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能查出梅毒吗: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05:44
太原古街巷介绍(六) 扬州旅游网 2006-07-28 09:47:27 星期五

二十七 都司街

  都司街,是太原较为古老的街巷。究其问世年代,实难道出其详。但是,探讨其街名的产生,却又不算很困难,似乎可追溯到明初。明代初年,山西行中书省的最高地方长官,按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来区别,分别为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都指挥使作为行省最高军事长官,其驻节衙门即府署,名曰“都指挥使司”。都司街之名的产生,正是因为该街驻有都指挥使司,以其简称“都司”而名。由此可见,都司街之称,绝不会早于明初。逮至清代,都司衙门随着明王朝的覆灭而不复存在,而街名却留传了下来。据道光本的《阳曲县志·卷三·建置》载:“都司街,居民半业屠宰,内有罗锅巷。”从此记载中可以看出,除及清中叶之前,都司街已失去明代作为都司衙门的显耀,成为太原城中屠宰业较为集中的街巷了。时下的都司街,已辟建为太原市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与水西门街修理服务业集贸市场,南海街农贸市场、首尾衔连,成为太原市最大的自由集市贸易场所。

二十八 府东街

  任何专用名称,都必须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性,山名如此,水名如此,地名如此,街巷名称自然也不应例外。但是,任何专用名称,都会有变化,不可能始终如一,山名如此,水名如此,地名如此,街巷名称也不例外。通过对这些专用名称的研究,追寻其得名之由,演变过程,不仅是了解事物发展的需求,也是研究某事、某地历史演变的途径之一。太原的府东街就是一个名称变化较多的街巷,从它的名称变化中,我们可以了解其历史踪迹的端倪。据《永乐大典·太原府·官署》中曾载:“太原府署,在旧新寺街。”可见,明初太原府衙门,是建在原来叫做“新寺街”的一条街上。另据《阳曲县志》载,洪武年间太原知府胡维建府署于此,即新寺街(今已拆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至省级机关幼儿园一带)。可知明初太原府衙门是新建,非沿用元代冀宁路署。从这两点又可以得出府东街之名是随着太原府衙署建成后,命名于府衙之东一段街巷的。而这段街巷在府东街得名之前叫做“新寺街”。逮于明宣宗朱瞻基登临帝位,便新设了“巡抚”一职。山西省的巡抚衙门便驻建于太原府先衙东的府东街东段北侧,即今山西省政府大院。因巡抚别称“抚院”,巡抚署亦称“院署”,府东街位于院署之西,遂更名“院西街”,俗称“院门口”。辛亥革命之后,明清两代的巡抚衙门,成为山西军政府的首脑机关都督署,于是院西街又更名为“都督府西街”。而今府东街的中西段,即当年的龙王庙街、道门前街等合并,改称“都督府东街”。未几,都督府东街和都督府西街的名称均废,分别复名原称。1955年,将原府东街、龙王庙街、道门前街,合并为一条街,统一以府东街命名。1960年,府东街横穿天地坛诸街,打通取直,直达五一路。1980年又拆除一些民房,并合一些小巷,将府东街延伸至建设北路,大东门街随之消失,成为府东街的一部分。府东街遂由原先的一条长不及百米、宽仅10余米的小巷,演变为今日的通行大道,成为太原市区东西走向的主要交通干道。时下的府东街,仿佛一条飘逸的彩带,镶嵌在太原城的腹地。它连通了南北走向的城区大动脉解放路、五一路、建设北路,成为汾河东畔太原城区的棋盘形街网格局中的枢纽之一。

二十九 府西街

  是一条古老的街巷。金代中叶,阳曲县迁徙到了太原府城中,县衙便设置于今府西街中段北侧,故址在原太原市药材公司中药厂旧址。不过,当时这条街并没有得府西街之名,而是以县衙得名,叫做“县前街”。逮至朱明王朝开基,废元代冀宁路,改置太原府,设府衙于县前街,选址县衙之东。于是县前街一辟为二,以三桥街南口为界,向西仍为县前街,向东则改名“府前街”,俗称“府门口”。据《阳曲县志》所载,从明代初至清道光年间,县前街和府前街是太原城中官署、学府、庙宇极为集中的街巷。不长的街面两侧(主要是北侧),太原府衙、阳曲县衙、府文庙、府学、县学、黑虎财神庙……,鳞次栉比。各个衙门、学府、庙宇前的牌坊,高大别致,一座接着一座,什么“熙朝毓秀坊”、“龙光宠锡坊”、“湛恩汪岁坊”、“三晋首邑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不一而足。光绪年间的那一场大水,冲掉了浮盖在县前街和府前街的光彩,文庙因水患迁址,府学和县学倒圮废毁。就在这次水灾之后,府前街沦为太原城建房材料的交易市场,土木砖石以及泥沙石灰均在这里成交。人们遂把多少年来显赫的府前街,称作“灰市儿”,街名亦约定俗称得名“灰市街”。民国20年(公元1931年),山西省督军阎锡山因灰市街靠近督军府,街名既不儒雅,又带有一个灰不溜秋的“灰”字,遂改灰市街为“府西街”,以其位于督军府之西而名之。太原解放后,旧城改造的发展,使一些早年的街巷名存实亡。在1958年打通解放路后,将县前街、府西街、灰市儿等三条街道,合并为一街,统称“府西街”。府西街又是一条新生的街。建国后的三十多年来,尘土飞扬、坑洼不平的土道,变为笔直平坦的柏油路面。山西省最大的外文书店,矗立在其街的东口。太原市的高层建筑之一“太原金融大厦”,拔地于街的西口。还有那一幢幢的居民楼,以及新建的居民住宅小区,纷纷出现在这条古老而新生的街畔。

三十 国师街

  早年为晋王府宫城外的一条城壕。从清初晋王府失火,至清末精骑营废制,这200余年中,这里一直是荒草漫漫,荆棘丛生。清之季年,太原的居民住户和外地迁来的人们,烧毁荒草,用毁坏的宫城墙土填没壕沟,修建民居,逐渐形成了街道,但是,当时并没有给这条新成的街道命名。关于此街后来得名“新民西街”是为何因、何时?已不得而知。大约在公元1919年前后,省立国民师范学校为给该校的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场所,送接收了原在新民西街开办的学校——阳曲县第一国民学校,改其为附属小学,取名“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简称“国师附小”。在20年代的省城太原,国师附小是全省一所颇具特色、影响很大的小学校。新民西街这条很不知名的小街,亦因驻有国师附小而闻名省城。国师附小创建伊始,横跨新民西街。街西为教学大院,学校授课的教室和教研室均设在这所院内。街东则为该校操场、学生宿舍和食堂。教学大院的中部,是一组丁字形房舍,将整个西校院划为三个院落。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形式的多样,涉及内容的丰富,比我们现在的各类小学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进入国师附小的小学生,除学习规定之内的全部文化课程之外,还有书法课和工艺课。在学好文化课之余,学生们还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书法、木工、板金工、蜡工,学习美术、音乐、国术以及外国语(英语)。从小就培养多才、多能、务实、勤奋的学习精神和才干。该校的课外活动形式很多,最引以为骄傲的就是摹拟式的“学生市”活动。在这个称之为“市”的全部活动中,设市政府、市法院、市议会等主要机构。每一个机构中的职务,都由在校的小学生去充任。他们摹拟市长、法院院长以及议会议长、议员等社会职务,进行市政管理和执法摹拟活动,从小就能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有一个宏观的了解。除此之外,国师附小还设立小银行、小商店,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培养起经商务实的能力。这一切即使对我们现今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无不有一定的启迪。由于国师附小办得颇具特色,因此在省城内外,名声遐迩,以至于它所在的新城西街,亦随校名而更街名,改做国师街。这大约是民国二十五、六年前后的事情了。随着时光的流逝,国师附小已不复存在,但是,以其学校而得名的国师街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殷切地希望我们的小学校比太原历史上的国师附小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三十一 侯家巷

  据说,今日的侯家巷一带,早在元代即散居着不少农户,他们以种瓜种菜为业,靠此糊口,维持生计。用现在的话说,是典型的城郊型农民。在这些瓜菜农中,以侯氏宗族人口最多,财力大,居住最集中,所以,便以侯氏之姓做了这个居住点的名称,叫做侯家巷子。明洪武初,国祚初定,被逐出长城的元朝残余势力,时刻图谋南下。作为神京右臂的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的防务异常重要,山西的中枢——太原府被列为国家九边重镇之一。为加强太原的军事防御力量,太祖朱元璋命令永平候谢成扩建太原城。于是,本是太原东郊的侯家巷子,被扩入城内,成为府城东南隅的一条街巷,其民户则仍以种植和贩卖瓜菜为业。明嘉靖九年(1530年),山西按家副使陈讲,在侯家巷西段的瓜菜地上(今市公安局所在地),辟建院舍,开办了“晋阳书院”,召收城中学土、仕子讲读于此。未几,更书院之名为“河汾书院”。于是,侯家巷之名随着书院的兴建而更改为“书院街”。明代中叶,书院盛行于各府郡州治地,书院中“讲学自由,议论朝政,裁量人物(评价官员好坏)”的“清议”之风风靡一时,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吏制颇有影响。对此,朝廷权贵和地方高官,深怀妒嫉。万历帝朱翊钧登基不久,便采纳了执政宰相张居正之奏疏,“诏毁天下书院”。太原的“河汾书院”,亦未能幸免,终于在万历七年(1579年),被废止停办。直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魏元贞担任山西巡抚时,才托词以建“三立祠”为名,另建了实质上的“三立书院”,并迁址于右所街(今旧城街一带)。据地方史料记载,明万历之前,山西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从没有固定的地方,或在抚院——巡抚衙门,或在太原知府衙门。万历三十八年,山西提学使王三才,在三立祠新建考棚五十间,至此总算解决了晋省乡试无定址的窘迫局面。明清之际,太原多经战乱,及至清初三立书院已是颓废不堪。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山西巡抚白如梅,在书院街河汾书院故址,新建院舍百余间,将三立书院由新建的满城中迁去。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诏令各省省会设立书院,并拨银千两作创办经费。太原的三立书院遂由地方官办,一跃成为国家创办的晋省最高学府,复名晋阳书院。逮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山西巡抚唯泰扩建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新任巡抚胡宝(王泉),购得学院东面的(今太原师专)开阔空地新盖讲堂、书舍,并新建祀祭前明殉节巡抚的殿舍。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一任巡抚再建学会四十余间以及奎星楼、大照壁等,晋阳书院发展到鼎盛,书院街成为太原名震一时的地方。不太长的街道两头,两座气宇轩昂的过街牌楼,端庄雄宏的书院大门,华丽儒雅的龙门照壁,高耸显赫的奎星楼,以及络绎不绝的学子名家……,大有“灯油将尽火更红”之势。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日趋衰弱。庚子赔款后,山西地方赔款的50万两白银之中,一部份被做为筹办山西大学堂的基金。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筹办山西大学堂的机构,购得书院东段200余亩瓜菜地和居民住宅(今太原师专校址),与晋阳书院和令德堂合并,成立山西大学堂。随着晋阳书院的消亡,书院街的名称亦重新被侯家巷取代,逐渐鲜为人知。而侯家巷的住户们,也在这次山西大学堂建校中,大多迁出,所剩无几。如今的侯家巷,西段驻太原市公安局(原晋阳书院故址),东段为太原师范专科学校,西起五一广场东北角,东至文津巷南口,全长320余米,均宽14米左右,是太原市文化教育与居民住宅的混合区。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六)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三)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四)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九) 中国网山西频道-太原古街巷介绍(七) 太原参加中考体测人数创新高 采用智能化考试器材--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北京路街巷寻古 太原往返岢岚新型空调列车受到山区百姓欢迎-岢岚频道-山西新闻网忻州频道 汽柴油涨价,利好煤炭股|中国太原煤焦期货交易所|煤焦期货|山西证券网|山西股票网|山西财经... “纪委书记·廉政谈”(五): 山西·太原 中国最古太原老摩崖大佛逐步摆脱地下采空区“威胁” 2011.03.27. BZRXZ 转帖 京津晋三地联动 2010山西投资峰会聚焦太原(图) 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拍摄于1909年的山西老照片(上:古城太原) 山西食盐市场秩序恢复正常 目前库存量达4万余吨--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山西监测到极微量人工放射性核素 不会影响健康--新华网山西频道 山西新闻 煤炭 山西 【中国收藏品(古币)市场介绍】--博宝艺术论坛!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123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a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收藏 中国书法中的六体介绍 谜语基本知识介绍 (六) 中国·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