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生长过程:39.红河朵古村民笑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3:51:46

红河朵古村民笑了

——中共红河州纪委、州监察局扶贫蒙自县朵古村纪实

 

昔日的朵古村民很穷很苦。作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的蒙自县西北勒乡的一个彝族村民小组,它地处典型的喀斯特地带,地势不平,石头林立,土壤瘠薄,水源紧缺。北回归线从村内横穿而过,海拔为1900米,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全村有农户76户,347人,耕地面积677亩,人均1.95亩,全为旱地。

如今的朵古村变了。2004年2月,中共红河州纪委、州监察局结合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主动盘亲系缘、结对帮扶朵村古。在短短的两年间,先后投入政策及扶持资金105万元,坚持民办公助,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全力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脸上绽放出希望的笑容。

修建卫生路,村民笑了

以前朵古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过道,全是弯曲、凸凹不平的土路,到处是牛屎马粪,枯枝败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片尘”,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红河州纪委、州监察局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组织村民修建了村内长780m 、宽3.5 m的环村卫生水泥主干道1条,建设好了连接家家户户的8条总长1160 m、宽2 m的卫生水泥岔道。卫生路的建成,村民们欢心鼓舞,无不竖起大拇指夸党好。一位彝家老大娘喜笑颜开地说:“党和国家政策好,州纪委、监察局帮我们把路修好,我们再也不用为下雨天走路发愁了。”

人畜饮水不愁,村民笑了

    今年是蒙自县少有的大旱之年。然而,以往十年九旱的朵古村却成为了其它村寨的“水源地”。原来,去年州委副书记、州纪委书记赵志彬率先出资帮助结对户建起了一个40m3大水窖。水窖建好后,该户户主文绍荣脸上挂满了感激,每逢提起水,万句不离其宗,总是说:感谢赵书记,要是赵书记不来我家和我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劳动,不帮助我家建起这样一个大水窖,我还从来想都不敢想,没有水吃。

随后,在州纪委监察局干部的帮助下,全村揭起了建设24m3以上大水窖的高潮。截止2005年10月,共建好22个,总容量在528 m3以上。此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中。与此同时,支砌和修建好了村内人畜饮水塘1个,总容量在4000 m3以上。大水窖的建设及人畜饮水塘的建好,不仅使村民们饮用上较为清洁的水,而且保证了生产用水,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不再为水忧心忡忡。邻村的群众也因此在大旱之年受益不少。

用上沼气池,村民笑了

沼气清洁、卫生、便宜,是农村重要的能源。州纪委监察局先后组织协调投入资金6.6万元,建设好了沼气、厕所、猪舍为一体的“三结合”沼气池30口,将沼气池、厕所送进了贫困户家中。

一位中年妇女激动地说:我家穷,没有钱建沼气,现在,你们把沼气建好给我,我感谢党、感谢政府。沼气池的建设,不仅圆了贫困户的沼气池梦,而且实现了贫困户户均1口沼气池,使该村成为了名符其实的沼气村;不仅首次在全乡实现了沼气、厕所、猪舍的三位一体,而且有效地保护了生态,极大地降低了群众生活支出,促进了村民生活习惯的转变,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住进新瓦房,村民笑了

由于贫困,部份农户无力建新房,一直居住在简陋的低矮且黑暗的茅草房里,年久失修,危机四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州纪委、州监察局依托茅草房改造政策,号召全体纪委监察干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帮助贫困村民改造好茅草房。先后筹集和投入资金15.6万元,带领和组织群众把仅有的39间茅草房改造成了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瓦房,谱写了一曲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凯歌,彻底消灭了茅草房,使茅草房户高高兴兴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

一位彝家老大爷语重心长地说:“共产党真好,过去只知道会发救济粮、救济金帮助贫困的农民,哪个会想到,今天还帮助我们农民盖房子。”

学校变样,村民笑了

该村有一所学校,由于乡财力十分微弱,村上无集体资金,一直以来都很简陋,软件、硬件设施十分差,不仅影响了生源,辍学在外的学生多达14人,而且影响了教学质量,致使一直以来无一个高中、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更是无从谈起。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全体纪检监察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改变这种状况,州纪委、监察局按照“扶贫先扶智”的思路,先后投入资金7万元,建设好了学校及球场,使学校成为西北勒乡的窗口示范小学,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良好环境。

同时,针对没有村民活动室等现状,先后投入资金11.9万元,建好了砖混结构活动室1所,配置了电视及音响设备,建好村卫生室1所、公共厕所1所,总面积187.7 m。从而,不仅使该村拥有了自己的办公房,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为村民治病提供了便利,有效保障了村民的身心健康。

家园变绿,村民笑了

由于乱砍滥伐,该村四周的山林所剩寥寥无几,到处凸现出石头和荒山荒坡。生态的恶化,给村民们带来人心慌慌。为保护和发展生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先后投入资金25.4万元,组织村民退耕种植花椒268.7亩,利用村子周围的荒山荒坡造林3000亩。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村民们喜获生态经济效益,每年增收达7万元以上,而且将使该村在不久的将来“绿”起来,一个“绿色的村庄”、“美丽的山庄”正在西北勒乡这块土地上崛起。

收入增加,村民笑了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及社会的平安稳定,促进了村民的安居乐业,加之纪检监察干部有意识有目的的送科技进村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农牧业的发展。如今,农户多则养18头,少则养3头,户均达8头,养猪已成为该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至200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805元,比2002年的710元增长13.4%,比全乡人均纯收入785元高20元,在全乡33个村民小组中的排位由2002年的第七位跃居第3位。2005年发展势头更猛,将会更上一层楼。

与此同时,村民们的观念也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先后有两家安装了座机电话,六家购置了手机,一些村民走出村寨到县城打工。一个闭塞的山村在红河州纪委、州监察局的帮助支持下正在迅速告别祖祖辈辈贫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