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英雄传洛阳大决战:《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8:39:19

《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组长:黄  涛     副组长:屈诗书

组员:周少芳、黄姚梅、赵  薇、梁锦芳、潘景芳、岑家付、张敏、李晓丹、王业梅、闭秀锦

执笔:  屈诗书

                

    〔内容提要〕本题组经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批准于2006年8月成立,针对中学教师因工作压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现象进行研究。课题组的老师认真查阅资料,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研究的总体方案。通过确立实验对象、调查问卷、个别谈话、个案分析等途径,了解到了我校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压力, 社会压力,学校压力,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自身的压力。分析了形成教师心理压力的心理原因:教师的多重角色,职业和人际交往的压力,超负荷工作,评价不公,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课程改革的负面作用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特征来设计教育对策: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准入门的资格;从学校抓起,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从领导抓起,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从制度抓起,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从老师抓起,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分析     教育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概念,是教师各种素质的集合体,是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马克思指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教师职业恰恰是这两个目标完美结合的职业。教师从事的是一种育人的事业,是一种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事业,是一种为祖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的事业。我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教师就被看作一个专业的职业,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教师的“育人”功能,但教师如何“育己”的话题却通常被忽视。其实,心理问题就如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会存在许多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不健康,难以成就栋梁之才,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会误人子弟,甚至将学生引入歧途。天津市对中小学老师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教师中患有疾病的占10%,而从事其它职业的却为2%。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我国部分省市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心理障碍率为48%,比正常人群的发病率(20%)高了一倍多。据重庆大学心理咨询室反映,每个周末都有10多名教师前去咨询,其中有30%的教师靠药物来维持睡眠。是什么原因使教师出现心理障碍呢?北京教科院对北京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工作压力成为了教师的主要压力。对此我们也深有同感,与几年前相比,特别是参与课题改革的教师、毕业班的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很大,教师工作强度也比前几年有所增加。

    俗话说:有怎样的校长,就有怎样的学校;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教师心理健康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只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康心理的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如果教师情绪紧张、烦躁、忧郁会产生一种紧张与压抑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最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发掘出教师自身的教育因素,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才能真正把心育工作落到实处。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进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本课题是在调查教师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教师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缓解教师工作压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角度进行探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目标

    1、调查了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并对由此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2、分析中学教师产生多种心理问题的主观和客观原因,着重分析形成的心理原因。

    3、探讨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各种活动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问题都可能存在,与我们学校日常的各项工作密切相关。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和产生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并进行分类。

    2、分析现状,探析教师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3、探讨和构建一套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的方法。

    三、研究的难点、重点。

    难点是探析教师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因素。

    重点是研究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的方法。 

    四、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本校高中、初中教师154名。   

    五、研究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着眼于构建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的整体模式,把眼光放在全体教师的身上,想方设法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追求整体功能,让老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检验我们教育对策是否优效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根据教师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对策,不断尝试,不断改进,才能总结出优效的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教育对策,提高教师在复杂繁重的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三)科学性原则。心理学认为,人的个体素质的要素和结构,可分为三个层面,(1)生理素质,(2)心理素质,(3)社会文化素质。在这三个层面中,心理素质制约着其它两个层面。教师的心理已成人化,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处理,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心理,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原则。心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教师当时的表现设计出来的教育对策并不一定时时处处都奏效,对这一点必须有足够认识。我们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并不能死守单一的原则和方法,而是随着情况的变化注意随时纠正和调整教育的步骤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育对策

    六、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尽可能了解国内、国外研究的动态和深度,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2、调查法。

    使用华东师大周步成教授主持修证的《心理健康教育诊断》、王希永编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国家、省、市教科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课题组老师自编的调查问卷来了解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并设置问卷调查表,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成因,设计对策,并对实验对象跟踪调查,不断检验我们的实验效果。

    3、个案法。

    选取具有典型的教师心理个案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及产生原因,寻找教育对策,既排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因素,又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因素。

    4、谈话法。

    通过心理讲座进行集体辅导,通过个别谈话做思想工作,了解实验对象的心理状况和成因,使实验做到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增强实验效果。

    七、实验阶段的划分

    (一)准备学习阶段(2006年10月——12月),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落实各项有关工作,课题组老师收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信息、书籍和研究成果的资料,制订实验方案、拟定研究方向。在学习了解的基础上,整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明确研究方向,找出适合本课题的方法,并写心得体会,形成理论认识。

    (二)分析现状阶段(2007年1月——2007年7月),各研究老师根据课题组的布置和要求,调查了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并对由此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三)分析成因阶段(2007年8月——12月)探析教师因工作压力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四)开展实验阶段(2008年1月——2008年12月)落实方案、开展实验,探讨和构建一套缓解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的方法。

    (五)结题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整理实验材料,依据实验材料、资料、整理、撰写实验报告。

    八、实验成果

    (一)、中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并对由此产生的多种心理问题

2006年12月,我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课题组就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这一主题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本校所有教职员工(154人)。

    根据调查问卷,将压力来源归类为五大类: 工作压力、社会压力、学校压力、学生和家长的压力、自身的压力。

1、工作压力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我每周末都要清理大量积压的工作    70%    30%

我的工作,娱乐和休息的时间都很均衡    24%   76%

在学校,额外的文书工作越来越多    83%   17%

课时太多    66%   34%

工作繁忙,身心疲惫    83%    17%

   

    调查问卷显示:6到8成的教职员工感到工作繁重,休息时间少,感到很疲惫。大部分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个小时。

    中学教师每天上课三至四节,批改一至两个班作业,每天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备课、书写教案两三个小时;另外还有业务学习、集体备课、校本培训、教学研究、作业教案、试卷分析、政治学习、专题探讨、心得体会、实践活动等。老师们忙得晕头转向——忙着更新观念,忙着参加培训,忙着参加研讨,忙着完成教学常规中必需做的事。在"万般检查看材料"的制度下,教师们不得不硬着头皮,撑着眼皮,炮制各种真实或不真实,有用或无用的材料。当班主任的还要组织学生的课间操、早读、课间活动,处理班上发生的各种问题,组织学生进校、放学、打扫卫生,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还要与学困生谈心辅导,与各科老师沟通交流,有时还要家访,班队会等均要有教案,写学习笔记、学生操行评语,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项项老师都要问津,件件都要求教师有书面文字,加上,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在苛刻的书面文字抄写上,否则工作态度有待于考虑,领导的批评、惩罚也会接踵而来。以本校初一年级老师为例,每天7:20到校,接着的工作是:早读,上课,组织学生做课间操,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午读,开班会课,打扫卫生等等,直到18:00才离校,这期间还不包括学生生病,打架或需要抄的表格,填写学生记录,接待家长来访等事务。回家后老师又得在"锅碗瓢盆交响曲"中结束自己一天的忙碌生活。从"老师的一天"中我们看到:中学教师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少得可怜。

    试想这样当教师精神上怎能不疲惫不堪?

   2.社会压力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社会地位太低    73%   27%

收入与付出反差大    92%   8%

媒体对教师的批评太多    86%   14%

急需提高学历    61%   39%

工资待遇低    92%   8%

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太高    79%   21%

    问卷调查表显示 :7到9成教师认为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很高,批评很多,而教师得到的认可,社会地位和收入都偏低,这对教师也形成了很大的压力。

    第一,教师职业光环太沉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社会都关注着教师,教师的工作处于全社会的焦点。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尤其是实施“新课程”,有人提出:“课改成是老师,败也是老师。”这给我们教师背上沉重的精神压力。所以社会对老师过高的要求是教师的心理压力重要来源之一。

  第二,报酬、价值与付出不成正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国热潮,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而教师工作的清苦、生活的清贫与其他行业高收入群体形成鲜明反差时,就不可避免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极度的不平衡心理。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就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第三,内部竞争激烈。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如全面采取教师聘任制、教师未位淘汰制、职称方面的竞聘上岗等。这固然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地方。学校内部竞争激烈,教师之间勾心斗角加剧,矛盾激化,难免也加重教师的精神压力。此外,近年来,有些媒体盯住教师一些失误,过于炒作,惟恐学校不乱,不去理解教师所做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偏向学生的一方,造成“老师怕学生、不敢管和不敢教”的现象,这给教师带来严重心灵伤害。

 

3.来自学校的压力: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我经常忧虑我的工作不能满足上司的要求    70%    30%

教学资料设备缺乏    84%   16%

来自学生升学和考试方面的压力    77%   23%

与领导关系紧张    21%   79%

与同事合作较少    38%   62%

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给出恰当的评价    69%    31%

    调查表显示:6到8成的教师认为,学校教学资源设备较少,人际关系的压力紧张,同时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过多,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形成压力。

  目前,学校对教师评价只看重最终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另一方面,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4.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    95%   5%

学生学习意愿低落    88%   12%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88%   12%

家长不配合学校教育学生    62%   38%

与学生关系紧张    16%   84%

学生考试成绩偏低    84%   16%

    调查显示:8到9成的教师认为,现在学生的基础差异较大,很多学生学习意愿低落,学习成绩差,家长却不理解不配合,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也构成了教师的压力来源。当前,学生学习渠道多样化,知识面较广,教师难教,甚至有的学生敢跟老师说 “不”。另外,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性强、不合群、家长过多的呵护和娇惯,给教师教育与管理造成困难,教师经常受到冤枉与委屈。

    由于有重点高中、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之分,导致普通高中的生源差。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意愿低落,教学难度加大,学习状况依次表现为:1、知识基础薄弱;2、学习技能欠缺;3、学习能力较差;4、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5、学生内部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内部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的意志和毅力、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学习的自信、缺乏求知的欲望。教师们投入全部的情感、精力,而结果却收效甚微。考试成绩偏低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强调教师的责任,忽视教师的权利。社会上不是指责教师,就是棒喝教师。这样的社会现状直接导致了家长对教师的种种要求:教师要负责孩子的成长、教育、思想、状态、安全等等。甚至一些本应由家长行使的监护责任也成了教师的事情。谁会去想,一个班主任除了要去管理几十名学生外,他还要进行正常的教学任务。而我们知道,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是多么的头疼!然而,大家似乎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怪圈――这些神经敏感、养尊处优的孩子一放到教师那里就会乖巧可人的。事实又是怎样呢?要知道教师不是保姆,不是家长,它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啊!家长在无形之中就开始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意识之中转嫁了自己的困难与烦恼。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教师有时要面对家长的冷脸;为了他人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有时要容忍家长的白眼;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教师有时要承受家长的指责。诸如乱收费,那是教师所能决定的事情吗?诸如补课,那是教师自愿放弃假期吗?社会上的大环境逼迫教师不得不流着汗水生存。记得一篇报道曾经写过,教师罚站会侵犯学生的五十多种权利。可是,作为学生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讲课,是否也侵犯了教师的权利呢?

   5.来自自身的压力:

问题    同意    不同意

由于工作紧张经常睡不好    70%   29%

我每天上学都是精力充沛神采飞扬    44%    56%

自己不能控制地大发脾气    54%   46%

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71%   39%

早晨起床时我经常感到很累,可是又不得不面对一天的工作    72%    28%

    调查表显示:5到7成的教师自身心理压力很大,这种压力已经影响了他们的情绪和健康。

    教师职业的特性也使得教师心理常常超负荷,其工作的重复性、单一性、枯燥性是客观存在的,加之教师考核,竞聘上岗的巨大压力令教师身心疲惫。另外,面对新形势,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茫然,感到不适应,跟不上,要教好书,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充电”,自我“加压”。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通常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由以上可看出,现在教师心理压力巨大是不争的事实。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所经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确的心理调节手段,是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对教师而言,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工作超负荷等因素,均可使他们精神负担加重,身心疾病增加。再者,心理问题就如同常见病“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也不例外。因为教师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现实问题,如果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另外,目前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相应对教师的期望值也很高;加之教育体制改革,竞争日趋激烈,若是自身的水平及能力与应达到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的话,有些教师产生自卑心理或情绪也在所难免。

    (二)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成因分析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课题组的老师通过调查分析,找到了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成因。

    1、家庭的多重角色和新时期要求教师自身具有多重角色形象使得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新时期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控制者和成绩评判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应该成为德才兼备的教育家,应该成为交际广泛的外交家,应该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中小学教师培训•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基础定位及其转变策略》)”。这也是家长、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对教师无形中具有很大的压力。在问卷中,“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感到压力很大的有5.6%,感到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压力的有65%。对“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的感觉”其中感到困难的有38.2%,对“参加科研”感到有压力的有65.1%,对“让你上一节心理辅导的公开课时的感觉”,其中觉得压力很大和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占60.3%,面对具有的压力,教师们有86.5%边学边提高学历,9%希望考研提高学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其次,他们很希望参加各类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以便提高技能,可是我国各类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机构设立滞后,能参加培训的却寥寥无几,也难怪很多班主任对学校要求的每学期至少上六节心理辅导课感到困难。本身我们教师中没有几名心理专业教师,绝大部分又没有经过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培训,所以他们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教师职业多重角色要求的压力下,他们在家庭中又充当各种角色,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他们要承担起在家庭中的经济重担,他们要应付家庭中的多种人际交往,他们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事情。家庭和职业的多重角色,我们不难看到他们中的忧虑情绪,不难听到他们中的叹息和埋怨。

    2、社会、家长对教师期望值太高。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来看,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将教师看成纪律的维护者,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将教师看作家长的代理人,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将教师看作知识的传授者,就要求教师知识要博大精深,无所不知。而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社会的这种思维定势,理所当然地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常态,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应当比一般人做得好,以是否吐尽了最后一缕丝、燃干了最后一滴泪来作为满意与否的标尺。教育管理层和社会家长还常把诸如孩子逃学、品行不良、升学率不高、校园暴力等单纯归因到教师个体。这样教师就会受到各种相互冲突的角色期望的冲击,被夹在升学率与“减负”之间,应试教育体制与素质教育探索之间、社会和媒体的捧杀之间,这些角色期望与教师自我价值观产生对立和冲突。如有一位男教师,教龄近30年,语文教师,他本人工作勤勤恳恳,所任班级的语文科成绩每届在全年级几乎是最优秀的,得到我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的一致称颂。但世上很少有常胜将军,而在一年的中考中,所担任的班级语文科却考得极差,他的情感一落千丈,心灵上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从此再也不敢胜任“优秀班”的课了,惟恐不能做好。考试的可变因素太多了,人的可塑性太强烈了,社会、家庭对教师对学校教育的期望太高了。升学压力确实是教师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3、教师职业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行业工作,尤其是教师工作压力明显增强。他们面对的有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升学压力,来自用人制度改革的压力,来自学校“升学率”“优秀率”的考核方式压力,来自年终的“优秀”“合格”“不合格”等评价方式的压力,因而从领导到老师都有一种恐惧心理,担心最后的中考、高考成绩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学校之间、班级之间、老师之间互相帮助、和谐友好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他们有时也会无所适从,甚至忧心肿肿。在问卷中,对“‘快班’、‘慢班”的分班给工作带来的感觉时,其中感到有压力的有51%,对教师年终考评方式感到有压力的有40.5%,对以教师的实绩评定职称感到有压力的有38.2%。正因如此,教师就像一根始终绷紧的弦,在超负荷地工作,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八个小时。这样繁重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例如江西一位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并留下遗书,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没有教好学生,心理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了这些觉得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杀兄……”,这说明了职业压力过重会引起教师心理失衡,言行失范。

    4、来自人际交往产生的压力,使得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紧张而不友好的人际关系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很大压力,会引起教师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导致一定程序的心理压抑。教师的交际对象主要有学生、家长、同事。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在升学率、评职称、升工资的多重压力下,采取了令孩子们逆反的措施来提高质量。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或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他们的思想经常会出现偏颇,他们的言行经常出现偏激。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情绪比较急躁,与学生关系比较紧张。在与众多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家长文化层次不同,认识问题角度不同,家长对教师的过高要求,或由于教师培养学生时方式方法欠妥,使得有些家长与教师免不了产生矛盾。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在与同事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之间很少互相干涉,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总是独自面对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也难怪在问卷中有83.1%的人认为有“文人相卿”的现象。今天,面对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来完成课程内容,孤军奋战会陷入更深的困境。

    5、繁重的工作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超负荷工作是重要的压力源,教师的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他们的工作性质与其它行业不同。他们工作时间较长,工作项目繁多,对于一些中小学教师来说,除了每周15~20节课的上课任务外,还要精心备课,给学生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教育学生注意安全,组织学生打扫卫生,组织学生做操,处理学生问题,进行家校联系,收取各种费用等,有的工作白天做不完,晚上还要带回家去做。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满负荷运转,使教师很少有喘息的机会。地方教育经费不足,教室紧张、教学设施陈旧、许多短缺,一个主课教师至少任两个班的课程,简直是频于奔命。当前我国教师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压力源——工作聘任方面的压力,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了不合格教师的待聘、下岗等人事制度改革,教师们聊以自慰的职业稳定性已不复存在。因此,伴随当前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教师队伍数量的相对饱和,一些教师产生了生存危机,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对教师的压力不断增大。他们还是人子人女,人父人母,还有许多家务琐事。多重压力,使教师每天都要接触有各种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繁重的各种结合教师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他们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和谐、宽松、自由和令人舒畅的环境。

    6、课程改革的负面作用。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教学理念在转变,现代化教学手段纷纷涌现,这些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验型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转变为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这些都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感到一头雾水。中青年教师虽然有闯劲,但缺乏经验;上了年纪的老师,真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教了几十年书,反而不知道怎么教了,工作压力明显上升。

    7、教师自我调控能力不足,使得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教师多重身份给教师的困惑,面对竞争给教师的职业焦虑,面对人际关系的紧张等诸多心理问题,有的教师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有的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有的自卑心理严重,长此下去,教师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应该具有从容、平衡、稳定的心态,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却缺少了这种心态。其次当他们想到心理沉重时,由于他们所具有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感,而忽视了心理健康的维护,不善于寻找到一个释放心理矛盾,缓解心理压力的空间。再次,他们心理健康知识缺乏,使得教师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调整和治疗,从而也使他们的教育教行为偏差。

    8、学生安全问题是老师心中一块很重的心病。现在独生子女多,学生难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上社会治安不稳定,文化大餐的病毒,凶杀打斗的电视、电影泛滥,这些给校园的安全蒙上了阴影。有的才是初一就谈恋爱,有的干扰老师正常的上课,有的逃学去上网,有的动不动就打骂同学,甚至个别屡教不改,有的与社会闲散人员勾结勒索同学钱财。老师整天担心不知什么时候出问题,捆绑在心头中安全的弦一刻也不放松,他们没有办法轻松愉快的去生活、工作。如我校高一年级有一位女生因父亲沉迷于赌博,不理家事,因而对家庭生活不抱希望就离校出走。本来是家庭原因(从她给同学的信中知道),学校不应该负太多的责任,但毕竟是从学校出走,学校责无旁贷,从领导、班主任到老师都高度紧张,全力以赴,一边报案,一边积极寻找,班主任一周时间都睡不好觉,尽管最后有惊无险,但这种隐藏在老师心中的痛是无法形容的。

    (三)缓解教师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对策

    1、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

    民族的振兴在于教育,教育振兴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的振兴与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只有教师们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培育祖国的花朵,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偏低,优秀的考生报考师范院校的不多。毋庸讳言,当时尽管有一些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其实是出于无奈,由于水平有限,他们没有机会和没有办法挤进当时热门的学校或专业,只能进入门槛较低的师范院校就读。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状况是较差的,学科知识的功底和职业道德都有待于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困难重重。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必须从源头抓起,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教师的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崇高职业,吸引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改变一部分教师本身心理素质比较差的状况,改变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就背上沉重的包袱,难以适应教育教学的状况,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精、抗挫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从学校抓起,营造有利于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环境

    教师的工作压力首先来自工作与学校的压力,要缓解教师心理压力,首先必须从与教师密切相关的工作环境和学校管理入手。当前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上,具体的操作性不强,对教师形成健康人格的指导意义不大,很难去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要想方设法营造有利于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环境,在保证依法治校的同时,又具有更多的人性化色彩,老师之间既要互相竞争,又要和谐相处。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既要向学生开放,也要向老师开放,并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及时排除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以科研处和政教处牵头,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有利于保持教师心理健康,不断地进行自己调查的内在环境,使老师对号入座,对照检查,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清楚地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接纳自己,唤起教师为国为民从教的事业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排除因工作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做好本职工作。

第一,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师为本"的办学的办学理念。现在很多的学校都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服务"等口号,这些口号好象是很符合时代要求,但实际操作中,往往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性,主体性毕竟是要通过主导性来体现的。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才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应从人性的角度,充分发展每一个教师的特点、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而不是主观的行政干预。竞争机制(良性的竞争)应与激励机制(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真正起到鼓励教师积极向上的作用。生活待遇方面,应尽可能地予以关心和改善。多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为教师创设相互交流,彼此融合的平台。

    第二,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学手段的更新,学习方式的转变,都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学校要按照"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模式,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理念,开展系统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校内、校外的研讨会,邀请著名学者讲学,切实为教师提供时间和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做到教师真正理解课标、教材,了解学生,让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效益

    教师的主要压力来源在于学校、家长、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要求与学生现实状态之间的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最终结果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学校引导教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教学效益。首先,要提倡精讲精练,许多教师正常课上不完,还要在自习课上讲,课堂教学效率极低;课后习题不是精挑细选,学生作业量自然很大,这不仅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而且也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其次,要充分利用记忆规律,巩固知识点,减少学生的复习用时;再次要重视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智慧,变个体劳动为团体协作;最后,要注意德育与智育并重,教师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通过学生来体现,教师不仅要抓好自己"教"的工作,还要抓好学生"学"的工作,只要学生能不松懈,做到"堂堂练、日日清",学习没有断层,成绩自然不会太差,教师的工作压力就会减轻。

    3、从领导做起,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师的工作产品也是人,教师工作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人,因而是特殊的生产者。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从领导做起,营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为教师排忧解难,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缩小领导和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如学校领导要转变管理观念,发扬民主,关心教师,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能轻松愉快的工作。要搞好校本培训,注意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体验工作的成就感;建立学习型教研组,新老教师结对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增强他们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信心。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关心他们的住房,关心他们的柴米油盐,关心他们的子女成长,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心理辅导室要向老师开放,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心理特点的教师进行分类辅导。如,老教师面临退休,容易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优伤感和失落感;中年教师肩负着家庭和学校多方面的重负,极易产生心理疲劳;青年教师面对入职后的新生活和交友择偶的人生重大课题,加上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和生活经验不足,他们会无所适从;配备专业的心理保健工作者,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指导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掌握心理咨询工作的技巧,在轻松愉快地做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也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4、从教师自身抓起,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

    了解别人不容易,了解自己更难。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在人生的征途上没有坎坷,铺满鲜花,生活中充满甜蜜的色彩。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一帆风顺、十全十美的事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几乎不存在。现实与各人的愿望确实相差很大,当现实与自己的愿望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痛苦、烦躁、忧愁随着生活的不同遭遇而交替地出现。怎样做才能让自己跳出痛苦、自卑、焦虑的包围?我们认为,解铃还是系铃人,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要坚信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不幸都不会超出人所承受的范围。古今历史上的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司马迁能承受宫刑的耻辱,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张海迪身残志坚,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史铁生在车祸中失去双腿,用不向命运低头的笔,撞开一条辉煌的人生之道。我们要用鲁迅的名言“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面对自己的不幸”来实践、鼓励自己;用莎士比亚可名言“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来警示自己;用毛泽东的名言“最后的胜利就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来战胜自己。教师只有重视认识自己的这个角色,改变观念,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认识自己,战胜自己,接纳自己。

    5、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多一点宽容理解

    教师的一大“郁闷”就来自社会的不了解,“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把教师们推到了几乎是“完人”的境界,因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把责任推给老师,没有看到老师工作的复杂性。同时,传统的教师管理方式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压力,许多研究者认为,教师管理过份强调制度管理,事事处处、一言一行都有明确的规范和规章加以约束,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作业、早晚辅导、教案详略、听课笔记等都要“循规蹈距”,教师管理过份追求量化,用简单化的几条指标和抽象的分数,去衡量复杂且模糊的教育问题,就会扼杀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窒息了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的愿望、需求和动力。希望全社会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做到像陶行之先生说的一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一:强化社会教育,推进社区教育。教育本来就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事情,在当前的情况下,社区教育或者说是社会教育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导致老师们不得不额外地多负担很多工作,剥夺了教师的休息时间,损害了他们的健康,所以,发挥社会教育应有的作用,可以极大地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所以,应该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等工作,避免出现在校五天不如网吧五分钟的情况。

    第二,社会对教师职业应给予合理的期望和信任。对教师这个行业作出正确的评价,明白教师也是人,也会有过失;正确对待教师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来看待教师在工作中所犯的错误,使老师们不至于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但作为生命的个体教师也是普通的人,一样的要考虑衣食住行,也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因此,家长、社会应给教师这一群体以更多理解,对教师职业给予合理的期望和信任。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其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转变观念,达成教师心理、尤其是女教师的心理也需要保健的共识。学生要减负,教师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多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以换位思考的方式多给教师一份理解和支持。

    第三,继续推行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各个学校之间比排名、比成绩的做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巨大外部压力。同时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成绩,考试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老师,不再把学生的成绩与老师的评职称,评优,评先挂钩,而是真正地从各方面去认真地考察和评价老师,给老师们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6、从管理方式人手,改善评价制度

    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偏见,衡量一所学校质量的高低,初中部的看它考上重点高中有多少人,高中部的看它考上一本、二本有多少人,学校又以考生分数的高低来论英雄,这条潜规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要缓解教师的心理负担,必须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制订措施,制止主要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依据的做法,淡化考试成绩的评价作用,真正实行而不是只停留于从口头上的多角度评价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降低教师对学生考试分数的密切关注程度,做到不按学生的成绩给教师排队,少在学生和家长中公布教师的教学成绩,减轻他们的精神压力。

    对教师的考核、晋级、评优等方面的评定,要按照德能勤绩四方面去考核,要历史地、全面地衡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能过于强调某一方面。作为上级行政部门,评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不能因普通话考试、外语考试或计算机考试一项未合格,就实行一票否决,而应看一位教师绝大多数方面的条件是否过硬,是否达到要求,要从大处着眼,全方位综合性地衡量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下结论,这样教师就不致于心理失衡,他们就会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去完成工作。

    实施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要坚持和完善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制度。一方面要落实依法治校,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体系,制度的实施过程要严格、公正,评价要科学、全面,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不唯升学率;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理的民主化,制度的生成要充分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制度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及时公开,还要把握好政策性和灵活性的关系,让教师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各项制度只是为了集体利益而形成的约定,而不是束缚教职工自由的枷锁。二是要尊重教师,拒绝管理过度。要为教师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尽量为教师提供较为优越的工作环境和较多的文体活动,定期为教工体检,对于确有困难的教师给予特殊的关心、帮助。三是要建立和谐的人际环境。和谐的环境造就和谐的人,和谐的人铸造和谐的环境。在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关系中,教师会产生安全感,心理压力自然会得到舒解,相反在不和谐的人际环境中,人的受挫感会更加强烈。学校领导要以处室、年级为单位在考核上侧重于对团体的考核,在管理上落实岗位带徒、集体备课,引导教工达成团体成功高于个人成功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个别教师真的存在过重的压力也会有同伴给予业务上的帮助、心理上的安慰。

    7、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心理保健意识。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心理调节方法来维护心理健康。

    第一,要正确地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确认自我价值。古人早有明训:"人贵有自知之明","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很多教师由于自我认知偏差,不能正确把握自己,带来诸多心理问题 ,甚至形成心理疾病。教师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点,更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去改进自己的缺点,如努力之后还不能有新的改变,就应该接纳一个不完美的自我。有的教师由于专业功底不够或基本功先天不足,在岗位上屡屡受挫,就应该调整岗位或承认现实而不应过分指责自己。因此,如果一个教师能正确认识自我,接受自我,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并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二,学会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个人心理健康水平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在社会生活中也就愈成功。教师要树立"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搞好与领导、同事、学生等各方面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要为他人着想,允许他人犯错误;要为集体着想,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主动退让。因此教师要学会与人交际,善于与人交际,将自己和谐地融于社会之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成功的教师往往是乐于和学生及他人交往的,尤其是善于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教师应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现代心理学心身研究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具有核心作用。积极的情绪对健康有增力作用,而消极的情绪不仅对健康有减力作用,且易导致人的心理障碍。而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当教师心怀不良情绪时,可一试情绪调节法,以保持心理平衡。如通过体育锻炼、听音乐、与别人交谈和做自己喜欢的事等活动的合理宣泄法;或者转换思维方式,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认识调节法等。

    第四,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个体,其重要特点是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并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把工作当作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在不断进步的时代,人不进则退,所以当遇到压力时,明智的办法是采取一种较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实在承受不了时,也不让自己陷入其中,可以通过看书、涂鸦、听音乐等方式,让心情慢慢放松下来,再重新去面对。然后,你就会发现压力其实也没那么大。只要尽了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与其让自己烦恼,还不如想一些开心的事,让生活充满色彩。

    第五,要树立自信心,形成自我激励的习惯。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可以信赖的。首先,要知道你所遇到的问题、压力和挫折别人同样也会遇到,只是内容不同而已。只要能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其次要认识到得失贯穿于人的一生,关键在于你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果你能把困难和压力视为成功的前兆,那么你就能积极地看待人生的挫折,不会因此而不振。最后,要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的成与败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长效性,必须以平常心来对待眼前的得与失。学校给予的荣誉与奖励并不能代表工作成效的全部回馈,而真正的收获是学生的成材,是学生在一生中给予你的尊敬与爱戴,是你把自己的精神产品通过教育实践传递给教育对象并产生几何积数的精神产品的那种成就感,从事教育就要淡泊名利,以苦为乐,以奉献为荣。

    第六,假装心情好心情真会变好。有句谚语:"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它的意思是说,小丑带给了大家欢笑,而好心情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胜过了医生对你的帮助。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家艾克曼曾做过实验,要受试者装出惊讶、厌恶、忧伤、愤怒、恐惧和快乐等表情,结果发现他们的身心跟着起了变化。当受试着装出害怕时,他们的心跳加速,皮肤温度降低了,表现其他五种情绪时,也有不同的变化。总之,我们怎么装,心情就怎么改变。好心情是好身体的基石,是好工作的关键,是好生活的秘诀。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会不自觉把坏心情抱得更紧;关门不跟人说话,嘟着嘴生闷气,锁着眉头胡思乱想,结果心情更坏、更难过。所以人要学习放下心情,拒绝让它折磨才行。我们想拥有好心情,就得从原有的坏心情中开脱,从烦恼的死胡同中走出来。健身房: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七,学会合理宣泄和放松。面对压力采取的攻击行为,产生的抵触、抑郁情绪都是不理智的,不仅会伤害他人,还会伤害自己。教师要学会合理宣泄,找自己的至友、亲人倾诉,但谈话要尊从客观事实,谈话对象应为人正直、善解人意,否则又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学会自我放松,教师要有自己工作之外的兴趣、爱好,要有自己的交际圈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暂且把它放在一边,可以去听音乐、看球赛和朋友聚会,即使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心情不好时可以到健身房去锻炼,健身时,可以暂时忘却工作上的烦恼,因为大家来此的目的比较单纯,没有人互相打听各自的职业,探讨最多的也只是健身效果和健身心得。其实对于健身减压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在某段时间内工作的压力减轻了多少,而是通过健身提高了身体的抗压能力。等你做完这些事后,会发现压力小了,心情好了,办法可能也有了。如果是团队一起来做运动,不但会增加团队的沟通和凝聚力,在强健体魄的同时,大家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人际关系也会好转,同事、上下级之间也会更加融洽。

    九、问题和讨论

    1、教师工作压力产生的可能后果

    (1)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国内有很多研究显示教师巨大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心身健康带来明显的影响,如广东省教育工会2002年9月份的一份涉及19所学校841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广东省各类学校校教师中有7成处于亚健康状态。范存欣等研究显示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发生率为43.90%,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多梦、休息不好、记忆力减退、焦虑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为主。我们的调查也发现,有很多教师认为承受的职业压力很大,认为烦恼多于快乐的占25%,经常烦恼的占49%,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不小心就有可能犯错误。

    (2)教师的流失。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被认为是优秀教师不断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据一些调查机构调查显示,我国2000年以来教师每年的流失率约为10%,在一些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率甚至达到20%。有的学者研究发现,那些承认可能要在今后两年内离开教学的教师比他们没有表示离开的同事承受着更高的心理压力的水平,这些潜在的跳槽者显示了更多的情感疲惫、个性丧失以及工作的完成能力。我们曾经对我校的老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结果表明,表示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来干的占52%,当作一项专业来干的占13%,当作一项事业来干的占35%。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意识,缺乏事业感,他们怎么能全心全意地把教书育人工作做好呢?

    2、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步。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新时期里,由于教师从事职业的特殊性,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由此看来,提高老师的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势在必行,为老师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和学校不是真空,教师走出家门和校门就接触社会,一些领域道德失范,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公害,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可以通过家庭、同伴、传媒、流行等途径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的不良心理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学生和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制约教师潜能的发挥,最终结果使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损害。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这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做到的事,必须是全社会共同来关注。一方面是为了提升全社会对教师健康状况的重视度,另一方面是希望全社会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共同努力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来维护并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并最终保证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教育行政部门要调整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教育行政部门要依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改变只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工作的做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评价指标,注重过程评价,注重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的综合评价,引导教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要求学生减负和教师减负同步进行。在示范校、先进单位等评比过程中,弱化升学率等带有应试教育色彩的指标,引导学校淡化学生的考试成绩,避免把升学的压力“传递”给教师,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变态心理学》                         王登峰主编

《班主任心理辅导策略》          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王希永     田万生主编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走向心理健康:个案篇》        李  峰主编

《心理实验纲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    杨博民主编

《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        长城出版社      张启福 高长悔

《全国教育科研“十五”科研论文集》    新华出版社  杨春茂  佟学

《走向心理健康:活动篇》              华文出版社       刘慧娟

《教师法律案例读本》                  接力出版社       张美英

《学校心理测量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顾海根

 

http://www.lgedu.net/list.asp?Unid=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