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故事电影免费:净土道场灵岩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11:53

净土道场灵岩山

(2011-02-25 09:14:19)  



净土道场灵岩山

——吴中探幽之十

我楚狂人

苏州灵岩山,在古城西南十一公里,从木渎古镇循山塘古街可以直插山脚下。灵岩山也许是自古以来苏州人郊游的首选,一来离城不远,交通便利,如今天则2路、游4路、511路、512路均可直达山脚;二来名胜古迹众多,如山顶的馆娃宫,山脚的韩世忠墓、张永夫墓都名闻遐迩;三则因为灵岩山寺是天下名刹,是海内知名的净土宗道场,释子居士辄心向往之。

灵岩山山不甚高,海拔仅182米,因拔地而起,尤觉气势非凡。因山多奇石形态万千而得名,古来有所谓“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现时已难一一指认。如酷肖巨龟面朝太湖的“望弗来”,如形如一指指天,又如女子眺望的“望夫石”,石蛇、石灵芝,宛然真切。灵岩山石呈深褐色,石质细腻,可作上好的砚台,所以又名“砚山”。灵岩山砚虽不能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河砚和山东红丝砚(一说是山西澄泥砚)等四大名砚争高低,但也是砚中珍品。灵岩山又因山形如巨像踞地,又名“象山”。又因山有奇石如鼓,又有“石鼓山”的别名。

灵岩山的山顶花园,据说就是吴王夫差为绝世美女西施建造的馆娃宫遗址,这个“馆”做动词解,就是“造房子给……住”的意思,“娃”是古代吴方言中“美女”的意思,“馆娃宫”连起来解释就是“造给美女住的宫殿”。岁月流逝,沧海桑田,旧日宫舍自然荡然无存,但是吴王井、西施玩月池、响蹀廊、琴台等遗迹尚可寻觅,供墨客骚人发思古之幽情。据说,馆娃宫是世界最早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源头,不知是否有点附会?

灵岩山与佛家结缘,南朝时始,大约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之一了。东晋司空陆玩曾居此山,后舍宅为寺,此为灵岩道场之始。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赐匾额智积菩萨显化道场,今山顶花园有“智积井”,就是智积和尚的遗爱。宋初改名为秀峰禅院。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赐匾额显亲崇报寺。明洪武初年,赐匾额报国永祚禅寺。明永乐十年重新修缮,明弘治年间被毁。清顺治六年重建。清康熙十四年布政使慕天颜重建大殿,咸丰十年毁于太平军兵火。清宣统二年,真达和尚接任住持,至民国十五年改为十方专修净土道场,名崇报寺。后至印光法师,仍恢复灵岩山寺旧名。

灵岩山寺高僧辈出。自宋以降,如宋之园照、慈受、佛海,元之石湖、清之弘储等,均为当时高僧。而民国前期的一代高僧,被尊为“净土十三祖”的印光大法师更是净土宗划时代的人物。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印光法师早年出家,兼通释儒,游历四方,在普陀山修行25年,晚年驻锡灵岩山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当时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均为好友,弘一法师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法师生平不作寺院住持,不收剃度弟子。民国八年(一九一九年)以後,受在家弟子皈依,二十馀年间,皈依弟子十馀万人。他的著作有《净土决疑论》、《宗教不宜混滥论》、《印光法师文钞》正续篇、《印光法师嘉言录》等。

循灵岩山御道登山,头山门为“继庐亭”,为纪念印光法师而建。半山有“迎笑亭”,是苏东坡笑迎佛家朋友的所在。一路奇石在目,晴日里远眺太湖,犹可见风帆点点。灵岩山寺在近山顶处,大殿的两处壁画不可不注意,说尽净土宗精义。大殿的楹联多为印光法师所撰,由吴中名家书写,颇寓深意。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几毁几建,是为灵岩山的标志。我幼时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现在为了保护古物,已经不让登塔了。

灵岩山上山的御道两侧,本来是是万株松树,风起时,松涛澎湃。灵岩听松本来是吴中独有的盛事。但是,“文革”中一场松毛虫病,满山松树尽毁。现时改种了毛竹,葱翠可人,也差强人意。但是“灵岩听松”已再不可得了。

山下韩坟、张墓我已另有文章了,不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