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蛇吃什么:秧*歌 (12-1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4:27:45

第十二章

 

 

  天色还只有一点蒙蒙亮,村子里倒已经有许多人在那里杀猪了。远远地听着,牠们那一声声尖锐凄厉的长鸣,就像有人在那里狂吹着生锈的警笛。

 

  有猪的人家今天都杀猪,预备给军属送年礼。在早晨九点钟左右,谭老大也把他的猪赶到门外的广场上。村子中央有这样一个凹陷下去的广场,四周用砖石砌出高高的平台,台上筑着房子。一概都是白粉墙的房尾,墙上被雨淋出一条条灰色的水痕,深一块浅一块,像凄凉的水墨画。

 

  “别在外头杀,”谭大娘跟出来叨叨着。“还是在自己院子里好。外头人多口杂,万一有不吉利的话说出来。就快过年了。也要图个吉利。”

 

  “不相干。又不是杀了自己吃。”谭老大无精打彩地说。“要是真讲究这些。还得点起香烛来杀。”

 

  已经预先把猪饿了一整天,为了要出清它肚子里的存货。把牠从猪圈里一放出来,牠就到处跑着,静静地,迫切地把鼻子凑到那淡褐色的坚硬的泥地上,寻找可吃的东西。忽然之间,牠大叫起来了──有人拉牠的后腿。牠叫着,叫着,索性人来得更多了,两三个人七手八脚捉住了牠,牠一声声地叫着,永远用着同样的声调,一种平板无表情的刺耳的嘶鸣,比马嘶难听一点。

 

  牠被掀翻在一个木架上。谭大娘握住牠的前腿后腿,谭老大便俯身去拿刀。他有一只篮子装着尖刀和各种器具。但是他先把嘴里衔着的旱烟管拔了出来,插在篮子柄的旁边。那篮子很美丽,编完了还剩下尺来长的蔑片,并没有截去,翘得高高的,像图画里的兰花叶子,长长的一撇,笔致非常秀媚。

 

  尖刀戳进猪的咽喉,也并没有影响到牠的嗓音,牠仍旧一声声地嗥着。但是猪被杀的时候叫得太长久,也认为是不吉利的,所以叫到后来,谭老大就伸出一只手来握住牠的嘴,过了一会,牠低低地咕噜了一声,彷佛表示这班人是无理可喻的。从此就沉默了。

 

  已经死了,嘴里还继续冒出水蒸气的白烟。天气实在冷。

 

  猪的喉咙里汨汨地流出血来,接了一桶之后,还有些流到地下,立刻来了一只小黄狗,叭挞叭哒吃得干干净净。然后牠四面嗅过去,希望别处还有,牠一抬头,恰巧碰到猪腿上,一只直挺挺的腿,跷得远远的。牠好奇地嗅了嗅那条腿,也不知道牠得到怎样的一个结论,总之牠似乎很满意。牠走来走去,有时也泰然地在猪腿下面钻过去,亮不加以注意。牠那黑眼睛亮晶晶的,脸上确实是含着笑。谭老大把牠一脚踢开了,然而牠不久又出现在他胯下。谭老大腿上裹着麻袋的绑腿,那淡黄色的麻袋与狗是一个颜色。

 

  金有嫂挑了两桶滚水来,倒在一只大木桶里。他们让那猪坐了进去,把牠的头极力捺到水里去。那颗头再度出现的时候,毛发蓬松,像个洗澡的小孩子。谭老大拿出一只挖耳来,替牠挖耳朵,这想必是牠平生第一次的经验。然后他用一个两头向里卷的大剃刀,在牠身上刮着,一大团一大团地刮下毛来。毛剃光了,他把一只小签子戳到猪蹄里面去剔指甲,一剔就是一个。那雪白的腿腕,红红的攒聚的脚心,很像从前的女人的小脚。

 

  老头子须要从猪蹄里吹气,把整个的猪吹得膨胀起来。这样比较容易拔毛,他顿了一顿,才把猪脚衔到嘴里去。这件事他已经做过无数次了,还是一样地起反感。

 

  围上了一圈人,在旁边看着。他们偶尔也说一两句话,但是只限于估量这只猪有多少斤重,有多少斤油;昨天哪家杀的那一只有多少斤重,加以比较;去年另外一家人家杀的,打破记录的那一只,又有多少斤重。

 

  “这只猪只有前身肥,”一个高而瘦的老人说。他穿着灰布长袍,高高耸着两只方肩膀。

 

  谁也没有答理他。他们的话全都是独白。

 

  那个高个子的老人回到自己家里去,不久又来了,拿着一只青花碗和一双筷子,站在那里呼噜呼噜吃着那热气腾腾的粥,一面吃一面看。

 

  猪毛有些地方不容易刮去,金有嫂又捉了一壶滚水来,把壶嘴紧挨在猪身上,往上面浇。终于浑身都剃光了,最后才剃头。他们让那猪扑翻在桶边上。这时候牠脸朝下,身上雪白滚壮的,剩下头顶心与脑后的一摊黑毛,看上去真有点像个人,很有一种恐怖的意味。剃完了头,谭老大与谭大娘把那个尸身扳了过来,去了毛的猪脸在人前出现,竟是笑嘻嘻的,两只小眼睛弯弯的,瞇成一线,极度愉快似的。

 

  他们把死猪搬到室内来,趴在一张桌子上。阴历年尾的寒冷,使这房间成为一个大冰窖。猪头已经割了下来。它恬静地躺很那里,把它那白色的巨喙搁在桌面上。也不知道们是遵守一种什么传统──这种传统似乎有一种阴森怪异的幽默感──他们给那猪嘴衔着牠自己的蜷曲的小尾巴,就像一个快乐的小猫咬着自己的尾巴一样。

 

  他们的猪圈也同时就是茅厕,村子里大都是这样。一间黑黝黝的房间,正中挖了一个浅浅的坑,坑里养着猪。几只尿桶高高地站在土坑的边缘上,随时有滚下去的危险。那天下午,老头子进去倒尿桶,向那黑暗的坑里望了一眼。里面空空落落的,少了一个偃卧着的形体,也听不见那熟悉的咕哝的声音,房间里显得静悄悄的,有些异样。

 

  他从猪圈里走出来。走到那稀薄的黄色阳光里。他觉得非常震动而又疲乏,就像痛哭过一场,或是生过一场大病似的。他的媳妇在院子里刷洗那只大木桶上的油污。他的妻子坐在门坎上,用一块破布擦抹他杀猪的器具,一件一件擦干净了,仍旧收到篮子里去。他走到屋檐下站着,两只手抄在他的蓝布作裙底下,把那裙子兜得高高的。

 

  “以后再也不养猪了!”他突然说。

 

  “你从前也说过这话,”老妇人说。她看他不作声,就又再残酷地钉上一句,“你那回不也是这样说。”

 

  “哪个再养猪,是婊子养的!”他大声说,眼睛并不朝她看着。

 

  金有嫂啜泣起来了。她手上腻着猪油,不能用手去拭泪,只好抬起一只肩膀,把面颊在肩膀上挨擦着。滚热的泪水顺着脸淌下来,很快她就被风吹冷了。

 

  他们三人都在想着“那回”那件事。那还是从前日本人在这里的时候。……

 

  他们谭家是个大族,但是只有五房里兴旺过一个时期,出过举人进士,做过官,发了财以后,就进了这座房子给族人居住。那破烂的大白房子里面住的都是些庄稼人,但是大门口仍旧挂着一个堂皇的金字匾额,“进士第”。共产党来了以后,这块匾卸了下来了,但是在抗战期间是还挂在那里的。

 

  大房子里分出无数的庭院,中间横贯着长长的一条条阴暗的石砌甬道。这些甬道虽然上面挺着屋顶,其实简直就像衖堂一样,小贩可以自由地进出,在房屋里面穿过,叫卖东西,又来了一个瞎眼的乞丐,顺着脚走到房屋里面来了,他的竹杖点在地上铺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滴滴──”声。

 

  那年也是腊月里,急景凋年的时候。和现在一样,讨饭的瞎子大声唱念着一连串的吉利话。

 

  “……步步好来步步高,

 

  太太奶奶做年糕。……”

 

  乞丐之后又来了一个挑着担子卖麻油的,扁担上一头坠着个黄泥罐子,高声唱着“香油要哦香油?”

 

  小贩走了过去,这房屋与它四周的村落就沉入午后的寂静中。谭大娘一个人在院子里磨珍珠米,她站在阴影里,时而把一只手伸到阳光里来,把磨盘上的珍珠米抹一抹平。金黄夹着白色的一颗颗,缓缓地化为黄沙泻下来。

 

  她突然抬起头来,竖起耳朵来细听着。甬道里彷佛远远地有一种嗒嗒声,不是盲人的竹杖,是皮鞋踏在石板上。那时候汪精卫的和平军驻扎在关帝庙里,士兵常常到村子里来。

 

  她正在那里留神听着,后门口已经砰訇作声,有人冲了进来。他们的后门通着甬道。她听见后面房屋里有人紧张地高声说着话。

 

  “让我在这儿躲一躲,”卖麻油的小贩气喘吁吁地说。“他们来了!我看见他们来了!”

 

  “要是朝这边来,那你躲在这儿也没有用,”谭老大说。

 

  “那么快点让我从那边门里出去吧,”小贩挑着担子冲到院子里来两坛子油撞在门框上,訇訇响着。

 

  “小心点,小心点,”那老头子说。

 

  “他们来了!”谭大娘愚笨地向她丈夫轻声说。然后她飞奔到院子外面,他们新做的米粉面条放在墙根下晒着,淡黄白色的,小小的一团一团,像一个个稻草窠一样。她弯下腰来一个个拾起来。

 

  “这些都让它去,算了,”老头子喘息着赶了出来。“快来帮我把猪藏起来。”

 

  “我有主意──”谭大娘兴奋地轻声说。“抬到屋里去。屋里好。”

 

  他们先后奔到猪圈里。那母猪养得非常肥大,老头子抱不动它,它在他怀里一扭一扭的,他有力气也使不出来。这时候金有嫂正在奶孩子,也奔了进来,匆忙地把孩子递到老妇人手里,就蹲下身来帮助他。

 

  谭大娘向她媳妇直蹬脚。“妳跑到这儿来干什么?还不快去躲起来!快点!”

 

  “嗳,快点,快点,快躲起来!”老头子也仰起头来用异样的限光望着她,在惊怖中几乎带着憎恶。

 

  “咦,孩子怎么不带了去。”谭大娘有点生气地叫了起来,追了上去,把孩子塞到媳妇手里。

 

  老头子看见媳妇,忽然想起儿子来。“嗨,金有呢?”他叫喊起来。“不能让他们看见。不要给拉夫拉了去!”

 

  “嗳,快叫他躲起来,快点!”老太婆颤声说。“嗳呀,瞧你这胡涂劲儿,孩子怎么能能带着走,待会儿他哭起来,可不把你毁了!还不快交给我!”

 

  老妇人把孩子倚在墙根下坐着,自己又跑回去认着老头子扛猪。老夫妇俩总算把那口猪抬了起来,搬到屋子里去。牠的体重增加得实在惊人,他们就连在这样的情形下,也不由得感到片刻的兴奋与陶醉。

 

  “床上,”谭大娘喘着气说。“搁在床上,盖上被窝。”

 

  母猪咕噜着,表示抗议。他们给牠盖上一条旧棉被,大红布面,上面有星形的小白花。老妇人把被窝牵上来,蒙上牠的颐,四面塞得严严的。她设想得很周到,还从床底下捞出一双鞋来,比得齐齐整整的放在床前。

 

  他们已经可以听见大门口人声嘈杂。

 

  “你没有闩门吧?”她焦急地问。“闩上门也没用,反而惹他们生气。”

 

  兵已经进来了,脚步声咚咚响着,几只惊慌的母鸡被他们追逐着,跑在前而做了先锋。

 

  “喂,没人在家?”内中有一个在那里叫喊。“人都死光啦?”

 

  老夫妇俩连忙笑嘻嘻地迎了出去。来了三个兵,都是北方人,说着一种难懂的方言。

 

  “吓!装聋!”他们不耐烦地说。

 

  老夫妇俩终于听明白了,他们是问家里有什么吃的。老妇人开始诉苦;诉惯了,已经熟极而流──收成坏,捐税又重,家里已经一粒米也没有了。她一方面诉说着,内中有一个兵,是个大麻子,他已经单独跑到院子对面去搜查。有一间屋子门口贴着个黄纸条,宣布这家人家最近有丧事。金根的母亲刚死了一个月。那白木棺材仍旧停在家里。金根和金花那两个孤儿刚巧到山上去掘笋去了。那麻脸的兵一走进房门,就看见那口棺材,连忙在地下吐了口唾沫,转过身来,就到隔壁那间房里,那是谭老大的猪圈。

 

  “嗨,老头子,你的猪呢?”他在里面大声叫喊着。

 

  “我猪卖了,老总,”老头子回答。

 

  “胡说!没有猪,怎么会把地方弄得这样脏?”那兵士说。他在入伍之前也是一个农民。

 

  “这些乡下人最坏了。从来没有一句实话,”另一个兵说。这人是他们里面年纪较大的一个,脸色黄黄的,瘦削的腮颊,厚厚的眼睑,那疲乏的眼睛彷佛褪了色,成为淡黄褐色。他转过脸来,把他那黄褐色的眼珠盯着老头子望着,大声问:“猪在哪里?哼唔?”最后这一声是一种有音无字的吼叫,似乎出自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野蛮人。他发现这一声吼有时候很有效力。

 

  老头子显然十分震恐,还是老妇人满面春风地挤上前来替他解围。“老总,猪是真卖了。唉,不舍得卖哟──也还不够肥的,卖不出大价钱,可是有什么法子呢。等米下锅哩!嗳呀,那天把猪赶到集上去,我哭呵。哭呵!……乡下人苦呵,老总!”

 

  “你听听!”那富有经验的中年兵士倦怠地微笑着。“信她那些鬼话!这些乡下人没有一个好的!”

 

  他的同伴是一个脸色红润的大孩子,两只手臂分别地挟着两只鸡。他威胁地向老头子走近一步。“说!你老实说!”他大声喊着,举起鎗靶来。顿时起了一阵拍拍的响声,他挟着的鸡逃走了一只,乱扑着翅膀,咯咯叫着跑进屋去,一飞,从那高高的门坎上飞了过去。满地都是鸡毛。

 

  “他奶奶的!”年轻的兵诅咒着,一面笑,一面追了进去。母鸡飞到一张桌子上,油瓶与碗盏豁啷啷嘲跌到地下来。

 

  其余的两个兵也跟了进去,把鎗竖在地下,身子倚在鎗上,斜伸了一只脚站着,在旁边看着他捉鸡,大家笑得格格的。

 

  “把牠脖子扭一扭,”那麻脸的兵劝告他。“不掐死牠,待会儿拉起屎来,给你弄一身鸡屎。”

 

  那中年兵士掀起那旧蓝布棉门帘,向里面房间里张了一张。老妇人立刻站到他身边含笑恳求着。“家里有病人,老总,屋子里脏,还是请外边坐吧,老总,请外边坐。”

 

  那兵士不理睬她,径自走了进去,那两个也跟了进去。老妇人跟在后面只管叨叨着,“病得不轻。大烧大热的。吓死人了。见不得风。这时候再一吹风,可真没命了。”她匆匆向床上看了一眼,略微心定了一些。一切都还像刚才一样,没有移动。

 

  几个兵在房间里靴声橐橐地走来走去,摸摸这样,摸摸那样。

 

  “嗳,进来瞧瞧,瞧瞧,”老妇人无可奈何地笑着说。“唉,穷人家里没什么可看的!”一句话了出口,她突然大吃一惊,看见那被窝开始波动起来了。那只猪不耐烦起来了。

 

  谭大娘迅速地走到床头去,将那被窝一把捺住。那长喙在里面一拱一拱,想什出来透一口气,但是她坚决地握住了被窝。“你找死呀,你这胡涂东西,这时候汗没没干,再一吹风,你这条小命还要不要了?不是我咒你的话。”她责骂着。“好好的给我躺着,不许劝。耐心点。蒙着头出身汗就好了。听见没有?”

 

  她又把被窝四周塞塞好。她自己也觉得诧异,那猪竟不动了。

 

  那中年兵士的历练的眼光四面扫射了一下,寻找藏镪的痕迹,看地下有没有一块土是新翻过的,土墙上有没有新补上的一块。另外两个兵找不到什么有兴趣的东西,已经在那里争论着那两只鸡的吃法。

 

  “一只红烧,一只清炖,”那年轻的兵说。

 

  “鸡太老了,红烧没味,”那麻子说。

 

  谭大娘的心突然停止跳动了,她看见那中年兵士向床前走去。他弯下腰来,向床下张望看,看有没有箱子,泥地上有没有可疑的新土的痕迹。然后他站直了身子,已经转过身来要走了。忽然注意到床面前的一双鞋,是自己家里做的那种青布鞋,从脚踝后面生出一根绊带。显然是女鞋,而且是年轻的女人穿的,缠足的老太婆绝没有这样大的脚。

 

  谭大娘看见他眼睛里忽然发出光来,她觉得大祸临头了,身体突然虚飘飘起来,成为一个空壳。

 

  “嘿,麻子!”他带笑喊着。“我们有个花姑娘在这儿!”

 

  那麻子三脚两步跑到床前,把被窝一掀。最初有一剎那的沉默,大家都不相信。然后他们哄然笑了起来,纷纷咒着骂。

 

  “他妈的,”那麻子嚷着,“怎么想起来的!把猪藏在床上!”

 

  那中年兵士举起鎗靶来,赶着那老妇人打着。“胆子倒不小,骗老子!活得不耐烦了,妳?”

 

  吱吱叫着的猪已经从床上跳了下来,向房门外一钻。那年轻的兵只顾忙着去抓住牠的后腿,不得不放松了他挟着的两只鸡,两只鸡绕着房间跑着,疯狂地咯咯叫着,更加乱成一片。

 

  “你们哪个来帮我一下,”那年轻人大声叫着。“别站在旁边看热闹。嗨──快堵着门!”

 

  那麻子帮着他把猪捉到了,给他把猪背在背上,太重了,压得他站不起来,挣扎了半天,他终于摇摇晃晃站起来。那麻子在旁边跳上跳下,拍着大腿狂笑着。

 

  “嗨,你们瞧,你们瞧,”他大声喊着:“李得胜背着他娘来了!”

 

  李得胜气得脸通红的,突然把手一松,让那猪从他背上溜了下来,噗通一声跌倒在地下。然后他扑到那麻子身上去,和他扭打起来。现在轮到那中年兵士来捉住那只猪了。

 

  “嗳,老婆子,别站在那儿装死,”他不耐烦地喊着。“找根绳子来把牠捆起来,吊在扁担上。不然让我们怎么带回去,这东西这么脏。”

 

  老夫妇俩找到一根麻绳,把猪捆绑起来。这时候那麻子已经把那年轻人推开了,他把床前的鞋子拾起了一只。

 

  “人呢?”他问那老妇人。“可别又赖说是妳的鞋子。再扯一句谎,我真打死妳。”

 

  “对了,花姑娘呢?”那中年兵士重新发生了兴趣。

 

  “不是花姑娘,是我媳妇,她回娘家去了,她娘家在桃溪。”

 

  “又扯谎!又扯谎!”那麻子拿起鞋底来使劲抽她的面颊,不停地打着。“这老浑蛋!没有一句真话!老子今天不打死妳才怪!”

 

  “老总别生气,别生气,”老妇人叫喊着,半边脸被打得鲜红。“她是真不在这儿,我又不会变戏法,不能立时三刻把她变出来。我有一句话不实在,天雷打死我!”

 

  “老子马上打死你──还等雷打!”

 

  那老头子被李得胜和中年兵士包围住了。他们打他的嘴巴,把刺刀在他脸跟前晃来晃去,但是他也一口咬定,说他们媳妇的确是回娘家去了。

 

  “我们自己去找去,”那麻子说。“找到了跟他们算账。”

 

  “找到了你们不用想活着,”那中年兵士对老夫妇俩说。

 

  那老头子微笑了,老妇人也打着哈哈,说他们倒并不担忧,因为媳妇的确在二十里外的桃溪。

 

  “好。那么,你们有本事别跑。”他们在房子里里外外一路搜查过来,让老夫妇俩走在他们前面。他们看见靠墙堆着一个稻草堆,那中年兵士把他的刺刀插到稻草里面去,连戳了几下。他彷佛听见一丝微弱的呻吟声。

 

  “唔,花姑娘在这儿,”他微笑着说。

 

  “好,那我们把稻草拉下来吧。别再用刀戳戳捣捣的,弄死了大家都落个空,”那麻子焦急地说。

 

  “你放心,死不了的!”那中年兵士说。“你瞧他心疼得这个样子!还没见面呢,倒已经这样疼她了,这要见了面还了得!”

 

 那麻子重重地推搡了他一下,那中年兵士身体单薄,像是有烟瘾的,差一点被他推了一跤。

 

  “出来出来,”那中年兵士叫喊着。“马上给我滚出来!再不出来我放鎗了!”

 

  老夫妇俩沉默着站在旁边眼睁睁望着,看见一只裤腿从稻草堆里跨了出来。又出来了另一只裤腿。最初他们只感到心头一松,看见是他们的儿子金有,从稻草堆上跳了下来。

 

  “这是什么人?”那麻子失望地叫了出来。

 

  “是我的儿子,老总,”那老妇人说。

 

  “把他带了去,李得胜,”那中年兵士说。“让他给我们扛着猪。”

 

  “不成,不成,老总你们做做好事吧!”那老妇人急得大叫了起来。“老总你们好心有好报,我们就他这一个儿子,他爹今年八十了,我都八十一了,他走了谁给我们送终?”她不禁恸哭起来,跪下地去攀住他们的腿,并且又转过身来叫她丈夫也跪下来。“你还不快求求老总,几位老总都是善心人,看我们这样一大把年纪跪在这儿,不会不开恩的!”

 

  李得胜把刺刀指着金有的背脊,逼着他走在前面,走到屋子里把猪扛出来。金有是瘦伶伶的中等身材,像他父亲一样。他走在半路上,停顿过一次,稍稍伛偻着,把一只手按在左面肩膀上,那一块衣服上有一个渐渐扩大的红渍。

 

  “装死!”李得胜把他踢了个觔斗。

 

  老夫妇俩望着他们儿子狭窄的背影在大路上渐渐远去。他肩上挑着扁担,那只猪四脚攒蹄缚在一起,像个皮球似的圆滚滚的在扁担上宕下来,摇摇摆摆的。绳子的另一端绕在他手臂上,牵在李得胜手里。在那淡金色的夕照里,老远的也可以看得很清楚他衣服上黏着的稻草屑。

 

  那麻子还不死心,不找到那女人不肯走。

 

  “一定就躲在这旁边什么地方,走不远的,”他说。

 

  “快走吧走吧,”那中年兵士说。“不快点跟了去,这只猪没你的份儿了。我告诉你,一到家,让排长抽个头,连长抽个头,厨子又得拣好的给自已留下,拿去孝敬他姘头,还有他那些兄弟。你能落下点猪血熬豆腐吃,就算运气的了!”

 

  那麻子恨恨地嘟囔着,两人一同扬长去了。

 

  把谭家的猪与儿子带走了之后的第二天,天还没亮,这一个分队就开拔了,离开了这村庄。又有别的队伍来了又走了。被拉去的夫子,也有些逃走了,辗转乞食回到家乡来。谭老大他们家里一直盼望着金有也会逃回来。然后有一天早上,他们听见兵士在村庄前向的空地上操练着。操兵的叱喝声停顿了一会,在那静默中突然发出一声沙嗄刺耳的大嗥,嗓门很宽,那声音又拖得很长。中间隔着一段寂静,又来了一声这样的长嗥。前后一共有好几声。后来村子要大家轻声谈讲着,说这是两个逃兵被捉住了,把耳朵割掉了作为惩罚。那块空地的泥土里隐隐现出一滩滩的血渍。

 

  人们把这故事互相告诉着的时候,虽然一方面感到恐怖,脸上不由得带着一丝微笑。耳朵被割掉,总彷佛有一点滑稽。但是谭老大他们家里并不觉得滑稽,他们立刻觉得一阵冷风在耳朵旁边吹过,留下两个血淋淋的黑洞。

 

  谭大娘做了个梦,梦见她儿子回来了,他把两只手掩着耳朵,无论她怎样劝说,也没法使他把手拿开,让她来替他包扎伤口。她在梦中很吃力地盘算着,应当怎样积下几个钱来,给他买一顶三块瓦的皮帽子,可以遮住耳朵,彷佛这样就解决了他的问题。她醒过来以后,哭了又哭。

 

  他们也曾经把这个故事告诉别人听过,但是很少全部告诉别人,因为这或者会使别人疑心他们的媳妇的贞操成问题。人家不免有一丝疑惑,也说不定那些兵最后还是找到了她,他们家里的人为了面子关系,只说是没有找到她。

 

  时间一年年地过去,渐渐地大家都知道,金有大概是永远不会回来的了。他母亲对于这件事变得非常敏感,无论什么人说话的口气里彷佛说他已经死了,她立刻大发脾气。现在已经是七年以后了,家里又损失了一只猪……媳妇在院子里俯身伏在木桶的边沿上,抽抽噎噎在寒风中哭泣,她就高声骂着媳妇。

 

  “你哭些什么?”她质问着。“好好的嚎些什么丧,就快过年了,也不怕忌讳!妳公公和我,老是老了,还没死呢!等我们死了妳再哭不迟!”

 

  这是唯一的一次,金有嫂完全不听话,仍旧恣意地啜泣着。

 

  那老妇人终于恼怒地叫喊着,“不许再哭了!他没死也要给妳哭死了!妳是不是要咒死他,妳好去另外嫁人?”

 

  金有嫂无端地受了冤枉,心里十分难受,哭得更响了。

 

  那老妇人突然再也忍不住了,也涕泗滂沱起来,大声叫唤着,“我狠心的儿呀!这些年了,连一封信都没有!狠心的孩子呀!你再不回来,要看不见我喽!我还能再等多少年呀?”

 

  “好了,不要说了,”老头子说。“今天顾同志在家里,”他轻声提醒她。

 

  “你怕什么?那还是从前和平军干的事。是和平军把他拉了去的。”

 

  “打完了战,不是有许多和平军都给收编了?他要是还活着。也说不定他在国民党那边当兵,”老头子说。

 

  谭大娘吓怔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如果是这样,那他们就是反革命家属了。但是她不久就又抖擞精神,老着脸说,“谁知道呢?也说不定他给共产党掳了去,当了解放军了。那我们就是军属了。我们也该拿到半只猪,四十斤年糕。”

 

“说的都是些什么疯话。”谭老大不屑地喃喃说着。“想吃肉吃年糕,都想疯了!”


 

 

第十三章

 

  猪只和年糕一大清早就挑到村公所去了。家里的房子彷佛空空的,凄凉得很,就像刚嫁掉一个女儿一样,辛辛苦苦好容易把女儿忙出门去了,心里不免惘然若失。月香这一天上午一直没有心肠做事,老觉得没着没落的。等等金根还不回来,就到隔壁去打听谭老大回来了没有。

 

  “还没回来呢,”谭大娘说。她伸过脸来轻声说。“我叫他记着要笑嘻嘻的,担子挑进去的时候不要愁眉苦脸的,你好给也是给,恶给也是给。你愁眉苦脸的,白丢了这些东西还落不到一个好字。”

 

  “谁说不是呢。”月香叹了口气。“我就担心金根那撅脾气,他一定想不通。”

 

  她们闲谈了一会,等候着男人们回来。

 

  “我就怕他又去当棉袄\赌钱去了,”月香担忧地说。“他这一向老是心不定,想往外跑。我还是上茶馆去一趟吧,去瞧瞧他在不在那儿。”

 

  “妳别自己去找他。要是他真在那儿赌钱,给妳抓住了,当着这些人,他面子上下不去,又要吵起来了。还是让阿招去吧。”

 

  月香喊阿招没有人应,到处找着也找不到她。

 

  “这小鬼,”月香说。“我看见她跟在她爹担子后头走。看见吃的东西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一定跟着那年糕一直跟到庙里去了!”

 

  她们正在院子里说话,谭老大忽然兴奋地奔了进来。

 

  “快关门!快关门!”他说。“快闩上!孩子们呢?都在家里?你们快上屋里去!”

 

  “怎么了?看你慌得这样。”谭大娘说。

 

  谭老大闩上了院门,转过身来轻轻说了一声,“闹起来了。”

 

  “怎么?”

 

  “金根呢?”

 

  “得了,别提金根了!金根这脾气呀──我早就说他总有一天要闯大祸!刚才在那儿秤年糕,是王同志说了一声,说他斤两不足,这就嚷起来了。别人呢也是不好,也都跟着起哄\,这事情就闹大了。幸亏我跑得快,扁担箩筐可都丢了。”

 

  月香急得眼前发黑。“大爷,你看见阿招没有?”

 

  谭老大的动作突然冻住了,然后他伸出一只食指来指着她。“喂,妳还不快点!快去把她找回来!跟着她爹一直跟到庙里去了。”他又颠三倒四起来,抱怨着。“才闩上了门又得开门!待会儿你们回来了还又得开门!”

 

  月香飞奔着朝关帝庙跑去。她的心轻得异样,完全是一个空白,一个空空洞洞的东西吊在半空中。她老远的就可以看见那粉红色的墙,听见那嗡嗡的人声。她笔直跑进去,进了庙门,大殿前的院子里坦荡荡的一个人影子也没有,满院子的阳光,只听见几只麻雀在屋檐下啁啾作声。但是突然有一个民兵从东配殿里冲了出来,手里绰着一只红缨鎗,那一撮红缨在风中蓬了开来。那简直是像梦境一样离奇的景象,平常只有在戏台上看得见的,而忽然出现在正午的阳光下。月香站在那里呆住了,眼看着他在她身边冲了过去,从庙门里出去了。

 

  她三脚两步奔上石级,向那暗沉沉的大殿里张望着。一个人也不看见。她急忙转过身来,又跑出庙门。这一次她可以听见那闹轰轰的人声是从慎大木行那边传来的。那木行被政府征用了,现在是政府仓库。她朝着那方向跑去,大喊着“阿招!阿折!”

 

  那木行是一座低低的平房,白墙上写着八九尺高的大黑字,“慎大木行”,但是自从被政府征用之后,那四个大黑字用水冲洗过了,变成大片的灰色墨团团。一大群人黑压压的挤在它门口。

 

  “阿招,回去吧!回去吧,阿招爹!”她叫喊着。

 

  两个民兵在人群的边缘上挥动着红缨鎗,他们也在喊。“大家回家去吧!好了好了,大家回去吧!”

 

  “我们要借点米过年!”人丛里有一个人喊着。

 

  “这样好的收成,倒饿着肚子过年!”

 

  “借点米过年总不犯法!”

 

  “什么借不借?是我们自己的粮食!”

 

  人声倏起倏落,她也听不出来哪一个是她丈夫的声音。她感到一种奇异的兴奋,竟使她忘记了她的忧虑,使她不好意思再叫喊着“回去吧。阿招爹!”

 

  “老乡们!”一片喧嚣中可以听见王同志的声音在叫喊。“你们有话好商量!有什么问题我们大家来解决!大家先回家去,我保证──”扁担砰砰地撞门的声音淹没了他底下的话。

 

  一个孩子吓得呜呜哭起来了,月香立刻尖声喊着“阿招!阿招!”一面就向人堆里挤去。

 

  “妈!妈!”阿招大喊着。

 

 民兵开始挥动长枪与木棒,到处有人挨着了一下,痛楚地叫出声来。咒骂声“他妈的!要出人命了!”彷佛带着一种诧异的口吻。

 

  扁担继续撞着门,“通!通!通!”那暗红色的小板门吱吱呀呀响了起来,然后轰通一声倒了。

 

  “老乡们!大家冷静点!这是人民的财产!人民的财产动不得的!”王同志嚷得喉咙都嘶哑了。“我们大家来保护人民的财产!”

 

  一只扁担在他脑后重重的捣了一下,他惨叫了一声,在人丛中倒了下去。临时赶了来的几个带鎗的民兵开始劈劈拍拍放起鎗来。群众本来蜂拥着向仓库里挤去,现在就又拚命向外挤,喊声震天。但是事实上还是屋子里面比较有掩蔽些,所以仍旧有一部份人继续向里挤,倒更加堵在门口不进不出。

 

  带鎗的民兵退后几步,扳着鎗托子重新装子弹。

 

  “妈的,你再放鎗,再放鎗──老子今天反正不要命了──”许多人乱哄\哄\叫喊着拥上前来,夺他们的鎗。

 

  “快上房去,你们这些浑蛋,”王同志已经又挣扎着站了起来,在人丛中狂喊着。他是打惯游击的。“上房去,爬在房顶上放鎗!”

 

  “妈!妈!”阿招继续叫喊着,声调平扁,永远没有丝毫的变化。

 

  “阿招!阿招!”阿招就在不远的地方,但是月香挤在人堆里,一步也挪动不了。在那噩梦似的一剎那中,就像是她们永生永世隔着一个深渊互相呼唤着。

 

  王同志把小张同志的鎗一把抢了过来。他那勤务兵已经慌成一团。王同志把鎗夺到手里,抵在自己的胯骨上,向人丛中盲目地射击着。他很快地重新装上子弹,又射击了一通。人堆里被他杀出一条血路来。许多手抓住他的衣服,但是他抡起那支鎗来左甩右舞,总算冲了出去。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满是伤痕,脑后涔涔地流下血来,帽子也丢了,身上的制服也撕破了,倒拖着一支鎗狂奔到庙里,回到他住的西配殿里。顾冈刚巧在他房里。出事的时候,顾冈正在这里写“光荣人家”的红纸条。现在他苍白着脸站在书桌后面,彷佛落到了陷阱里一样。

 

  “他们哪儿来的鎗?”他颤声问。

 

  王同志没有回答,颓然倒在一张椅子上,把鎗横架在膝盖上;他那油腻腻的棉制服向上拥着,他把下颏埋在他那饱满的胸脯里。

 

  “你受伤没有,同志?”顾冈这时候才想起来问他。

 

  “我没有什么,”王同志无精打彩地答应了一声。

 

  “他们怎么有鎗,”顾冈恐怖地轻声说。

 

  王同志冷淡地看了他一眼。“那是我们的民兵在那里保卫仓库。”

 

  “哦。”顾冈一时倒窘住了,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远处的闹嚷嚷的声音已经静了下来,但是仍旧可以听见间歇性的鎗声。王同志把他那条毛巾从腰带后面抽出来,揩擦着脸上与颈项上的汗珠。

 

  “我们失败了,”他沉重地说。然后他又重复了一遍,就像他还是第一次说这话。“我们失败了。”

 

  顾冈没有作声。

 

  “我们对自己的老百姓开鎗,”王同志惘惘地说。

 

  顾冈避免朝他看,心里想着他现在太紧张了,大概自已并不知道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虽然仅只是一时意志薄弱,信仰发生了动摇,承认共产党是失败了,严格地说来也就是叛党的行为,即使事情隔了十年八年,在任何整肃运\动里都可以被人提出来检举他的。他现在虽然还没有想到这一点,迟早总要想到的。只有一个人听见他说这话。他不免要想消灭掉那唯一的证人。他职位虽然低,至少在这村庄里面他的权力是绝对的。在这样的集体屠杀里,多死一个人又有什么关系?

 

  王同志突然站起身来,他膝盖上架着的鎗喀啦嗒滚下地去,把顾冈吓得直跳起来。

 

  “一定有间谍,”玉同志喃喃地说。他转过脸来向着顾冈,脸色忽然兴奋活泼起来,眼睛也很亮,但是虽然对顾冈看着,显然并没看见他。“一定有间谍捣乱。不然群众决不会好好的闹起来的。得要澈底的检查一下。

 


第十四章

 

  民兵到镇上去报告区政府,路上经过周村的时候,曾经带信给村干部。干部们就到村子里去挨家通知,叫大家提高警惕,一看见可疑的人立刻去报告。有若干“反革命”在逃,可能是朝这个方向来了。

 

  他们说得很不仔细,但是真实的消息不久就漏了出来,村子里沸沸扬扬,大家都在传说着谭村出了事。金花听见了非常担忧,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她自己家里有没有受影响。

 

  那一天黄昏的时候,她到溪边去汲水,挑着担子走下石级,一双眼睛始终呆呆地向对岸望着,她娘家的村子在对岸。她心不在焉地把一双肩膀微微一侧,一只水桶就沉到水里去;再把身子一扭,水桶就又上来了,装得满满的。天渐渐黑了,柔和地盖罩下来,罩在那更黑暗的小山与丛林上,只有那溪水是苍白而明亮的,一条宽阔的银灰色。

 

  一只石子飞过来打在她背脊上。

 

  “小鬼,”她咕哝了一声,没有转过身去。在村子里,大家仍旧称她为“新娘子”,孩子们常常在她后面跟来跟去,和她闹着玩。

 

  又有一只石子在她肩膀上掠过,扑通一声落到水里去,水花四溅。她装满了两桶水,把扁担从肩上卸下来,就转过身来,两只手叉在腰上,正要开口骂人,但是岸上一个人也没有。

 

  “妹妹!金花妹!”有人轻声叫唤着。

 

  她突然抬起头来,随即用扁担一撑,很快地就挑上山坡。在山坡上的竹林子里,她和她嫂子面对面站着。月香蓬着一头头发,缩着身子抱着骼膊,身上只穿着一件白布衬衫,下面倒系着条棉裤。

 

  “你怎么了?”金花期期艾艾地说。

 

  月香一开口说话,一嘴牙齿冻得忒楞楞对击着,使她断断续续语不成声。她很生气,因为这样子就像是她害怕得混身发抖。

 

  “你怎么没穿着棉袄?”

 

  “给你哥哥披在身上了。他打伤了,在流血。”

 

  “他怎么了?怎么打伤了?”金花着急地问。

 

  “他不要紧的。”月香很快地回答。她不知道为什么,对于这一点就像是有点护短似的。“ 腿上给枪打伤了。总算还好,是腿上。”

 

  “他现在在哪儿?”

 

  “就在这山上。”

 

  “我跟你去看他。”

 

  月香踌躇了一下。“你两只水桶丢在这下边不大好──万一给人看见了。”

 

  “怎么会放起枪来的?”金花又追问。

 

  “唉。不用提了。大家起哄,说是要借粮,借粮,借点粮食过年,这里就放起枪来了。”她又很轻松似的加上这样一句,用一极明快的表情望着金花,“阿招死了。给踩死了。”

 

  “什么?”金花神情恍惚地问。

 

  “我们也不相信呀,一路还把她带着。背着她上山──死了!早已死了。”她继续用那种稍带惊异的明亮愉快的眼光望着金花。

 

  她又告诉她民兵怎样放枪,大家堵在粮仓门口拚命往外挤,那时候身不由己,只好也跟着大家挤了出来,但是一经脱身,立刻又住回跑,去找阿招。她挣扎着通过那迎面冲过来的人群,一怕次次地被撞倒了又爬起来。突然被一个人抓住她的手腕,拖着她就跑。是金根,他把阿招背在肩膀上。他们手牵手跑着,只听见那一颗颗枪弹呜呜叫着在耳边飞过,发出那尖锐的哀鸣。前后左右不断地有子弹落在地下。她从来没有像这样自己觉得有一个身体,仿佛混身都是寒飕飕地暴露在外面,展开整大块的柔软的平面,等待着被伤害。但是同时又有一个相反的感觉,觉得不会当真被伤害,因为他们这样手牵手跑着;像孩子在玩一种什么游戏。

 

  他向前面仆倒在地下,起初她还以为他是躲避枪弹。后来才知道他是受了伤。她把阿招抱了过来,又扶起他来,搀着他走。“就快到家了,”她鼓励地说。

 

  “不回家去──不能回去──”他吃力地说。“先到别处去躲两天吧,避避风头。”

 

  她想到她母亲那里去,但是路太远了,他绝对走不动的,所以后来决定到周村去。他们走一条小路,从山上穿过来,比较稳当些,不容易碰见人。

 

  那是一个阴寒的下午,山上荒凉得很。满山的树木都站得笔直,択开它们长而白的脚趾,那样子就像是随时准备着要走下山来,一直走到村庄里面来,因为山上太寂寞。那小山一级一级地高上去,就像是给它们砌出来的土台阶。这种台阶给人类使用是嫌太高了。月香挣扎着一级级地爬上去,把金根也拖上去。她其实早已知道她抱在手里的那瘫软的压烂了的小孩是已经死了。最后她由于极度疲倦,只好丢下了她,也没有时间来感到悲恸。他们把那小小的户身藏在一个山洞里,希望暂时没有人会发现它。

 

  一直走到最后一段路,须要过桥的时候,她才真正地感到恐惧。天快黑了。那狭窄的木板桥踩着极高的黑色高跷,站在那银灰色的水里。冬天水浅,那摇摇晃晃的高桥露在水面上,差不多有三丈多高,她扶着金根过桥,他那沉重的身体左一歪右一歪,永远无法知道它要往哪一面倒过去。桥身的两块木板并在一起,中间露出一道狭缝,那木板踏在脚底下一软一软的。两边一点倚傍都没有,只垫着那软绵绵麻酥酥的空虚。桥下那广阔的水面是苍白的,它老往下面退着,离他们更远,更远。……

 

  她现在很高兴,总算见到了金花,可以把这些话告诉她听,今天这一天出了这么许多事情。但是她说完了之后,她可以看出金花并没有真正听懂她的话,虽然金花是很尽责地在脸上现出惊惶与愤怒的表情。她今天这一天的经历站在她们两人中间,像一堵墙一样,天色越来越黑暗了,她们向彼此的灰色的脸庞对望着。那竹林子在四周切切私语,吐出冰冷的鼻息来,凑出她们颈项背后咻咻地吹着。

 

  “闹着逮人,原来就是逮你们。”金花忽然悟了出来。她把声音再低了一低。“他们说反革命。”

 

  “反革命!”月香叫了起来。“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但是她一面抗议,一面就已经有点模糊起来,不知道“反革命”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这儿不能再待下去了。还是到上海去,上海地方大,他们找不到我们的。”她断然地说。“不过眼前也不能走──他不能走路。只好先在你们家里躲几天。”

 

  金花微微张着嘴,她的门牙在黑暗中亮莹莹的。她很费劲地闭上了嘴唇,咽了口唾沫。“躲在哪里呢?家里那么些人,我那几个嫂子跟她们那些孩子,成天到处钻。”

 

  “总有办法不让他们上你屋去。”

 

  “孩子们一天到晚跑出跑进,拿他们有什么办法。”

 

  月香沉默了下来,但是不久就又开口了。“我有主意:你就说是小产了,他们不满月不肯进血房的,一定也会管着孩子们不让进去。”

 

  “他们知道我没有……”

 

  “就说你有了喜,没好意思告诉人──这还不容易吗?”月香不耐烦地说。

 

  金花也知道这的确是一个好办法,似乎势在必行了。发生在她哥哥身上的这件可怕的事,眼见得马上就要泛滥到她日常生活的世界里来。她在那里是有责任的。她现在是很认真地做着妻子,做着媳妇。而她那些妯娌们一个个都是些敌人,永远在旁边虎视耽耽,她的一举一动都不能不特别小心,不然以后在他们家怎么能做人。她已经把童年丢在后面很远很远了。她的哥哥似乎也是如此,看她那天回来借钱的时候他那神气,他仿佛已经忘记了当初那时候的情份。

 

  她把一只手沉重地按在一竹枝子的青绿色的长臂上,滑上滑下。她想到许多事情,但是她所感到的只是那竹子的寒冷滑泽,与它的长度,还有它那一圈圈的竹节,像手臂上戴的镯子。

 

  “金花妹,”月香柔声说,一面伸过手去握住她的手。“我也知道你是为难。不过你哥哥今天晚上不能在外头过夜。要冻死的。一定活不了的。”

 

  “我怕他到村子里让人看见了反而不好。”金花红着脸悻悻地说。“今天晚上一定查得特别紧。”

 

  “好在天已经黑了,你搀着他,就说是妹夫喝醉了酒回来了。”

 

  一提起她丈夫,金花立刻僵硬起来。“他今天一天都没出去,”她冷冷地说,“大家都知道。”

 

  “那就叫他来把你哥哥搀进去。对了,还是让他来,比你好。村子里的狗都认识他,不会叫得那么厉害。你叫他带一床被窝来,给你哥哥蒙着头裹在身上,万一遇见人,就说是你。他刚把你从河里捞了出来。你听见说娘家出了事,一家子都死了。所以你也跳了河。”

 

  金花只是惨淡地瞪着眼睛望着她,没有作声。

 

  “对了,还是这样好。”月香想了一想。又这么说。“人家也不好意思掀被窝,听见说是个年轻女人。”

 

  这次金花稍稍沉默了一会,就开口说。“不行,没有用的。他一定会告诉他妈。”

 

  “可不能让他告诉人。”

 

  “我也拦不住他。他一定会害怕的。让他们抓住了,把他也当反革命,”她痛苦地说。

 

  月香推了她一下,轻声说,“你好好的跟他说呀,傻丫头!好好的跟他说。才两个月的新娘子,还不要他怎么着就怎么着。”

 

  什么傻丫头,金花恨恨地想着。她嫂子真是把她当傻子了,叫她去害死自己的丈夫──这不简直就是让他去送死吗?亏她怎么说得出口来,要人家害死自己的男人。也许她根本不知道夫妻的感情是什么样的。本来这月香一向就是个狠心的泼辣货。

 

  她哥哥自己绝对不会要求她做这样的事。他一定会明白的,一定会原谅她。她突然记起了他一向待她多么好。她又回想到这些年来他们相依为命的情形,不由得一阵心酸,两行眼泪不断的涌了出来。她觉得这茫茫世界上又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就像最初他们做了孤儿那时候。

 

  她还是不能不救他。她挣脱了月香的手,很快地转身就走。“你在这儿等着。”她说。

 

  月香迟疑地跟在她后面走了一步,又站住了。“金花妹,”她不安地说。

 

  金花涨红了脸,心里想月香一定当她是要逃走,一去不来了。“你不要着急,我一会就来。”她一面说着一面走着,头也不回。

 

  “记着叫妹夫带一床被窝来,”月香说。“哪,你忘了把扁担带去。”她追了上去。在山披上弯着腰把那扁担递给她。

 

  “我不过是替哥哥想着不放心,”金花又低低地说了一声,悲苦地。

 

  她走了,月香又爬到一个较高的土崖上,那里的树木密些。她对金花还是不十分放心。

 

  “现在他总该知道了──一向这样疼他的妹妹,”她想。“还是那句老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尽管哭着回来抱怨婆家不好,到了这种时候,第一还是顾到婆家。”

 

  她心里想也许刚才应当冒一个险,不管它狗叫不叫,不等人带就溜进村去,一进了周家的门,就可以讹住他们了。他们周家知道自己已经脱不了关系,多少有几分害怕,或者也只好帮着他们隐瞒着。

 

  她在那寒风中紧紧地抱着自己。无数的舌头似的竹叶不停地摇动着,发出一种唏嘘的声音,世界上最凄冷的声音,这样冷的天不穿棉袄,实在受不住。她也不敢走来走去活动活动血脉,或是蹬着脚使她自已暖和一点,怕有声响被人听见了。

 

  村子里现出一点点的灯光。在另一边,那广漠的灰色平原躺在黄昏的烟雾里。它那寂静里充满了息息率率的细微的声音,就像一个人鼻子里吸溜溜的,在被窝与翻来翻去,冷得睡不着觉。

 

  月香第一次到这村子里来,还是那时候人家刚给金花做媒,做给周家那男孩子。周家的人是在迎神赛会的时候看见了金花,看中了她。谭家的人却没有看见过那男孩子,大家约好了日子,那一天他们到周村来,可以看见他在田上工作。他们把金花也带了来,叫她仔细看一看;她偏偏把头别了过去。然而后来他们在讨论的时候,有人夸那男孩子长得好,她却鄙夷地说,“那么女人气,还戴着耳环。”周家那孩子大概是小时候怕他夭折,给他穿了耳朵眼,戴着银耳环。但是她不看怎么会知道,这在他们家已经成了个老笑话。

 

  那天他们到周村去,算是带着小羊和鸡鸭,上镇去起集,路过那里。出发以前,先把那只小羊肚子里塞饱了东西,增加它的重量。它那肚子涨得圆滚滚的,硬得像个大石球,坠在身子下面,一步一摇摆。但是这也并没有妨碍它跳跳纵纵地愉快地跑在他们前面。金根挑着担子,前面吊着一笼鸡鸭,后面一只竹筐里装着阿招,她那时候还小,丢她在家里没有人看管,只好把她也带出来。她两只手攀在那竹筐的边缘上,目光灼灼地望着这世界。

 

  月香想到这里,眼泪顺着往下淌,一时忍不住抽抽噎噎,但是仍旧极力抑制着自己,不发出声音来。

 

  她听着那夜间的声响,看见村子里的灯火渐渐稀少了,可以知道时候已经不早了。最初对金花仅只是感到不安,现在那不安已经变成了恐惧。现在天色差不多完全漆黑了。她突然震了一震,看见下面亮闪闪的水面上映出一个移动着的黑影。然后她看见那人头后面突出一个硬硬的小圆饼,显然是一个中年以上的女人,挽着发髻。她的心往下一沉,她知道那是金花的婆婆,没有带灯笼,摸黑找到这里来了。

 

  金花一定是泄漏了消息,或者是不小心被人家发觉了,或者是有心告诉了别人。

 

  “那贱丫头。”月香喃喃地咒骂着。“死丫头。”

 

  她不能决定她是不是应当躲起来。

 

  下面的黑暗中发出一綷\綷\擦擦的声音。“金根嫂,”那女人轻声说。“金根嫂。”

 

  “大娘,救救我们,大娘,”月香也轻声叫着,随即出现在她旁边。

 

  “嗳呀,金根嫂,”那女人亲热地叫唤着,摸索着抓住她的手。“幸亏我知道得早!你晓得金花那脾气,她整个是个孩子,还有我那个儿子,两人倒真是一对,一点也不懂事。要是靠他们帮忙,那可糟了!”

 

  月香知道她这话是责骂自己不该背着她去找她的儿子媳妇帮忙。“大娘,我们也是实在急得没办法,也没处投奔,”她幽幽地说。“我看见你老人家来了我就放心了。我一向就知道你心好。”

 

  “这不幸亏我知道得早,”那女人又重复了一句。“不然你们可真不得了了,不是我说!你想想,我们家地方那么小,家里人又多。瓶口扎得紧,人口扎不紧的──”

 

  “不用推在别人身上。别人不去报告,你自己第一个就会去报告的,”月香心里想。

 

  “你知道平常日子,家里来了个亲戚过夜,就得马上去报告。这回更不用说了,刚上门来嘱咐过。捉起反革命,谁不害怕呀?”

 

  “大娘,我们怎么会是反革命,我们不也跟你们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老百姓。人谁没有走悖运的时候──”

 

  她不等月香说完,就剪断了她的话。“嗳,还这么说哪:要是知道他们在哪儿,不去报告,就是他们一伙里的人,马上捆起来送到区上去。罪名比‘收容逃亡地主’还要大!”

 

  月香在旁边想说话也插不进嘴去。

 

  “现在弄到这步田地,我看你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赶紧到镇上去搭船。好在你是出过远门的人,这条路你是走过的。”她把一个小布包塞到月香手里。“哪,我给你们带了点吃的来。我得要走了,我也不敢多耽搁,耽搁的时候长了,大家都不方便。”

 

  月香一把扯住她的袖子不放。“大娘,你可怜可怜我们吧,我给你老人家磕头。”她双膝跪下地去,呜呜咽咽哭了起来,因为她觉得绝望,也因为她在这可恨的女人面前被屈辱。

 

  “不,不,金根嫂。你快不要这样!”那年长的妇人极力想把她拉起来,拉不动她,只得自己也跪了下来,给她还礼,表示不接受。“金根嫂你是个明白人,你总该知道。不是我不肯帮忙,我这都是为你们打算的话。你们快走吧。这地方不能多耽搁。”

 

  “他的腿不方便,走不动呀,大娘。要不然我们还是在山上躲几天,大娘隔两天就让金花给我们送点吃的来──”

 

  那女人很生气地说,“这样冷的天怎么能在外头过夜?白天有人上山打柴去,也说不定会让人看见。”

 

  “那我们再上去些,上头没人去。”

 

  “没人去──有狼!”她吃力地扶着竹子站起身来,竭力挣脱了月香的手。“你尽着缠我也没用。快到镇上去吧,趁着夜里好走。”

 

  月香不觉恸哭起来,揪着那女人的衣服不放。“他流血流得这样,怎么走呀?到了码头上怎么上船?有兵在那儿检查,混不过去的。”

 

  “我劝你趁着这时候还能走,还是赶紧走吧,金根嫂!”那女人意味深长地说。“这话我本来没打算告诉你──你还是赶快走吧。我也不准知道我家里的儿子有没有去报告。我劝你的话都是好心,你这该知道了吧?”

 

  她终于脱身走了。

 

  月香相信她最后那几句话只是空言恫吓,可以催他们快离开这里,即便死,也不要死在周村附近,连累他们。但是也难说,也说不定是真话。

 

  她努力爬上山去,紧紧地抱着那一包食物,就像是那上面有暖气发出来。虽然是带着坏消息回去,总算是带着些食物回去,这样想着,也确是在无限凄凉中感到一丝温暖。

 

  在黑暗中,一切都看上去有点两样。她简直找不到刚才那块地方。她临走的时候,给金根靠在一棵树上半坐半躺着。起初她以为是那边那裸大树,但是她一定是记错了。她又提醒自己,路不熟的时候总觉得特别长些,尤其是像现在这样,简直像是深入敌境,每一步路都充满了危险。

 

  但是她一路往前走着,渐渐地越来越觉得她一定已经走过了那块地方。她十分惊慌,转过身来再往回走,把那个区域搜索得更仔细些。他到哪儿去了?她去了很久的时候。他难道已经被他们捉到了?还是他听到了什么响动,或者看见了什么,害怕起来,躲了起来了?但愿是这样。她竭力要自己相信是这样。

 

  “你在哪儿?”她轻声说,暗中摸索着在丛林中转来转去。“阿招爹。你在哪儿?”

 

  那广阔的空间在收缩着,缩得很紧,扼得她透不过气来。她不停地轻声叫唤着,非常吃力,喉咙也肿了起来,很痛,像是咽喉上箍者一只沉重的铁环。

 

  狼!一定是它们闻见了血腥气,下山来了。平常它们是不会跑到这样低的山坡上来的,但是现在这时候也难说。她有一种不合逻辑的想法,认为狼也像人类一样,在这人为的饥馑里挨着饿。

 

  但是如果是狼,一定会丢下一点什么东西,一只鞋子,或是一只手。它们进食的习惯是不大整洁的。她似乎头脑冷静得很,现实得可怕。她在这一带地方到处搜寻着,什么都没有。然后她发现她自己正向溪边的一棵树注视着。从这里望下去,那棵树有点奇怪,映在那灰白的溪水上,那小树的黑色轮廓可以看得很清楚。树桠槎里仿佛夹着个鸟巢,但是那乌巢太大了,位置也太低。

 

  她连爬带滚地下了山坡。她用麻木的冰冷的手指从那棵树上取下一包衣服,是他的棉袄,把两只袖子挽在一起打了个结,成为一个整齐的包袱。里面很小心地包着她的棉袄,在这一刹那间,她完全明白了,就像是听见他亲口和她说话一样。

 

  那苍白的明亮的溪水在她脚底下混混流着。他把他的棉裤穿了去了,因为反正已经撕破了,染上了许多血迹,没有用了。但是他那件棉袄虽然破旧,还可以穿穿,所以留下来给她。

 

  他要她一个人走,不愿意带累她。他一定是知道他受的伤很重,虽然她一直不肯承认。他并没有说什么,但是她现在回想着,刚才她正要走开的时候,先给他靠在树根上坐稳了,她刚站直了身子,忽然觉得他的手握住了她的脚踝,那时候仿佛觉得那是一种稚气的冲动,他紧紧地握住了不放手,就像是不愿意让她走似的。现在她知道了,那是因为他在那一刹那间又觉得心里不能决定。他的手指箍在她的腿腕上,那感觉是那样真确,实在,那一刹那的时间仿佛近在眼前,然而已经是永远无法掌握了,使她简直难受得要发狂。

 

  她站在那里许久,一动也不动。然后她终于穿上她的棉袄,扣上了钮子。她把他那件棉袄披在身上,把两只袖子在领下松松地打了个结。那旧棉袄越穿越薄,僵硬地竖在她的脸庞四周。她把面颊凑在上面揉擦着。

 

  她缓缓地走着,然后脚步渐渐地快了起来,向家的方向走去。

 


第十五章

 

  那天晚上谭老大家里吓得都没敢点灯。他们说起话来也声音非常轻,不过谭老大在屋子里走动的时候总是大声咳着嗽,怕万一撞到他媳妇身上,闹笑话。

 

  “我说的吧?我说的吧?总有一天要闯大祸!”他喃喃地说。“一天到晚只看见他们起哄,起哄起得好!”

 

  谭大娘低声责骂着媳妇,“一天到晚跟金根的老婆嘁嘁喳喳咬耳朵,也不知你们捣些什么鬼,一个眼不见,就又跑到那边去了。这下子好!也说不定连你也抓了去。说一声‘反革命’。你还有命呀?‘反革命’是闹着玩的呀?”

 

  金有嫂吓得直哭。

 

  “既然到家里来搜过了,总是他们俩还活着,躲在哪里。”谭老大很实际地推断着。“也许逃到镇上去了,从镇上搭船走了。”

 

  “没有路条怎么能上船?你不记得她回来那时候怎么说的?码头上盘问得多紧呀!”

 

  那天晚上民兵又来过一次。老夫妇俩在黑暗的房间里趴在窗户眼里往外窥视着,看见他们打着灯笼进来,到金根那边去了。然后又出来了,把顾冈的行李挑在扁担上挑走了。顾冈一定是不回来过夜,大概住到王同志那里去了,为了安全的缘故。

 

  民兵出来的时候没有把金根的房间关紧,它整夜地在风中开阖着,砰砰响着。谭大娘给吵得睡不着觉,想叫她媳妇起来把门闩好。

 

  “嗳,不能动它──不能动它,”谭老大惊慌地说。“让人家知道了,也说不定还当我们进去拿了些什么东西。待会抄起家来,少了什么又要赖我们。”

 

  那扇门更加残酷地一声声砰砰撞打着。

 

  谭大娘躺在床上久久没有睡着,听着那声音。然后她轻声向她丈夫说:“不像是风。倒像是他们俩回来了。”

 

  “别胡说了!”谭老大说。其实他心里也是这样想。

 

  然后谭大娘自己吃了一惊,发现她刚才说到这两个人的时候,已经把他们当作鬼魂了。也说不定他们还活着,说这样的话简直是咒他们。她心里觉得懊悔,就又想到他们平日为人的好处,年纪又这样轻,想不到落到这样的下场。她的泪珠一颗颗滚到她那扁而硬的旧蓝布面的芦花枕头上,可以听得出声音来。


第十六章

 

  关帝庙里王同志的寓所是一个灰黯的地方,但是在顾冈的眼中,和他住过的这些农民的家里比较起来,已经有天渊之别,多少有一点书卷气,相形之下,简直像是回到自己家里一样。倒有一点像他记忆中的账房师爷的卧室,他小时候很喜欢到那里去玩的。这房间非常广大,又特别长,从前是一个配祭的神殿。偶像与神龛早已搬走了,但是那积年的灰尘与蛛网仍旧原封未动。那油灯仅只照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在整个的空房里,只有那一个角落里陈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桌上乱堆着笔砚簿籍与各种什物,还有几张椅子与板凳,构成一个卧室兼办公场所。这小小的一块地方充满了一种气味,乡下人称为“老人头气”,由寂寞与污秽造成的。在那凛洌的寒夜里,那气味似乎更浓厚些。

 

  顾冈坐在床沿上,非常心神不定,不断地用两只手指在脸上揪拔着胡渣,从人中上渐渐拔到腮颊上。在外面的大殿里他们正在用酷刑拷问那些抢粮被捕的人。

 

  “嗳呀!嗳哟!”那有韵律的呻吟一声声传进来。“呃咦咦咦呀!”那声音渐渐微弱了下去,听不见了,然后又突然变成一个强大异常的畜类的嚎叫,直着嗓子叫着。

 

  那不可能是真的,顾冈心里想。这就像从前那些鬼故事里,一个旅行的人在古庙里投睡,睡在廊下,半夜里忽然被刑讯的声音惊醒了,这庙里的神道正在坐堂,审问亡人。那故事里的主角偷偷地向里面窥视着,殿上灯烛辉煌,他忽然在犯人里面认出一个故世已久的亲戚,正在受着最惨酷的刑罚。他不禁失声狂叫起来。立刻眼前一黑,一切形象与声音都消灭了。

 

  狂叫一声吧,也许这一切也会立刻消灭得无影无踪。在都市里一直听见说“共产党是从来不用刑的。”时而也听见一些地主与国特受酷刑的故事,那那是敌人的特务散布的谣言。

 

  如果真是地主或是特务,那倒又是一桩事,但是这些坐老虎凳的人明明是普通的农民。他知道王同志实在很知道他们并不是特务的爪牙。当然这样说是比较好听,报告上去也可以春王同志保留一点脸面。难道王同志就为了这个原因就这样诬陷他们?这人如果真是坏到这样,顾冈觉得他自己这条性命恐怕迟早要断送在他手里。

 

  “不要胡思乱想了,”他对自己说。他感到一种近于绝望的焦急的需要,他要相信王同志与仍他所代表的一切。自从共产党来了以后,他已经告诉了自己一千次。“相信他们吧。为了你自己的好处,你应当有信心。”如果“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那么现在这种信仰就是知识分子的鸦片,能够使他们愉快地忍受各种苦楚,种种使人感到不安的思想与感情都被麻痹了,也不会受到良的心的责备。

 

  顾冈告诉自己说,他正在面对着一个严重的考验。他须要克服他的小资产阶级温情主义。当然这次农民的暴动不过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一个孤立的个别现象,在整个的局面里它是没有地位的。如果把这一幕惨剧忠实地反映出来,那是会影响到政府的威望的;政府的威望受影响,终久也要影响到人民的福利。所以为人民自身着想,应当使他们相信这是敌人的特务所制造的事件。

 

  王同志执行这件工作,实在是不容易,得要从这些暴动的群众里挤出一个故事来,把它锻炼成形,在他们被送到区上受审之前,要使他们的口供大致相同。他用体刑也是不得已。

 

  顾冈这样想着,企图说服自己,但是他想起月香来,总觉得不能释然。他不由得要替她担忧,不知道她会遇到什么样的命运\。如果她已经被捕,正在酷刑下呼号着,他怀疑他能够保持他的冷静。

 

  房间另一端的一扇门吱呀一声推开了。灯光照不到那么远。顾冈抬起头来向那黑暗中望去,他恍惚觉得也许是月香来了,照例在临睡以前给他送一只渥脚的篮子来──那篮子,每天给他带来了温暖,同时又使他感到耻辱。

 

  是那民兵小张同志,来替王同志拿香烟。他在王同志枕头底下搜到一盒香烟。

 

  “今天晚上谁也不用想睡觉,”他抱怨着,打着呵欠。“王同志真是太辛苦了,也不歇歇。”

 

  “他真是该休息休息,”顾冈微笑着说,“今天又还受了伤。”

 

  “可不是吗?其实他尽管去歇着,把他们倒吊一晚上,明天敢包他们都说实话。”

 

  顾冈用很随便的口吻问起谭金根与他的老婆有没有捉到。小张同志同答说没听见说。

 

  王同志回房睡觉的时候大概已经是深夜了。顾冈睡得糊里胡涂的,彷佛听见床上的铺板吱吱响着,又听见吐痰的声音。灯吹灭了。然后那鼾声把他整个地吵醒了。听上去这人彷佛在牛饮着──把那浓洌的黑夜大口大口地喝下去,时而又停一停,发出一声短短的满足的叹息。

 

  顾冈自己不知道,大概他最后还是又蒙眬睡去。因为他突然又惊醒了。一阵密密的鎗声,劈劈拍拍震耳欲声。然后他发现小张同志在床前站着,手里拿着一盏油灯。

 

  “失火了,仓库失火了。王同志!”小张大喊着。

 

  王同志一骨碌坐了起来,挣扎着穿上他的棉制服,一面嚷着,“快把灯吹灭!”

 

  但是小张没有上阵打过仗,不懂这命令有什么意义。以为他一定是听错了。在混乱中,顾冈记得他看见王同志睡眼惺忪的浮肿的脸,映在那一跳一跳的灯光里,橘黄色的亮滢滢的脸庞,额上裹着白绷带。他觉得他彷佛看见王同志的眼睛里有一种光,几乎近于喜悦。他一定是觉得良心上比较舒服一点──现在发现这件事的确是有国民党游击队在幕后活劝。

 

  等到王同志赶到户外去,不知道为什么鎗声已经停止了。只听见村子里的狗汪汪狂吠,民兵跑来跑去,疯狂地敲着锣,从村前敲到村后,报告火警。远远地可以听见“救火呀!来救火呀!”的喊声。

 

  仓库的屋脊上站着一排火舌头,在它们自己的风里拍拍卷动。鎗声仍旧寂然。人们开始出现了,大家东一堆西一堆挤在一起,瞇着眼睛向那火光惊奇地望着,带着他们那种惯常的表情,半皱眉半微笑。

 

  王同志头上裹着绷带,奔来奔去喊得喉咙都哑了。“老乡们!大家来救火呀!抢救仓库呀!那是人民的财产!大家来保卫人民的财产!”

 

  但是群众依旧退缩着不敢上前,因为刚才那一阵枪声的势子实在猛烈。然后忽然有一个人叫了起来,“嗳,那是仓库里的炮仗呀!炮仗着了火功烧起来了!”

 

  大家一个传一个,这句话马上传布开去,终于连关帝庙里面的顾冈也听见了,于是他也胆量陡增,抖橄精神出来参加救火工作。

 

  大家纷纷拎着水桶和各种容器向溪边奔去。也有人孜孜砽砽地认真工作着。仓库里的米是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对那米粮的爱恋是不自私的,不经过思想的;眼看着那样丰富的宝藏付之一炬,他们比任何守财奴都更觉得痛心。但是也有人暗暗称快,白天抢粮死了这么些人,想不到当天晚上仓库就失了火,替他们自己的人报了仇。但是他们表面上也做出热心的神气,装得很像,只管向别人哇啦哇啦喊着“救火”,一方面也争先恐后挤到溪岸上去汲水,汲了水来,沿路都泼掉了大部份。

 

  泼在地下的水马上冻成了冰,使地上变得非常滑。顾冈正提着一桶水泼泼撒撒走过去,突然滑了一跤,把那一整桶冰水都浇在自己身上,那痛楚相等于极沉重的一击。他的下颏正抵在一件什么东西上,外面蒙着一层布面,里面垫衬得棉墩墩的,东西本身却是坚硬的。他有极度恐怖的一剎那,以为那是他的腿。──跌断了腿了!然后他发现他正扑在一个死尸身上,这一带地方横七竖八躺着不少的尸身。那的确是一条腿,不过不是他自己的。他一面挣扎着爬起来,一面他的一只手已经飞快地在脸上摸了摸,脸上戴的眼镜倒还无恙。在这种乡下地方,如果不幸打碎了眼镜,那简直完了,简直不堪设想。他不由得心悸起来,从此失去了勇气,立刻退出了救火的集团,站得远远的,做一个袖手旁观的人。他那棉制服渐渐湿透了,使他混身颤抖着。

 

  还在那里拚命敲着锣。那不停的“呛呛呛呛”唤醒了一种古老的恐怖,彷佛那村庄正被土匪围攻着。村前的一片旷地浴在那跳荡的红光中,民兵们挥动着红缨鎗在那红光里冲过。内中有一个民兵坚持着说刚起火的时候,他曾经看见一个女人在黑影里奔跑,被他追赶着,一直把她赶到火里去了。

 

  顾冈站在旁边看着,那皇皇的锣声与那滔天的火焰使他感到一种原始性的狂喜。“这不正是我所寻找的么。”他兴奋地想。“一个强壮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作为我那张影片的高潮。只要把这故事搬回去几年,就没有问题了,追叙从前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农民怎样为饥饿所逼迫,暴动起来,抢粮烧仓。”

 

  然后他又记起来,“文艺报”与“人民文学”上对于文艺作品的取材曾经有过极明确的指示。作家们不应当老是逗留在丑恶的过去上,把旧社会的黑暗面暴露得淋漓尽致,非常卖力,然后拖上一个短短的光明的尾巴。这其实是对于过去还是有一种留恋的心情。应当抛开过去,致力于描写新的建设性的一面。现在不必再诅咒黑暗了,应当歌颂光明了!

 

  但是顾冈仍旧在心里诅咒着。他怅然望着那渐渐低了下去的火焰。仓库已经被吞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个骨架子。那木头架子矗立在那整大片的金色火焰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巨大的黑色灰渣像一只只鸟雀似的歇在屋梁上。它们被称作“火鹊、火鸦,”实在非常确当。这些邪恶的鸟站成一排,左右瞭望着,把头别到这边,又别到那边,恬静得可怕,在那渐渐淡下去的金光里。

 

第十七章

 

  阴历新年很平静地过去了。失火那天晚上看守着仓库的民兵们都被押到县里去,关了起来。王同志有许多报告要写,顾冈也忙着写他的剧本,他还是舍不得放弃那一场火,结果仍旧利用它做了那水坝的故事的高潮。

 

  在他那故事里,那工程师与年老的农民会商,造了一个水坝,解决了每年溪水泛滥的问题。但是这村庄里有一个地主,他经过了土改仍旧安然无恙,由于政府的宽大政策,他也像别人一样地分到了一亩多地,他生活得比别人还好些,常常关起门来大吃大喝,有干部来访问的时候就赶紧地把碗筷都收起来。而且那大腹便便的老头子仍旧有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陪伴着他。大概是他的姨太太,但是这一点也许还是含糊过去的好,因为在人民政府的治下,纳妾制度是不应当继续存在的。她主要的功用是把她那美丽的身体斜倚在桌上,在那闪动的灯光里,给那地主家里的秘密会议造成一种魅艳的气氛。她的面貌与打扮都和月香相仿。当然。这是夏天,她不穿着棉袄\,而是穿着一件柳条布短衫。衣服尽管宽大,那直条子很能表现出曲线来。

 

  有一个间谍去找那地主,要他参加特务活动,给了他一张国民党陆军中将的委任状。那地主就在某一天黑夜里兴兴头头捧着一只炸弹,带着他的姨太太去炸那新筑的水坝。他们被发觉了,但是幸而溜得快,并没有被人看见他们是谁。

 

  那特务又来找他,逼着他做出点切实的成绩来。那地主没有办法,又去放火烧毁政府的仓库。这一次他被当场捉住了,他那姨太太捧着个小包袱紧紧跟随在他后面奔走着,也被逮住了。他们想必是预备在得手以后立刻远走高飞。小包袱里除了别的贵重对象之外,还收藏着他最珍视的那一张委任状。

 

  顾冈自己觉得很满意。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干净而紧凑。但是结尾可惜不能有一场伟大的火景。那一场火不能让它烧得太大。刚刚有一两袋米开始冒起烟来,就已经有一个守兵绕着墙角跑了过来,大声喊叫着,“失火了!失火了!有人放火!”要不然,那就显得民兵太低能了,太缺少警惕性。一定有许多报纸怒气冲冲地声讨他,“敌友不分地滥用讽刺的武器抨击人民自已的组织……超出了建设性的批评的范围……”那张影片大概不会被禁映──那人引人注意了──仅只是在放映期间俏悄地抽掉了,从此永远下落不明。

 

  预定的给军属拜年的一个节目,不得不展期了,因为炮竹统统在火灾中消毁了,临时也来不及再到镇上去购买。一直等到过了年初五,镇上的小店开门之后,王同志又挨户收费,凑集了一笔钱,重新到镇上去了一趟,买了些炮竹回来。

 

  第二天一早,村上的人都聚集在村公所外面。参加游行的都排起队来,秧歌队排在前面,挑着担子送年礼的排在后面。敲锣打鼓,扭秧歌的开始扭了起来。男女站成两排,不分男女都是脸上浓浓抹着一脸胭脂。在那寒冷的灰色的晨光里,那红艳的面颊红得刺眼。挑担子的弯着腰钻到扁担底下,然后吃力地直起身来。扁担的一端摇摇摆摆吊着那淡白色的肿涨的半只猪。割下来的猪头,坐在篾编的盘子里,猪耳朵里很俏皮地掖着一两朵粉红的小纸花。别的篾盘里盛着一堆堆洁白的年糕,像砖头一样硬,迭得高高的,上面也贴着金字,插着纸花。

 

  王同志注意到那两排扭秧歌的非常参差不齐,因为年底抢粮,打死了许多人。他向小张同志做了个手势,小张同志就走上前去,和四周站着的老年人不知说了些什么。那些老头子老太婆随即无可奈何地微笑着,大家推推搡搡,挨挨蹭蹭地也都挤到秧歌队里去。谭老大与谭大娘也在内。他们衰老的脸庞整个地皱了起来,带着他们习惯的那种半皱眉半微笑的神情,也来尝试着扭秧歌,把手臂前后甩动,骨节格格地响着。

 

  王同志回过头来,发现顾冈也出来了,站往他旁边。他向谭大娘努了努嘴,她正跳着舞,在他们面前扭了过去。“今年六十七了,”他微笑着说,“还这样热心。”

 

  “六十八喽!过了年喽!”谭大娘立刻纠正他,彷佛被他少算了一岁,有点生气似的。

 

  “六十八了,”王同志得意地向顾冈复述着。

 

  送礼的行列一出村口,到了田野里,就停止扭秧歌了,要等到快到邻村的时候再扭起来。然后那些挑担子的,他们扁担上坠下来的负荷永远一纵一纵的,他们顺着那势子,也仍旧用细碎的步子扭扭捏捏走着。他们缓缓地前进,缘着那弯弯曲曲的田径,穿过那棕黄色的平原,向天边走去。大锣小锣继续大声敲着:

 

  “呛呛啛呛呛!

 

  呛呛啛呛呛!”

 

  但是在那庞大的天空下,那锣声就像是用布蒙着似的,声音发不出来,听上去异常微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