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辽子和黑人种子:毛泽东一生中的“三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1:34

 

    毛泽东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胸怀博大,慈善质朴,善良和坚定一样鲜明,悲悯和勇敢一样强烈。他从不知畏惧为何物,既有“五不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有“三怕”。

    一怕泪。1948年5月,在东渡黄河后的一天,毛泽东乘吉普车,由城南庄去西柏坡。当行到平山县大路上的一个村头附近,发现有个八九岁的小女孩躺在路边茅草上,身边坐着一个30多岁的农村妇女。那女孩双眼紧闭,鼻子里不时地往外流血,奄奄一息。 “停车!”毛泽东突然叫道,第一个跳下车,大步走到孩子身边,安排随行医生马上抢救孩子,将那支珍藏很久没舍得用的盘尼西林用给了生病的孩子。那时候抗生素是很稀有的,所以很显特效。工夫不大,孩子忽然抬起眼皮,轻悠悠地叫了一声:“娘”!那女人呆呆地睁大了眼,泪水哗哗地往下流。忽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叫着:“菩萨啊,救命的菩萨啊!”毛泽东两眼泪花迷离,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忙转身吩咐医生:你用后面那辆车送这母女回家吧。再观察一下,孩子没事了你再回来。后来,每当谈到那个孩子和流泪的母亲,毛泽东眼圈总要泛红:也不知道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把她带来治疗一段就好了。

    二怕血。刚进北平,一天,毛泽东开会回来,刚下车,正有几名警卫干部打了麻雀回来,他们枪法好,打了很多,拴成一串,兴高采烈地走过来。毛泽东听到喧笑声,朝那边望了一眼,只是随便望了一眼,突然停住了脚步。那几名警卫干部见到毛泽东,礼貌地停止喧华,放慢脚步。毛泽东眉梢抖动了一下,渐渐皱拢,习惯地吮吮下唇,问:“你们拿的什么呀?”“打了几只家雀。”一个人将那串麻雀举向毛泽东,这样可以清清楚楚看到鸟羽上沾满的鲜血,甚至有一滴血被甩了出来,滴落到毛泽东脚下。毛泽东显出大不忍的悲戚神色,退了半步,突然以手遮脸,喊起来:“拿走,拿开!我不要看。”那人吓得赶紧将滴血的麻雀藏到身后。“谁叫你们打的?”毛泽东皱紧眉头责问道,“它们也是生命么,麻雀也是有生命的么!它们活得高高兴兴的,你们就忍心把它们都打死了?招你们了惹你们了?”几个人无言以对。毛泽东以命令的口吻说:“以后不许打,任何人不许打!”

    三怕喊饶命。陕北时期,是革命斗争生活最艰苦的年代,有名警卫战士受不了苦逃跑了。警卫战士逃跑不同于一般作战部队的逃兵,知道不少秘密。警卫部队立即调动人马追捕,终于将那名逃兵捉住,捆了回来。 “揍那个龟儿子!”“毙了狗日的!”愤怒的吵叫惊动了毛泽东,他走出窑洞,看到了押过来的逃兵。那逃兵年纪不大,当一听到喊要枪毙,一下子哇哇地哭叫起来:“饶命,饶命,饶命呀!我不是投敌呀,我实在是想家啊,求求你们饶我一命吧!”毛泽东目睹这个不是投敌的小逃兵被抓回来的惨样,竟悲怜地皱起眉头,扬起一只手喊:放了放了,快放了他! “孩子小,刚参加革命,没吃过苦,受不了罪,想家。你再关他他不是更想家了?他又不是叛变投降,他就是小么。快放了,多做点好吃的就少想点家,听见没有?”于是,这名逃兵被放了。不但没受任何处罚,反而连吃几天小灶,当然,这名警卫战士再也不曾逃跑。

以上“三怕”,幷不是毛泽东胆小懦弱,而是其宽仁慈善,心里装着百姓,时时处处为劳苦大众着想,彰显了他的“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是做人和执政的大智慧。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法国前司法部长皮埃尔.梅埃涅里曾说过:“恐惧是理智的开端。”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只有官有所畏,才能官有所为、业有所成。执政兴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愿各级领导从毛泽东“三怕”的故事中受到感召。(源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