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之小葵结婚:日本大地震 让中国有所“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59:07

特稿:日本大地震 让中国有所“动”

2011-03-16 05:12:14

【多维新闻】当地时间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这是日本地震记录史上震级最高的一次,接踵而至的海啸、核电站爆炸、核泄漏等一连串灾难给日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日本警察厅16日宣布,据初步统计,迄今地震及海啸震灾已造成4,340人死亡,9,000多人失踪,无法确认是否安全的居民超过3万人。由于灾害损失尚难准确统计,严重伤亡人数估计还会增加,最终的死亡人数可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日本首相菅直人于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民名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

一名妇女握着被埋在土堆里死去的母亲的双手

大灾大难之后,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日本,除去满目疮痍的图像,更多地看到了日本政府的快速反应,看到了各政党放下分歧合力投入的政治精神,更看到了日本普通民众面对巨大灾难所表现出的令人敬佩的国民秩序。在如此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作为邻国的中国政府和民众亦有所“动”:为日本民众的精神而感动,为救助灾难中的日本人民而行动。灾难无分政治、国度,因此往往会让更多的人产生心理共鸣,生就大爱之心。也因此,在满目疮痍的背景上反而更衬托出人性的感人亮点。

妈妈带着孩子路过地震海啸摧毁的家园

应急机制高效率运行

地震后,日本民众根据长期养成的技能和习惯自主避险,政府、社会组织、媒体也都以最快的速度和非常专业的方式投入救灾。据悉,此次日本地震发生时,首相菅直人和全体阁僚正在参议院决算委员会审议2010年度决算,剧烈摇晃使会议被迫中断。在震后15分钟内,内阁接到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紧急事态的报告,政府立即启动预定关闭程序。15时03分,菅直人便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的紧急会议,成立了“地震紧急对策本部”,救灾工作即刻启动,此时距地震发生不到30分钟。16时50分,菅直人举行震后首次记者会,呼吁国民保持理性。

日本明仁天皇16日发表告国民书,呼吁国民不要放弃希望,坚强地活下去

日本政府每隔一段时间就发布地震的情况以及政府的最新政策,使民众可以随时了解到最新的信息及政府的行动,消防厅等政府机构也及时开通Twitter以传播信息。 灾情发生12小时内,虽然包括首都圈在内,交通瘫痪、通讯切断,但电视、广播和Twitter等媒体尚可运作。以国家电视台NHK为首的电视媒体,全频道转播灾情,向国民传达逃生和救灾的各种信息。男女主持人头戴安全帽主持、解说,客观上起到了安抚、镇定民众情绪的作用。鉴于有许多不谙日语的在日外国人,电视台开通了多语种救援服务,以英、中、韩文轮番播放,后又增加了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

 

此外,及时到位的公共服务也得到了一致好评。日本地震发生于周五下午,普通人多在上班。震后轨道交通瘫痪,东京等城市人满为患。日本政府要求,包括政府机关省厅在内,让出礼堂等,用于市民避难。,随后,众多公共机构、大学也纷纷效仿。地震当天,仅东京迪士尼乐园中便有数万人过夜。此外,日本街头的所有公共电话免费拨打,以保证受灾民众可以最快的地联系上自己的亲人。地震发生后,自动贩卖机自动转为免费模式,菅直人随后发布政策,所有的便利店也全部免费,产生的全部费用由日本政府承担……就连东京黑帮“住吉会”也在Twitter推文,开放各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

国民秩序井然值得赞颂

不妨将此次日本地震与“5•12”汶川地震对做比,重新审视日本地震带给中国的启示来的教训。事实上,在应急机制方面,三年前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共政府快速及时行动,使无数受灾群众得以脱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地震发生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国家地震局也均在第一时间通报了地震消息,各大媒体更以24小时直播形式报道灾情和救灾举措,也堪称中国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相形之下,日本民众在大灾后,表现出久经训练的淡定和从容,强震后的社会处变不惊,秩序井然,更令人感佩。

 

救难人员经过地震摧毁的房子

地震发生后,有网友在Twitter上留言:“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所有的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回家排队,用公用电话排队,没有人乱扔垃圾。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日本人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的文明。”

另据新华网报道,宫城县女川町约1万人口,近半至今下落不明。在这样一座受灾惨烈的小镇,近百名中国研修生无一遇难,而很多人能够逃生,是因为日本员工的帮助。灾难发生时,佐藤水产株式会社的20名中国研修生逃到宿舍附近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不一会儿,公司专务佐藤充跑过来,喊着“海啸来了”,随后带她们跑到更高处的神社避难。安顿好研修生后,佐藤充又冲回宿舍楼,试图找寻妻女。但宿舍楼很快被海啸淹没,佐藤充再也没有跑出来。研修生张军燕说,佐藤充的妻女到现在也下落不明。

截至目前,没有公开报道表明,由于地震而导致日本社会陷入混乱。地震发生后,由于道路损毁导致运输不畅等原因,日本部分超市、便利店也出现货物短缺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市场上并未出现哄抬物价的现象。 在巨大的灾难面前,日本人的训练有素,淡定和从容,给世界留下深刻影响。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民众普遍表现出的秩序和冷静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国国内媒体一味借此指责中国人素质亦显偏颇。中日之间国情不同,历史不同,认知不同,国民的品性也不同。所以不宜就单一事例作简单评估,更无谓升高到人类文明层次大做文章。如果说由于日本人是在长期跟大自然的斗争当中,在这样一个岛国的环境当中培养起坚韧不拔的民族性,和单一民族的这种团结精神,那么中国千年发展史所练就的多民族亲和力亦基础雄厚,汶川大地震中井喷般爆发的公民社会力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日本人更值得中国人学的是他们应对灾难的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比如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公司,日本的抗震演练已是家常便饭。日本人也养成了很多防震的好习惯,如家里的高柜子都会安装固定装置,以防止倒塌和砸伤人等。中国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对普通民众进行抗震知识普及和避险演练也应该择机提上日程。知识普及和避险演练,虽说事小,但却是应对大危机大风险必须有的准备,只有做出充分有了准备才能让人口规模巨大的社会变得有组织。也必须是有组织的社会,才能应对任何突然袭击。一个缺乏自组能力的社会,一个只能依靠行政命令来动员和组织的社会,实际上是一个一盘散沙的社会。整个社会的安危仅系于行政命令,这才是灾难来临时最大的危机。

以人为本 大爱泯恩仇

日本大地震的严重灾情震惊了世界各国。在领土和历史问题上,与日本对立的中国、俄罗斯以及对日本感情复杂的韩国,民众都广泛呼吁“拯救日本”。地震和海啸刚刚发生,中国总理温家宝就致电菅直人,代表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和人民致以深切慰问,表示中方愿向日方提供必要的帮助。中国国际救援队一行15人13日中午抵达日本。14日清晨,中国救援队从岩手县集合营地出发,与日本救援队一起展开搜救等震后救援活动,是震后来到当地参与救援行动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国家主席胡锦涛14日致电日本天皇明仁,对日本遭受灾难表示慰问。中国政府向日本政府提供的3,000万元人民币(1美元约合6.57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已抵达日本。

法学博士李开盛认为,这次灾难的发生也可能为消解中日之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中日之间诸如钓鱼岛争端、东海划界、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等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利益的问题,而是一个情感的问题。事实上,中日民间的互不信任感,都曾经达到过非常低的水平,而这些情绪,又直接影响双方在一些具体利益争端上的解决。甚至可以说,相互的认知与情感已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关键。
 
由此而论,中国人或许还能为日本的这场救灾难做出更多努力。李开盛表示,除了派出救援队外,中国亦可以通过其他办法为提供日本提供急需的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比如发动全国范围内的捐款,甚至可以考虑在适当日期、通过适当的方式下降半旗为死难的日本国民致哀。日本驻华大使馆也曾在汶川震后一周年降旗致哀,中国亦可以考虑表示更大的善意。

事实上,中国红十字会已向日方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援助,并表示将根据灾区需求继续提供及时的人道援助。而身处日本四国岛的在日华人华侨联合会则于灾害发生的11日当晚9时30分点半,即筹集到50万日元作为第一批资金捐给地震灾区。

此外,早前因争议岛屿问题造成与日本外交关系极度冷却的俄罗斯,在此次对日本的救助方面亦展现出大国人道主义精神。 地震发生后不到3小时,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主动表示将援助日本,总理普京也强调“我们两国应该成为可依靠的伙伴”,并下令对日本增加用于火力发电的液化天然气供应量,展示出全面协助救灾的“好邻居”姿态。法新社消息,俄罗斯一名部长表示,俄罗斯已经准备好向日本输送6,000兆瓦电力。此前,俄罗斯副总理伊万诺夫称,准备从库页岛向日本输送液化天然气,以供日本发电。日本外务省宣布,截至13日上午9时,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及5个国际机构已经或准备派救援队赴日本灾区参加救援。

 

“包容”应是普世的国民心态

然而,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后,亦有一些声音令人沮丧。网络上也能看到不少中国人抱着幸灾乐祸的心态,甚至直截了当地的认为日本人“活该”。诚然,日本人在历史上的确给中国人带来了灾难,近来中日摩擦也一直不断,中日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也并不高。但在这种人类的灾难面前,更多的中国网民此次表现出的是同情和关切。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多数中国网民表示“困难时候互助是理所当然的”。某门户网站对逾百万的中国网民做的一份网络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网民都投票表示,在大灾面前,同情和救助应不分国界,也不分种族。近日,有百名中国学者倡议:让我们向日本伸出温暖的手。据共同社报道,中国志愿者已准备了可装载数辆卡车的饮水、食物和手电等救灾物资前往日本。来自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灾区的中国留学生们开始在神户募捐,表示“要帮助曾在四川大地震中帮助过我们的日本朋友”。

有观察人士表示,大国的崛起,从来都不只是大国国力的崛起,更重要的是大国崛起背后的心态的崛起。这种心态,不仅来自于外交、来自于政府,最重要的是来自这个国家的每一个公民。大国的国民心态最起码的要有一种包容,遵循普世价值。对日本灾情感到同情和悲悯,理由唯一:同为人类。无论中日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在灾难面前,人民不仅属于这两个国家,更是同属这个世界的人类。在大灾大难面前,人只意味着一个生命。没有种族、没有国界、没有身份和地位的区分,这是大爱大义。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对受到伤害的人报以怜悯和同情之心,并随时准备伸出援助之手,这应该是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在汶川地震中,日本的救援队是最早到达灾区现场全力救人的外国救援队之一;他们为了抢救灾民尽心竭力,全力以赴;救援队员在遇难者遗体面前集体致哀,在撤出之前真诚道歉和表达难过。汶川地震后,为其设立的捐款箱曾经遍布日本街头。这一切都为中国灾民带来温馨。那么今天,中国人也应该让自己的大悲大爱超越国界,感动日本,以化解中日两国民众心灵上的隔阂。



(陆一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