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跃堂散打泰拳馆:在反思中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25:01

在反思中成长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反思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第二节。本节课从知识结构来看,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在已获得一定的探究方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它揭示了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从思想方法上看,教材在编写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老教材不同的是,这节课的知识点减少了,原来老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如“两圆相切时,切点必在连心线上”、“两圆相交时,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等内容只安排在了课后的《读一读》中。从课时的安排上,这里只安排了一节课。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很重要,也较难理解。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本节课根据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我采用启发式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观察、讨论、归纳等方法,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基本的教学程序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启发诱导、实际应用—反馈信息、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方面。

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在音乐中感受数学美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随后提出问题: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图片中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一一找出了各种位置关系,这是我又提出谁能把你看到的位置关系用你手中的两圆贴到黑板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从而完成了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初步认识。在这一环节中,由欣赏---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很好。

接着,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固定一个圆,移动另一个圆,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功能,让学生观察随着两圆位置关系的变化,两圆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之间的数量关系。由于图片的动态感,学生观察的很认真。

这是我提出: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r,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d,当两圆外切时,dRr有怎样的关系?反过来,dRr满足这样的关系时,两圆一定外切吗?根据学生的回答 ,发现他们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为此我安排了分小组讨论这一环节,通过5分钟后各小组代表展示的结果,发现两圆相交时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的难点,与课前的预设相吻合。我决定采取讲解的方式,正在这时朱贵友同学,突然站起来说:“我来解释”,我很惊讶,抱着怀疑的态度把机会给了他,这位同学从运动的观点,阐述了当两圆外切时,d= r1+r2;所以当两圆相交时,圆心距d就小于r1+r2;而两圆内切时,d= r1-r2,所以两圆相交时,d就大于r1-r2。在他解释原因时,我用几何画板同时加以动态演示,其他所有同学也都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紧接着靳贵争同学通过构造三角形,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验证了r1-r2<d<r1+r2。两位同学既完整又精彩的发言,不但让我感到意外,也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本环节也成了这节课的亮点。

但是,在例1教学中,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到位,没有理解编者的意图。例1中的三个小问题,其中(2)和(3)是同样类型的问题,与(1)所考查的不一样,但课上,我只研究了第(1)问,而(2)和(3)让学生自己练习,导致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有疑问。

总之,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知识的获取,靠的不是老师的讲授,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起好“导”的作用,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其闪光的思想火花给予鼓励;选题上尽可能多的覆盖课本知识点,即注重题目典型性、多样性,又着眼实用性、开放性,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