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陈汉典强奸镜头:郎咸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59:48

郎咸平

郎咸平(Larry H.P. Lang)(1956年-),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Prof. of Finance)。毕业于美国宾西法利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沃顿商学院、密西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研究领域是:资本市场、投资、公司治理与并购。中文著作等身。被中国国内媒体称为“郎监管”,是个争议非常大的人物。

纠错 编辑摘要 目录
  • 1 个人简介  
  • 2 成长历程
  • 3 职业生涯
  • 4 个人观念
  • 5 人物个性

郎咸平 - 个人简介  

郎咸平

郎咸平,祖籍山东潍坊,1956年6月21日出生于台湾桃园县。大学期间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之后就读号称“经济学家摇篮”的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并取得台大(国立台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7岁时候由于母亲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出国留学,于1986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郎咸平被原校聘任为财务学讲师,1987年转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助理教授,1988年出任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助理教授,1989年起任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美国一流商学院,2009年英国金融时报将其排名于全球第10大)助理教授,四年后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转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1997年任讲座教授至今。1998-1999年曾受邀出任世界经济学研究的“圣地”芝加哥大学访问教授。 

2004年因在中国发表多篇批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而成为媒体焦点。他的观点引发中国大陆学术界、企业界和民间的不同反响,一些人将其称为“郎监管”、“中小股民利益的保护者”和新左派人物,但也有人批评其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状况缺乏了解,甚至批评他借题炒作出风头。2007年以来,郎咸平在其多次演讲中,以“二元经济”对中国数年来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以“6+1产业链整合”作为对策。 [1]

郎咸平 - 成长历程

时来运转
郎咸平的父亲是一个山东籍的老兵,解放战争时期到了台湾
“那时候,军官一般都带一箱子的黄金、白银,但我爸爸却带了一箱青岛啤酒,而且在船上就喝完了。”他回忆道。
少年郎咸平非常平庸透顶。他曾因初中成绩太差被分到不能升学的“放牛班”,选择“木工”为未来职业,在郎咸平的回忆里,充满“对自己的完全不认可”。

“我当时是个混混,很自卑。”这是郎咸平当年心事的真实写照。从小学开始,每一次考试、升学、就业都仿佛是他难以逾越的坎。“实在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走。”30岁之前的郎咸平多次被逼到八面临风的绝境。

1983年,已为人父的郎咸平在台湾一边做记者,一边申请留学。他申请了七所美国大学,“我的运气不好,只有一所学校回应: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而且没有奖学金。”那个时候,台湾消息闭塞,很少人知道沃顿,“不是说笑,我到了沃顿后才知道这所学校原来大名鼎鼎。”

后来,他母亲把家里的两幢房子中的一幢卖了,才为郎咸平凑够了学费。 沃顿商学院是全美最为著名的商学院之一,1986年,郎咸平只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沃顿拿下博士学位,据说他是沃顿商学院有史以来获得博士学位最快的人之一。

初来大陆事业不顺

2001年七八月份到2002年7月左右一年的时间,郎咸平在内地做的第一件事是担任大鹏证券研究所顾问,每周去一两天。当时大鹏证券想增开营业部并进行电脑化。郎咸平的工作就是把研究所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数字化,并与整个公司的电脑化结合在一起。“但一年以后失败了,”郎笑称自己被炒了鱿鱼。

“正因为技术不是我的专长,所以失败了。这有一个理念的问题,大家都觉得自己挺行,但是做起来才知道很复杂,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不容易。”郎咸平说,做了一年以后,发现自己有点志大才疏,做不下去了。
郎咸平透露,当时大鹏证券给他的报酬是月薪7万元,签了一年合同。他坦陈报酬不错,在大鹏证券的一年时间过得还挺愉快。

郎咸平说从2001年初到2003年底出任《新财富》杂志的学术顾问,是他在内地做的第二件事,“在《新财富》也被炒鱿鱼了。不同的是,大鹏证券认为我能力不足,《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

“德隆系那篇文章之后又发表了几篇,但是《新财富》认为我太偏激,从2002年开始就不希望我再写文章。2002年下半年开始,我在《新财富》就没有写文章了。”郎说,到了2003年底他就被正式开掉。

2002年7月11日,第一龙浩农业宣布郎咸平被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但两三天之后,在独董板凳上屁股还没有坐热的郎咸平,旋即被内地媒体质疑为加盟“德隆盟军”,“当时很被动,不敢在第一龙浩干下去了。”2003年6月30日郎咸平从第一龙浩农业独立董事位置上退任。

德隆事件一举成名

在与《新财富》达成了深度合作协议之后的半年,郎咸平携手《新财富》创下“郎骂”的名声,在其首倡的“研究型报道”中,郎咸平向当时如日中天的德隆系发起进攻,说“大家投入德隆的钱是拿不回来的”。
德隆既得“天下第一庄”,其勾当在坊间不是秘密,只是无人说破而已。郎咸平以学者身份第一个站出来痛骂德隆,举世哗然。而他去年在演讲中又放言“德隆资金链不出半年就绷不住了”,一语成谶。郎咸平从此被当作中小股东代言人,博得“郎监管”之名。
德隆灰飞烟灭之后,郎咸平又打响了著名的“三大战役”:炮口对准TCL、海尔和格林柯尔三大巨头。

“想做大思想家”

为什么现在站出来批评一些大企业?“因为刚好德隆垮台,回忆起我三年前讲的,哦...真准确,刚好现在研究海尔,刚好碰到一起。”“很长时间,对于社会对我的期许,我不知道。从2003年底2004年开始,社会、舆论对我的期许非常高,对我个人品格的要求很高:你必须完全独立,不然怎么替中小股民说话。”

问郎咸平将来怎么打算,他眼睛一亮,直言自己想成为真正的“郎监管”:“我们太看重产权改革,这是一个错误。如今股市低迷,我发现大部分企业老总都在这个时候想分国有财产这杯羹,这真是一个特别好的短期致富机会。这是对全国老百姓的不公平。如果我来负责国企的话,必须以全民利益为中心进行改革,建立一个职业经理人制度,政府强力监管、信托责任和激励三者并行。”

但这还不是郎咸平的“最终梦想”。与郎咸平交谈,细心的人会发现他往往一转眼就会忘记刚才的话题,一直若有所思,他自诩“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郎咸平不满足做一个“小的经济学家”:“我想走大思想家的路子,一个大思想家,必须要熟读中国历史,还要自成一派。”他不断在构思的就是这个蓝图。
与郎咸平道别。他身材短小精悍,行动极快。一路急行至电梯口,他突然猛一回头问记者:“你认为我能成功吗?”

郎咸平 - 职业生涯

郎咸平详细资料

2001年起开始重点研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问题,2004年8月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发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的演讲,以格林柯尔为案例讲述大型国有企业如何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资产被私人所侵吞,致使股市中小股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并倡导立即停止目前的产权改革,而应建立一套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之后郎咸平又点名批评TCL海尔长虹科龙等几家较大规模国有企业产权流失严重的问题,观点犀利。

2004年,郎咸平开始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财经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引起轰动。该节目于2006年被以郎的“普通话不过关”为由而遭到有关部门停播,这引起了网民的愤慨和争议。2009年6月开始在广东卫视推出聊天式新闻评论节目《财经郎眼》,继续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表达见解。

郎咸平多次在国内演讲,经中国多家地方媒体转载或报导之后引起巨大反响,在网络上其论点获得了许多网民的支持,他被许多人尊称为“郎监管”;但是在以新自由主义学派为主流的中国经济学界,郎咸平的观点却不获得认同。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学者认为郎咸平在一些风口浪尖的敏感问题上“贸然引爆”不满情绪,“只拆不建”,对中国的改革缺乏建设性建议及具体贡献。企业界的反应包括了科龙集团营销总裁严友松批郎咸平为“无聊、无知、无赖”的“三无书生”,而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更以涉嫌诽谤在香港起诉郎咸平。这场持续发酵的产权改革之争最后几乎演变为意识形态的冲突:中国到底是应该步入如新自由主义派所希望看到的自由、民主、小政府、以民营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郎咸平(和他之前的新左派)所倡导的有政府主导及公众参与、保障国家与公众利益的经济制度。

不同寻常的是,郎咸平并非因批评政府过度控制经济而引起争议的。和中国其他经济学家相比,郎咸平是因抨击贱卖国有资产给私营企业家而著称。他说,国有资产的出售是幕后操作,价格极低。郎咸平对出售国有资产的抨击,触及了中国的敏感问题。一些企业家财富积累速度很快,其中涉及的腐败现象令人日益感到忧虑。

2005年初,主管大型国有企业的政府机构(国资委)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层收购加以限制,据认为受到了郎先生引发的论战所影响。许多遭抨击的企业家,早就试图压制郎咸平的评论。上海电视监管部门一直在抵制这种压力。中国许多所谓的“新左派”人士热情支持郎先生对出售国有资产的批评。过去一年中国新一轮的审查潮,一直把矛头对准批评政府的人士,他们通常被归类于“自由派”。尽管政府已经意识到,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批评者带有哪种政治色彩,过分突出这一问题明显使政府感到不快。

郎咸平一般被认为是新左派学者,但他自称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郎说过:“我是资本主义培养出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西方国家我都属于右派,可是在中国我居然被称为是极左,可见这个社会已经右到了什么程度。”,也有观点认为以左和右来谈郎不全面,因郎从未提出减慢改革步伐,只认为改革中应该适当限制不公的发生,并批评某些人打着改革的旗号为自己牟利。[2]

郎咸平 - 个人观念

二元经济理念

郎咸平详细资料

郎咸平在各地的演讲不断的指出了中国近年来的房产和股市的“虚热”是由于中国逐渐走向了一个“二元经济体系”(类似观点大陆最早最早由厉以宁提出) 。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体现自己的成绩以及表示响应中央政府的GDP政策,不断的把资金引导到基础建设,而忽略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因为利率的不断提高(为了收回流动性),更加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取得贷款,来自各方的金钱不断的涌入股市楼市,更加促进了一个巨大泡状的形成。

国际化

郎咸平对于中国的国际化相对保持“批评”的态度。他的主要理念在于很多中国企业和地方政府不曾理解国际化的本质,或者用他的话来说“农田在通水以前没有挖好沟渠”。比如“外资”通过贱价或者股市操作收购很多国有资产,造成日益严重的资产流失,还有国际产业链的分工等。

面对2008年国际油价,物价,粮食和部分货币的不断升值,郎咸平指出其背后很有可能是一个由“国际金融炒家”所操控的一个局面。而中国部分行业,比如钢铁业则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企业战略

郎咸平多次以韩国企业的崛起为典范,批评了不少中国新兴企业。郎教授主张学习跨国公司的做法,把企业切割“工序流程”化,让企业不再纠结于一两个领导的能力,维持长期经营性,同时也焕发创新力。

郎曾幽默的说过:“...幻想一下我们走了韩国的路...如果中国每个省都能出一个三星,一个LG,那么中国不需要高科技,都可以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强权。”

郎也批评了部分国企的“品牌战略”,指出品牌不是一个企业走向成功的原因,而是其“工序流程化”的结果。

郎咸平 - 人物个性

政治观

郎咸平详细资料

郎咸平本人的政治观比较保守,支持中央集权政府的重要性。郎教授经常用后起的大陆法系工业国家作为例子,特别是法国德国,和日本,个个都走过了一段大政府时代,巩固了一个法制化的社会。郎教授也经常拿新加坡作为一个廉洁一党政权的例子,指出官员工作的分工化和维持公共设施供需平衡的重要性。郎教授也曾指出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不是走向稳定的原因,而只是一个结果。

个性

郎咸平个性鲜明,在节目和演讲上一直保持着幽默的语气也解释各种经济现象。郎也不太受约束,经常提出很多争议性较大的观点,因此博得许多中小股民和普通老百姓的支持。曾经在上海主持的评论节目《财经郎闲评》也曾因为揭露政府内幕以“普通话不标准”的理由被停播。

郎咸平 - 社会争议

郎咸平在节目及论文中,往往能够选择到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但随着论证的深入,他便显得偏执,大量观点都是借以他人理论作为支持。从经济学立场讲:不管是他的理论还是能力,都不可能战胜中国经济学理论学界,多数业内人事认为,他是利用一种消极公平社会思潮。国内外多数经济学家也都以学术名义指责郎咸平,甚至掀起骂战。郎咸平的许多经济类节目其实已经脱离了节目的本身内容,诸如:高科技与工序化。 [3]

郎咸平 - 个人著作

《郎咸平学术文选》《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一、学术文选

《郎咸平学术文选》

二、郎咸平说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2》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复苏的背后和萧条的亮点》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

《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

《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

三、案例研究 

《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产业链阴谋Ⅲ: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

《产业链阴谋Ⅱ(修订版)—产业链高效整合是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

《产业链阴谋Ⅰ(修订版)—从国际产业链分工看中国企业的悲剧》

《整合(修订版):中国企业多元化与专业化整合战略》

《突围(修订版):战略抉择是企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运作(修订版):企业竞争、扩张和危机三大战略》

《操纵(修订版):机构投资人与大股东的操作策略》

《误区(修订版):中国企业的战略思维误区分析》

《科幻(修订版):高新企业发展战略及中国式混乱》

《产业链阴谋III: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

《标本(修订版):房地产业领导企业的领先之道》

《思维(修订版):国际级企业和企业家的战略思维》

《模式(修订版):零售连锁业经营模式与风险管理》

《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你的想法要符合行业本质》

《蓝海大溃败—本质III:本质论vs蓝海战略》

《本质II—破解娱乐传媒产业以小博大之谜》

《本质I—破解时尚产业战略突围之道》

《财经郎眼03:需要了解的经济问题》

《中国式MBO—布满鲜花的陷阱》

四、财经郎眼

《财经郎眼03:需要了解的经济问题》

《财经郎眼02:年度经济热词解读》

《财经郎眼01:我们的痛苦和希望》

郎咸平 - 个人观点

郎咸平

中国高科技思维

中国的高科技思维是中餐馆似的思维,也就是不讲工序、不讲纪律的思维;一个没有纪律的团队是根本无法成长为微软的。
  
不养高科技文明的七个传统文化观念:“失败是成功之母”;“杀鸡不用牛刀”;“四两拨千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内行领导内行”;“宁作鸡头,不当凤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国高新技术的思维困惑:面向科研还是面向研发,面向专家还是面向产品,面向过程还是面向结果,面向机遇还是面向战略,面向研发规律还是研发速度,面向“以人为本”还是“以法为本”。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战略与研发组织结构根本就是错误的。 [1][2]    

反对房产税

2010年10月14日在杭州举行的《浙商》财富论坛上,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对房产税表示反对,他认为房产税根本不合法。

朗咸平表示反对征求房产税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房产税不合法。“什么房产税,物业税等都不合法,因为税收的目的是对土地所有人进行征税,但是中国的土地不是私有制,土地是属于政府的,并不是购房者的。”

第二,房产税是唯一不创造收入的税种。他指出,其他的税种包括交易税营业税、所得税等,都是个人赚钱之后,从收入中拿其中一部分给政府,但是房产税不同,房产税是政府主动上门收取的,并不是来自于某项收入。

第三,房产税不能打击目的对象。郎咸平认为,政府推出房产税的目的是打击房产炒作,而房产炒作的意思是今天买明天卖,但是这些炒作者根本不持有房产,因此不需要交房产税,所以房产税并不能对他们造成打击。

“房产税能打击到的,就是那部分长期持有房产的购房者。房产税唯一打击不了的,就是政府想打击的人。”他表示。[4]

郎咸平 - 个人荣誉

2010年11月15日,2010中国作家富豪榜出炉,郎咸平以60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排名第六。[5]

2011年1月22日,获得第二届“中国时间”新世纪10年十大经济人物称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