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妖西瓜:临沂不“黄”不“蓝”也有大机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14:00
“过去临沂人穷,出去都直不起腰,现在不一样了,到处走走看看,不比上海差。”在2月12日的临沂团分组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总支书记刘嘉坤感叹,临沂这些年正发生着巨变。

    临沂,这个革命老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了怎样的精神风貌?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个人口大市将如何布局发展之路?记者专访了临沂市委书记张少军。

 

    沂蒙精神是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力量

 

    记者:2月12日,姜异康书记参加临沂团分组审议时曾说,临沂不仅是全省的一张名片,也是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这张名片是怎么擦亮的?

 

    张少军:这主要得益于中央的好政策,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坚强的领导,得益于沂蒙千万人民弘扬沂蒙精神所焕发的创业热情。

 

    在这其中,沂蒙精神是一股看不见的巨大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沂蒙精神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临沂人民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战天斗地,到后来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再到后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发展乡镇企业,发展民营经济,在全省率先突破,这些都离不开沂蒙精神的弘扬。

 

    沂蒙精神不保守、不封闭

 

    记者:在有些人的印象中,沂蒙精神似乎就是红色文化的象征,在和平年代似乎已经过时了,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张少军:沂蒙精神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是不会过时的。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各级党委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树立新理念,不断拓宽视野和思路,与时俱进。临沂尽管是老区,但是临沂并不保守,不封闭,反过来,临沂人善于学习外地的先进理念,有勇气走出临沂,走出国门。

 

    有个现实的例子,现在临沂在境外的投资,在全省居第二位。临沂的上市公司一共有23家,在全省占第一位,其中在境外大概就有18家,遍布世界主要的股市。临沂有不少名企业家,走出国门,承包工程,购买资源,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意识。

 

    记者:对于革命老区的发展,是否会有一些特殊的政策?

 

    张少军:直到现在,尽管临沂作为一个老区,没有单独享受到国家的区域发展优惠政策,但是临沂实现总体脱贫,国家和省里都给予了很大支持。另外在一些项目的审批方面,国家、省级有关部门也会给予支持,比如最近审批的临沂大学。为此,临沂人民深怀感恩。

 

    不在“黄”区“蓝”区,也有三大机遇

 

    记者:现在“黄三角”和“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对于临沂来说,既不近“黄”也不近“蓝”,如何把握好自身的发展定位?

 

    张少军:这个问题非常好,提到了点子上。从区域来看,临沂确实既不在“黄”,也不在“蓝”,但是这两个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同样给临沂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记者:有什么样的机遇呢?

 

    张少军:我认为有三大机遇。第一,临沂作为山东的重要一部分,人口和区域都是最大的。山东有两个区域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了山东经济发展,对临沂发展也会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第二,临沂近海临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尽管没有涵盖临沂辖区,但临沂完全能够利用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临港产业,临沂完全具备条件。

 

    我们已经在临沂的最东部,靠岚山港十几公里的地方,规划了300多平方公里的临港经济开发区,现在正加快建设开发。下一步还要加大领导协调力度,促进临港产业区成为临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除此之外,临沂东部河东、临沭、莒南、沂水、沂南的一部分离港口都很近,都具备发展临港产业的良好条件。我们要开拓思路扩展视野,把临港产业发展成为临沂发展的重要的支柱产业。

 

    市委市政府已经做了反复强调和部署,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正在落户,相信不久的将来,临港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比如精品钢材、建筑建材、临港物流等等。

 

    第三,这两个国家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临沂发展区域经济也是有利的引导和促动。我们要借鉴这两个区域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以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思路,结合临沂的实际来发展临沂。在这方面,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促进临沂发展。

 

    这两个国家战略发展区,临沂尽管都没列进去,但我们也没有感到有什么失落。反过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充分利用各个方面有利条件,加快临沂发展。我相信,从临沂当前发展势头看,也不会比其他地方差多少!

 

    财政增收着力点是发展县域经济

 

    记者:临沂的民营经济和物流业发展迅猛,但相对来说,地方财政略显薄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

 

    张少军:临沂这几年城区的经济发展很快,但县域经济相对比较薄弱,政府财力特别是县级以下政府财力比较薄弱的情况相当突出。

 

    这里既有历史的原因,过去底子比较薄,基础比较差,当然也有产业结构的问题。因为临沂农业所占比重高,农业是没有什么财政收入的,工业发展较快,但很多工业企业的附加值不高,对财政的贡献不大。

 

    就商贸物流来讲,对增加就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比如临沂商城,直接带动就业30万人,但是商贸物流主要是传统企业,不是集约型、高端的产业。因此下一步,我们处理好政府增收与群众富裕的关系,最基本的着力点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记者:在发展县域经济方面,是否有具体措施?

 

    张少军:春节前,临沂专门召开会议,做出了具体的安排部署。要求各个县根据各地实际,谋划主导产业,加大本地企业的培育和招商引资的力度,培植骨干企业,发展产业群,推动临沂县域经济大力发展。我们今年要求,一个县区财政收入超过30亿,4个县区财政收入超过10亿。

 

    我们下一步要更加重视发展的效率,比如商贸物流,不仅追求销售额、货物周转额,更要看实现的税收,对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这就必须提高商贸物流业的业态,发展电子商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发展会展经济,真正把物流业做强。

 

    群众收入增加将超额完成任务

 

    记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收入是一个亮点,对于临沂来说,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张少军:去年,临沂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644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21元,增长30%。省政府提出今年的目标,临沂有信心能够超过,而且也应当超过。

 

    临沂的居民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差距在不断缩小中。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倍努力,围绕增加群众收入,做好各方面工作,确保超额完成群众收入增加的任务。

 

    记者: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呢?

 

    张少军:一方面政府该落实的政策,一定要求各级财政全力配套,保证人民群众像外地的一样,享受到国家政策的实惠。同时,我们要更多地为广大群众的就业创造良好的机会。

 

    现在有一个很可喜的现象,临沂过去长期以来都是劳动力输出大市,现在出入相对平衡。随着临沂当地经济发展,用工需求空前增加。就是本地企业,也时常出现招工难的问题。现在在临沂,月工资1500都很难招到工。

 

    记者 李文梅 刘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