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晚清驻美公使陈兰彬、梁诚、伍廷芳、张荫棠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2:02
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

1878年,首任驻美公使陈兰彬在华盛顿白宫蓝厅递交国书。
陈兰彬(1816-1894),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村人,咸丰年间中进士。1872年,陈兰彬以留学生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在30人赴美。1878年,陈兰彬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为我国首任驻美大使,此期间,他与秘鲁诸国周旋,因揭其诱买华民、肆意虐待的事实,议订佣工限期及款待条目,海外赤子庆生还者无数。
留学生出身的驻美公使——梁诚

1903年4月2日,清政府新任驻美公使梁诚在芝加哥的照片。

1903年4月2日,清政府新任驻美公使梁诚一行在芝加哥的照片。
梁诚(1864-1917),原名丕旭,字义哀,号震东,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人。1875年,未满12岁的梁诚便在家庭的资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学生。1881年,梁诚与其他留学生一起尚未毕业就被召回国。起初在总理衙门做事,不久随张荫桓公使赴美,后任使馆参赞,从此开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任满回国后,曾两次跟随我国特使,先后赴英国和美国,表现了爱国精神和出色的外交才能,博得赞誉。1903年至1908年初,以三品卿衔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他不负国家重托,经过反复交涉,争回我国"庚子赔款"多出部分用于教育;争回"粤汉铁路"筑路权益。他在美国时多次函知国内,对诱骗妇女、华工出洋者"缉拿惩办"。1906年三藩市大地震,无数华人遇难,他即电驰海内外募款助赈,并率属捐俸,亲临该埠处理后事。

·wap.voc.com.cn手机上华声 ·极品笑话大全! ·富二代与女模激情一幕 ·男人最爱看的图 ·漂亮mm最多的地方 ·汽车音乐发烧CD



zhangshoug
等级:准元老
帖子:4497
花生:485 粒
威望:400 点
魅力:19440
注册:2003-9-16
第2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以法律为武器的公使——伍廷芳

1897,抵达美国的驻美公使伍廷芳在旧金山住所与妻儿的合影

1908,伍廷芳在芝加哥。

1908,伍廷芳在芝加哥。

1908,伍廷芳在芝加哥的住所。
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1874年留学英国伦敦林肯学院,成为第一位取得英国法律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1882年担任李鸿章幕僚,其后主持办理了因北洋水师军舰停泊日本发生的“崎案”。1896年被清政府命为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1899年奉命同墨西哥签订《中墨通商条约》。1902年应召回国,与沈家本共同主持修订法律,拟订了民刑律草案,提出了包括删除酷刑、禁止刑讯、实行陪审和律师制度、改良狱政等等一系列先进的主张,产生了重要深远的影响。1907年再次出任驻美国、墨西哥、秘鲁、古巴公使,两年后回国。
辛亥革命爆发后,伍廷芳在上海宣布赞成共和,致函清廷,劝告清帝退位。上海光复后,与陈其美、张謇等组织“共和统一会”,又被光复各省推为临时外交代表,与各国交涉。旋任南方民军全权代表,与袁世凯派出的北方代表唐绍仪举行南北议和谈判,达成袁世凯迫清室退位,赞成共和,即选袁为大总统的妥协。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临时政府北迁,退居上海,先后被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推为首领,并被共和党列为理事,未就职。伍廷芳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极力加以反对。1916年出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次年代总理,旋因拒绝副署解散国会令解职出京。1917年追随孙中山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1921年任广州军政府外长兼财政总长。北伐战争时,曾代行总统职权。1922年4月孙中山撤陈炯明广东省长职,由伍廷芳兼任广东省长。陈炯明叛变时,6月23日伍廷芳因忧愤过度逝世,终年81岁。
晚清最后一位驻美公使——张荫棠

1909年5月15日,晚清最后一位驻美公使张荫棠在美国的照片。
张荫棠(1864-1935),字朝弼,号少卿,又号憩伯。双水豪山乡人。曾以灼文为名中举。先在京候补,其后任内阁中 书、驻日本参赞、驻美国参赞。1898年4月至次年9月,任驻美国三藩市总领事。1906年1月23 日,留于印度议约的张荫棠以电报奏清政府,提出治藏新政策。清政府采纳张荫棠治藏新政策,于同年4月14日降旨特派张荫棠由印赴藏,赏给布政使副都统衔为钦差西藏查办事件大臣。张荫棠于10月12日到达拉萨,其时达赖已外逃,其余全体藏官列队迎接,藏民万多人夹道焚香顶礼欢呼。1907年1月13日,张荫棠致外务部电文,提出新治藏政策大纲,张荫棠这份上奏电文的内容,经清政府采纳成为治藏新纲领。
1909年6月27日,谕命张荫棠为出使美、墨、秘、古四国大臣,当时,墨西哥排华打死华工多人,张荫棠力向墨西哥政府提出抗议,因此获得赔偿款项310万墨元。张荫棠将赔偿金额如数发给遇难者亲属,其中无人认领之款,全部上交清政府。1911年9月 辞职返国。1912年,张荫棠先后任中华民国驻美外交代表、驻美公使、驻美全权 公使等职。1935年在北平家中逝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20:45:53编辑过]
回复于 2006-3-20 20:45 

文成章
等级:长老辈
帖子:2318
花生:98 粒
威望:995 点
魅力:12233
注册:2004-4-24
第3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致敬:这些可都是走向中西交汇的先驱们!
----------------------------------------------
闲看厅前花开花落, 醉随天外云卷云舒。
实事求是、乐天达观;弘扬正义、鞭鞑邪恶。
回复于 2006-3-21 22:27 

haoye
等级:大虾辈
帖子:582
花生:37 粒
威望:420 点
魅力:4604
注册:2003-7-30
第4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而且是牛人。
回复于 2006-3-21 23:53 

散客月下
等级:大彻大悟
头衔:金牛座|0003
帖子:15689
花生:763 粒
威望:555 点
魅力:27611
注册:2004-5-31
第5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伍廷芳(1842-1922)字文爵,号秩庸,广东新会人。
伍廷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奇人。他是香港第一位华人“太平绅士”,是在清朝二百多年皇帝任命的重要官吏中唯一一个系统受过西方教育,而且又拿到文凭,然后在香港又从事多年本职工作的律师。伍廷芳是清末膺命修律的两大臣之一,还先后两任清朝驻美大使;辛亥后他以南方代表的参加南北义和,接着先后出任南京临时政府裁兼外交部长。伍廷芳出生在南洋,三岁时随父回国。1822年,20岁时,因熟谙西律,成为李鸿章的幕僚。从此登上了近代中国政治舞台。武昌起义后伍廷芳投身革命,1912年1月被任命为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总长时已经70岁高龄。直到1922年6月,在孙中山为首的广东政府外交兼财政部长任内逝世。在中国近代史册上,伍廷芳一直扮演着很光彩的角色。
但在最近披露的日本机密档案中的伍廷芳在甲午战争后有点不光彩。伍廷芳作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起过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马关条约》谈判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回国后,伍氏又向日本驻天津领事荒川巳次及驻京公使林董,多次提供情报,揭示清廷上层帝后两党的矛盾与分歧,尤其是李鸿章与翁同和之间矛盾与裂痕的由来与发展。伍廷芳与罗丰禄一样都曾对中国前途悲观失望,以为中国会四分五裂,走向灭亡。伍氏还试图同日本携手联合,借日本战后之威力,来恢复北洋大臣李鸿章在战争中失去的权力和地位。他公然声称,如果李鸿章能继续有所作为“实彼我之幸福,两国之大利也”。尔后,伍廷芳由美国出使归来,又再度向驻京公使内田康哉泄露清廷内部政要秘闻,揭露了清廷内部长期存在着一个亲俄党,联芳即其代表人物,以及光绪皇帝生前之危险处境,并试图要日本公使及夫人向慈禧进言,劝慈禧拔擢伍氏等到关键岗位等。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甲午战争研究中一个被忽略的角色》

这是一张广为流传的历史图片。李鸿章左边的是其养子,中国议和代表团的第二号人物李经方与参赞马建忠,而右边的则是罗丰禄与伍廷芳。外务省档案记载,伍廷芳是作为清国头等参赞官而参与谈判的.
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都是一个十分活跃的人物。在日本有关甲午战争的历史文献中,有一幅流传很广的马关条约议和照片,在此照片内中日两国参与谈判的所有人物各具情态。图中坐在李鸿章左边的是其养子,中国议和代表团的第二号人物李经方与参赞马建忠,而右边的则是罗丰禄与伍廷芳。外务省档案记载,伍廷芳是作为清国头等参赞官而参与谈判的。
伍朝枢:孜求宪政的职业外交家

上图:中国国民党三要人:(左起)伍朝枢、胡汉民、孙科
伍朝枢(1887—1934),广东新会人,民国杰出外交家、法学家。生于天津,10岁起随时任驻美公使的父亲伍廷芳留美,20岁赴英伦敦大学攻读法律,国学西学皆精通,中文、英文均文笔洗练优美。自1911年任武昌军政府外交司司长起步入政坛和外交界,先后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长、众议员等职,1917年起追随孙中山革命,历任大本营外交部长、广州市长、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长、中国驻国际联盟全权代表、驻美公使、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曾驰誉国际外交界及国内政坛。
说起伍朝枢,就不得不提其父伍廷芳,一来因为他们同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外交家、法学家,父子俩同朝同官、事业相承、交相辉映实属罕见;二来伍朝枢所受的教育及所走的人生道路,受其父亲的影响可谓极其深远。
望子成龙的苦心,大约从伟人名流到普通百姓概莫能外,而饱学之士常在给子女取名时就注入他们的厚望,我们从名“朝枢”、字“梯云”四字中,可窥见伍廷芳对独生子的期望———“朝廷中枢”、“梯接青云”,显然是国家栋梁之材的意思。幼年受美国的中小学教育,青年赴英深造法律,在此期间拜名师治国学,伍朝枢所受的中合西璧的“教育配方”,再加上在外交官家庭中的耳濡目染,很自然地为他后来成为优秀外交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伍朝枢没有辜负父亲的栽培,以23岁出任武昌军政府外交司司长、24岁任北洋政府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会长的高起点,随后历任广州大本营外交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首任外交部长、驻美公使、中国派国际联盟全权代表等职。
同为外交官,伍朝枢这一代外交官要比其父亲伍廷芳所处的时代幸运些。伍廷芳、汪大燮等上辈精通西学之士早年要进入外交舞台,不仅需依附在李鸿章、张之洞等权臣的幕下,而且由于清廷节节败退,所签的条约多是割地赔款出卖主权的辱国之约。伍朝枢这一代外交官,已真正走向职业化,虽仍处弱国的劣势,但更大程度上有了作为外交官的尊严感。
有学者指出,20世纪上半叶中国外交史上取得的成就,一靠孙中山提出的外交思想框架,二靠新一代职业外交家的不懈努力。面对腐朽的晚清政府所留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烂摊子,终生奔波于革命事业的孙中山在后期提出了“革命外交”的思想,主要包括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等内容,而这正是新一外交家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与同代的外交家相比,伍朝枢又有独特之处,他自1917年起即追随孙中山进行护法运动,更多地介入了国内的革命和政坛纠纷;而在革命阵营内,他又不像陈友仁等执行激进的“革命外交”政策———发动群众用暴力手段收回租界,他既坚持收回主权的大目标、不失革命外交的锐气,同时又强调用和平谈判的温和务实手段废约。因为卷入了国内政坛纠葛,其秉持的外交理念、施政理念被动荡时局中时左时右的政治派别所排挤,伍朝枢的从政生涯也就颇为曲折跌宕,步入政坛的20余年中,曾辞官弃官不下十次。
整体上看,伍朝枢一生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外交领域:力主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参加了第一次对列强说“不”的巴黎和会、照会西班牙公使废除了到期的不平等条约、与美谈判争取到了列强第一份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中美关税新约”、作为全权代表出席国际联盟会议并成功说服列强承认中国废约的合理合法……在国际外交舞台上,他神采卓荦而有威仪,才气过人而富风趣,对国际公法信手拈来,雄辩滔滔,游刃有余。
伍朝枢年仅46岁猝死,作为外交官他应有遗憾:抗日战争中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舞台中看不到了他的身影,中国加入联合国的盛事更没有赶上……而且从伍朝枢的夙志看,他似乎并不满足于仅做外交家,对高官权力也不太感兴趣,而是更多地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务实的建设者。他一生追求宪政,从北洋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都力主把保障人权自由的人身保护法详细写入宪法;他曾任广州市长一年多,不仅大力支持了省港大罢工,而且积极从事市政建设;他看到幅员辽阔的中国建设不易,而精英人才只集中于大都市,于是更生规划建设地方特区乃至边区之志。
当然,处于乱世的伍朝枢,即使获得开发特区的机会大约也难达成其梦想,但联想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也是肇始于建设深圳等特区,70多年前伍朝枢的开发特区之志不可不谓目光远大。
香港历史学者张云樵评价伍廷芳是“失败的英雄”,因为他“斋志以殁”,其实套用到伍朝枢身上也颇合适。而父子均为“失败英雄”,则留给后人更多慨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0:20:24编辑过]
----------------------------------------------
散客编故事,鼓励您转贴;随便您盗版,任您去卖钱。
文章千古事,读者知深浅;不怕遭盗窃,唯恐不入眼!
回复于 2006-3-26 10:19 

散客月下
等级:大彻大悟
头衔:金牛座|0003
帖子:15689
花生:763 粒
威望:555 点
魅力:27611
注册:2004-5-31
第6楼
短消息 查看资料 加为好友 作者家园  作者微博  送玫瑰 送金币 只看该作者


清驻藏大臣有泰(左三)和他的幕僚
1906年4月29日,新任驻藏帮办大臣张荫棠抵达拉萨。
来藏前,他曾参与与英方就所谓《拉萨条约》的修改问题进行谈判。张荫棠等人在谈判中坚持原则,据理力争。英国被迫同意签订《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同意由清廷三年内付清英帝国主义强加给西藏的赔款,从而维护了清廷对西藏的主权。
张荫堂有着多年出使外国的经历,尝够了弱国外交的苦痛。他清楚看到英国图谋西藏的企图,极力主张迅速整顿藏政,维护主权。向清廷提出《请速整顿藏政收回政权》的建议,受到重视,被破格使用(他是第一位担任驻藏大臣的汉族官员〕,赏副都统衔,进藏“查办藏事”。
他从海路进藏,成为第一位海上进藏的驻藏大臣,他边走边调查,到藏后,又广泛接触西藏地方汉藏官员,了解情况。当时的驻藏大臣有泰在英军入侵时,不仅阻挠西藏人民抗英,还极尽吹捧谄媚之能事,与英军一起逼迫西藏官员签署丧权辱国的《拉萨条约》。他还收受贿赂,任人唯亲,与其属下鱼肉百姓,劣绩昭著。张荫棠认为整顿藏政,必先从吏治入手,遂禀报朝廷,要求严惩。
1906年11月29日,清廷发布革职查办有泰等十余名满汉藏族官员令。全藏上下交口称赞,民气为之一振,中央政府权威得到加强。僧俗民众认为他是历任驻藏大臣中最有才干的,当时的拉萨传唱这样一首街谣:“海上来了大臣,藏人得到安宁。”
鉴于英军在藏边横行霸道,他决心效法欧美资产阶级变法图强,向清廷提出治藏建设十九条及西藏地方善后问题二十四款,即所谓“新政”。主要内容是优待达赖和班禅、恢复藏王,调北洋新军6000人驻藏,架电线,修公路,办学校,开矿山,建工厂,试种茶树,课征盐井税,设银行,办报纸等。同时根据其治藏新政策,令西藏地方政府设立交涉、督练、巡警、盐茶、财政、工商、路矿、学务、农务等九局。他还命人把《训俗浅言》、《藏俗改良》两本小册子译成藏文,散发各地,提出“人死宜用棺木”、“儿童七八岁宜教识汉字”、“喇嘛白昼不必诵经,宜兼做农工商业以生财,不可望人布施”等。为了扩大影响,他还抱病亲自登台大昭寺宣讲爱国主义思想和富国强兵之道。但是,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触动了西藏地方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加之他的一些想法严重脱离西藏实际,引发抵触情绪,特别是受到驻藏大臣联豫的猜忌,甚至招致英印政府抗议,被人连连参奏弹劾,腐朽软弱的清政府恐其操之过急,演成事变,1907年5月将他调离。
张荫棠提出的发展工商事业、开发矿产、便利交通、发展教育等主张,对西藏后来的发展和建设大有裨益。因此深受藏族人民的称赞和敬仰。藏人将他当年种过的一种单瓣菊科花卉取名为“张大人花”,至今开放在西藏各地,成为纪念其业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