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前传1电影:郎咸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00:40
 郎咸平第二大危机就是我们如何做调控?这个调控给我们目前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金融风险,也就是大幅提高了金融风险。 我想用日本90年代的泡沫现象和中国现在的泡沫现象做个比较。各位都应该知道“广场协议”这回事。英、德、法、美、日曾经签订过“广场协议”,“广场协议”要求日币升值。当时日本签下了协议之后那就很清楚的落入了美国圈套。道理很简单,当日本签下字,说明日币即将升值。那么全世界国际炒家就会去买日币,因为他赌日币升值。大家千万别把汇率当作经济现象,汇率不是教科书上所定义的货币之间的价格,没那么简单,汇率是各国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当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由于日币低估造成大幅贸易顺差,那么下一步必然是日元升值。日本签字的当日就昭告全世界的国际炒家日币要升值了,所以必然结果是国际热钱大量进入日本。结果日币升值了!各位以为货币像一般的商品一样吗?价格提高之后可以平衡供需吗?错,那是一般的货品的价格,可是汇率不是,当汇率价格一上升,国际炒家一看,哇!真的升值了,再买,更多的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更多热钱流入日本,再逼迫日币升值,几年下来日币升值了一倍,几乎摧毁日本的经济。但是各位请注意有个现象是我们所忽略的,那就是在日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 美国财政部通过各种管道压迫日本降低利率以及放宽信贷,由于降低利率放宽信贷的结果,造成流动性泛滥,日本各大商社很高兴向银行借钱,因为借钱容易,利息低了,可以迅速做大做强,所以造成日本经济的表面繁荣。这个表面繁荣现象反映在股市就是股市泡沫,反映在楼市就是楼市泡沫,反映在购买日常用品就是通货膨胀。所以日币的升值、股市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本身的原因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那么最近看过很多媒体的报道,把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正确的,因此认为我们中国针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股市泡沫、楼市泡沫和通货膨胀应该和日本当时的政策是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提高利率紧缩信贷。在这里清楚的告诉各位,他们都错了。因为日本的问题是流动性过剩,但是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中国是什么问题呢?按照我前面所讲的,造成泡沫的原因基本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造成的,因而挤压出大量的虚拟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楼市形成泡沫。由于原因不同,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不同,但是很不幸的,我们的政策是提高利率紧缩信用,造成什么结果呢?它是进一步打击了已经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利率已经提高了6%以上了,最近几天还在提高利率。那么各位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的企业家想一想,你认为他在这种场合之下还愿意投资吗?中国哪几个制造业能创造出这么高的利润,银行利率的提升逼得我们制造业放弃投资,不做了,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拿出来形成虚拟资金炒股炒楼去了,所以为什么宏观调控下股价越涨楼价越涨的原因就是因为宏观调控的目标是错的。因为和当时日本情况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天不是因为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泡沫现象,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当然我也不否认今天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现象,但是中国流动性过剩不是股市楼市泡沫的主要原因,而真正的驱动因素,是因为我国的投资营商环境的急速恶化所导致的。那么没有认清楚经济问题、经济弊端,贸然提高利率、紧缩货币,各位知道什么结果吗?随着利率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迅速积累,一旦到了不可承受的那天,中国就产生了重大危机。那么回顾一下当时的日本是怎么回事,当时日本的各大商社由于低利率大幅借款,而日本企业由于高负债经营迅速积累的大量的金融风险到了一个不可承受的阶段产生了泡沫而崩溃,所以日本经济的危机来自金融风险,也就是负债积累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今天中国的经济危机呢?一部分来自于不当的政策使得利率不断调升货币不断紧缩,产生了金融风险而给我国的经济带来重大的危机。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年底我以一个所谓的中立学者的身份我要做出以下的结论,那就是我完全支持宏观调控的思想,因为我认为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但是我反对我们执行层面所推行的金融政策,因为他的目标是错的。 
第三大危机就是从90年代中期之后我们各地地方以P为纲的理念,造成一个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现象。 请问各位最近看过媒体的报道,媒体报道说我们今天中国经济是过热的,可是我请各位来宾你们再去问问你们的企业家,他们的日子好过吗?他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不论他是谁,不论他从事什么行业,不论他在哪,他今年的日子肯定比去年难过,明年也肯定比今年难过,这是一定的。既然日子那么难过,那么经济怎么可能过热呢?但是我们的指标指示经济过热,怎么回事呢?那就是我的理论,中国经济是个二元经济现象,中国经济是同时过热同时过冷,那些部门过热呢?那就是我们地方以P为纲的理念之下,他投资建设的有关部门是过热的,比如钢铁、水泥、房地产是过热的。什么部门是过冷的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是过冷的。这种二元经济现象可以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现象,甚至可能只有在中国才可能出现,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就是十几年来我们的地方以P为纲的理念大力推动地方建设的结果。那么这十几年来我们老百姓的医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住不起房、退不起休怎么办呢?在之前是不太被关注的吧。哪一个地方不是开膛破肚修桥铺路的,美其名曰搞地方建设,实际上是为了升发财的。对干部的考核都是以P为考核的标准,但是更严重的,在这种考核标准之下,地方干部推动建设的结果是使得我们经济产生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现象,就是和建设有关的部门基本上是过热的、和建设无关的民营企业基本上是过冷的。那么这种二元经济现象和我们股票市场的二八经济现象非常类似。股票市场为什么有二八现象啊?什么是大盘股呢?你发现大盘股和我们过热部门是相关的,比如说过去的房地产、钢铁、水泥还有其他的融资银行都是过热的,所以股票市场的二八现象和我们的二元经济基本上是相互对应的。那么在这种特殊的二元经济之下,一定会产生两个必然的结果: 第一个结果就是宏观调控进一步失效,第二个结果一定产生通货膨胀。那么我一一来说明。
为什么宏观调控会失效,过热的部门为什么过热,他不是经济性的原因,而是政治性的原因,它是推动P为纲的心态导致过热部门过热。那么宏观调控是什么目的?是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过热,但是过热是政治原因,你用经济手段来调控就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举个例子,当银行提高利率为0.25%个百分点,地方会因为提高利率而不搞建设吗?那照搞,不会停的,照样开膛破肚修桥铺路不会停的,为什么?为了提高P!提高利率的结果是他照样向银行借钱不会停的,那么过冷部门就遭殃了,过冷部门基本上是民营企业的,而大部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是地下金融,俗称黑市,黑市金融的利率是非常有效率、非常敏感,按照我个人研究结果显示,他的调幅是方利率的4倍,也就是央行提高0.25%之后,黑市利率提高4倍,提高4倍的结果是进一步打击了已经萧条的民营企业部门。按照我前面的理论来看,你打击了他们投资兴趣,他们做什么呢?在这种逐渐恶化的投资营商环境之下他就不想投资了,而会挤压出更多的虚拟资金进入过热部门炒股炒楼。过冷部门由于资金流出,结果更冷,过热部门由于接受了他的资金变得更热。所以越宏观调控中国的二元经济现象越突出,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越宏观调控我们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更热,这就是过热的原因。是一部分部门过热而不是全体过热,你继续按照这个目标进行宏观调控的话,二元经济会更严重。
第二是一定会产生通货膨胀。那么2006年年底农产品丰收,按照经济理论,当然这些理论在中国是不能用的,都是反的!按照经济理论农产品丰收粮油价格应该下跌对吧,可到了一月,粮油价上升,那就是二元经济造成的。怎么造成的呢?各位再回忆一下我刚才讲的资金大量从过冷部门转到过热部门,所有过冷部门缺资金,缺资金怎么办呢?印钞票,印钞票的结果造成全面通货膨胀。那么这个时候流动性过剩问题就出来了,使得一月的粮油价格上涨,上涨的幅度高达20%,到了五月份猪肉价格上涨26%,蛋上涨37%,一直到我们今天的十一月份,这个涨幅从我们的20%涨到60%,那么最近还是涨幅很高。也就是说你们吃饭的时候呢,咬一口肉吃一口饭要多付50%的钱,他不像洗衣机,电视机那样,看旧的就可以了。吃饭每天要吃3次,这个涨幅是不得了的。按照目前的统计,你们买菜钱呢现在应该是上涨50%了吧。那么这么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是民生必须品是怎么来的,基本上是我讲的二元经济与虚拟资金的原因。以猪肉为例,我们谈一谈猪肉价格为什么上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猪瘟,在07年的今天竟然会产生猪瘟的现象,可见地方是如何的失职,这个控制猪瘟不能靠农民的。这一定是行为,现在的地方都在抓建设,这种疾病的控制他已经不太在乎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在07年会产生猪瘟的原因。第二是养猪的饲料价格上涨。猪瘟以及养猪饲料价格上涨使得养猪的民营企业家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按我的理论,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之下养猪的民营企业家会做什么,他就把应该投资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和楼市,所以我们仔细研究猪肉价格上升的原因就是把大猪宰了之后“后继无猪”了,大家不养小猪了。那么不养小猪,就像各位一样炒楼炒股去啦。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二元经济和虚拟资金充分解释了最近通货膨胀的原因,这个二元经济的本质是来自地方以P为纲的理念所造成的恶果。这是我所谓的第三个经济危机。 第四大危机也是地方以P为纲的理念造成了整个经济结构的失衡。 大家想一下,我们各级地方建高速路、高架、铁路都是固定投资多。他的固定投资成本是多少,我想拿我们国家和日本经济崩溃之前做个比较,我们固定投资的比重占45%,而当时日本是30%,消费我们是占了35%,而日本占了58%。这么大量的投资,国内消费是不足的。那么国内消费不了,我们每年以10%的经济增长,造出那么多的经济、货品卖给谁呢?卖给老外嘛!而这造成大量贸易顺差。那么当时日本贸易顺差所占P的比重为4.5%,而中国是9%,而且各地对于出口本身的思维是错的,叫出口创汇。出口创汇在我看来是个罪恶的代名词,出口创汇就是拿我们有限的资源图利外国人。举个例子,中国那么一个缺少资源的国家敢把煤炭卖给日本人,而日本人拿去填海了。竟然把我们的树木砍下来做成毫无附加价值的筷子卖给日本,日本为什么不砍自己的树呢?他自己不会做那个傻事的,他不会干破坏资源的事,给谁干呢?给中国人干!你用煤炭、筷子等毫无附加价值的东西流血赚取必定贬值的外汇,美其名是出口创汇,实际上就是罪恶的代名词。地方在以P为纲的理念基础上出口创汇的理念使得我国经济严重失衡,造成大幅贸易顺差。我们有高达1.4万亿的贸易顺差,如果说你以1.4万亿为傲,这1.4万亿都是一系列错误政策的必然结果。什么结果呢?给了欧美一个极好的机会压迫人民币升值。我今天实在想不出我国有什么理由不让人民币继续升值。人民币必然升值就是我所谓的第四个经济危机。 第五大危机 我就把前面四项的危机做个整合,一个是利率的上升,一个是错误的宏观调控造成利率的上升,地方错误的P为纲的政策及出口创汇政策造成汇率的上升。 两大金融参数的上升使得我国企业已经难以维持生计的投资营商环境继续恶化而逐渐流血而死。你看我国哪个出口型的制造业日子好过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所以他更不会投资了,所以他一定会像我前面所说的那样把应该投资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虚拟资金进入楼市股市,那么你们可能会问我了,到底虚拟资金有多少?告诉各位一个数字,那就是我们企业家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和欧美相比,80%投入股市楼市,造成泡沫。所以汇率一上升泡沫现象更严重,而表面上看起来和日本当时一样,哪里知道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中国企业家不投资了,去炒股炒楼了。我想请各位思考一个问题,你应该投资而不投资,这个投资的空间给谁了呢?这个空下来的空间必然的为外资企业所用。利率汇率的上升造成了营商环境的困难,其必然结果给外资进入中国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诸位看一下我们的民营企业家,这种卖公司、卖工厂的现象比比皆是,是由于营商环境投资困难。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五个危机。第六大个危机 我想请各位抬头仰望着蓝天,你们发现在07年的中国天空上翱翔着两只秃鹰,秃鹰是干什么的呢?秃鹰是吃尸体的。我前面就说过了,中国的制造业,因为前面所说的所有的理论而逐渐流血而死,头上的秃鹰就飞下来啃食我们的尸体。头上两只秃鹰是什么呢?一个是产业资本,第二个是金融资本。
各位都知道青岛啤酒是我国的著名品牌,你们还认为青岛啤酒还是中国企业吗?告诉你一个数字,青岛国资局控股30%,但是你们知不知道第二大股东是谁?来自美国的安海斯-布希公司控股27%,只要他再多买4%的H股,我们中国的青岛啤酒就会在一夜之间变成外资企业。各位还记得徐工的故事吗?美国的凯利基金要收购徐工,当时包括我在内很多的学者专家在媒体上对这件事情大家,由于大家的努力,成功制止了资产流失的现象。当时的地方以什么理由卖给外国人呢?是以负的净资产卖给外国人。负的净资产就可以卖了吗?你有没有那么一点点经济常识啊。一个公司的价值不取决于净资产,而是取决于有没有持续经营的能力。对于徐工的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盈收的能力,还好没卖,假如以100块钱卖掉,按照我所理解的凯利基金或者类似的基金,一定会把徐工分拆上市或者卖掉,赚到一万块钱。所以从100块价格到一万块他可以赚100倍以上。那么各位了不了解,收购青岛啤酒的安海斯-布希公司就是产业资本,收购徐工的就是金融资本,这两个资本的危害性我们还没有看出来,还在乐观的招商引资,你知不知道招商引资使得这两只秃鹰来席卷中国奄奄一息的制造业。那么你们可能要问我了, 郎教授这样是不是太悲观了,中国制造业我们自己都做不下去了,给外国人能赚钱吗?如果你们有类似的想法呢,你们就太不了解资本主义国家了!为什么我说的话那么像主义经济学家,而我们主义经济学家讲的话更像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其实错了,我是真正吃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所以我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透彻的,我所以讲的这么主义是因为我理解了。各位想一想我们中国的企业经营不下去,负的利润,你以为外国人经营不下去吗?小看人家了。当他透过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收购我们这些所谓不赚钱的制造业之后,他会把你融入到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里面去。这是我最近做的一系列的研究,什么叫做国际产业链的分工,那就是在国际产业链中真正做制造的是一块钱,而做这种采购、仓储、订单处理、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叫做软三元。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是怎么回事呢?本质就是靠软三元赚取利润,硬一元再亏损了不起亏一块钱,也不可能亏一块钱,软三元可以赚多少钱回来啊!以玩具业为例,一个巴比娃娃我们的出厂价一块美金,在美国的沃尔玛零售价格是9.99元美金,那一块美金,原料占了0.65%,生产价0.35%,你晓不晓得我们能赚多少钱,一美分了不起了吧。我们是剥削我们的劳动者,浪费我们的资源。用这么贱的一块钱的价格卖到美国去,他最后以9.9的价格卖给消费者,他们席卷了所有的利润。我们的商务部长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他的看法,他的看法一部分对的,那就是我们中国的制造环节是不赚钱的,而我们透过我们的牺牲,让美国人欧洲人享受我们的产品,这是对的。可是各位再想一想你需要呼吁吗?难道美国不知道吗?你把他看的太傻了吧。你都知道他会不知道吗?怎么可能呢?难道他们不知道他们进货价格是一美金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劳动者几乎拿不到利润吗?难道他不知道是9.9吗?那为什么还要继续压迫我们,提高利率提高汇率,让我们仅有的一分钱都不让我们赚呢。这就是我所谓的金融战争。其目的就是让你倒闭,你倒闭之后,我们头上两只秃鹰贱价把你收购,融入国际产业链里面去,你这里亏钱无所谓,软三元可以赚回来。硬一元里面,根据我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原料成本、制造成本可以省下来的钱是25%。我们再压低我们的工资、压低原料成本价格只是把整条产业链的一块钱里面的25%省下一点点而已,真正的大头都被软三元拿去了。那么这种格局是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认识的。我们还在继续的招商引资,最后的结果呢就是把我们的制造业拱手让给外国人。 第七个危机  继制造业之后我国的金融业将为外资所席卷. 金融的改革包括汇率的改革以及银行的改革.这里我想先和各位谈谈银行的改革,我们像建行等那么多银行上市,大家知道不知道帮他们做顾问都是哪些公司吗?摩根、美林、高盛。这些公司也是美国银行的股东,你们知道吗?我们要搞银行改革竟然要请美国银行的股东来当我们的顾问,你说你是傻呢还是怎么回事呢!他给你做顾问的目的是图利于你呢还是图利于美国银行呢?我给各位一个数据,世界银行在2000年出了一个研究报告,讲的是银行改革。各位相不相信我国从事银行改革的所有相关人员没有一个人念过这篇报告,我们的银行改革全是想象出来的,他们的这个报告是靠数字说话的。他们收集了过去全世界250多次银行危机,他想了解各国银行如何进行改革,研究结果是这样显示的:250多次银行危机里面有92次找不到资料,141次各国包括美国在内都束手无策,3次加强监管,14次放松监管。也就是说90%的案例里面各国束手无策,因此这篇文章的结论很有意思,它说:全世界的织组包括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以及各大银行还有学术界的泰斗,没有一人知道如何改革银行。既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如何改革银行,你中国怎么敢改呢?而且你的顾问都是美国银行的股东帮你做的顾问,因此给你的建议呢就是改制、上市。改制、上市很有意思,你们都有从全国各地来的,从东北一直到珠海,你到任何一个乡下去的话你都能看到一个建行,它的网点分布之广是你不可想象的。我也是建行的客户,虽然建设银行的服务很糟糕,态度也不好,为什么我还用建设银行呢?分行特多,这是他唯一的原因。就算我们完全开放银行,让花旗银行进来,他没有能力开那么多的分行的,你要知道要开像建设银行一样多的分行,要租下多少楼盘。你要投入多少钱去做硬件与软件的开发,投入多少钱多少时间去做人员的培训,你知道不知道这么一趟下没有几万亿美金做不到的。所以他们会怎么做?所以这些聪明的顾问们就不会这么做,他一定会要求你建设银行上市,只要你建设银行上市,美国的银行买了你20%的股份,你所有分行赚的钱他就拿走20%。同时, 银行经营在中国是垄断经营,垄断经营都要牌照费的,建行为什么不交牌照费呢?因为他是国有银行不需要交牌照费。你上市之后卖给花旗银行,你为什么不收牌照费呢?他忘了, 他根本不知道要收牌照费!所以外资银行包括美国银行等等,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以不交牌照费的方式大量购买建设银行的股票,你只要买到20%所有分行的利润你都要分20%。看一下最新结果。这次因为美国次级债缘故损失了不少金钱,他们的首席执行本周很骄傲的说了一句话:我们在次级债的损失远远的小于我们在建设银行的投资。他们在建行赚了多少钱呢?赚了1300亿!!那么我们的水平呢?我们的外汇管理在娄继伟的管理之下投资美国的黑石,惨败而归, 这就是水平!!人家为什么知道这么做呢, 因为金融战已经开始了。我们金融战的水平和一百五十年前大刀对洋的水平差不多。你看看美国银行和建行的故事,再看看外汇投资基金和黑石公司的故事,一比较下来你就豁然开朗。为什么美国要逼迫我们银行上市,因上市才是美国最快收购我国银行的捷径。我们竟然听话照办!另外的改革叫做汇率的浮动化.我一直反对这种改革,原因在哪里呢?因为我们中国没有人才!!我们中国可能有很多方面的人才,但是在外汇操作方面,我可以这么讲包括郎教授本人在内我们全国13亿人口没有一个专家.没有专家你怎么敢开放人民币浮动?各位了不了解1997年,为何索罗斯阻击亚洲?造成亚洲金融危机.那就是因为亚洲资产泡沫化.亚洲当时除了四小龙之外还有四小虎,对于欧美各国严重威胁,所以索罗斯开始阻击泰铢.因为泰铢刚刚改成浮动汇率,阻击下来,亚洲各国尤其四小虎再也没有喘息的机会了.他们也没放过香港,同时也阻击香港.香港当时也是资产高估,股市很好,18000点,楼市价格迅速上升,整个资产升值情况下阻击港币是最好的,他们同时卖空港币同时卖空恒生股市期货,什么叫卖空?以股票市场为例,今天向某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以今天假设50元卖掉,明天股价跌到30元, 我再买回来了把股票还给证券公司,叫卖空.50元卖的,30元买的,就赚20元差价.所以卖空的目的就是赌你股票会跌.外汇也是一样,什么叫卖空?一样,向某金融机构借出港币卖掉,明天跌了再买回来再还给他,意义是一样的.他们同时卖空港币同是卖空恒生指数期货,当时大量卖空港币,把港币卖给香港的金融管理局,所以市场上缺少港币了.因此银行的拆借利率大幅提高,最高到280%的拆借利率.280%的拆借利率大家知道对股票市场会有什么打击吗?股价大跌,从18000点跌到了98年的6660点,跌了三分之二的市值.可是国际炒家在事先就大量卖空恒生指数期货,所以赚了三分之二的市值,到了最后香港全体老百姓买单,因为股市大跌,楼盘也跟着大跌,索罗斯等人席卷一把之后离开了香港,所以当时产生了索罗斯振荡.在2006年之前,只要恒生指数到了18000点之后呢,就会大幅波动叫做索罗斯振荡,把香港老百姓给吓到了.现在为什么到了三万点了呢?因为国内老百姓搞不清楚,从深圳通过很多方法大量炒港股,就把港股拉上去了.香港老百姓吃过亏,知道的!国内老百姓没有吃过亏不知道,搞不清楚的!香港还是固定汇率的,是联系汇率,他要是浮动汇率那更惨.那各位知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么严厉的亚洲金融风暴之下,中国能幸免于难呢?你以为是我们人英明吗?不是, 而是当时我们采取了两个最传统最古老的制度,一个是固定汇率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是外汇管制,由于固定汇率及外汇管制,保护了中国,不是由于我们能力好,而是这两个原因.按照我这个故事讲起来的话,如果国际炒家要阻击今天中国的泡沫和当初的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香港一样,到处都是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通货膨胀,要阻击这种泡沫经济,像席卷香港一样来席卷我们的财富,什么方法是最好的?那就是像泰国一样,阻击浮动汇率,那是最好阻击的,连联系汇率的香港都能阻击,何况是浮动汇率.而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不断的逼迫人民币汇率浮动化的原因.只要配合上浮动汇率,外资自由进出,再加上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使的中国的金融市场完全暴露于国际炒家的阻击之下,而这一切我们基本上都完全具备了.我们有没有泡沫,有!有没有通货膨胀,有!有没有股指期货,快了!有没有浮动汇率,我们正在努力!经过我们以及我们老百姓的逐渐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给国际炒家一个非常好的阻击中国的机会.大家拭目以待!这就是我所谓的第七个经济危机. 第八大危机  2008年一月一号开始的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危机. 我们的中国银行,放款客户里面有多少好客户?我给各位一个数字,10%差不多了吧!其它的呢,不敢说全部,很多都是骗子,包括地方在内.他们怎么骗呢?拿到钱直接当利润处理,我们很多地方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存款客户有多少好客户呢?20%了不起了吧!百分之八十的是什么客户呢?都是我们那种小老百姓的客户,今天存一百,明天提80,这种客户只是提高了交易成本,银行赚不到他的钱的.银行真正能赚钱的客户,是20%的大客户,20大的好的存款客户和10不到的好的放款客户,你们认为有没有可能在明年一月一号之后大量转移到外资银行呢?我敢讲一句话, 外资银行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不会没有理由的给你收紧银根,那事他不会干的.我们的内资银行个个在干!如果大家都转过去了呢?如果这种好的存款和好的放款客户都转过去了,那这叫我国内资银行如何经营?银行失血的现象是不是会发生呢,经营不济的情况会不会发生呢?更严重的,就是我前面所讲的一连串的不理解国际化的前提之下,是不是给予外资银行进一步的进入内资银行参与经营的机会呢?所以明年一月一号开始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给我国金融体系又给加上一个第八项的不稳定因素.当然我们在批评外资银行的时候首先要检讨自己,外资并没在要求我们马上开放,给了我们三年的缓冲期.我们三年在做什么事了,你们猜一下?我们都在这种外资顾问的指导之下,改制上市去了.你有没有把银行的最基础工作做好?什么工作呢,把银行的信用搞好,把银行的服务品质搞好,有没有把银行真正做成服务客户的平台.没有!你根本没有!搞什么呢,大家从上到下热火朝天按照美国银行股东的要求改制上市去了.这三年下来,我们银行的信用如何?服务态度如何?和外资银行相比,优劣立判!如果你是个大的存款客户,你有没有可能转到外资银行里面去呢?你知不知道你转到外资银行当存款客户有什么好处吗?你相不相信他们立刻给你一个全球通用的钻石卡或金卡?你可以存人民币到欧洲到美国随意消费,你相不相信?多好呀!他们还需要开分行吗?因为大客户基本在城市,他只要把握了广东,上海,北京,差不多就席卷我们大部分的最优质的客户了.他不需要开分行了, 开分行 越开到偏僻的地方,小客户越多, 都是今天存一百明天提八十的,都赚不了钱的.所以他们只要寄守在大城市把服务做好,继续鼓动中国的银行去上市,那么他们就是最终的赢家.而我们目前也正在努力的帮助他们完成他们的愿望.总结 那么这八项危机,我相信我已经囊括了2007年底的诸多经济现象,你们所看到的这一切,你们诸多的不理解,经过今天我的八大危机的分析之后呢,我相信你们都已经豁然开朗,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危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者,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把我的观念透过媒体发表出来,我认为这就是媒体存在的目的,我们不需要歌功颂德,我们需要尽早的理解国际形式!尽早理解什么叫国际化!给我们的给我们的老百姓提供一个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我也希望按我讲的八大危机,提出一些合理的治理办法,这是我今天跟各位花了一个小时时间谈话的最终目的,谢谢各位,刚好一个小时。
短评:真诚地希望郎先生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因为你所披露的中国国民经济现状,无不是当政者的最痛处,所以中国时下当政的官僚资产阶级或许会无所不用其极的!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两年,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莫衷一是,而房地产价格却毫不理会这些争论,持续上涨。房价到底会涨还是会跌,首先要看说涨说跌是谁。如果一些房地产商说涨,那等于没有说,因为世界上卖东西的绝少有不说自己的东西好的,更不可能说自己当时卖的东西
会下跌(这样等于把现实的购买者赶走)。  有些手里有房,甚至在炒房,或是不缺钱买房的人,不管是经济学家还是什么人,也不大可信,因为他们要么不在意房价涨,因为买房对他们不在话下,或者手中有房,好等着房价上涨后没事偷着乐。其次要看说得有没有道理,是否有依据。本人默默无闻,也不代表谁的利益,说的话是否客观,自有公论:  一、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关系影响。上海房子的价值到底是多少不好判断,但是看看日本的例子,日本因为人多地少,所以举国上下认为日本的房子应该大涨特涨,结果在最高峰时,东京及周围三个地区的理论地价超过美国整个国家土地价值及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公司的净资产值。在这样的气氛中,人不免狂热,失去应有的理智。所以恐怕不能因为上海的土地成本高就认为上海房子的价值就应该高达10000元/平方米以上,因为土地的价格并不代表价值。  二、前几年,因为住房分配货币化,原先不少人从单位以很低的价格买入产权房,再高价卖出,产生一个财富效应,这样购买能力增加,又有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而这部分购买力最近几年正在集中释放之中,但这种低价买入公房,高价卖出的好事已经不存在了,所以这部分购买力一旦释放完毕,对房地产市场的推动力就会突然消失。  三、那个中国老太太辛苦了一辈子,终于积累了足够的钱买了一套房子,却没来得及享受就去世,而美国老太太早早住进好房子,在去世前还清所有贷款的故事广为流传,现在贷款买房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房贷成为银行的优质资产。可是最近几年中国银行房贷总额大幅上涨的几年,正是中国连续降息,还贷压力不断下降的几年。现在的利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低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只有2.25%,而贷款利率不过5%多一点,但是20多年来中中国平均一年期存款利率是4%左右,按现在的利差来算,平均贷款利率为7%左右,而美国几十年来平均的住房贷款利率为8-9%,如果贷款利率上涨到7%,还会有那么多人热衷于贷款买房吗?恐怕以前大量贷款买房的人倒是因为还贷压力太大而陷入财务泥潭。而且在世界各国,不同时期,总会是银行存款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而现在的中国却相反,这本来就是反常的,利率迟早涨到物价涨幅之上,而且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十年来的首次加息了。这样,未来几年不大可能再有持续的新的借助银行贷款的金融杠杆的住房购买力。  李嘉诚说:房价上涨的时候不会死人,但房价下跌的时候却一定会死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每月银行的房货还款都会如风刀霜剑一样严相逼。
  四、中国极有可能以后会推行物业税。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把地皮免费给开发商,这样房子的价格就不包括土地,价格会大跌(现在房价中土地成本大约为40%)。当然地不是免费的,由购房者在30到50年的时间内平均交纳。你想这样的政策一出,谁会去买那些包括地皮成本的房子呢?已经交了土地成本的房价还会这么高吗?而且二手房也不好卖出,因为大家都愿意买低价的不包括地皮成本的房子。这个政策我看一定会实行,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就是这样的。  五、根据中国的法律,业主不拥有住房土地的所有权,只有使用权,最多只有70年的使用权,也就是说,在70年后,土地所有权就结束了,至于是重新向国家缴纳土地使用权费还是以后就可以免费使用,或是由国家根据客观情况收回使用权,不得而知。可是70年总会过去,这一天总会到来。因为有关法律颁布不久,所以最早的商品房也离土地使用权期限尚远。可是人们会越来越认识到这个问题。但是现在市场上决定房价的往往是交通、地段、环境等,从不考虑土地使用权期限,当人们开始普遍考虑这个问题时,土地使用权期限少的房价必然下跌,特别是房龄长的二手房。  六、不管是汇市,还是股市,或是期货市场,越是涨得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快要见顶的时候。在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大跌引发全世界经济危机之前,大涨特涨,交易火爆。楼市也是如此。而且这里有一个惯性定律,价值越大的商品,要涨起来就越困难,但一旦涨起来,就能持续较长时间。比如股票,如果是大盘股,市值100个亿,那么一般不容易涨起来,因为要推动它,要较多的资金,而一旦开始上涨,就不容易停住,不象市场上青菜的价格,一天可能三变,或如同女孩子的心思一样不可测。同样房地产市场因为资金密集,一旦上涨,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一旦开始下跌的话,也是不容易回头的,比如香港,1997到2002年,长达五年,跌去60%。日本经济今年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是房价再挫5%。  七、现在中国基本没有什么供不应求的,除非是一些垄断性的产品,因为现在社会资金充足,一旦某个行业利润率高,那么资金就会涌向这个行业,从而降低这个行业的利润率。马克思说,资本一旦有20%的利润,就会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就被到处使用-----比如火柴,如果能有200%的利润率,那么产量很快就会大涨,利润率很快下跌,甚至为负,这时会有很多投资者不得不退出市场,这样逐渐利润率会上涨,最终与社会平均利润率相当。但是房地产这个行业为什么能持续几年兴旺而不见衰退呢?因为生产周期长。一个地方的火柴厂可能一个月内增加十倍,但是一个地方的在建房地产项目如果在一个月内增加一倍都是不大可能的大跃进了,而且需要的资金多,同时不正当竞争、不公平竞争情况严重。所以一时间这个行业的利润率不能很快下降,于是房价高。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兴衰周期,生产周期再长也不是无限的,总会有这一天。冥王星围太阳转一圈的时间长不长,长,200多年,200年够长了吧?200多年一过,不就转回来了吗?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房价也终会下跌。  八、按最近几年房地产发展速度,远远大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样下去到2020年以前,中国房地产业的GDP会超过整个国家的GDP,这可能吗?所以增长速度一定会下降。  九、心理因素。毛泽东说: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现在到市场上问问买房人、卖房人,房产中介公司,或是政府部门,上海的房价会涨还是会跌,没有人心里有数的。就是大家心里没有一个主见,所以一般的老百姓有一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一看到报纸上报道有排队买房的,就心里着急,就激动,一看到自己当初想买结果没有买的房子涨价了,心里就后悔。这使我想起美国股神巴菲特经常讲的一个故事:一个石油商死后上了天堂,结果圣彼得说:实在抱歉,我知道您在世时行为正派,做了很多善事,但是天堂里已经饱和,实在住不下人了。这个石油商说,不要紧,我有办法,他对天堂的大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啦!马上从大门里跑出一大堆人,要赶到地狱去。圣彼得吃惊地看着这一切,说:现在你可以进天堂了。不料石油商说:"不,我想去地狱,说不定这个消息是真的呢"。  十、宣传作用。不用统计就可以认定,报纸、网络,说房价涨的远比说房价跌的多得多。为什么?广州某份售价为0.5元的报纸,每卖出一份,报社就能有1元的收入,公开的秘密就是因为有广告收入。一家报纸是不是会拿着房产商的广告费,再大量刊登客观公允的认为房价会下跌的文章?相反,刊登一些认为房价会上涨,鼓励人们买房的文章,房产商们却是支持刊登的。  十一、有人说,各地方政府不希望当地的房价下跌,所以房价不会跌。笑话,人家日本政府不比中国某一地方政府有钱吗?就是香港政府,也远比中国一些地方政府有钱?当日本与香港的房价持续下跌的时候,难道日本与香港政府希望房价下跌吗?也许有人会以为财政实力不如日本、香港政府的中国地方政府有力量做到日本、香港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吧。更重要的是,商品的价格涨跌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十二、有人以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所以从长期来看,房价总是上涨的。这句话当然是对的。其实股市从长期来看,也是上涨的,1929年纽约的股市大跌,到现在涨了不知多少倍了,可是在1930年的时候谁会去买股票?现在中国有多少人踊跃地买股票?哪怕大家知道股市长期肯定看涨的。纽约曾被以价值24美元的廉价小玩艺买下来,如果将那24美元用于投资,以8%的年利率计算,到1995年这24美元就会变成28万亿美元。如果把24美元存起来,到时也可以把曼哈顿重新买下来。如果有人在1950年时花1995年时的价格买下纽约,虽然再过200年,肯定大赚,可是当时却是亏损的。  十三、关于收入与房价比。现在不少人,特别是能从房价上涨中获益的人喜欢对无知的人、犹豫的人说,现在香港的房价是多少,离这个价格大陆的还差得很远,所以以后要大涨。可是香港一个做清扫的女工,一个月可以挣9000港币,而且香港这样的地方收入稳定,失业率低。所以看看收入与房价比,在香港房价最高的时候,也不过是14:1。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建昌先生测算:以上海为例,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而国外一套住房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倍数为:德国11.41,英国10.3,意大利8.61,法国7.68,美国6.43,连人均土地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这个比例也不过是11.07。很多东西具有中国特色是有道理的,可是对于房价收入比,是不可能一直如此高的。  十四、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有一件事是比较肯定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大量的农民会进城市成为市民。可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按现在中国农民的收入水平,刚刚达到小康水平,一旦家里有孩子上大学,就不得不节衣缩食或大量借贷,往往有的家庭因为有家庭成员生病,马上致贫,这种收入情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改变,要让广大农民承担现在城市高企的房价岂非天方夜谭?所以要提高中国的城市化率,中国的房价长期来看一定要降低,让一般收入水平的人也能够买得起。  十五、这两年来,因为房价持续上涨,所以大量资金为追求高利润涌入这个市场,买入后等待升值。在国际上有一个炒房比率的警戒线,大约为15%,超过这个比率就是比较危险的。可是据上海《解放日报》的抽样调查,接受调查的上海25个小区23694户居民,26.55%的购房者是把房子作为投资的,更大数量的居民购买新房以后把旧房出租,以房租支付新房贷款,其实这也是投资行为。投资买房的人在房产价格上涨的过程中,可以推动房价进一步上涨,同样,在房价见顶的时候,因为不再有赚大钱的预期,同时为了避免血本无归,必然大量抛售,这又会加速房价的下跌。在中国,温州人炒房团名扬大江南北,而在上海,更有其他中国内地垮省的投资者,还有海外投资者。不记得上海的房子有多少是外来人买的了,大约是40%,可是在一些国际化大城市,如纽约,也是由当地居民购买75%的房产。总之,投资买房的人越多,对房价的推动作用就越大,泡沫就越严重。  十六、绝少有人对于未来有一个清晰、有根据又正确的判断,大多人认为原来的趋势仍会按原来的方向和速度来发展。比如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增长,所以大多人认为这个情况起码在二三十年内不会改变。房子近几年一直在涨,所以不少人认为还会涨下去。可是现在有一件事越来越敏感,就是台湾问题。如今陈水扁的台独趋向越来越明显,胆子越来越大,说的话越来越没谱,甚至排出了时间表。毛泽东说: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大家一向认真负责,恐怕一旦台湾宣布独立,战争一定不可避免。前一阵子,还有人说台湾会把导弹打到三峡大坝,又有人说台湾会把反击的导弹打到上海。这种情况下,不要说有几弹导弹打到上海,哪怕有一片导弹碎片落到上海的某小区里,上海的房价是不是还会持续上涨?  最后,虽然笔者仍是无房族,可还是大公无私地希望房价大大上涨,如某位学者说的那样在10年内涨3倍,这样有房的人的身价就能大大上涨,这短时间内对我是没有好处的,可是什么样的泡沫最容易破灭呢?那就是大的泡沫容易破灭,而小的泡沫很难破灭,要想让小的破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变大,变得越大,就越容易破灭。房价涨得越快,买的人会越来越少,而投资于房产的资金会越来越多,这最后的结果是什么,难道还不明白吗?
 
2008年中国经济三大猜想:物价涨到何时http://news.QQ.com  2008年01月01日07:51   中国经济时报  祝慧  评论1764条 2008年物价展望:控制通胀成为重中之重物价涨到何时
2007年是在肉价、粮价、房价……的不断攀升中过去的,2008年关注的焦点也就依旧从此开始。
受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和蓝耳病疫情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7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与此同时,食品、食用油等价格也在不断攀升,CPI水涨船高。
显然,粮食和食品价格是过去一年物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新一年粮价的走势自然也就关系到全年CPI的涨幅。
除了粮食和食品价格,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也至关重要。2007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一再飙升,国内成品油和工业天然气相继提价。而专家同时表示,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标准偏低,理顺资源环境价格,对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抑制投资和出口过快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就此而言,资源性产品价格提升在所难免。
对于2008年的物价趋势,分析师们认为,根据近10年来的经验,中国食品价格上涨存在大约3年左右的短周期,据此估计,2007年三季度食品价格上涨的高峰期在年底之后将开始回落,2008年将延续下行走势,CPI呈现逐步回落趋势。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2007年粮食产量预计超过1万亿斤,小麦、稻谷、玉米国内供需基本平衡。虽然玉米产量略有减少,但在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的情况下,我国玉米也可以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总体上看,2008年粮价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已涨至历史最高点,随着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扩大,2008年5月份以后大豆价格可能逐步趋稳。”该负责人说。
此外,在2007年12月28日的全国价格监督检查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也指出,2008年价格工作的中心任务是防止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投资是否会放缓
2007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是中国10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也是基于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和基调提出的。
而就在2007年上半年之前,正式的提法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经济过热趋势的显现,“适度从紧”的提法在随后数月开始出现,时至年底,通胀风险进一步显现,“适度”也随之成为多余的修饰词。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同时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勿庸置疑,这个“吹风”意味着2008年的宏观调控将更加密集。
而在2007年12月25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刊登的一份声明中也表示,投资仍在高位运行,新开工项目增加过多,投资反弹压力加大,将影响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表示,将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新开工条件,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监督检查,做到全过程管理。
事实上,不少专家也认为,2007年国家在货币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调控,但在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下,效果是没有达到政府的期望值的。人们发现,此种调控并没有抑制住股市和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在资产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迈入高通胀时代。因此,在经济增长偏快以及资产泡沫膨胀及破裂的风险越来越大的时候,2008年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严厉,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仍然继续,行政审批的市场准入政策也将会更加严格。
虽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是各方的共识,但也有人认为,尽管面临国家对于新开工项目进行的行政调控,以及信贷控制力度的加大,但2008年投资出现大幅放缓的可能性较低。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投资的回报率远远高于资金成本的局面没法改变,单纯依靠行政调控,很难起到显著效果。
节能减排如何继续
根据国家发改委12月30日的消息,截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关停小火电机组1438万千瓦,共计553台,超额完成年初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这些机组关停后,同等电量都转由大机组发,每年将减少原煤消耗188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60万吨。
从关停小火电的成绩上可以看出,2007年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下,我国节能减排措施换来了积极的成效。而事实也的确如此,2007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06年,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扭转了连续几年上升的趋势,首次出现双下降。
然而,虽然在2007年中国节能减排有了一定成效,但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2007年年底,我国不少地区重工业建设的势头仍然非常强劲,如钢铁、电力等6大行业三季度同比增长20%。一些地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超过了环境容量,高耗能行业加快增长内在动力仍很强烈。
在中国经济依然可能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究竟如何巩固2007年的成绩,继续推进2008年的节能减排显然是件艰难的事情。
2007年12月,“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国家将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施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办法,落实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继续着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六项措施更有力地推进节能减排。
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特别强调,2008年将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加快制定和实施促进节能减排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本报记者 祝慧)税痛:国富了如何民强?http://news.QQ.com  2008年03月31日08:24   文新传媒    评论216条 第 1 2 3 页 一方面,物价继续走高;另一方面,去年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国家雄厚的财政收入使政府分担群众的生活压力成为可能。低收入家庭依然期待更多补贴,工薪阶层依然渴望继续减税,而中小企业主也不断呼吁降低税率。“两会”的代表委员已将期待“分红”、激辩“降税”的声音带到了会场。政府如何花钱,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也是对施政理念的一项考验。 面对各种压力,工薪阶层及小企业主渴望减税   消费要真正成为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有赖于民众对未来的良好预期   新预算案将使全香港一大批中产人士获益匪浅
花钱的困境
撰稿·汪伟(记者) 衣薇
前些日子,小齐收到了上海市地方税务局寄给他的个人所得税税单。一个薄薄的信封,拆开一看,他忍不住嘀咕了一声: “这么多?”
3年来,这是小齐头一回收到税单。上海税务机关开始给纳税人寄税单,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2007年之前,小齐一直经营自己的小公司,会计就是齐太太,他们自己给自己开工资,每个月从来没有超出过个税起征点——小齐自己也不讳言,这是为了避税。二人世界的日常开支,统统算进公司成本,夫妻俩因此从来没有见过个税的税单。
公司存在一天,小齐夫妻就不用交个税。到了2007年年初,勉力维持了几年的公司还是关了张,小齐找了一份工作,重新穿上西装,上班去了。一年后,税单如期而至,小齐撕开信封,翻看着那个数字,又新鲜,又心痛。
信封里头就一张纸: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下面用粗粗的隶书打着一行字:感谢您为祖国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以前小齐也要缴税。每月一次,到税务局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计算方式很简便,税率是根据行业和企业规模核定好的,乘以主营业务收入也就是开出去的发票上的数字,就是他应缴的税款。
但个税征收是通过代扣代缴的方式进行的。除了得到这一纸通知,除了那个颇为可观的数字,纳税全程的细节,小齐一无所知。
“这就完了?”交出去的钱,仿佛也是泼出去的水,税单上的数字再大,似乎也和纳税人没有关系了。然而,税单上的数字还是让小齐念念不忘。回家忍不住跟齐太太抱怨,说,现如今物价上涨,百物昂贵,什么时候能有退税就好啦。
在外企当会计的齐太太逗着他们几个月大的儿子,说,你还不知道么?个税起征点上调到2000元啦。
小齐的税痛
收到税单后,像小齐这样看在眼里、痛在心头的大有人在。他们是工薪阶层中的收入较高的一群人,常常被称作“中等收入者”。
“中等收入者”这个词很新,很正式,刚刚出现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里。中共总书记胡锦涛在报告中说,要建设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社会。
“税痛”和“心痛”一样,对小齐这样的中等收入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痛苦。当物价持续上涨的时候,这种痛苦变得剧烈了。但是,常常把“税痛”挂在嘴边的经济学家,随着行业收入普遍上升,“税痛”反而从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实际经验中消失了。这正如研究物价的经济学家往往对物价上涨没有切肤之痛一样。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韦森来说,物价上涨和个税税单带来的,毋宁是一种抽象的和学术层面的“痛苦”:物价、税收、财政收支、宏观调控、政治体制改革,这些复杂的问题纠结在一起,造成了一种困难重重的局面。
他的谈话是围绕着这几个关键词汇展开的。而作为目前经济形势下的阶段性的结论,韦森说了四个字:
“应当减税”。
退税与减税
不止一个人在谈减税和退税,因为CPI升幅正在吞噬大多数人的税后收入。与此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007年突破了5万亿元大关。
2007年全年CPI增幅达到4.8%,2008年头两个月的CPI升幅又连续创下10多年来的新高,通胀对国民福利的损害,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1月24日,有人向上海市政协提交了一份大胆的提案,提案说,国家应该考虑向每个国民发放1000元钱,作为通货膨胀时期的补贴,也让国民分享中国财政高速增长的成果。此人名叫邢普,是上海市政协第十和第十一届委员,也是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经理,一位学习经济学的“海归”。他的提案很短,只有1559个字,摆事实,讲道理,证明向每个国民发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并非他一时的心血来潮,相反,可以作为一项多目标的经济政策,进行严肃的研究。
在接通邢普的电话之前,不少人听说要找他,都说这人异想天开。这是一般人对邢普的提案的评价。很多人听说了他那个“人均发放1000元”的观点,觉得不可思议;说得难听一点的,就指斥他“炒作”,或者“哗众取宠”。然而,读过提案全文的人少之又少。其实,如果将提案中的两段话拎出来发表,也许邢普会得到更多的是掌声,而不是奚落。他说,
在新加坡,广大人民直接从政府获得金钱,分享国家财富增长的成果。香港也有通过退税让人民直接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事例。而美国政府在经济衰退时多运用退税直接刺激经济。 
日本经济现状一、景气摆脱长期停滞的状态,持续回升
1.景气持续回升的概况
〔1〕GDP增长
由于IT泡沫崩溃,2001年度日本经济负增长,实际经济增长率为-0.8%。2002年度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达到1.1%;2003、2004年度分别为2.3%和1.7%。2005年度,日本政府预测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为2.7%,主要民间调查机构的预测为3.3%,都明显高于当初预计2%左右的水平。
2002年1月下降到谷底的日本经济,到今年3月已连续50个月景气扩大,超过了岩戸景气的42个月,成为战后以来第三个持续时间最长的景气,也是战后第14次景气。这次景气扩大实际增长率年均为2%左右,虽然不算高,但与90年代的年均1%的增长率相比明显提高。另外,2005年第一、二、三、四季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4%、2.6%、2.8%和4.2%,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从目前情况看,景气在2006年内有可能继续发展下去,实现持续更长时间的回升。由此,日本经济终于出现了摆脱长期停滞的迹象。如果持续下去,就有可能出现新的增长。
〔2〕就业形势好转
伴随景气持续的回升,就业形势开始好转。
完全失业人数2002年增加到360万人以后转为减少,2003、2004年分别减少为342万人和308万人,2005年12月末又减少为265万人。
失业率2002年达到最高的5.4%后也转为了下降,2003/2004年分别下降为5.1%和4.6%;2005年12月末又下降为4.5%。有效求人倍率2005年12月第一次恢复为1.00倍,这是1992年以来的第一次。在此之前,1999年最低曾下降为0.49倍。
〔3〕企业破产减少
伴随景气持续的回升,企业破产和破产负债总额都明显减少了。2002、2003、2004、2005年,企业破产件数分别为19807件、16255件、13679件和12998件;破产负债总额分别为137824亿日元、115818亿日元、78176亿日元和67034亿日元,都呈明显减少之势。
〔4〕股市转为回升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2002年末跌入低谷,为843.29,2003、2004、2005年末分别回升为1043.69、1149.63和1649.76。
日本经济新闻社225种工业股票的价格:2002年末也跌入低谷,为8520日元,2003、2004、2005年末分别回升为10710日元、11480日元和16050日元。
2.景气回升不平衡
〔1〕大都市圈回升明显,地方回升不明显
 
〔2〕制造业回升明显,非制造业回升不明显
从经常利润增加比较看:2002、2003和2004年度,制造业大企业分别增加29.6%、19.8%和27.5%,非制造业大企业分别增加11.6%、9.3%和18.0%;2005年1-9月,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1.8%,非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8.5%。
从设备投资增加比较看:2003、2004年度,制造业分别增加7.0%和27.7%,非制造业分别增加2.3%和0.7%;2005年度,制造业计划增加15.4%,也明显高于非制造业的6.2%。
〔3〕企业收益增加明显,个人和家庭收入增加不明显
2002、2003、2004年度,全部产业的经常利润分别比上年增加9.8%、16.8%和23.5%;其中制造业大企业分别比上年增加29.6%、19.8%和27.5%。2005年1-3季度,全部产业的经常利润比上年同期增加11.8%,其中制造业大企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3.1%。
相比之下,工薪家庭的可支配收入2002、2003年度分别比上年减少4.2%和0.5%,2005年也只增加0.2%;2005年第四季度,又比上年同期减少1.7%。
二、景气回升的原因
1.企业设备投资缓慢增加
2003年以来,在企业销售额缓慢提高的趋势中,企业收益已连续4年提高,销售额经常利润率超过80年代泡沫经济景气时期,2005年全部产业平均为3.82%,其中制造业大企业为6.08%,都是197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企业收益提高的原因主要是经过雇佣调整,企业现金工资额连续7年下降,节减了人事费。
企业收益提高推动设备投资缓慢增加:2003、2004和2005年度,全部产业分别增加3.5%、5.5%和9.1%〔计划数〕。其中,2005年设备投资增长率是199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次设备投资增加的特点是:投资保守、增加缓慢,典型的是钢铁,与钢铁企业收益明显改善相比,投资基本上没有增加;虽然投资增加缓慢,但由于设备更新换代、先进的新型的设备普及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了。
2.企业素质提高-三过剩基本消除
〔1〕雇佣过剩消除:雇用从1998年开始调整,到2003年一直处于减少,与此同时,高龄者逐渐退休,2004年末基本上消除了雇用过剩状态。2004年雇用开始缓慢增加,有效求人倍率显著提高了。这样,与上次景气回升阶段没有失业率下降的现象相比,这次出现了失业率下降,雇用形势有所改善。
〔2〕设备过剩消除:泡沫经济景时期大量的设备投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严重过剩,整个90年代在企业销售额减少的情况下,设备折旧严重压迫了企业经营。通过控制投资规模,淘汰陈旧过时的设备,2005年初,基本消除了。
〔3〕债务过剩消除: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负债累累,不得不用经营利润或变卖资产偿还债务。2005年3月,主要城市银行不良债权比率下降到2.93%,银行由此改变了多年来谨慎贷款的态度,这标志企业债务过剩已经消除。
“三过剩”现象的消除,意味着过剩的企业基本上淘汰的差不多了。经过10多年的长期经济停滞,经不起考验的企业大都破产了,剩下的企业,都是经过考验的企业,其应付危机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了。
3.科技进步
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了。例如:半导体产业DRAM(记忆存储器)1988-1989年日本占世界的50%以上,2004年则下降为25%左右。
尽管长期经济停滞,企业人员调整、设备投资减少,但研究开发人员和研究开发投入没有减少,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仍继续增加,新产品更新换代加快。
伴随数码家电的发展,日本半导体产业重新恢复了国际竞争力,太阳能电池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在世界占垄断地位。1982年以来,日本加工机械一直居世界第一。半导体、半导体零部件世界第一。半导体、液晶显示器原材料之一的机能性化工产品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产量也占世界的一半以上。
在家庭消费方面,数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旺盛,国内外旅游、计算机上网,手机使用费等显著增加。2005年3月数码家电普及率:计算机56.9%,DVD44.1%,超薄电视10.4%。
4.出口增加和中国特需
2002、2003和2004年度,日本出口分别增加8.5%、6.3%和10.1%;其中对中国出口分别增加34.3%、33.3%和20.5%;2005年,日本出口增加7.3%,其中对中国出口增加10.6%。
中国特需:
由于面向中国的出口迅速增加,日本企业的开工率普遍提高,其中钢铁在2005年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机械设备订货也很旺盛,2005年第四季度超过7万亿日元,是199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12月为2兆593亿日元,是1987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5.金融中介机能的改善
银行谨慎贷款的态度有所改变。不仅是大企业,一些中小企业贷款也比过去容易了。目前,向法人企业贷款虽然依然是减少的状态,但面向个人的住宅贷款开始增加了。
三、日本政府的政策措施
1.经济改革
〔1〕金融改革
2002年10月制定<金融再生计划>,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产业和金融共同努力。
〔2〕放宽规制
放宽各种规制1000多项。
〔3〕税制改革
为搞活经济,对研究开发、设备投资减税,对金融、证券税制也实施了减税和方便化措施。
〔4〕财政改革-重建财政
按“地方能办的事情交给地方去办”的思路,实行“三位一体”的改革,调整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国库补助负担金和税源分配,改革地方交付税。
到2006年度,政府一般支出对GDP的比重不超过2002年度37.6%的水平,2005年度低于36.2%。
2002、2003年度国家和地方财政赤字占GDP的5.5%,2004年度下降为4.4%。
2.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不良债权正常化
〔1〕处理不良债权的过程
资产审查严格化:实施特别检查、金融厅检查和主要银行自查
充实自己资本,制定确认滚存税金资产适当化、合理性的措施;我使金融机构顺利地把持有的股票资产削减到规定的比率以下,2002年11月-2004年9月日本银行大约收购了2万亿日元的股票。
加强金融监督:强化外部监察人的监督机能,追究未实现经营健全化计划者的责任。
在企业重建方面发挥整理回收机构和企业重建基金的作用,加快处理不良债权。
〔2〕不良债权正常化
主要银行2002年3月末不良债权比率为8%,2005年3月下降为2.93%。
处理不良债权没有影响景气回升。当初担心一旦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会使景气恶化,会出现新的不良债权,形成不良债权增加的恶性循环。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其原因一是银行贷款减少自1998年出现金融危机先兆时就已开始减少,2002年以来减少的幅度不大;二是银行贷款的态度在IT景气期间转为积极,只是在IT泡沫崩溃后才又转为消极,2002年后随着景气回升,又转为积极了。
处理不良债权没有扩大失业。当初预测加快处理不良债权会造成上百万人的失业,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出现。其原因一是2002年12月后对濒临破产的企业的沉重债务负担,先后采取贷款和担保措施,控制了企业破产的增加;二是清算型破产企业减少,重建型破产企业增加了。
3.财政政策
〔1〕财政收缩,政府支出减少
财政收缩:财政预算支出2000年度达到创记录的84.98万亿日元,2002年度减少为81.23万亿日元;2003、2004和2005年度分别为81.79万亿日元、82.11万亿日元和82.18万亿日元,3个年度的增长幅度都不超过1%,其中2005年度只增加0.1%。
公共投资连年减少:政府公共投资1999年以来连年减少,2002、2003和2004年度分别减少7.2%、13.7%和11.1%;2005年度按计划减少又3.6%。
2002年度以来财政收支改善的原因主要是削减岁出,特别是大幅度削减公共投资的结果。
国债剧增:虽然连年压缩财政规模,但由于税收减少,财政继续恶化,不得不发行巨额的国债。2005年末,国家和地方长期债务总额将高达774万亿日元,占GDP的比重也高达150%,为发达国家的最高水平。
4.金融政策-数量缓和政策
在零利率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数量缓和政策。
数量缓和政策的含义:在长期紧缩的情况下,日本银行从2001年3月起一直实行数量缓和政策。所谓数量缓和政策,就是通过大幅度增加超过准备,增加日本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使金融机构能够容易筹措到资金。与此同时,日本银行还使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保持在稳定的低利率水平,以确保对包括贷款在内的各种各样的风险投资所需的资金供给顺利进行,从而克服通货紧缩。
按存款准备金制度,金融机构在日本银行账户“所要准备”的存款2005年6月约为6万亿日元。不过,在资金需求旺盛时,也有高于所要准备的“超过准备”。
另外,日本银行账户存款余额的目标值2004年1月提高到30-35万亿日元以来一直保持不变。其后从2004年末到2005年,由于金融机构资金充裕,即使日本银行提醒可以扩大资金供给,但金融机构的申请额却往往达不到日本银行的预定供给额。为此,日本银行2005年5月决定根据金融机构对资金供给的投标情况调整存款余额的目标值,如果资金需求不旺,将降低30-35万亿日元的存款余额的目标值。
数量缓和政策的目的:2001年3月实施数量缓和政策时,日本银行的目标是防止物价继续下跌,确保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基础。2004年1月,日本银行把准备存款目标值提高为30-35万亿日元时,又进一步明确政策目标是克服通货紧缩,确保景气复苏。
数量缓和政策的效果:在处理不良债权的压力大、人们普遍担心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形势下,数量缓和政策保障了资金的顺利供给,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宽松的金融环境,使中长期贷款一直确保了稳定的低利率水平。四、2006年3月月例経済報告
-景気は、回復している。-
平成18年3月15日  内 閣 府総論
我が国経済の基調判断-- 景気は、回復している。
 企業収益は改善し、設備投資は増加している。
 個人消費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雇用情勢は、厳しさが残るものの、改善に広がりがみられる。
 輸出、生産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先行きについては、企業部門の好調さが家計部門へ波及しており、国内民間需要に支えられた景気回復が続くと見込まれる。一方、原油価格の動向が内外経済に与える影響等には留意する必要がある。
各論
1.消費?投資などの需要動向
個人消費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個人消費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この背景としては、消費者マインドが改善し、所得が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ことが挙げられる。需要側統計(「家計調査」等)と供給側統計(鉱工業出荷指数等)を合成した消費総合指数は、1月は減少したものの、基調として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個別の指標について1月の動きをみると、「家計調査」では、実質消費支出は前月から減少した。販売側の統計をみると、小売業販売額は、前月に比べて増加した。新車販売台数は、1月増加した後、2月は減少した。旅行は、国内?海外ともに前年を下回った。外食は、前年並みとなった。
 先行きについては、雇用情勢の改善が家計の所得改善につながっていることから、個人消費の増加が続くことが期待される。
設備投資は、増加している。
 設備投資は、企業収益の改善や需要の増加等を受けて、増加している。これを需要側統計である「法人企業統計季報」でみると、2005年10-12月期に非製造業は減少したものの、製造業は6四半期連続で増加している。機械設備投資の供給側統計である資本財出荷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ソフトウェア投資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これらの需要側統計、供給側統計を合成した設備投資総合指数は、増加している。
 「日銀短観」によれば、2005年度設備投資計画は3年連続で増加となり、製造業は2年連続の二桁増加、非製造業は91年以来の高い伸びとなっている。また、設備投資の動きに先行性がみられる設備過剰感は改善傾向にある。先行指標をみると、機械受注は増加基調にある。建築工事予定額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先行きについては、企業収益の改善が続いていることから、増加傾向で推移するものと見込まれる。
住宅建設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
 住宅建設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貸家の着工は増加しているが、持家、分譲住宅の着工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総戸数は、1月は前月比7.7%増の年率125.9万戸となった。総床面積も、おおむね総戸数と同様の動きをしている。先行きについては、雇用情勢が改善していることに加え、家計の所得環境などの回復が続いていけば、住宅着工は底堅く推移していくことが期待される。
公共投資は、総じて低調に推移している。
 公共投資は、総じて低調に推移している。
 公共投資の関連予算をみると、平成18年2月3日に成立した国の平成17年度補正予算において、災害復旧等事業費を含め、約0.6兆円の災害対策費等の予算措置を講じることとしたが、補正後の平成17年度公共投資関係予算は前年度を下回った。また、平成17年度地方財政計画では、投資的経費のうち地方単独事業費について、中期的に計画的な抑制を図る中で前年度比3.0%減(規模是正後は、8.2%減)としつつ、重点的な配分を行うとしている。
 2005年10-12月期は、公共工事受注額、公共工事請負金額及び大手50社受注額では、前年を下回った。
 2006年1-3月期の公共投資については、1月の公共工事請負金額などは前年を下回るなど、引き続き前年を下回るものと考えられる。
輸出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輸入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貿易?サービス収支の黒字は、増加している。
 輸出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地域別にみると、アジア向け輸出は、電気機器や化学製品が増加し、全体として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アメリカ向け輸出は、輸送用機器や一般機械が増加し、全体として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EU向け輸出は、輸送用機器が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ものの、全体として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先行きについては、世界の景気は着実に回復していることに伴って、増加していくものと考えられる。
 輸入は、機械機器などが増加したものの、全体として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地域別にみると、アジア、アメリカ、EUからの輸入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
 国際収支をみると、輸出数量は緩やかに増加し、輸入数量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ことから、貿易収支の黒字幅は拡大している一方、サービス収支の赤字幅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そのため、貿易?サービス収支の黒字は増加している。
2.企業活動と雇用情勢
生産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鉱工業生産は、一部の分野で在庫調整の動きもみられるものの、全体としては輸出の緩やかな増加や設備投資の増加に支えられて、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先行きについては、設備投資の増加や、世界の景気が着実に回復していることから、生産の緩やかな増加は続くものと見込まれる。なお、製造工業生産予測調査においては、2月は増加、3月は減少が見込まれている。
 また、第3次産業活動は、緩やかに増加している。
企業収益は、改善している。また、企業の業況判断は、緩やかに改善している。倒産件数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
 企業収益の動向を「法人企業統計季報」でみると、2005年10-12月期の経常利益は、輸送用機械、電気機械、卸売?小売業等、幅広い業種で売上高が増加したこと等により前年同期比11.1%となり、14四半期連続で増益となった。業種別にみると、製造業が17.7%、非製造業が6.1%の増益となっている。「日銀短観」によると、製造業、非製造業ともに、2005年度の売上高は3年連続の増収、経常利益は4年連続の増益を見込んでいる。
 企業の業況判断について、「日銀短観」をみると、緩やかに改善している。電気機械、精密機械、不動産や通信等の業種で改善がみられ、大企業製造業の業況判断は3四半期連続、大企業非製造業は2四半期ぶりの改善となった。
 また、企業倒産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1月の倒産件数は1,000件程度となっており、前年同月比で増加したが、低水準で推移している。
雇用情勢は、厳しさが残るものの、改善に広がりがみられる。
 完全失業率が高水準ながらも、低下傾向で推移し、賃金も緩やかに増加するなど、雇用情勢は、厳しさが残るものの、改善に広がりがみられる。
 完全失業率は、1月は前月比0.1%ポイント上昇し4.5%となった。雇用情勢の改善を受けた労働市場への参入がみられ、就業者、完全失業者ともに増加した。15~24歳層の完全失業率は低下傾向にあるものの、高水準で推移している。
 新規求人数は増加している。有効求人倍率は上昇している。また、雇用者数は増加傾向となっている。製造業の残業時間は増加傾向となっている。「残業規制」等の雇用調整を実施した事業所割合は低下した。
 賃金の動きをみると、定期給与は緩やかな増加傾向で推移している。
3.物価と金融情勢
国内企業物価は、素材価格の上昇により上昇している。消費者物価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
 国内企業物価は、上昇している。最近の動きを類別にみると、素材価格の上昇により、非鉄金属、石油製品、化学製品が上昇している。輸入物価(円ベース)は、国際商品市況の上昇を反映して、上昇している。
 企業向けサービス価格は、前年比で小幅な下落が続いている。
 消費者物価は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1月は前月比で上昇したものの、これはこれまでの原油等の市況高や寒波の影響によるものと考えられる。最近の動きを類別にみると、一般商品は、寒波等の影響による石油製品(灯油)の上昇により、上昇している。一般サービスは、おおむね横ばいとなっている。公共料金は、昨年7-9月期の原油等の市況高を受けた原燃料費調整により、電気代?都市ガス代が上昇しているほか、昨年の固定電話通信料引下げの影響が一巡したことにより、上昇に転じている。
 なお、昨年11月以降、消費者物価の前年比は上昇しているものの、石油製品等が押上げ要因として働いていることなどを踏まえ、物価の動向を総合してみると、改善がみられるものの緩やかなデフレ状況にある。
為替レートは、対米ドルで115円台まで円高方向で推移した後、118円台まで円安方向で推移している。長期金利は、1.5%台前半から、1.6台前半まで上昇している。
 株価は、15,600円台(日経平均株価)まで下落した後、16,300円程度まで上昇している。対米ドル円レートは、115円台まで円高方向で推移した後、アメリカの金利先高観を背景に118円台まで円安方向で推移している。
 短期金利は落ち着いている。長期金利は、量的緩和政策の解除観測等を背景に、1.5%台前半から1.6%台前半まで上昇している。企業金融については、企業の資金繰り状況は改善しており、民間債と国債との流通利回りスプレッドは低水準で推移している。
 マネタリーベースは、前年比2%程度の伸びで推移している。M2+CDは、前年比1%台後半の伸びで推移している。
 なお、日本銀行は、3月9日の金融政策決定会合において、金融市場調節の操作目標を、日本銀行当座預金残高から無担保コールレート(オーバーナイト物)に変更した上で、当面、無担保コールレート(オーバーナイト物)を、おおむねゼロ%で推移するよう促すことを決定した。また、新たな金融政策運営の枠組み(「物価の安定」についての明確化、2つの「柱」に基づく経済?物価情勢の点検、当面の金融政策運営の考え方の整理)を導入するとともに、改めて「物価の安定」についての考え方を整理した。
4.海外経済新经济真的存在吗? ———解读美国经济现状   新经济真的存在吗?不久前,当经济强劲增长、市场快速发展时,人们毫无疑问会回答“存在”,并相信新经济将结束传统的商业周期。然而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则是经济和市场的萧条,今年上半年美国新经济生产年增长率仅为1%,而且还存在完全衰退的可能。因此,目前很多学者认为,新经济已经是死路一条,他们称之为“泡沫经济”。     短期的尴尬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新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新经济不是传统商业周期的结束,新经济时期经济衰退仍有可能发生,新经济也不是只使商家大笔赚钱的经济,而是一种能快速增长但又不导致通货膨胀的经济,它是以高科技为动力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它拥有世界最好的金融体系,在新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家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然而,短期内新经济前景可能不会太乐观。现实已经使那些认为 “新经济意味着永久好时光”的人着实难堪了一次。伴随着较高的增长速度,新经济也带来了诸多易变因素。人们对高科技的投资走向两种极端。曾获得相当稳定资金支持的企业创新,目前正面临严重的资金不足,无论是风险投资还是初级市场筹资,企业创新都受到重大打击。电话和电子公司也被推入激烈的竞争旋涡之中。经济全球化也加速了新经济的动荡。     乐观的前景    但总体而言,新经济的前景仍然乐观。迄今为止,各种迹象表明,今年美国经济设法摆脱衰退的阴影是很有可能的。真正的萧条已被限制在那些网络公司和电信设备制造商。即使资本项目支出使今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减少了2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经济仍能实现增长。美联储连续7次降低银行利率已经提升了消费者的开支和刺激了住房市场,同时,较低的利率也部分转移了因股市狂跌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总之,新经济的动荡不会将美国整个经济拖入衰退。   就目前而言,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买新设备和建立新厂,而这些新设备的使用率仅为77%,因此企业不愿再添置新设备,他们现在出售的基本上都是存货而非新产品。然而经济学家认为,创新风潮将拉动企业重新加大投资。随着存货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商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将需要新的设备和软件,特别是能降低生产成本的设备。专家预计明年资本开支将最终呈现强劲增长,而随着资本开支的增长,一年后美国经济也将恢复强劲增长势头。据美国一权威机构最新调查显示,今年美国GDP将增长1.8%,明年将恢复到3%,而到2002年下半年将上升到3.5%。   接下来的经济增长似乎与前一次有所不同。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将迅速发展,他们将引导人类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创新风潮。信息技术也将更加错综复杂。专家们认为,无线电仍将前途光明,手机与网络的结合将像花生黄油与果酱一样普遍。     暂时的调整    自1880年至1930年期间,电力使美国工业每年以不到10%的比率增长,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整个世界的计算能力每年却以84%的速度上升,即使整体经济出现下降,但它仍继续增长。   尽管美国新经济发展目前遇到了种种困难,但经济学家们认为,这只是美国经济的一个调整,是对以往过热的经济的调整,科技领域投资遇到的困难也是暂时的,因为在过去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一次科技发展陷入困境时,总会有新的科技和公司出现,并带动美国经济向前发展,这种情况不久很快就会出现。正如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今年7月在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作证时所说,目前所遇到的困境只是科技扩张途中的一个插曲。   观察家认为,美国投资将很快出现复苏。随着配备更先进的软件和设备,美国工人将能在付出努力降低的情况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与服务,这就是对高劳动生产率恰如其分的解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经济确实存在。
 
 
(《文汇报》王传军) 2008年美国经济将面临四大考验
   2008年人们开始上班的第一天,全美地产商协会关于旧房销售利好的话音还没落地,纽约商品交易所就传来令人担忧的消息: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美东时间2日中午刷新记录,首次达到每桶100美元。实际上,经济层面好坏消息交替出现,尤其是坏消息不时让人瞠目结舌,将是美国2008年经济形势发展的特征。不可否认,美国经济中的利好因素仍在继续走强,但次贷困境、房地产市场进一步疲软、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美元疲软四大因素,将使未来12个月的美国经济面临轮番考验。  从相关方面的发展趋势来看,次贷危机不但难以很快消失,且有可能在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进一步加重。被普遍接受的分析数据表明,到目前为止的次贷坏账,主要发生在那些房价高涨中投机和已经破产了的购屋者身上,而问题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发生在2008年。原因一是在次贷中有种被称为“2-28”贷款,即30年贷款前两年的还款利率被固定在极低的水平上,之后则大幅上升并随着利率波动而变化。次贷中的这种浮动利率贷款总额在3620亿美元上下,其中大多数从2008年始利率将从前两年的6%上下,大幅度升高到9.5%乃至更高。另外,还有1520亿美元的非“2-28”类浮动利率贷款,2008年内也将提升还贷利率。这对购屋者来说普遍是新的还贷压力,而对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意味着破产。不可否认,美国政府已推出切实措施缓解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如要求银行冻结从2008年1月1日到2010年7月31日间利率将大幅提高的浮动利率贷款。但这些措施只包括那些自住户和仍按期还贷的房主,不包括投资性购房和已经面临困难的住户。为此,次贷危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不但难以烟消云散,且会雪上加霜,面临新的5140亿美元高危还贷破产风险。  美国房地产市场未来半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将继续疲软已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全美地产商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旧屋销售尽管价格仍在下降,但销售量终于在连续8个月的下滑后止跌回升,2007年11月出现0.4%的升幅。然而,大多数专家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远未接近低谷,2008年年底才可能看到整体房地产市场的回暖。的确,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对美国整体经济最大的直接冲击,是打压美国的房地产业。次贷危机中破产的购屋者多了,银行手上拍卖的房子就多。银行拍卖最关心的是收回自己的贷款,而非真实的房价,这就势必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下跌,使房地产市场形成向下的恶性循环。据美联储估算,美国住宅总价值目前在21万亿美元上下。如果住宅价格像人们预料的进一步下降10%,其产生的连带效应将使未来一两年内的消费下挫2000亿美元,等于美国消费者的收入实际下降了2%。美国经济的第一大支柱是消费,房地产市场下滑对消费增长可能形成的打击,才是美国政府内外相关各界最为担心的问题。  石油是美国经济的血液,对此人们在2008年内将有更深刻的体会。2008年纽约商品交易市场开市的第一天,国际期货油价就在首次触摸每桶100美元大关后以99.62美元收市。鉴于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将继续敌视美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对增产压价的消极态度,以及新兴经济大国对原油需求的持续上升,2008年国际能源价格在每桶100美元大关以上徘徊乃至进一步攀升的可能将日益增高。美国消费者就此一项就需多付出上千亿美元的代价,而由此诱发的消费者心理恐慌和消极倾向,势必进一步打压消费增长。  2008年内美元疲软趋势的潜在威胁不可低估。连年的外贸巨额赤字及不断上升的内外债务,已经使美元对欧元等西方货币形成大幅贬值。2008年石油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及美国政府为应对次贷危机采取的降息等货币宽松政策,还将对美元形成进一步的向下压力,2007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在2.5%上下徘徊。但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专家预计,2008年的通胀率将可能上升到4.5%左右。美元进一步疲软不但不利于美国政府有效控制通胀,且可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格局性的深刻影响。这种种趋势对美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带来的种种新挑战,也是人们未来不可掉以轻心的大问题。  面对多重经济困境,美联储等政府决策部门将在采取银根放松政策为主导的前提下,同时警惕通货膨胀的发生。美联储2008年将继续小幅降低利率,控制现有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攀升对房地产业的打击,以期在2008年中,使房地产业摸底回升。与此同时,美联储还将根据股市走势等方面的波动,适时向美资本市场注资,以稳定股市,帮助美国金融业应对次贷危机带来的震荡。为刺激消费,美财政和国会等部门,也将寻求新的减税方案。  纵观2008年美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虽不可排除美国经济面临低度“滞胀”威胁乃至跌入衰退的可能,但鉴于美国就业率仍比较高,外贸形势有明显改善,商业投资继续旺盛,以及政府仍有多种应对危机的得力政策杠杆等,房地产业到2008年第三季度前后可望摸底回升,次贷危机中的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目前占主流的看法是,在美国政府多种措施的大力刺激下,最根本的经济因素--消费将持续低速增长,从而推动2008年的美国GDP增速达到1.5%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