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男主角虐身电视剧:国际理解主义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1:28:47
  

国际理解主义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

《教师·理论研究》2010年第1期    作者:周继文  一、国际理解主义在基础教育中的探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下,国际关系从竞争、冲突走向了一个竞争、共存与合作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相互依存和文化相对论是这一阶段国际关系的理论描述,反映在教育领域则形成了国际理解主义教育。其实质和核心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增进教育国际化,促成相互交流与合作。我国也十分重视国际理解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中,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1.在各级、各层次的学校普遍推广外语教学
  为了推进学生未来的国际交流能力,我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外语教学。现在,各地中小学均已开设外语课程,树立了外语教学要从娃娃抓起的观念,作为必修科目,外语课程被列入了中小学教学大纲,并且成为了升学考试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外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仅注意培养学生传统的书写能力,还十分重视训练他们的外语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外语交流能力。
  2.开设国际热点问题探究课,加强国际公民意识教育
  了解世界文化不仅仅是意味着掌握国外的语言文字,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国际意识、国际精神,能够从全人类的利益、观念出发来考虑问题,关注和宽容他国文化。如今,我国在中小学普遍加强了这种国际意识、国际精神的教育,教育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认识我们的地球,从小就树立“地球村”“世界公民”的观念,学会和平共处、团结协作、宽容理解。但是在国际理解教育实践中,总有部分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希望把他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之上。这样,所谓“灌输式”的国际理解教育就形成了,它其实是一种变相式的霸权主义,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理解教育。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人类目前正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已远远超出了某个人乃至某个国家的能力范围,这些挑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想要解决,则必须共同推进全球合作的精神,做到相互理解。因此,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理解教育,即“对话式”的国际理解教育,是我们解决全球问题所必须依赖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国际理解教育的转变
  
  那么,在基础教育中,从“灌输式”国际理解教育向“对话式”国际理解教育,又该如何转变呢?
  1.加强地理、历史教学
  客观的地理教学,可以消除学生自我中心感,增强相互依赖和团结的意识,使得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与对主权的尊重相互协调。引导学生去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理解人类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并为了让世界上的资源能被用于改善人类生存的条件,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必须解决的问题,培养其国际意识。在历史教学中应把本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要关注重大历史事件,还要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在描述本国历史和其他国家历史时,尽可能遵循客观的原则,不含任何个人偏见,尊重和理解不同的观点,并与现代历史学术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应特别关注为人权,包括为民族的自由和社会公正而进行斗争的历史;关注那些改善人类福利的国际合作机构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伟大人们的工作、成就和对人类的贡献。
  2.加强外语教学
  在外语教学中应加强阅读能力、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的教学,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能较快、较好地获得国外最新信息,了解他国人民所处的地理、社会环境,能用外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需要,在各项涉外活动中轻松应对。在外语教学中还应营造一种有助于理解该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学习氛围,以及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使学校成为实践宽容、理解的理想场所。经常采用讨论、座谈、参观、访问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处理好外语教学中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
  在基础教育中贯穿国际理解主义必然使得我们的教育国际化,但这并不能以牺牲我们本民族的社会、历史、文化为条件。我们需要积极开展教育的国际性合作与交流,但是又要谨防国际理解主义中的霸权主义倾向,不能坐在国内静等国外教育思想、理念地输入,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学习国外那些已经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支持在国内实行国际理解主义的试验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中建主译.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张崇善.当代世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3(5).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