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色阁 色中阁 秀色阁:TuGus--途加网--创新型的写作手法,深度剖析敏感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9:41:33
创新型的写作手法,深度剖析敏感话题

《谁在剥削你》凭什么值200万?
最近,有一本图书引起了出版界的关注,更引起了广大写手的关注,那就是《谁在剥削你》。据有关报道,该主体部分仅仅5万字,200万元版权,每个字高达40元。
是什么样一本书,如此值钱?$ 抱着这一疑问,笔者开始寻找这本书,先是在网上搜索,找到一些网站在连载,但均未连载完。经过几番周折,联系上了本书作者邱庆剑先生,但邱先生表示版权已经出售,书稿对外提供,需经购买方同意。为此,我又通过努力,找到了该书版权的购买方成都耕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算从该公司拿到了一份打印的书稿。
拿在手里,笔者真怀疑它的份量,的确,字数不多,主体部分不会超过5万字,全书加上附录等内容,也只有几万字。职场励志图书,我接触不少,谈借口、谈忠诚、谈敬业,多如牛毛。我以为,《谁能“剥削”你》也是那样一本书。但初看该书体例,却让我感觉耳目一新。该书采取的是“职场小说+理论分析+方法指导+情景剧本”的形式,首先从形式就让我决心看下去。全书包括四个部分内容,这里做个简单介绍。
职场小说
第一部分也就是第一章,是题目为《门槛:一个关于剥削的故事》。
据作者在书中介绍,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以“盗窃案现场的玉佩”开篇,读起来有点像侦探小说,颇为有趣。故事讲述了三个主要人物。一个叫金明,他长期以来认为老板在剥削员工,为了避免受剥削,他不敢努力工作,结果,他一事无成,生活非常艰难。另一个叫秦奋,他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是一种价值分配关系。老板和员工都在参与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然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在这一观念的支配下,他努力工作,最终成为年薪百万年职业经理人。第三个人叫钟诚,他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是劳动力交换关系,员工出售劳动力,老板购买劳动力,作为劳动力供应商,员工应该提供最优质的劳动,那就是敬业、勤奋和忠诚,同时,要和“客户”即企业一同成长,才能够职业常青。钟诚最后成为了一家集团公司的老板,创立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这个故事从盗窃案展开,层层深入,将理论融于故事当中,讲述三个人的成长经历。盗窃案是金明制造的,而被盗方恰是钟诚的公司,金明在盗窃过程中,误将钟诚公司的会计杀死,将保安杀伤。为了让金明来投案自首,钟诚坚持寻找金明。故事的高潮在金明和钟诚面对面的场景中,金明拒绝投案,最后选择了服毒自杀。
阅读之余,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深刻,三个人物,代表了职业场上的三个群体:失败的小职员,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老板。在读这个故事之前,我的心态和故事的金明是一样的,认为老板是剥削者,但在阅读之后,我的意识变化了,原来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关系,还至少有两种新的解读。故事取名为“门槛”,极具像征意义,“剥削”两个字就是很多人心中的门槛,因为翻不过去,心态无法阳光,进而找不到职业方向,最终在职业路上一败涂地。
在读了这第一部分后,我感觉到了该书的份量。的确,有史以来,还没有任何一本书如此解读“剥削”两个字,而且是如此生动形象地解读。在我们厌了职场励志千篇一律的口号式行文,该书让我们深感新颖。
二、励志短文

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部分,包括四章,应该就是该书的主体部分了。章目分别是“老板在剥削你吗——价值分配理论(上)”、“你在剥削老板吗——价值分配理论(下)”、“劳动交换,依然敬业——劳动力交换理论”和“抛弃‘剥削’观念,找回工作激情”。在这些章节中,作者回答了很多职场人士关系的甚至较为敏感的话题。现选择几个来看看。
老板为什么要参与分配?”


在扛着“剥削”观念的人看来,老板是不应该参与分配的,因为老板没有劳动。老板如果参与了分配,就是剥削。《谁在剥削你》一书认为,老板和员工是共同创造劳动成果,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作者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老板为什么要参与分配”:
第一方面,老板和员工一样,也是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赋予的角色不一样。从剥削的定义来看,只有那些不劳而获的人,才是剥削者。
第二方面,老板付出劳动的同时,还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老板投资一个企业,可能把全部的家当都要押上。如果这个企业垮了,员工失去的,不过是一份工作,老板失去的,却是多年的辛勤积累。员工丢了工作后,可以很快在另一家单位找到工作,而老板破产了,要再成为老板,就不容易了。在中国,轰轰烈烈地倒下,又轰轰烈烈地站起来的人,目前还只有史玉柱一个人。更多的人,却永远地出局了。
第三方面,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资本是有成本的。只要资本存在,资本就有成本,如果是借来的,就要支付利息,如果是自有资本,就有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可能损失的利益。老板把资本投到企业来,放弃了存进银行所能够带来的利息,这个利息就是机会成本,放弃了拿去炒房炒股所能赚取的收益,这个收益就是机会成本。有成本,当然就得用收益来弥补。老板把钱投到企业来了,当然得由企业赚的钱来弥补。投资和借债不一样,借款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开支,是在给国家缴纳所得税之前,就支付了。但投资的回报即利润,必须是在支付借款利息、流转税和员工工资,并向国家缴纳所得税(税前利润的25%)和个人所得税(分红额的20%)之后,才能够支付的。资本是老板的私有财产,如果不让资本所有者即老板参与分配,他何必把钱投到企业来呢?还不如存在银行里去,定期获取利息,既没有压力又更有保障。

2.“为什么不给你多分配点?”
这个问题,真是提到员工们心里去了。对啊,如果你没有剥削我们,那你多给我们一点啊。《谁在剥削你》一书是这样分析的,商品的价值,一方面取决于商品本身,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劳动力也是商品,其价值同样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成本过高和过低,市场都会干预,过高的话,企业承受不了,最终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淘汰出局,过低的话,就招不到人。除了劳动力商品外,普通商品,以及企业利润,都是受市场规律调节的,在企业创造的价值当中,员工分多少,老板分多少,供应商占有多少,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说了算。

老板为什么分那么多?”


这也是一个极其敏感的问题,对啊,都是劳动者,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老板凭什么拿那么多啊?《谁在剥削你》一书采用真实的企业数据,通过人均工资和人均利润对比,得出结论,在大多数企业里,人均工资高于人均利润,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创造的价值当中,自己拿的通常比老板或企业分走的要多。该书从四个方面回答了老板为什么分得多:第一,多与少,取决于怎么看。从绝对数来看是很多,从相对数来看就可能不多;如果企业亏损,就不是多,而是负数了。第二,老板为全体员工提供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他同每一个员工之间都存在分配关系,他从每一个员工创造的价值中分取一部分,累加起来就多了。第三,老板要为企业存续、发展负责,要为全体员工的饭碗负责,他分得多是有其必要性的。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来看,老板提供的要素,比员工提供的多。员工提供的只是劳动,老板除了提供劳动外,还提供资本、技术、管理等。每一个生产要素都要按贡献参与分配,要素多,分得就多,要素贡献大,分得也多。

4.“你的薪水来自哪里?
这是涉及到每一个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谁在剥削你》分两步来分析这个问题。第一步,分析薪水在哪里列支。薪水是在成本中列支,而不是在利润中列支,因此,一个企业,无论它有没有利润,都得开工资,这就保证了员工工作了,就有回报。第二步,分析薪水的来源。根据资本论中的著名公司W=C+V+M(W代表商品价值,C是转移来的成本即供应商的利益,C为劳动力成本即员工的利益,M为剩余价值即老板利益),无论C、V还是M,都来自于W,即来自于大家共同创造的价值。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员工和老板是利益共同体,只有在把共同的W做大,才可能让V或M更大。
“你和老板,谁的收益更有保障?”

在通常看来,在劳资双方中,劳方处于弱势。但看了《谁在剥削你》这本书后,我们却发现,劳方即员工的收益,比老板的更有保障。首先,员工利益有劳动法规的保障,干了活拿不到钱,可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第二,从会计核算角度看,员工的薪水是税前列支,计入成本,老板的分红是税后,在利润中列支。无论有无利润,员工的薪水都是要发放的。第三,从清偿债务角度来看,当企业陷入困境,需要全面清偿债务时,按相关法规,首先是保证员工的薪水、保险金,其次是国家税款和供应商的货款。第三,当企业破产,进行剩余财产清算时,第一步支付员工薪水和劳动保险、各项补偿金等,如果还有剩余,第二步是缴纳国家的各项税款,第三步是按比例公平支付各位供应商及其他债权人的款项。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员工的收益都比老板的收益更有保障。


“什么样的老板在剥削员工?”

看到上面这些分析,我们会产生一种错觉:作者在否定剥削的存在。事实上,作者却旗帜鲜明地说,在当今中国,剥削依然是存在的。书中列举了几种典型的剥削:一是开血汗工厂的老板。在这些血汗工厂里,员工就如同现代包身工。比如,曾经被媒体报道过的黑煤矿,从外地绑架或拐骗未成年儿童给他们挖煤炭,不仅不给工资,连一顿饱饭都不给,生病了也不管,很多儿童惨死在矿井里。二是逃税的老板。大家可能会纳闷了,老板逃税,侵占的是国家的财产,怎么和剥削有关呢?要说剥削,那也只能算是剥削国家嘛!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国家税收属于谁?应该属于全体公民。国家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即使用来给公务员发薪水,也属于间接用之于民,因为公务员是为公民办事的。在这里,我们抛开贪污腐败不谈,贪污腐败是政府官员剥削民众的行为。税收是国家的财产,是公民的财产,老板通过非法手段,“无偿地”占有了这些财产,就是在剥削每一个公民。三是收买权利的老板。官商勾结,个别商人收买权利,拥有权利的个别官员为商人非法谋利提供帮助甚至保护。这和逃税道理是一样的。权利属于国家,属于人民。拥有权利的官员,本质上说只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商人收买权利为己所用,就是占有了人民的权利,进而用权利占有人民的财产,那是对人民的无情剥削。

7.“员工可能剥削老板吗?


和很多读者一样,看到这个标题时,我都是摇头。怎么可能呢?历来都是老板剥削员工,怎么可能是员工剥削老板呢?


劳动了,没有拿到报酬,或者没有拿到合理的报酬,大家都知道这是员工受到了剥削。那么,没有劳动,或者没有付出足够的劳动,却拿到了足够的报酬呢?那当然就是员工在剥削老板了。我们对照着“剥削”的流行定义来看看吧。“剥削是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员工有什么可凭借?员工可凭借的是劳动力,或者说智力产品。员工和老板之间存在一种交换行为,员工出卖劳动力,老板购买劳动力。当这种交换关系不等价时,就存在剥削。老板的买价低于合理水平,是老板在剥削员工。员工出卖的价格,远远高于他所创造的价值呢?就是员工在剥削老板了。
作者列举了五种员工剥削老板的情形:


一是真实身价,高于老板的购买价。IT界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职业经理人,通过伪造学历,编造资历,媒体炒作方式,让自己身价大涨,然后他到一家大企业任高管,年薪和分红以亿为单位计算。这属于员工剥削老板的情形,可能这个人的实际身价,拿到市场上去评估,远远值不了这个价。这位职业经理人的做法,并不是个案。伪造学历和资历,其实相当普遍,只不过没有这位职业经理人那么夸张罢了。
二是工作不足八小时,按八小时领薪。我们理论上的工作时间是八小时,员工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原则上也是每天八小时。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工作够八小时。迟到早退旷工的不去说了,那属于特殊情形。就拿准时到岗准时下班的情形来看,也常常不够八小时。
三是所创造的价值,不够薪水。这种情形也相当普遍,每个单位都可以列举出一些例子来。比如,某公司承接一批拼装零件的任务,拼一个收费0.1元,老板聘用了一位员工,每天基本工资是30元,包吃住,然后拼一个领计件工资0.02元。这个员工效率低,一天最多能够拼100个。100个产品,老板只能向客户收取10元加工费,而他却要给员工支付32元工资,外加吃住费用。这个员工,是不是在剥削老板呢?这是计件工资制度下的例子,比较明显。非计件工资制度下,就比较隐蔽。比如,一个员工一整天都在上网打游戏,一分钱价值也没有创造,但因为他在公司呆了一整天时间,还是要发给他一整天的薪水。

四是工作失误,造成损失,但薪水照发。员工造成损失,没有法律条文规定员工必须赔偿。而且,在很多时候,由于损失巨大,员工根本就无力赔偿。比如,某员工因工作失误,造成一大批废品,价值100多万元,他赔得了吗?在通常情况下,造成损失,都是批评教育,或者外加一点罚款以示警告,但薪水还是要发放的。在这种情形之下,老板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属于员工剥削老板的情形之一。


五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情形很多,比如:采购过程中吃回扣,偷卖公司资产,将公司财物据为己有,利用上班时间做私活,把属于公司的生意介绍给他人并从中提取佣金等。这些情形之下,员工也付出了劳动力,即使是偷卖公司资产,也是花费了时间的。但是,无论哪一种情形,他都是无偿占有了公司的资源,无偿占有了老板的资源,是对老板的一种剥削。/

三、方法指导

除了分析理论,剖析职场人士关系的话题外,作者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作者从放“剥削”枷锁开始,告诉读者改善职业心态相当重要。如何去改善职业心态呢?作者提了三个方法:

1.目标激励和享受过程。

在工作中,用目标来激发自己的热情和激情,工作就会成一种有趣味的事情。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追求完善,也可以达到激发激情的目的。

.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
做到这一点,只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就能做到。而且,做到这一点有诸多好处:第一是把工作视为自己的事情,摆脱被剥削观念,快乐地工作;第二是获取更多的薪水和非物质回报;第三是向他人学习企业管理之道。
选择值得追随的老板,然后做大与老板共同的蛋糕。

从W=C+V+M这个公式可以知道,只有把W这个共同的蛋糕做大了,V和M才可能更大。分享蛋糕最多的职业经理人,比如公司上市时获取股份最多的那一类人,他们至少具有五个共同点:第一,追随老板的时间最长,有的从老板开厂的那一天,就和老板在一起了;第二,始终在成长,他的业务能力和知识,一直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第三,忠诚度相当高,甚至把一生的前途都寄托在这个公司身上;第四,业绩一直很突出,没有人可以超越,没有人可以取代;第五,是老板的得力助手,甚至是老板离不开的人。任何一个抱着“被剥削”观念人,都不可能做到这五点。作者还提出选择老板的具体方法。


四、情景剧本
《谁在剥削你》第四部分,是一部名为“职场三人行”的五集剧本。这个剧本实际上是本书第一部分纪实小说的改编。因为情景再现,读起来别有味道,而且,作为员工培训材料,方便员工自己表演。据耕石文化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有好几家企业排练这个情景剧了。
总结

通过对全书内容的分析,老实说,我被这本书征服了。它对于改变我的职业心态,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价值。
因为我是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在商业上的成功,对于广大草根写作者也许是一个种启示。会写小说的人,会写剧本的人,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出不了头呢?我们是不是架子太高了,不屑于从事励志图书这类“非文学”作品的创作呢?我相信,能够写小说和剧本的人,写励志书应该不难。从近年图书市场上励志图书的热销,比如《致加西亚的信》、《忠诚胜于能力》等。这些书比很多文学作品畅销。而且,据图书界的朋友介绍,很多小说都得靠自费出版,而励志图书首印很少低于一万册的。
其次,我想到了这本书对职业人士的指导意义。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因为“剥削”两个字,缺少工作激情,做不出工作成绩,进而在职业道路上没有发展。如果这本书能够被推广,对于提升职业人士的工作激情,倒的确是非常有价值的,其价值就远远不是两百万元了。当然,这个价值,和耕石文化的直接商业收益似乎是无关的。
最后,我想到这本书的思想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在思想性方面,这本的高度是想当高的。第一方面,它是第一本生动形象地解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图书;第二方面,在如何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剥削方面,这本书发展了资本论中的观点,是对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学解读,我们无须尴尬地回避“剥削”二字;第三,在职业场中,一直在讨论“你在为谁工作”的话题,这本书从价值分配角度,以科学的论述,回答了这个问题:你在为自己工作。

@pixar 03/10/2011 20:39:5