黑暗物质与光明精神互斗,出现后,则是黑暗入侵光明,所以摩尼教反对物质,认为是黑暗。

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最初也加入这一教派,作过前后长达九年的“摩尼教徒”。后来奥古斯丁脱离并反驳摩尼教。

摩尼教的创教者摩尼生于公元216年,242年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于十字架。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1]

起源

摩尼教起初在巴比伦传教,在波斯萨珊王朝信任下在波斯传教,但在巴赫兰一世以后,因与祆教矛盾,教徒被迫逃亡。有些抵达罗马帝国,但罗马人有古老的国教,崇拜太阳,因此在罗马也是不合法宗教。皇帝戴克里先在296年下令烧死出家修士及焚毁书籍,在家信徒也被斩首,只有到达河中后摩尼教才可以立足。

神学思想

光与暗,善与恶,永远是敌对与竞争。譬如说:上帝是善良的,那么缺乏善良就是罪恶;正如黑暗是因为缺乏光明一样。它讲心灵与物质的关系,还有得救方面的论述,有些与诺斯底主义很接近。[2]

传入中国之经过

此条目或章节可能包含原创研究未查证内容
请协助添加参考资料以改善这篇条目。详细情况请参见讨论页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0年5月15日)
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
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

明教在中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期间两个主要朝代的建立都和明教有关。

至今,福建泉州晋江市仍存有小型摩尼寺,当地俗称草庵寺。19世纪以来在敦煌莫高窟新疆吐鲁番发现大批摩尼教文书,证明摩尼教在中国西北各地曾广泛传播。

唐朝

唐高宗武后时期,摩尼教逐渐传播。武后延载元年(694年),波斯拂多诞(Mihr-Ohrmazd)将摩尼教传入中国[3](学界最新研究认为摩尼教在此之前已传入,此次接见仅代表摩尼教的公开传播得到承认);唐朝大历三年(768年)于长安建有大云光明寺。摩尼教在中国又称作明教,是因为信徒称呼他们的神为“明尊”。但摩尼教在初入华时其实并不顺利。在唐玄宗开元期间,吐火罗国王曾献一慕阇于中国,获唐室接待。不过,在安史之乱前,该教并未在华设寺院,史书反而载有对该教之禁令。据《通史》所载,玄宗不久以摩尼教“本是邪见,妄称佛教诳惑‘黎元’”为由,下令中国人严禁参与。

摩尼教传入唐朝的同时,亦大规模地传入回纥,更被后者定为国教。安史之乱后,因回纥助唐平乱有功,摩尼教徒藉回纥的支持,得以在华传教。据《佛祖统记》载,唐代宗大历三年,敕准回纥摩尼教徒在长安建摩尼寺──大云光明寺。其后,又应回纥之请,于荆州扬州越州等州建寺。唐宪宗元和二年,再于河南、太原建摩尼寺二所,并派专员保护,自此以后,摩尼教寺满布中国境内。摩尼教教士随回教使者来华,他们得到唐帝礼遇,在中国迅速传播。

根据《旧唐书》记载,长兴元年,回纥宰相下令摩尼教五百七十三人入朝一同迎接公主,可见其藉回纥与唐关系,势力已延伸到政治层面。另外据《旧唐书》记,在元和八年宴归国的回纥摩尼人,受令至中书宰相,由此可见,摩尼教徒经常由回纥至唐,并得唐皇室礼待。

除此之外,部份摩尼教徒也从事商业,据《旧唐书,回鹘传》:“摩尼至高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

唐武宗会昌元年,回纥被中亚新兴的黠戛斯击败,国势衰落,唐廷对回纥和摩尼教的态度立即改变。据《会昌一品集》载,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回纥国势衰落,从中国撤兵,要求唐室“安存摩尼”,但唐突改前态,下令禁江淮诸镇的摩尼寺。会昌灭法时,摩尼教亦难逃其劫,《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说:“会昌三年四月中旬,敕天下杀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事实上,朝廷于会昌元年(841年)已下令没收摩尼教资产与书像等物,由于一些摩尼教没反抗,致令长安女摩尼死者达七十二人。

摩尼教先于祆教景教被禁,而史书的记载亦较详细,可见该教在唐后期声势颇大。当时,摩尼教流行的地区以西北、华北地区为主,在福建、浙江沿海地区,因与波斯等国有海路交往,摩尼教也有一定势力。经会昌一劫,摩尼教再不能在社会公开传教,转而在民间秘密流传,并渐与其他宗教结合,历五代两宋仍不衰。自此与下层的斗争结合起来,成为农民起义的号召旗帜之一。

五代宋元

五代后梁贞明六年(920年),毋乙、董乙以“末尼”为旗帜,在陈州(今河南淮阳)起义。

11世纪五十年代后,高昌回鹘的摩尼教也逐渐消亡。13世纪后不再流行。

后来,北宋方腊钟相起义,元朝“明王出世”的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都受摩尼教的影响。陆游《条对状》载:时“妖幻之人”,名目繁多,“淮南谓之二襘子,两浙谓之牟尼教,江东谓之四果,江西谓之金刚禅,福建谓之明教、揭谛斋之类。名号不一,明教尤盛。至有秀才、吏人、军兵亦相传习。其神号曰明使,又有肉佛、骨佛、血佛等号。白衣乌帽,所在成社。伪经妖像,至于刻版流布。”[4]

明清

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亦是摩尼教信徒,在韩山童等人兵败之后,他继承了明王之名,并成功取得江山。这在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著作《朱元璋传》中亦曾提及,他改国号时采纳了“明教”之名,所以称自己的国家为“大明”。不过,朱元璋在立国之后,认为光明已经出现,也即明朝就是光明的最后胜利,既然光明已经战胜黑暗,那明教的斗争思想就自然不必继续宣扬了,所以即大力打压摩尼教信徒,使之在中国日渐式微。

清朝时,明教一直被严密控制,明教被当做反清复明,一直被严厉控制,为抑制明教,清朝把自己的国号从金改为清,和明教的名称直接有关,明教拜火而火可以融金,清水则能灭火。明教融入了清代天地会中,后来融入兴中会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几个重要革命团体中,是清末成立的国民党的前身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对近代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宁海桥南侧的桥兜村发现了证据。

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专家陈进国透过香港文汇报披露,在福建省宁德霞浦县发现摩尼教(俗称明教)遗迹及文物,闽省考古部门将此列入2009年福建省1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陈进国表示,当今世界摩尼教遗迹几乎无存,今年他和宋代“明教门”关键性人物林瞪29代孙林鋆,共同发现霞浦县上万村“入明教门”的摩尼教遗迹及文物。

遗迹包括摩尼教寺院乐山堂遗址及大量摩尼教法器遗物、明代三佛塔盐田乡飞路塔明教楹联石刻、木刻摩尼光佛等文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量关于林瞪历史生平的文献记载。据报道,类似的文献是首次在中国境内发现。

据考证,摩尼教形成于西元3世纪的波斯,是基督教伊朗马兹达教义混合而成的宗教,唐代传入中国后逐渐演变成混合儒、佛、道等的中国式摩尼教。 [5][6]

晋江市的一个村庄的山上,有一个太阳光芒特征的摩尼教教主的雕像。

[编辑] 和其他宗教的联系

唐肃宗宝应元年(西元762年),回鹘可汗于洛阳时,将此宗教从洛阳带入了回鹘地区。在西元9世纪左右,回鹘奉摩尼教为国教。

摩尼教在创立的时候参考了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创立者琐罗亚斯德)和景教等教义。而有的史学家认为称摩尼教为拜火教,但拜火教只是一个笼统的称呼,琐罗亚斯德教和摩尼教是两个不同的宗教。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便带有拜火教崇拜火这一特点,相信是受此影响。

有人[谁?]认为,穆斯林里的什叶派佛教净土宗,也跟摩尼教影响有关系。

在中国的秘密宗教,如弥勒教白莲教等都概略地接受了“崇拜光明”,“正邪对抗,正终胜邪”等思想,一般认为亦与摩尼教有相当关系。

小说中的摩尼教

参见:倚天屠龙记
  • 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为波斯摩尼教的中原分支,是一个与元朝对立的门派。最初由于明教中人反抗政府与行事诡异,明教被称为魔教
  • 黄易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中,明教是一个作风神秘而充满阴谋的教派,修习的主要经典是《御尽万法根源智经》。
  • 江南武侠小说光明皇帝》中也有明教的描写。

索引

  1. ^ 华尔克,谢受灵、赵毅之译,《基督教会史》,(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174)。
  2. ^ 华尔克,谢受灵、赵毅之译,《基督教会史》,(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174)。
  3. ^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西亚新宗教之传入长安》河北教育出版社 ISBN 7-5434-4237-X
  4. ^ 陆游:《渭南文集》卷5。
  5. ^ 陈进国,摩尼教重要遗物惊现福建,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月?日
  6. ^ 福建据报惊现“明教”遗迹 中央社台北2009/10/17电

参考

  • 马小鹤:摩尼教(末尼教、牟尼教、明教)
  • 金庸:《倚天屠龙记
  • 王煜,《世纪?读者来函:祅乃祆之误》,明报2004年7月21日D4版。
2个分类: 金庸笔下门派 | 摩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