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香机械:新课改伴我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15:32
成都市新都区谕小正德实验小学 张姗
2007年我从师范院校毕业,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走进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七年后新的一员。在工作的一年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新课改带给课堂的巨大变化,带给学生的广大空间,带给教师的丰厚收获。作为一名新课改的新教师,我也发现自己只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只有深入贯彻“教参,教材,教案”,只有不断的向新课改的前辈们学习,才能真正成为新课改的一份子,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新课改下精彩的课堂。
一.作为新课改的新成员,我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刚走上工作岗位,我便接触到了五年级的语文教学,高段的教学对于我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挑战。新课程改革主张课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当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红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而我在最初的教学中恰恰发生了一些方针上的失误,没有深入贯彻新课改中“生主师辅”的教学理念。
例如我在上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人们这样说》这首散文诗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小节学习,最后再全班交流汇报。但是在交流汇报中,我发现自己似乎一味的在讲解,而刚才学生的看似自主学习的效果根本没有显现出来,整堂课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本来设计好的朗读环节也在我一味的讲解下显得单薄。下课后我反思,首先由于自己在第一个小组学习环节中任务布置不明确造成了汇报学习的空洞,其次我主次的不分明也是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的原因。新课改中,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得到调动,这就要求老师的课堂安排课堂任务布置清楚明了,只有明确的任务,学生才会有目的的学。反观我的第一课时,只是让小组学习,根本没有目的性。在第二课时中我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黑板上布置小组学习任务:首先小组一起读通顺,然后思考读到了什么?最后讨论体会到什么?这样下来,第二课时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得到了更深刻的贯彻,他们也积极并乐于这样的自主学习。另外新课改也要求老师少说,在课堂教学中不要自己什么都给学生讲,关键是教给他们学习分析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分析,充分让学生参与到你的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思自己的第一课时,我问题中的“为什么?”太少了,而是一味的说“因为…所以…”。根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第二课时中,我减少了说,而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听众,在听后评,在听后总结。这样下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课启发,课堂氛围也活泼多了,而且学习效果也明显好了。的确新课改不仅使学生“活”了起来,也是我这样的新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活”了起来。
2008年秋,我走进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课堂,相比高段语文教学,新课改对低段的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提倡用多种方法识字,要求教师多用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而老师的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在仅显于书本,应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听,多问,多认。面对新的一轮教育教学,我的道路还很长,在新课改的召唤下,我务必需要多想方法,多创新,多思考,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新课改下优秀的课堂。
二.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认真钻研“教参,教材,教案”。
随着教育教学的深入,我发现新教改之后,教参,教案,教案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因为新课改改变了教学观念,以前的教育教学老师都是为了考试而教,而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以前的教参,教材,教案对于许多教师来讲就是考高分的工具。而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情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桥梁。
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字歌》时,教参对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有了较高的要求,可以看出新教改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内涵的领悟能力,从而达到语文素养,语文情感的提高。《数字歌》教参要求学生学习听读,指读,多种形式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材的研读同样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教改中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先由看图识字和随文识字对生字进行初步的认知,随后再进行拼音识字,可以看出新课改对识字的方法有了多样化的改变,在基本掌握随文识字(听读识字)方法后,学习拼音,让学生掌握运用拼音识字的方法。而在拼音单元中,加入前几单元已认生字,"熟字带拼音",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作用。例如《咏鹅》,通过学文,巩固了6个单韵母,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到音节中所学的6个单韵母,并利用熟字巩固拼音。在钻研教参,教材的同时,教案也是新课改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备课之前,充分的研读教参教材,是新课改教育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写教案的时候,联系前两者,在联系自己的课堂实况,讲求务实创新。
教参,教材,教案三者的有机结合是新教改的贯彻落实,也是我这样的新教师应该扎实学习的基本步骤。
三.认真的像新课改的教育教学前辈学习经验。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了七年,这期间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新课程的改革也同时改变了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学生则基本处于被动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动,也是在教师事先设计或限定的范围内,为某个教学环节服务。但如果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受到挑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将被空前的重视起来。所以,教师因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设计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加学习,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这将同时带来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在听本校一位语文教师上的冰心的《忆读书》时,从这位老师的身上学到了“教”与“学”的恰到处理。在疏理文章结构时,这位老师的课前教学设计是以总分总的结构展开,以总说读书——分说读书的好处——总说读书好开展教学。但在学生的自渎自学后,老师发现许多学生是以冰心读书的三点收获来划分结构。当即,这位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肯定了学生的结构划分并由此展开文本的学习。整堂课,既体现了学生了主动性,又体现出了这位老师在新课改中灵活处理,关注教育教学细节的优秀品质。
另外,新课改还让我感受到了前辈们对备课,课后反思的认真态度,因为新课改的备课量大,所以我校采用了集体备课的方式,当拿到同年级优秀老师的备课资料后,我真是受益匪浅,对教学重难点的准确把握,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对课后练习的细致入微,甚至对每个教学环节的预设,都体现出了新课改对这些老师的促进与提高。而且,经过课后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对自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想,正式有了新课改这个有力的方向针,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有了如此大的进步,学生才会“活”起来,课堂才会“活”起来。而作为新教师的我,也将继续在新课改的指引在继续努力学习,在新课改中我成长!
· 上一篇文章: 新课标,我的教学航标
· 下一篇文章: 让情感和人文在咀嚼课题时相融相生
新课标,我的教学航标
(成都市新都区谕小正德实验校   王丹    邮编 610500)
踏上教坛的我已有好几个年头。值得幸运的是作为新教师,执教开初就接触的是新课标,新课标我漫长的教学探索之路的开始,她伴着我一起成长着。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与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是我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反复思考与努力实践,经过近几年反复摸索实践之后,对自己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快乐的学习者
我们班的学生在五年级学习阶段,作文和阅读特别成问题,作文抓不住典型事例,语言平淡乏味,每次作文都敷衍了事。而阅读方面更是存在问题,每次在谈句子的理解时,只能肤浅的回答到表面意思,不能理解问题的深层含义,每次都反复强调写作手法,反复强调解题方法,都无济于事,面对学生的困惑我也困惑了,请教学校的前辈,他们建议我多读读《新课程标准》,相信会有所领悟的,我半信半疑的求教《新课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学生读的书太少,自然而然自身感知能力就差,也就是作文没有新意,阅读跟不上一系列关系的所在了。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我就针对我们班的学情作了以下的安排:每人每天书包里面要保证一本内容向上的课外书,每周要保证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每读一本书后到老师处登记,读到相应的数目,老师给予奖励。平时,我也在空闲时,拿上一本名著陪着他们看书,渐渐的,学生的读书热情升温了,现在,我们班到处都能看到同学看书的影子,孩子们走在一起谈论的也是都看了什么书,都有什么收获。真的很奇怪,学生的成绩真的在提高,领悟力强了,作文也是稳定上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综合素质高,,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想学,爱学,愿学的情绪,多读书,多读课外书,多读有意义的课外书,多读能增长见识的课外书。并保证读书时间。学生只要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随着知识的丰富,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有说,敢问,有问,敢辩,会辩,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使学生主动求学的欲望高涨。
二、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挥洒自信的光彩。
新课程让教师尊重、赞赏学生,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找回自信。记得在听我们学校一位低年级老师的随堂课时,老师在引导学生带感情品读课文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选择段落朗读,点起了班上一位沉默寡言的小女孩。小女孩红着脸站起来半天都没吐出一个字,教师微笑着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引导:“孩子,你肯定行,老师跟你一起读,好吗?”“你先试试,轻轻地读给老师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点,同学们就都听见了。”“老师就知道你肯定行,这不,读得多流利、多响亮啊!”一步步的引导,小女孩终于战胜了害怕的心理,流利地朗读了课文。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小女孩满脸欣喜地坐下了。可以说这一堂课教师上得非常成功。因为他完成的不仅是教学上的任务,更挖掘出小女孩的自信。相信这一堂课,在小女孩的心中,将具有非凡的意义。
所以,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孩子性格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施教,让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三、营造浪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其中。
因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学情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的,教学方法也应随机应变。例如,教师借助多媒体图片和音乐,渲染气氛,再加上表情朗读和精彩描述唤起了学生的想像与情感共鸣,此时若能进一步设疑激思,学生的形象思维便不知不觉向抽象思维转移,引发对深层内容的思考。我在教学《体育颂》开课引入时,我运用的截取了奥运会的精彩片断,配上了奥运会的主题曲《you and me》的课件,空灵的音乐配上唯美的画面,强震撼的视听觉效果,学生仿佛又身临其境到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教室里的学生情绪极度热情,特别是看到男女乒乓球队都获得团体冠军,男女体操都获得团体冠军的图片时,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学生的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朗读中,学生始终保持着那一份激情,对体育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整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异常的出色,学生格外的喜欢上了这篇课文。
这次无意的尝试,让我尝到了甜头,学生在感悟中共享思维的欢乐,形成了疏密相间、浓淡相宜、张弛相依的教学节奏。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转化为无限的精神力量。
如果想要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做轻松自如地驾御课堂的老师,那么每堂课一定要备得充分,在反复研读教材后,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再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传授知识,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恰到好处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在师生双边交流、在学生答与辩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目的。我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容易沉不住气,在学生回答不上来问题时,往往不自觉地就会把所备的内容一股脑地硬塞给学生,这样一节课下来虽讲了不少,但重点不突出,学生方面收效甚微。因此我觉得以后对于课堂教学还需要不断地通过反复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摸索出真正适应新课标要求,也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标,相信有了你正确的引导,我的教学才能更加成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通过新教学的实践,我越来越感受到新课程改革为学生为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学生的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让自己的工作紧跟上时代的步伐。
新课改-走进新课程教师节演讲稿
发表时间:2006-09-11 点击次数  348 次
带着岁月的痕迹,带着收获的喜悦,我从课程改革的年轮中走来了。回首课改路,那600多个日日夜夜的迷茫与苦恼、冲动与理智、辛劳与收获,令我百感交集。
当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的潮头涌来时,我有幸成了学校的第一批弄潮儿。回想两年前,当自己带着贫乏的知识和经验真正置身于课改大潮,一切都感到新鲜,同时又是无知得措手不及,我就像一株久旱的枯草贪婪地吮吸着课改的甘霖。曾以为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正被重新审视,未曾听过见过的名词理念却急风骤雨扑面而来,看似异常活跃实则闹哄哄的课堂,备受瞩目却不尽人意的学习成绩,新与旧的交溶,进与退的交锋,机遇与挑战的同存,这一切的一切引人思索,撼人心魄,是固步自封还是乘风破浪?一时之间,竞有些不知所措了。
然而,课改教人深思,实验催人奋进。当我迷惘、困惑时,是研读实验书籍、网上浏览交流、撰写案例反思让我不断更新观念,从容面对实验问题,并竭力寻找解决方法,坚定前行的脚步。而当众人高呼“孤馆闭春寒”“一笔定乾坤”的年代已远去时,是听课研讨、培训交流让我知道自己并非孤家寡人,孤掌难鸣,一同站在课改这条战线上的还有那么多可敬的领导、可爱的同事,我们一同奋进,将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记得,我非常精心地准备了一堂研讨课,想把我所学到的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让老师们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可学生们都“不配合”,孩子们都被我设计的那些热闹的游戏吸引住,只顾自己玩去了,我只好费力的把课文讲完,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领导和老师们的评价是:“你还是老调重弹”;“你没能做到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你眼中只有教材,没有学生”……在这“出师不利”之时,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特别是王校长的一句话让我如梦初醒:“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你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在刘副校长的指导点拨下,在和教研组同事们的讨论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我一方面加强学习,一方面努力实践。课堂上,我努力转变教师角色,蹲下身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学生;我也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在如何为每个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探索。学生们“活”起来了,课堂里充满着浓浓的学习气氛: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老师,我们最喜欢学习了!” ……一句句的话语激励着我和学生们不断地成长。此后我上的几节研讨课,其质量比以前有了提高,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如果说领导英明的决策、同事们真诚的关切是课改路上的指明灯,那么来自学生奇妙的童真心声和那真诚的情意则是我不懈探索实验的动力和源泉。“陈老师,你今天穿的裙子真漂亮,讲的故事也好听!”下课后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对我这样说,顿时,我的心中装满了满足与甜蜜。“老师,我能编儿歌让大家很快记住‘闯’这个字。小马小马真可爱,蹦蹦跳跳真灵活,闯进人家真厉害,吓得人家跑得快!”这儿歌编得真是绝啊。我不禁在心里暗自赞叹起来!老师们,你有多久没有听到过这天赖般的心语了?你有多久没有聆听过花开的声音了?是新课程,是新课程让我们走进了这片莺飞燕舞的广阔天地,是新课程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明天繁花似锦的希望。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教学中我们一起体验着创新的快乐,一起畅游知识的海洋;交流中我们一起用爱编织希望、用心装载歌声。
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我将继续投入到课改的伟大实践,接受课改的严峻挑战,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丰富自我,与新课程共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改之路漫漫兮,吾辈需努力。我们在探索课改的奥秘,我们在开辟课改的航道,我们在寻找课改的真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让《新课程标准》走进心灵、撞击心扉。我们在浇灌课改实验之花,我们将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新课改伴我成长
桑植一中 熊虎 (联系电话:13974406233)
回顾自己成长的足迹,我没有更多的经验可言,只是个人点滴事例的积累。是新课程改革的东风给了我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是领导的关注及同仁们的关心给了我探讨的勇气。诸多的失误和挫折,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坚定了成长的信心。没有那些名师的典型经历,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了一些自己应该干的事;没有很全面的素质,只是用学习、交流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己的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用“心”做事,用“情” 感人,为人师表,不断学习,不断超越是我不渝的追求。
一、 超越自我,高扬成长的风帆 。
一次次的失败让我的信心流失,自卑在肆无忌惮地生长,庆幸的是我一直没有丢失上进心,慢慢地把握住了自我,超越了自我。10多年如一日的起早贪黑,奔波运动场上,学生劳累时,我安慰他们;学生灰心时,我激励他们;学生受挫时,我用爱心感化他们。作为一名不甘于落后的教师,我并没有奢求成为名师,但我想充分发挥自己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记得前几年,我学写论文,但不知怎么发表,便经常与大学教授联系,咨询相干问题,寻找多种途径,最后写出了第一篇论文,并获得省三等奖,我就是从这里起步,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有《边远山区如何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谈微》、《体育差生的心理规律探讨》均获国家级二等奖;《导游式体育教案》获国家级一等奖;《体训激励“六字法”》一文获国家级二等奖;《山区学校体育走向的谈微》获省级一等奖;《浅析决定初三体育会考成绩的因素》一文发表在《湖南教师优秀论文汇编》中,并评为省二等奖;《体育差生的心理规律探讨》一文刊登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上;《“减负”带给学校体育的思考》一文刊登在“怀化学院教育研究”上;《浅析中学体育教师素质及培养》一文刊登在“怀化学院学报”上;《体育活动课谈微》一文刊登在张家界日报上;《体训激励“六字法”》一文刊登在《中外教学研究》杂志上。《体育促校风,校风见质量》、《贫困山区问题多   多媒体教学效果好》、《浅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体育教学与家庭教育的关系》等十多篇论文获市县一、二等奖;所编教案《跳远》获市一等奖。《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性研究》课题获国家级二等奖;德育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在省教育厅立项,并获市级优秀课题奖;《对我县学校体育的困惑及发展方略的研究》课题在省体育骨干班立项。我觉得是我的上进心,让我抓住了这次机会,让我看到了原来我也能创造出超越自我的价值,使我扬起了成长的风帆。
二、不断学习,夯实成长的基础。
(1) 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我从专科毕业参加工作开始,就想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于是就寻找各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我参加了本科函授学习,后来又进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凡是各级举办的各种讲座和培训,有机会的话,我都会参加。用成功人的经验指导我的工作,避免走弯路,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给我帮助最大的是半年的省体育骨干班培训学习,在那里学会了怎么搞科研,怎么让自己很快的成熟,把自己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都一一请教专家教授,给我分析问题的关键,寻找解决的途径,指明前进的方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获得湖南省骨干教师和湖南省优秀教师称号。
(2)在实践中向同事学习
从书本中学习,向同事学习,利用网络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学生学习,我不敢懈怠。我开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形成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记得第一次参加田径运动会,几个人分析战况,寻找战机,七嘴八舌,谈论得热火朝天,商讨制定出方案,最后赢战对方。在与同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同事知识面广、观点新颖,并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从他们的体会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新东西。我有时也看一些教学刊物或浏览相关网页,从别人的教学经验中汲取营养。比如我在搞训练时,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让他们帮我指点,从每个人的指点中,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也许是我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他们,每次我请教他们时,他们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我。我的心中常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压力,这种压力,催生了我不断求学的动力。以前的学习是为了应对新课改各种活动的需要,现在的学习是我成长的必需。
三、课堂教学,坚守成长的主阵地。
我从第一节课开始,就是认认真真的备课、上课的,并且主动要求有经验的老教师听课、评课,从中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看清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法。经常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领悟到他们之所以成长为优秀教师,就在于他们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深入研究。一堂公开课或示范课工作量是很大的,不仅要详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准备和学生现在的需求,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组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等等,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最后才能确定整体的教学方案。这一过程,就是一个科研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课题。
在我成长道路上,汗水换回了喜悦。我所带的运动队,多次获得全县第一名,全市前三强,也有队员获得省运会单项亚军,并向高校输送专业生近30人,多次走上县、市级优质课的讲台,并获得好的成绩。这一切得益于我平时课堂教学与专业训练的实践与积累。新教改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也正在努力抓住教材中的思维空白,引发学生创新思维,满足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倾情管理,走好成功的每一步。
作为学校管理人员(政教主任),能大胆地开展工作,并认真负责。曾组织过许多有意义的德育活动,如:元旦晚会、歌咏比赛、主题征文赛、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文学之旅”夏令营、主题讲座、野营、重走长征路等。善动脑筋,制订各种制度和评估方案来激励班级管理工作。良好的管理出效率,在担任保卫股长期间,学校综治工作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单位;在担任政工主任期间,学校德育工作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县级先进单位,并承办德育现场会;在分管关协工作期间,学校关协工作被评为省级优秀家长学校和市、县级先进单位,并承办关协现场会;我所分管的初三年级在2002届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中获全县第一名;所分管的初三年级在2003届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价中获全县第二名。在管理中,我明白了要用科研的眼光探究管理细节,要具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和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课改,不仅有艰辛和挫折,更有欢笑与成功。如今,我决心在课改实验的熔炉里,自觉磨炼自己,与新课改同成长;用微笑对待生活,为教育事业付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改伴我成长
听市教研院高爱玲老师讲座感悟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同时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语文,感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语文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给学生展示成果的舞台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我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善于表演的同学,可将文中的精彩片断改编成小品,举行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心思细腻,不善言辞的同学可写探究报告,心得体会;善于辞令的同学可进行辩论,以展示思想。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么,就让我们给学生一个探究的天空,让他们用“探究”这一支点去“撬起”整个知识王国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课改
编辑本段什么是新课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编辑本段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   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自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
编辑本段新课改要改什么?
人们常常以为课程改革就是改换教材,这是不正确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各地用的课本是不完全一样的;老师上课不是“紧扣教科书”了;学生的“问题”多起来了;“中考”改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了;高中录取不是只看分数了。
编辑本段目前有哪些突出变化?
  
从长远看,这一轮高中课改对传统高中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推倒重来”,需要的是看准方向和坚定信念。   高中新课改“最要害”的变化是学生自主选课。也就是说,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课程选择权”,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为了有利于学生选课,教育部把高中课程分为8大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学(包括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一部分);技术(包括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艺术(包括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学生只要“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至于在一个领域内学哪门课,学生可以选择,比如可以选语文而不选外语。   新课程还将同一学科的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教科书也按模块编写,一般一个模块36学时、2个学分。学生选思想政治,还可进一步选《经济学常识》模块,或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及其他模块。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其实也是为了与学生选课相适应。
编辑本段新课改最难的地方在哪里?
学生自主选课,这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这其中,有高中学生自身的问题,比如高中生对社会的了解不深,人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不知道自己今后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也就不知道该选什么课;有家长的问题,家长期望的未必是孩子喜欢的,选课时听谁的?有学校的问题,学生想选的课,学校的师资、设备、场地等都能满足吗?还有社会的问题,相对统一的高考,就业形势的严峻,无法让我们“想干啥就干啥”。   所以,新课改的方向是对的,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但在短期内完全“达标”是不现实的,说“课程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有道理的。   就目前而言,我们应当积极去做的是:让学生尝试着按自己的意愿选课,学校要探索有利于学生选课的“走班制”教学模式,《通用技术》课程要认真开起来,综合实践活动要落到实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要做好并发挥作用,这几个方面可以说是衡量新课改到底有没有真正启动的主要标志。
编辑本段师生关系是否有所变化?
10到12人 配备一导师   课改后,高二第一个学段学完,新生将逐渐接触选修课学习,这也是他们和之前学生最本质的区别。今后高中每10个到12个学生将配备一名专门导师,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发展方向、选修课程。   今后的高中学习将重点培养学生志向和愿望、公民意识、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等六方面的能力。在三年8大领域15个科目的学习中,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分别选择文理、艺术类、研究类或技术类模块的学习。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将由学生和导师、家长共同研究决定。
编辑本段学生没考过能否重修?
可补考重修   在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学生选修课程比例只占总课程的1/5。但选修课开始后,由于学生可在每个学习科目中选择不同的模块,因此传统的行政班将在选课制下被打破。选课后,学生将在不同模块学习中形成新的班级,也就是“跑班”上课。因此,今后每名高中生将拥有自己的个性课表。   三年的学习中,学生必修和选修课程累加学分不低于144分方可毕业。目前一个模块学习为36学时,共两学分。如果学生在某学分考试中没有通过,可参加补考。补考不过则进入学分重修环节。   目前针对高中课改后的会考制度正在研制中。今后的高中生,将通过会考、学分修习和综合素质评价得到整个高中学习的总成绩。
编辑本段教材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以北京市举例),目前全市各区县使用的教材已基本确定,除政治、化学和体育全市采用统一教材外,其他科目均有两套教材,各区县根据安排选用指定的一套教材。北京市高中课改选用的教材多数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北京出版社、北师大出版社、地图出版社、岳麓书社等出版的教材也入选了此次高中课改。   课改后学生教材也将按模块进行设置,因此部分学科教材数目相比以往有所增加,但“学生实际修习内容总量和过去比变化不大。”过去学生教材以学期为基础,课改后一个学期等同于两个模块的教学时间。   本市高中以往教材是在近代科学基础上形成的,但随着时代发展课改教材增加了大量的现当代知识内容。“教材选择和结构设置,更倾向于时代性,使学生的学习适应社会发展。”   语文教材的新变化:网络语言进入语文书   北京高中语文课改选用的教材包括北京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两种。其中,东城、西城、朝阳、石景山、门头沟、顺义、昌平、延庆、平谷9区县语文将选用北京版新教材,崇文、宣武、海淀、丰台、房山、燕山、密云、怀柔、大兴、通州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教材。   北京版新语文教材变化: 作为北京版语文课改教材编委之一,北京市东城区语文特级教师薛川东介绍,北师大岑运强教授写的《新鲜的网络语言》首次将当代著作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学生们将在语文书中见到“:-)”、“:-(”等熟悉的网络符号。   课程改革后如果学生要参加高考,要学完9本语文,至少修完18个语文学分。必修系列的教材编写以“文体阅读”为线索,而选修系列则根据“专题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在高三继续学习自由选修模块,包括“交际语言应用”、“通俗文学”等。   人教版新语文教材变化: 与过去的语文教材相比,人教版新教材撤掉了一些说教性的文章,更加强调了新收入作品的文学性。为配合高中课改,人教版教材将给学生配发辅助光盘和参考书。光盘与课本同步,介绍每篇文章的背景、作者等内容。参考书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海淀部分语文教师认为,人教版课改教材将过去3年要讲的内容,压缩到1年半讲完,因此普遍感觉教学“密度”加大。
编辑本段课改是否增加学习难度?
新的高中课程中,学生将通过8个大类的学习领域修完144个学分,并通过高中会考,才能毕业。而与以往高中分为期中、期末考试不同,今后每学期考试次数将根据学生本学期研修的模块数量而定。   新课改将原有高中课程分成8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又划分若干模块,今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将从以学期为单位转变成以模块为单位,这将使老师面临很大压力。   “按模块时间安排,则现在的教学紧迫度将会增加。”模块教学也将增加学生的考试次数。但为避免学生因节奏过快造成的学历疏漏,在高中模块教学中,部分学习内容难度将略有下降。
扁舟之行
胶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于萍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虽然我是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人,第一次触摸教材,但我所执教的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且2004年春天在我实习期间,也接触到江苏版本的新课改实验教科书,还看过北师大版本的新课改实验教科书,另外,自己也听过一些“学习新课改,体现新课改,实现新课改”的公开课,对于一些书籍,也稍有接触。仅凭这一些,我想简单说说我的感受和体会。
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所学内容就在自己身边,内容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激活课堂。
新课改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新课改提倡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运用生活,引入正题。
直观形象,从游戏突破。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喜欢就是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所谓的“我听说的,我记住了;我看到的,我明白了;我做过的,我学会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与新课改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次特别的启示。人生中有太多的第一次,而能让自身怦然心动的又有几回?我想我会以此为起点,借此契机,不断地提高自身,虚心地请教别人,努力地走近小学生,及时有效地汲取新的信息,准确地应用于实际当中,不断地改善、改观教学活动。
一轮又一轮的新课改纷沓而至,让我们措手不及,更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不断充电”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习惯。“新生力军”已经不再是一个受年龄约束的名词,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
俗话说得好:“年轻的心不会衰老”。一颗热情之心,执著之心,奉献之心与追求之心——只要你有,我想,单凭我们自身,就会不断开发出新的生力军,是整个教育活动始终生机勃勃,更上一层楼。
“翩翩一叶扁舟,载不动许多愁,双肩扛起的是数不尽的忧”。在此时此刻,“受益非浅”似乎也加快了回味的脚步。与网络时代同步的四字语也应该是“顺息万变”。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只有本着“辞旧迎新”恰如其分地去提升自我,表现自我,为了整个教育的更上一层楼而迈出扎实的一个台阶。
把教师比作园丁,辛勤地培养祖国的花朵;把教师比作蜡烛,毫无怨言的牺牲自我而照亮别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的评价。如今,沐浴在新世纪的曙光下,练就一份新颖的心情。电脑上有一种叫作“刷新”的操作,我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坚持“取其精华,剔之糟粕”的原则下,不断的进行“自我刷新”。今时今日,我也流行一回,自比刚刚起航的一叶扁舟。
的确,我是在试航,然而既然站在了三尺讲台之上,就应该做好了一系列的准备。“人无十全之人,天无绝人之路”,此时此刻,自己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调节心态。继而回响心底的那段音符——在“学习新课改,体现新课改,实现新课改”的波澜汹涌之中,我要一如既往地进行我的扁舟之旅:载着一个个充满色彩的小生灵远航于蔚蓝的大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