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美面膜加盟费多少:刘洪波:谁该负石首事件的不当处置之责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1:49:34
2009年06月25日 08:21新京报 

作者:刘洪波

相比于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属于群体事件的湖北石首事件出现了信息发布上的倒退。涂远高之死是一个引子,数万人聚集与地方对抗的社会基础是更加重要的。人们这么容易聚集起来,背后是否有着深重的怨气?

近日,湖北石首市一名酒店青年厨师的命案,在种种传言的发酵下酿成冲突。对此事件,6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批评当地政府新闻发布语焉不详。

石首事件算是平息了吗?或许是,也未必。报道说,在因酒店厨师涂远高死亡引起的群众集聚已经平静后,又有数千人因事发酒店再现尸体的传言则聚集起来。看来,事情一日不查个水落石出,不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就一日不会有人心的安定。

相比于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同样属于群体事件的湖北石首事件出现了信息发布上的倒退。瓮安事件与孟连事件,媒体采访固然遭遇了种种困难,网络传言固然形形色色,毕竟地方政府在不断提供信息,网络信息和媒体报道也在不断发布,为公众知情和真相探寻提供了可能。

石首事件不然。当事件出现时,没有看到当地政府提供消息,网站上只有一些闪烁其词的说法,权威媒体也不见报道。事件在发展,政府在应对,视频在网上“低调”地流传,确凿无疑地证实了冲突的传言,而公开的传播渠道在沉默。而事后,人们才读到了当地政府平息事态的报道。直到现在,相比于外地,湖北当地媒体对石首事件仍然基本处于无声状态。这样的信息状态,绝非正常,或许表现出不愿、不想乃至不敢正视事态的心虚气短。

当地政府的“通稿”,似乎再次落进单纯指责民众的老套。事件被解释为涂远高自杀身亡,家属质疑死因、不法分子滋事、群众不明真相。这一解释,丝毫没有涉及事件发生并不断升级是否有处置上的不当,一方面信息静默,一方面以力强取,导致对立加剧,难道没有一点值得反思之地方吗?

涂远高,一个仅仅读到3年小学的厨师,他的父母也没有什么社会资源可以动用,他的死却能引起一场数万人聚集的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他的死留下许多谜团,警方认定自杀,后与死者家属发生争执,是有过验尸的安排还是一味要求迅速火化,警方发现的遗书是否他亲笔书写,死者身上是否有伤痕等疑点,涉事酒店是否曾多次发生人命事件、怎样处理的,酒店是否如传言所说存在涉毒问题,是否确有注射针管成批发现,酒店经营者到底是些什么人……这些谜团若不能给出可信的答案,石首事件的处置将无以服众。

涂远高之死是一个引子,数万人聚集与地方对抗的社会基础是更加重要的。人们这么容易聚集起来,背后是否有着深重的怨气,有着因长期感受而形成的社会判断?以不法分子滋事并且煽动导致了群体事件作解释,看起来很是合理,但谁是不法分子,在石首的现场谁是心怀不轨的蓄意破坏者?如果最终查出有这样一些人,确实应该严格依法予以处理,但是,数万人就这么轻易地被不法分子煽动起来,这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当地政府的威信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吧,这样的位置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涂远高之死引至群体突发事件,数万人所争者并非个人利益,不管是据理抗争还是不明真相,体现了对正气失坠的担忧,对正义回复的期待。那些父老乡亲,那些妇孺老幼,情绪积蓄甚重,而若非集中爆发,又是否有人去体察、去思索、去纾解呢?瓮安、孟连之后,石首事件无疑又一次值得地方管理者反思。□刘洪波(媒体人)

王寿臣:石首事件和瓮安事件的差异在哪里? 

继“邓玉娇事件”之后,湖北省又发生了一次性质恶劣的群体事件——“石首事件”。

最近发生在湖北石首市的事件,是一件非正常死亡案,6月24日《人民日报》在评论中说,“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

分析石首事件酿大的原因,最主要的导火索就是未经尸检就要强行火化,这样做,如果没有权力的干涉,是不可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容易引发公众的怀疑,而越来越多的民众聚集与警方发生冲突则是不可避免的。其次,是当地政府在信息公开上存在严重的滞后,媒体的及时介入受到了阻碍,导致播客大量的即时视频网上传播。

相比去年发生在贵州的“瓮安事件”,在处置方式上显然缺乏智慧。今年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总结瓮安事件时说,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有许多谣言。但是通过媒体披露事件真相后,群众的质疑得到了回应。瓮安事件不可谓不恶劣,但是在处置上还是让公众比较满意的。瓮安的处置方式就在于一个及时和透明。没有透明即意味着隐瞒,小道消息就会四处蔓延。

湖北石首事件输就输在信息管道被阻塞,在现在网络监督无孔不入的情况下,这是愚蠢的。其实,石首事件没能及时控制事态恶化的根本就在于,当地领导没有在第一时间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没有到群众中去聆听群众的呼声,然后通过媒体向外通报,对涉案人员没有及时进行处置。

民众认为,永隆大酒店早就存在问题,而且事件发生之前也曾死过人,酒店的老板和有关官员关系非同一般。坊间已经沸沸扬扬,为什么没有人过问,这是石首事件最终爆发的症结所在。

针对事件的扩大,荆州市委书记承诺彻查涉事酒店,如果确能彻查无论涉及到哪个官员都能够严惩不贷,不仅会给民众一个交代,也将会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瞭望》新闻周刊6月1日一期警告:一呼百万应的网上群体事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大量群众对政府的看法发生某种根本性的改变。更值得注意的是,网民互动已经从以往的说说就罢,蜕变为“从说到做”从虚拟世界的参与投入现实行动中。

官员尤其在处置影响巨大的群体事件时,如果不能做到最大限度地透明,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执政能力和公信力也会受到质疑。

 “抢尸”事件频发让人心神不宁

作者:杨耕身

最近发生的两起抢尸事件,颇让人心神不宁。

先是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永隆大酒店厨师涂远高离奇身亡,死者家属因不满当地警方“初步认定为自杀”的结论,拒绝尸检,陈尸出事酒店大厅,引起数万群众聚集并围观。6月20日凌晨,部分围观群众为“保护尸体”,多次与警察发生冲突,致酒店底层被纵火焚烧,多名警察受伤,多部消防车辆和警车被掀翻砸坏。

接着,在6月19日晚,湖南邵阳警方在邵东县一民宅抓赌时,两名男子从事发地坠楼身亡。6月20日凌晨,死者家属在家中祭奠时,数百公安和武警人员“抢走了死者尸体”。

单就发生在湖北的抢尸案而言,石首也非第一例。2002年3月15日晚,老河口市少女高莺莺在一家宾馆坠楼身亡,家属同样不满警方说法而陈尸宾馆。数日后,大批警察、武警突然出现,将高莺莺尸体抢出,送往殡仪馆火化。高莺莺案最后以其父高天虎“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及作伪证行为”涉罪而告终,但舆论对此案结论却一直有质疑。

一样东西,通过常规手法不能取得,非得下手去抢才行,足见抢夺者势在必得之心,自然亦见其重要程度。

但数次公演的抢尸事件,其结果似乎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尽快火化之。然而抢尸就是为了让死者早日安息吗?显然不是。至少在家属们看来,当地政府派警察抢尸火化,出于让死者尽早不明不白地火化的目的,似乎更多一些。

虽已是一具尸身,却也并非不会说话。如记者发现,石首事件死者涂远高脚背有多处血痕,颈部背面也呈血色,另外胸部还有一处较为明显的伤痕;此前老河口事件中,死者高莺莺喉部有被掐手印,手腕有黑紫色勒痕,上衣纽扣少了好几粒,裤子拉链也没有拉上,且有一个乳头被咬坏;邵阳事件中,死者李智勇的胳膊和小腿处有严重破损,“不能排除坠楼前曾遭殴打”。

所有这新鲜的伤痕、生前的印记,都是一种诉告。这种诉告,当地政府及民众都听到了,所以有关方面开始派人抢尸,民众开始护尸。

一些地方政府何苦连一具尸体也不放过?湖北老河口市高莺莺案离奇的结局,与当年警方在抢尸斗争中大胜而归,从而令高莺莺尸体被顺利火化,有极大关联。石首人也大多记得,2002年8月,同样在涂远高丧命的酒店,一名十六岁的女服务员坠楼身亡,其遗体上有不明伤痕,家长希望查明真相,但在当地政府“动员”之下,被迫将女孩遗体火化。女孩的死因当然也就永远成谜。

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一具尸体不明不白地被火化,那未免不是一种毁尸灭迹。正因人们有理由怀疑,每一起抢尸事件背后,可能都有隐衷,有难以公开示人的款曲,所以才有了护尸行为。

石首事件中,一名围观的中年女子被架离现场时说:“我在这里守了两个通晚,就想知道,这个事情到底会不会公正解决。”一些群众也表示:“这样的事情,再也看不下去了,以后还会不会重演?”因此护住了尸体,也就护住了可能不被歪曲的真相。

民众的护尸行为最终引发了一次群体性事件。由此可见,公正、透明、真相,对于公共事件的处理起着关乎大局的效应。去年瓮安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曾指出,及时、真实、准确地公布事实真相,是处置这起事件十分关键的一项工作,社会舆论要求及时了解事实真相,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从一具尸体身上,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无能与溃败。这里面,既有着权力的霸蛮,同样有着权力的脆弱。比如,有邵阳官员在解释抢尸事件时称,抢尸是为吸取石首事件的教训,“怕天亮后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事情闹大”。事实也正是,权力有多霸蛮,它本质上就会有多脆弱。如果权力总是以霸蛮的形式歪曲真相,那么它必将脆弱于人们对于真相的寻求与坚守。

一系列让人心神不宁的抢尸事件,让我们看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危机,也足以让我们清醒,权力如果不向公正与真相寻找力量,基层社会就必然会在围观中变得不堪收拾。 南方都市报:石首抢尸事件:民众为何只相信小道消息

6月17日,湖北石首市曝出一名青年厨师的命案。由于对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存有疑问,以及有传言警方将抢尸灭证,民众于19-21日在街头设置路障围观起哄。当地抽调了上千名武警,部分群众与警察发生冲突。此事引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对事件处理事件作出明确批示,公安部、武警总部、湖北省、荆州市的党政主要领导迅速成立了事件处置领导小组。

目前事态已经平息,23日,在石首指导后续处置工作的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表示:要坚决将“617”事件查个水落石出:一要查明涂远高死因;二要查明事件起因;三要查明永隆大酒店背景。这正是引发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也是目前全社会正在关注、要求解答的疑问。如果最终能够获得清晰、完整的真相,那么此事也算有了一个圆满结局。

然而,一个普通人的非正常死亡引发数万人围观,这一过程必然包含着诸多背景因素,比如过去对永隆大酒店以及当地公安部门和政府领导的一些传言,这些传言虽然未必全部真实可信,但能够反映出部分群众对当地政府部门有看法、有意见。石首市政府如何重新争取到民众的信任,如何重塑形象,这件事情比彻查一桩命案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同时也更加重要。

对此,《人民日报》昨天发表评论指出,“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该评论认为,“各级政府理应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各阶层意见和利益的均衡表达与顺畅沟通,促进干群之间的对话沟通,随时注意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此言有理:其一,政府方面信息发布不充分,没有主动与民众沟通,与家属的解释不成功没有取得信任,这正是此事的核心问题,也是值得各地政府引以为戒的问题;其二,在当前众生喧哗的“麦克风时代”,政府应该采取主动的姿态,主动促进社会各阶层表达意见,主动倾听民众的声音,主动发布政府方面的信息,主动与民众沟通,主动化解矛盾。

其实,在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不畅的现象背后,有更复杂的体制性背景值得思考。例如在石首事件中,一方面,是因为沟通不畅导致民众不信任警方;另一方面,因为家属和民众不信任导致警方屡次试图说服家属都遭失败。而民众的这种不信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社会心理结果,其中当然有政府和民众长期缺乏有效沟通的原因,但恐怕也有当地政治生态的因素。实际上,正是因为有关永隆大酒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传言导致家属和民众不信任,继而导致沟通失败。

实际上,即使是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较高的地方,涉及到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时,尤其是涉及到那些有可能与政府或政府官员利益相关的公共事件时,民众对政府单方面发布的信息也会抱持怀疑。在目前的情况下,这种矛盾基本上要依靠上级政府来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群众聚集、网民踊跃发布信息,潜在动机就是为了引起上级政府的关注,以便事件得到更为公正的解决。本来上级政府介入是为了维护稳定,但为了引起上级政府介入民众首先要制造事件。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在基层政治中,政府和民众之间缺少一个沟通的中介。

当一些政府部门不打算公开信息时,媒体也很少能够通过调查来发布信息,当一些政府部门试图只发布某种有倾向性的信息时,媒体也很少能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媒体的技术手段和人才储备已经如此充分的情况下,民众仍然宁愿使用自己的手机和电脑来发布消息。其实技术的更替不必然导致众声喧哗,政府和传统媒体发出更洪亮的声音也未必能够压倒众生喧哗。重要的是,政府要以真诚的方式赢得民众的信任;同样,媒体要以公正的立场来赢得民众的信任。这样,在事关政府的公共事件中,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对话可以依靠媒体来完成。只要沟通顺畅信任达成,稳定不是问题。 人民日报:石首事件政府新闻发布语焉不详

近日,湖北石首市一名酒店青年厨师的命案,在种种传言的发酵下酿成冲突。与此前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相比,石首的局面更为复杂,但背景似曾相识。

今年两会期间,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在总结瓮安事件时说,瓮安事件发生之初,网上有许多谣言。但是通过媒体披露事件真相后,群众的质疑得到了回应。坚持信息透明是迅速平息瓮安事件的最重要原因。他还强调,主要领导干部第一时间到群众中间倾听群众呼声,并借助舆论监督、启动干部问责制,才能平息事态。

石首案的起因同样是一起非正常死亡案,面对诸多疑问,警方的解释未能成功说服死者家属和公众。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探寻真相。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段时间里,体现政府立场的新闻稿只有3篇;而一网站的贴吧中就出现了近500个相关主帖,在一些播客网站,出现了不止一段网友用手机拍摄的视频。

石首案再次提醒有关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如何妥善应对当今社会信息传播和意见表达多渠道、互动性的新局面。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台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近年来政府上网和党报新闻网站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但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在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渠道,都可能成为意见表达的主体。有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这对舆论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突发事件,政府和主流新闻媒体仅仅发布信息还不够,还必须迅速了解和把握网上各种新型信息载体的脉搏,迅速回应公众疑问,这需要政府尤其是宣传部门具有快捷准确的舆情搜集和研判能力。如果在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上缺席、失语、妄语,甚至想要遏制网上的“众声喧哗”,则既不能缓和事态、化解矛盾,也不符合十七大提出的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

在互联网、移动通信支撑的社会多元表达平台上,政府发声和舆论引导需要比过去更高更强的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成功的经验,汶川地震紧急救援时期,政府一天一场、有时是好几场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放开新闻报道,互联网、手机、无线电、卫星通讯等新技术传播媒介也各显神通,保障了灾情和救灾工作的高度透明。信息开放的结果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也提高了政府的威望,加深了政府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信息透明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这是汶川经验的启示。在中国社会转型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调整,各级政府理应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各阶层意见和利益的均衡表达与顺畅沟通,促进干群之间的对话沟通,随时注意倾听民意、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