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都市兵王全文阅读:什么导致了无“盐”的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1:49:45

抢购的另一原因是,认为食用加碘盐可以抗辐射。但按照每千克碘盐含30毫克碘计算,成人需要一次摄入碘盐约3千克,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这远远超出人类能够承受的盐的摄入极限。但全社会就是能为此癫狂,这很容易让人回忆起起特殊时期的一些离奇故事。

知识与理性匮乏让抢食盐和打鸡血一样离奇风行

从1959年到“文革”后期,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打鸡血”这一如今人们用来形容某人亢奋、好斗的词语背后,却隐藏着一段令亿万民众为之癫狂的岁月。1966年到1967年间打鸡血在全国的大街小巷兴盛开来。1966年,街上开始卖一毛五分钱一份的油印小册子,宣传打鸡血治病保健。“听说蒋介石都是靠打鸡血保健续命呢,我们还怕啥!”街上还总能看到有人抱着大公鸡走路,“气派”得很。 [详细]

权威信息缺位让食盐和非典时期的板蓝根一样身价陡增

非典期间,板蓝根曾经被疯狂抢购。因为很多民众相信,板蓝根能防治非典,于是板蓝根成了紧俏商品,有能耐的人家大量囤积。当时,不论专家还是政府,都对非典语焉不详,这只能让流言传播,百姓恐慌。本次抢盐风波,首先是因为对于核辐射危险性和防范的介绍,所谓的权威人士也莫衷一是。于是各种流言有了土壤。因此,遏制流言,首先应当把真实情况公之于众,让公众对危机有科学的了解和理性认识。就传播手段而言,权威信息有必要借助各种信息渠道,通过形象通俗的表现形式传播,才能取得好效果。[详细]

从1959年到“文革”后期,一种将鲜鸡血注射进人体的“奇效”疗法蔓延全国。

只需要简单的思考和推论,就能让人看出抢购食盐的荒唐,但是事情居然发展到如此波澜壮阔,震惊寰宇,这在深层反映了什么社会特征?

缺乏安全感的人抱团取暖,成就口口相传的流言

这次抢盐“闹剧”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在这个转型社会,情感缺失,信仰迷失,价值混乱,制度滞后,利益分割,难有共识,于是大难临头,难免人人自危,进而各自为战。这是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崩塌结出的恶之花。在人与人信任成本高得惊人的前提下,面对劫难,不信任任何别人组织,完全依赖自身力量生产自救便成了普遍选择。此起彼伏的公权力寻租诱发的腐败、公共知识分子的公公化都扮演了催化剂。此时,缺乏安全感的人只能相信自己和亲友的口口相传,流言也正因此以燎原之势传播开来。[详细]

独立思考从小就是非主流,让从众心理大行其道

从传统文化形态来看,中国人习惯于从众,而不是独立思考。一旦遇事,很多人总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跟着风潮去抢购。在媒体的报道中,那些提着大包小包去超市抢购食盐的人群中,并非都真的相信坊间传言。许多参与抢盐的人,未必真的在意什么“核污染”,更谈不上真正了解“核污染”,之所以参与“抢盐”行动,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亲朋好友及左右邻居都在抢。按照国人的惯常思维,既然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中国人不习惯独立思考,又和中国传统的管制模式有关。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乃至今天,中国人一直生活在“被管制”之下,大家习惯了听命令、看通知,习惯了步调一致的行动,习惯了大小事务由政府包揽统领。所以,人们不愿意、也没有冲动去真正独立思考。[详细]

公民自治精神稀有,社会人心才总被人操纵

如果把人心中隐秘的江湖中国比喻成核辐射,那么最好的防护体系,就是公民精神。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邻国日本。九级地震,扑天海啸,火山爆发,及迄今仍苦无对策的核危机,大自然的致命打击频频降临。但大自然纵然能摧毁日本的城市和村庄,却无法摧毁日本的社会秩序;纵处末日,日本也并无末世之相,没有社会崩溃。其强大的抗打击能力,的确令人叹服。但这样的坚强与优雅并非与生俱来。公民精神不是计划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只能从日常的公民生活中发育,从日常的公民生活中成长,潜移默化为每个公民的本能。用这样清明理性的公民精神,来荡涤隐秘的江湖中国,荡涤盲目、狂暴、非理性,人心始能自治;有此自治秩序,人心始不可操纵。[详细]

抢盐“闹剧”是公众焦虑感和缺乏安全感的一次集体释放。图为宁波的抢购现场。

这次大地震中,日本的社会秩序并未被摧毁。图为3月15日,日本自卫队向地震灾区民众运来食物和水等救灾物资,日本民众接力传送直升机运来的救援物资。

一包盐引发的抢购闹剧,暴露出社会中独立思考精神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