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被用久内套变黄: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0:33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
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来。】

    非相和空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大家要注意啊!刚才讲叫我们学佛的人要不住相,不住相布施,先说明不住相的福
德,这个智慧成就的功德,智慧是无比的大,无量无边。现在进一步真正告诉我们,怎
么样见佛?很严重啊!我们大家学佛都想见到佛。他对须菩提说:「须菩提,于意云
何?」你的意思怎么样?可不可以身相来看见佛呢?
  佛经上说,佛有三十二相,与我们一般人不同,佛有八十种随形好,有八十种跟随
他那种特别的身相来的好。譬如他一出来可以放光,这个我们都做不到,佛的手一张开,
指头与指头像廉子一样,是连著的。上次我们讲过,他舌头吐出来,可以抵到发根,各
种各样不同,每一种相有每一种相的功德,多生累劫修来的。譬如人拿花、香来供佛,
来生变漂亮人,小姐们要注意!衣冠供佛,来生不怕没有衣服穿,而且身体健康。多拿
医药来布施,来生一辈子不会生病。前生悭吝医药的布施,这一辈子多灾多难多疾病,
种种都是因果报应。所以佛为什么得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果报来的,因为他多
生累劫都在止于至善,都在修行,所以有这个福德生相,这是讲他活著的相。他的兄弟
阿难,比他差一点,有三十种相好,差两样。翻译经典的鸠摩罗什法师,也是三十种相
好。
  这里佛说,你可不可以用有形的形相来看佛呢?这是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的问题。
须菩提答覆世尊:「不也,世尊。」同学们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
见佛,就错了。那么你或许会说,庙子里为什么要弄个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
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
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
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
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
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
这叫「因我礼汝」,这并不是拜我啊!佛说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么?你的心,你
的诚敬。
  所以,不但不能以这个偶像认为是见佛,即使是佛在世的时候,都不能看他肉身为
师,那是著相。有一个人著相,楞严经中阿难就是犯了这个错误。佛问阿难:你为什么
跟我出家?阿难说我看你相貌好,又放光,决不是欲念来的。佛就骂他:你这个笨人,
你著相了,是爱漂亮出家的。因此他碰到摩登伽女,有此一劫,这就是著相,所以佛说
不能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什么理由呢?真正那个不生不死的身,不是这个肉身,肉身还是有生死,修持到活
一千年,最后还是要死。譬如说,佛教里头有一位禅师叫宝掌千岁,活一千年,在印度
活了五百年,因为没有悟道,晓得将来大乘佛法要到中国,先到中国来等著。等到见了
达摩祖师,又在中国活了五百年,大陆上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庙子,名字叫宝掌和尚。
像迦叶尊者留形住世,那更不讲,所以,长寿的人是有,那是肉身的相,还不是不生不
灭的。肉身尽管长寿,五百年还是五百年,一千年还是一千年,而永远不生不灭的,并
不是这个肉身相,而是法身。那个法身,不能拿形象来见,所以佛接著吩咐我们一句重
要的话。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到了这里,鸠摩罗什特别加重语气,佛特别告诉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四句很重要,要特别注意把握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
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你说打起坐来有境界,不打坐就没有了;
境界就是相,凡所有相,都是不实在的。
  怎么样才见到真正的佛呢?见到法身才是真正与佛相见了。若见诸相都不是相,这
不是讲空啊!一般多解释成空,那是乱加解释,既然是空的,何不译成一个空的,那该
多好啊!他只说,「若见诸相非相」,非相是什么?没有给你下定论!所以一般人念金
刚经,在这里自我下个定论,认为是空,那是你的想法,不是佛说的;佛只说若见诸相
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重点是,佛只告诉你不是相,并没有告诉你空!道理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无所住。

    法报化 体相用

  金刚经第五品的主要中心就是四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
如来。」金刚经中提到的四句偈,究竟是那四句?这是千年来一个大问题,因为经文中
间还有四句,最后的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也是四句。现在第五品首先碰到这四句偈,希望大家研究时要特别注意。现在再回到第
五品,佛说不应该以身相见如来。
  我们晓得在佛学里,成佛可以得到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因此有些庙子塑
的佛像,同样的像三尊排列在一起,代表三身;这是说过去大陆上的大庙子。唐代以后,
道教兴起,也同样仿照这个情形三清排列,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是三身,这是谈
到宗教的情况。其实不论东方西方,一切宗教都有相当程度的互相模仿。
  现在我们晓得成佛有三身,清净是法身,圆满是报身,千百亿形像不同是化身。我
们推开佛法的立场不谈,专从佛学的观念来看,法身就是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借用
现代的观念来说,就是一切的能源。报身是所谓的现象,法身是体,所谓不可以身相见
如来,就是不要把现象当作本体。至于化身,是他的变化的作用。换句话说,法、报、
化三身,拿哲学的观点来看它,就是体、相、用。宇宙间一切的事物,它本身都有体相
用。譬如水是体、水泡了茶,茶是它的相;做了酒,这个酒也是相,不管是酒是茶是冰
淇淋,那个水的本身性质是法身,是体;同样的一滴水,变化各种不同的现象,那是它
的用。在理论上,这是我们必须先要了解的法、报、化三身。
  在佛法里讲,修持成功的人,禅宗所谓大彻大悟,也就是金刚经上说,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悟是悟的什么呢?是宇宙万有生命的本体,就是法身,
也就是心经上所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金刚经的开经偈所说:「云何得长
寿,金刚不坏身。」也是指法身而言。一念不生全体现,也是指的法身,法身是无相的。
  至于圆满报身,就是修持方面。前面我们也提到佛有三十二种特殊的相,有八十种
随于特殊相所生的随形好。这个就是说,凡是成就的人,得道的人,父母所生的他这个
色身就转了,这是报身,也是肉身。为什么讲他是报身呢?一切众生所有的身体就是报
身,一生过的非常舒服,样样好,享福一生,是他善报所得的报身。有人很痛苦,很艰
难的过这一生,这是他过去生所种的不善之因,招致有这一生的这个报身。至于修道有
所成就的人,这个报身就转了,道家一般的观念所讲却病延年,长生不老,就是报身转
了。报身修道完全圆满时,整个的人脱胎换骨,就具备了一切神通。这是非常难得的事
情,所以说圆满报身非常难得。
  一般道家所讲的修气、修脉,打通奇经八脉,与密宗所讲的修通三脉七轮等,多半
侧重在修报身开始。一般所讲的止观、念佛、参禅,多半侧重在修法身上著手。至于报
身成就了,修到身外有身,这个肉体以外,同时有另一个身存在的,就是化身的作用了。
这是大致上法报化三身的情况。
  普通一般学佛的人,在理论上所走的都是法身的路线,密教号称要三身成就,因为
三身成就的人,学佛才算真正到家。三身成就另外一个名称,也叫做即身成就。这个里
头两个字不同,即「生」成就,这一生成就、成功了,了了生死,这是即生成就,生命
的生。要想即身成就啊,在理论上讲,几乎比这个即生成就还要难,需要所有的戒定慧,
所有的修行,去转化父母所生的这个四大色身。要把色身完全转化了,才修到即身圆满
成就。

    莲花生

  西藏的密教,除了供奉释迦牟尼佛以外,还供奉有莲花生大士。据说莲花生大士是
释迦牟尼佛过世八年再来的。他为显教教主时,是父母怀胎而生,可是他认为显教时候,
重要修行的方法没有讲完,所以再转身而来,成密教的教主并由莲花化生。
  当时南印度一国国王夫妇没有孩子,很难过,夫妇俩在御花园里赏莲花,忽然一朵
莲花中央,长高长大,莲花苞中跳出来一个小孩,有血也有肉,就是莲花生。后来他继
承王位为太子,十八岁成就,肉体常存。过去在西藏,每年有一个全国性的护摩法会,
是一个宗教仪式。护摩的意思像拜火教一样,什么东西都拿来烧,有些妇女自己头发都
剪了,丢进去烧。大火继续七天七夜,一般人都围著火光念莲花生大士的咒语,往往看
到他骑一匹白马,在火光上走一圈就不见了。
  据密教传说,因为莲花生大士是密教的教主,不像前一生走涅盘的路子,所以骑白
马腾空而去。当他亲自现身时,永远是十八岁少年相,没有变过,偶而会留一点小胡子。
这个就是说明报身的成就,修成而永远存在;也就是道家长生不死的观念,所谓与日月
同休,天地同寿,这就是报身圆满。当然,报身修成了以后,自然有化身,一切神通具
足。所以,要修到即身成就,才算真正学佛圆满。
  我们了解了这些理论和说法后,就知道金刚经大体上,是著重在见法身。如何见到
法身?就是悟道、见道。金刚经是般若的部分,所谓般若是侧重于证得实相般若,就是
生命万有无始以来的本体。报身、化身则是属于境界般若,所以佛提出来,不可以身相
见如来。金刚经这里所讲的如来,就是与一切众生共同的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体。所
以说,我们有信仰,有虔诚是可以的,但是过份著相是不可以的;不但学佛不可以,任
何一个宗教,都不可以著相。

    身相的执著

  以我个人的经验,执著身相的人非常多;过份著相的人,在医学上叫作宗教心理病,
没有办法治疗。不仅是佛教方面这类人多,所有的宗教,都有些信徒并不追求教理,只
是盲目的信仰,变成宗教心理病。佛法里一句话,就是太著相。所以金刚经翻译成「能
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就是说是智慧的成就,不著相,不能以身相见如来就是这个意
思。
  很多人学禅,做各种功夫,常问:这个境界好不好?这种现象怎么样?千万注意一
个要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今天修行打坐这个境界很好,但是你要晓得,你
不用功不打坐,那个境界就不好了,可见这不是道。假如盘腿道就来了,不盘腿它就变
去了,这叫做修腿,不叫做修道;盘腿就有叫做得腿,那不叫得道。所以借用中庸一句
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也就是心经告诉我们,不生不灭,不
垢不净,不增不减的道理,并不因为你去修就多一点;也并不因为你不去修就少了一点。
如果是修它就多,不修就少,那就是有增有减了,不是道体的道理。道体是不可以身相
见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说假使前面看到一个佛好不好呢?根据金刚经的道理,
你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真看见一个佛站在前面,劝你赶快去检查眼睛,一定有毛病了。
也有些人或者听到什么声音,或者心里有一个特殊的灵感,一般人就去玩这个灵感了。
你千万注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无上菩提是非常平实的;古德告诉我们,道在平常
日用间。真正的道,真正的真理,决对是平常的,最高明的东西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
平凡,才是最高明的。做人也是这样,最高明的人,也最平凡,平凡到极点的人就是最
高明的人。老子也说过:「大智若愚」,智慧到了极点时是非常平实的。
  人常常自命不凡,但是那是自命啊!自己认为自己不凡而已。要真正到达最平凡处,
你才会体会到最高的。我常常说笑话,世界上有两个苹果成了人类的文化;拿西方的文
化来讲,一个苹果被亚当和夏娃吃掉了,所以造出人类的历史来,另有一个苹果被牛顿
看见了,于是把世界的文明变了一下。
  其实我们北方的苹果,我觉得比美国、日本的苹果都好吃,我们世世代代吃苹果,
也没有发现地心有吸力,忽然被牛顿看到了苹果落地,而发现了地心引力。苹果很平凡,
年年落地,有一个人却在平常的道理里头,找出了一个不平常。譬如水蒸气很平常,烧
开水,煮饭,都有蒸气,但是瓦特却发明了蒸气机。一切的事物,同一理由,在最平凡
之中,就有不平凡了。
  所以我们学佛学道,千万要丢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观念。能到达人生最平凡之处,
你可以学佛了,也知道佛了。换句话说,你可以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佛不可
以得,人世间一切相也不著了。随时不著相,就可以见到如来,见到自己自性的法身。
  这是第五品的结论,非常重要,尤其对我们平常修持的人特别重要。关于第五品如
理实见,我当时给它的偈语,现在还是向大家报告一下。所谓理,就是法身,形而上道
就是理,报身是事,报身与化身都是事。理是哲学性的,事是功夫的,修证的,是科学
性的,所以「如理实见」是见法身。

    第五品偈颂

    反覆叮咛无相形  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  沈醉心扉依旧扃

  「反覆叮咛无相形」,佛是语重心长,再三反覆的告诉我们,学佛不要著相,修道
要想成道,无相无形。可是我们人呢?很可怜,所以第二句是:
  「觉时恋梦梦恋醒」,这就是人生,我们经常在文学上也看到,大家都会写,唉
哟!人生如梦,你说讲这个话的人,他清醒没有?没有清醒!不错呀,人生如梦,他讲
这一句话的时候,又在说梦话了。因为人在梦醒的时候,感觉自己很傻,嗯,刚才做了
一场梦,但是他清醒了吗?张开眼睛照样在做梦。更有趣的是,有些人昨天夜里做的好
梦,今天他还坐在那里想,还舍不得离开梦境,所以人生就很妙,觉时恋梦,醒了以后
还贪恋那个梦。做梦的时候呢,又想自己快一点醒才好,你说究竟那一样好?自己都搞
不清楚。
  譬如我们大家都念李商隐的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个就是
觉时恋梦梦恋醒。另外两句古人的名句,在文学上我们经常引用到,「当时只是平常事,
过后思量倍有情」。我们人生都有过这种经验感受,尤其回想年轻的时候,不管男朋友
女朋友,所有的事情,在当时看看是很平常,过后都感觉不同。就像我们大家今天晚上
坐在这里的,很平常,如果三十年后大家回想,当年我三十年前在复青大厦楼上,我们
那一班同学,唉呀,现在都过去了,一定感叹一番。这就是,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
量倍有情。尤其我们老年人,想当年,怎么样都是好的,虽然那时乡下卫生设备不好,
苍蝇叮在饭上面,但是我现在想想,还是那个味道好,赶赶苍蝇挟挟菜,现在再想那个
味道而不可得;当时只是苍蝇事,过后思量也是倍有情。这就是人生,我们人生很容易
欺骗了自己,这也就是觉时恋梦梦恋醒。
  「慈悲空洒常啼泪」,关于众生的迷恋,法华经上提到一位菩萨,名叫常啼菩萨,
常啼,永远在啼,这位菩萨大概喜欢哭,就是爱哭的菩萨。他觉得众生太笨太可怜了,
害得他尽哭,所以叫做常啼菩萨。佛反覆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不要著相,可是一般人不
懂,慈悲空洒常啼泪。尽管常啼菩萨悲痛一切众生为什么不能觉悟,可是我们一般人
呢?
  「沈醉心扉依旧扃」,心头这个智慧之门永远打不开。智慧之门打不开是自己打不
开,而且永远是紧闭著的,锁起来的。这是我们对于第五品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