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老婆三十二网盘:南传大悲经(如何修习慈悲三昧)——佛教的广大慈悲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1:13:49

如何修习慈悲三昧——佛教的广大慈悲观

南传大悲经

民国法舫法师译

摘錄自《藏外佛经》中国宗教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 黄山书社

 

    如是我闻,一时佛为五百比丘宣说正法时,诸此丘于深林中修习禅观,被诸劫贼妖魔之所扰乱,而来白佛。

尔时,世尊告诸此丘:“汝等可返本处,修行大悲,爱护一切众生三昧,犹如兵士装备武器,而自无畏,汝等亦然应当装备慈爱一切众生三昧,而诸烦扰冤魔自然消灭。”

    尔时,五百此丘信受佛语而行,前所劫贼,悉来皈依;施行恐怖者,悉来侍奉;施行捣乱者,悉来保卫,并供给诸比丘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所需悉皆充足。

    如是比丘,发无上意,为慈爱众生,乃究竟之道。于诸智慧中,亦得第一,由斯而得证入清净涅盘,凡诸佛子,应当如是修行大悲三昧,为极重要。

    能于戒定之中,而开发智慧,乃佛法中之正宗纲要,正直真实,其心调柔,而身轻安。能空我慢等无明,修习一切善法。

    精进不退,惟不修一切无益苦行,亦不懒安享受一切虚妄欲乐,一切智慧悉皆圆满,身口意业悉皆清净,广作利益。

    为众福田,奉为师范,皆由智慧大悲之力。不被纤毫尘烦之所扰乱,而常行戒、定、慧。慈爱众生之心,逐渐增强广大,精进不退,悉皆平等度脱。

    若有色众生、若无色众生、若长大身众生、若微细身众生,或能见、或不能见众生、或同处、或不同处众生,或已生、或当生、或未生众生,悉皆为彼拔一切忧苦,与一切愉乐。

    故修此大慈悲爱三昧,而不恼害一切众生,亦不轻欺他人,若被一切人来扰乱,悉皆能忍,三业清净,四相皆空,慈爱众生如母爱子,较爱自身犹切。

    如是慈悲正道,普遍爱护无量无边众生,冤亲平等,无间国际、种族,不分人我、是非,凡宇宙一切众生,乃至无情草木,犹不加损害,悉使共荣生存。

    修此慈悲三昧,无论行住坐卧,或工作,或间暇,无合忘失。

    斯乃极大无比之威德,能生一切善,能灭一切恶,所以世尊普劝修持,乃最上一乘之道。

    依此修持,则被一切众生特别恭敬。则能消除一切众生之我见等烦恼,并可解脱一切众生之生死妄执,而坚固信念八正道、四圣谛之实相。如是修持,自然消灭一切贪妄之苦,而证入最后涅盘。

凡遇一切不祥事,忧悲苦恼累人生,若念佛陀威德力,究竟解脱悉清静。

凡遇一切不祥事,忧悲苦恼累人生,若念达摩三藏力,究竟解脱悉清静。

凡遇一切不祥事,忧悲苦恼累人生,若念比丘加持力,究竟解脱悉清净。

    惭愧恐怖诸恶业,闻法精进舍国城,正信同修戒定慧,圣财七宝超世人。

 

其他南传佛经参考:

慈 经
出自《南传佛教经藏
》小部经典二 蛇品


    义巧之人现观行  彼涅槃之寂静句  有能耿直且端正  善语柔和无过慢  (一)
    心中知足且易养  生活简素无杂行  诸根寂静且聪明  不谄檀越无随贪  (二)
    虽受诸识者非难  不行一切杂秽行  但修慈悲安乐法  与众生幸福安稳(2)  (三)
    任何生物及生类  怖动者与定立者  任何长身大身者  中身者与短躯者  微细者与粗大者  (四)
    目见者与不见者  住远者与不远者  已生者与住胎者(3) 利乐此等诸有情   (五)
    彼此互相勿欺瞒  任何处人勿轻贱  勿作恼害嗔恚想  不欲使人受苦辛  (六)
    恰似母有独生子  甘为守护舍身命  修习无量大慈意  一切生类如斯对  (七)
    善待世间诸众生  无量慈意应习生  上下纵横无障碍  既无怨恨亦无敌  (八)
    行住坐卧如实知  住立慈祥正念中  远离睡眠狮子卧  佛教名谓慈梵住  (九)
    具足戒律成正见  不从恶见随烦恼  调伏诸欲莫贪求  从此不再入母胎  (一○)
        大悲经竟
注:
1 本经亦出于Khuddaka-patha P.8(小诵经第九经)。依据Manoratha-purani II,P.342、本经一名慈护咒(Metta-paritta)。是故可知本经常用为护咒。本经乃世尊在雪山之麓、为诸天神所恼乱之比丘,作为护咒及业处(禅定观法之对象)所说之经。
2  以下之二句被引用于Visudahi-magga P.297。
3 “已生者”(bhuta)指已生更无生之阿罗汉。

慈悲经
出自《南传佛教经藏小部经典一


  一、完全了解寂静境,善利乃为智人之所为,彼堪能、率直、正直、善感,柔和无高慢。
  二、知足易养,生活简素,护根、贤明,温和谦虚,于[信者]之家无贪求。
  三、不为智者所非难,不作任何卑贱行。愿诸有情有幸福、安稳而安乐。
  四、诸一切生物,或弱、或强者,或长或大、或是中等者,或短、或细、或粗等,包括尽无余。
  五、或现或不现,或住远、近、或已生终、或有生[因]之生物,愿诸有情有安乐。
  六、人勿互毁谤,勿轻何处谁。勿怒勿气忿,勿互咒愿苦。
  七、如母护爱独子赌己命,于诸有情修习无边之[慈]心。
  八、于诸世界修习无限之慈心,于上下十方无怨意、敌意以达无碍。
  九、或立、或步、或坐、或卧,只要目醒觉,应确立此念。于此之教,是云梵住。
一○、勿陷于[妄]见,护持戒德,具有正见,制伏贪求欲事,彼决不再宿母胎。

注:
1 Sutanipapa,同于 Metlasutta(参照汉译南传藏二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